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这个宫廷是我的 完结+番外 >

第446章

这个宫廷是我的 完结+番外-第446章

小说: 这个宫廷是我的 完结+番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幸亏禧恩的性子要比绵宁活泛一些,便如上回她一经提点,禧恩当即就听懂了,随即就真的有了孩子……叫她暂且放下了这一头心去。
  如今瞧着禧恩越是长大,越来越有些八面玲珑的味道了。禧恩充分地抓住了睿王府此时端恩太年轻的机会,也借着她在后宫的缘故,趁势而起,以睿王家庶子的身份,渐渐地越发得了皇上的器重来。
  只要禧恩能将这些轻重缓急分得清楚,那这便也是若若的福气,更何尝不是禧恩自己的造化了呢。
  。
  只是廿廿也没想到,这一点子的心刚放下没两天,禧恩就惹了事儿,且牵连到了她二弟和世泰去!
  事情出在皇上回京途中,经过山海关老龙头澄海楼,在从澄海楼回行宫的途中,见到山野间有野马。按着惯例,派干清门侍卫三员前去追拿。这是旗人尚武的传统,为的不是那几匹马,而是不丢失祖宗们当年的生活习惯。且干清门侍卫,都是勋贵世家的出身,更应该在这些武功之事上作为表率。
  按着惯例,只要这三位干清门侍卫能将野马给捉回来,皇上都会赏给黄马褂。这捉拿野马的差事,对于侍卫们来说便是获得黄马褂的“美差”了。
  禧恩新任銮仪卫,此事由他负责。禧恩向皇上奏报,说派去捉拿野马的三员干清门侍卫中,有和世泰在内。
  只是没想到,等野马被捉回来,结果三位前去追赶的干清门侍卫里,并无和世泰在!
  禧恩的心思便被明眼人看破——这是禧恩想要借机帮和世泰邀得黄马褂啊!
  和世泰才封了头等侍卫,若一个月之间又连得黄马褂去,一旦回京,这风光自然无限。旁人且不说,廿廿和祗若必定是最高兴的。
  纸包不住火,事情既已露馅儿,皇上也是震怒,下旨申饬禧恩,罚俸三个月。
  这件事因为都是禧恩一个人的主意,实则和世泰并未参与,故此皇上下旨申饬和罚俸的都只是禧恩一个人,并未当真牵连到和世泰去。可是消息传回京中,廿廿还是一颗心都提起来了。
  禧恩缘何这样做,便是皇上不追究,可是这朝野上下谁能不明白,这禧恩为的是讨好皇后啊!
  可是此时皇上还未到京,廿廿便是有千言万语,可是这会子见不着皇上,便也没法儿说。
  若是她现在给皇上写封信去呢?却反倒有些着了痕迹去了。毕竟皇上也没责怪和世泰,只是罚了禧恩罢了。
  廿廿有些头疼,指尖儿撑着额角去,“我前儿见过若若,才想着说这禧恩长大了,办事有了分寸去呢。谁料想,他竟然还是这般不沉稳。”
  外头信贵人来求见。
  廿廿打起精神,传了信贵人进来。信贵人进来就直说,“不瞒皇后娘娘,小妾来就是为了山海关的事儿来的。小妾祖上曾经是山海关总兵,阿玛又曾任銮仪卫,故此这件事儿便没有人比小妾知道得更多去了。”
  廿廿宽心而笑,“我就知道信妹妹你是为了安慰我而来的。便只见你来,得了你这份儿心意,我这心下便也松快了去。”
  信贵人道,“实则小妾曾经听阿玛讲过,说御前的侍卫们因多有被赏赐黄马褂的,皇上出巡之时,所有侍卫们都是穿着黄马褂随行,那仪仗,那气度,自是非同凡响。
  “可是有些刚挑补上来的侍卫,因还没有被赏赐黄马褂呢,故此只能素着身儿,骑在马上看着就不好看,自己也都觉着面上无光。故此但凡新升上来的侍卫,便无不急着也赶紧得了一件黄马褂去。”
  “因皇上出巡时候若见野马,必定派侍卫前去捉拿,而捉拿回来之后便会立功,皇上都会因此赏给黄马褂去,这已经成了惯例。故此新挑补上来的侍卫们,都自然想借着这样的事儿来赚得一件黄马褂去。这也算人之常情,故此但凡见着捉拿野马的事儿,已经赏穿黄马褂的老侍卫,或者是有巴图鲁名号的了,通常都会将这个机会让给新侍卫们去,好叫他们得偿所愿去。这原是多少年来侍卫们已经不成文的规矩了,并不是从禧恩阿哥这儿起的……”
  廿廿听明白了,看样子这些年来必定有过不少新侍卫并未真的去捉拿野马,可是却被同僚给挂了名儿,借机赢得黄马褂的事儿去。老侍卫们也都会这么做,并不是到和世泰这儿才开始的。
  不过廿廿却还是摇头,“不管怎么说,这终究是禧恩为了私谊。不管他是因为我,还是因为我小妹是他弟媳的缘故,他这么办终究是错的。”
  信贵人便也叹口气道,“皇后娘娘别上火,皇上心下必定也是明白的。要不皇上的旨意里怎么并未牵连到您家二爷去呢。”
  廿廿眸光轻转,“妹妹既说这是銮仪卫里的旧例,那我倒是好奇,从前可有人将这事儿说破去过?既然是新老侍卫之间心照不宣的事儿,那又有谁人会将这事儿给捅开了去?”
  信贵人也是一愣,随即一拍手道,“皇后娘娘问的是!这件事儿之所以早已成了老例儿,那就是因为这都是侍卫们之间的同僚情谊,大家都心知肚明,乐得卖个人情,故此向来没人给说破去过才是……”
  廿廿便笑了,缓缓垂下眼帘,“所以这件事叫我担心的,倒不是和世泰会不会受责罚,而是这件事背后有人在藏了心眼儿……”
  “对呀!”信贵人也跟着变了颜色,“这能是谁呢?一来这是吃里扒外,将侍卫们的老规矩给抖搂出去了;二来,那人明知道您家二爷的身份,这不就是故意想要牵连到皇后娘娘您来嘛!”
  廿廿静静垂眸,“你阿玛曾是銮仪使,对銮仪卫的事儿熟悉。那妹妹你替我想想,銮仪卫里有谁曾经与我家人有芥蒂,能干得出这样的事儿来?”
  信贵人一时语结。
  廿廿点头,“妹妹不必现时就给我回话儿,妹妹也需要回去细想想。等妹妹心下有了眉目,再与我说不迟。”
  信贵人立时就起身,“小妾这便告退,回去仔细想想去。便是小妾自己一时想不明白,还有小妾阿玛呢,小妾这就设法将话儿带给阿玛去!”
  。
  九月二十四日,圣驾终于回到宫中。
  廿廿率领嫔妃、皇子等到宫门迎接。
  皇上车驾尚未到,绵宁先赶紧上前给廿廿请安。
  廿廿含笑点头,亲自伸手托住绵宁手肘,“二阿哥起吧,站着说话儿就是。”
  廿廿说着朝绵宁身后看了一眼,明知却也要故问一声儿,“舒舒身子还是尚未大好呢?”此时陪着绵宁前来的,依旧还是绵宁的侧福晋富察氏。
  绵宁赶忙道:“有劳皇额娘动问,儿子媳妇她身子已然见好了,只是依旧禁不得风,儿子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叫她继续留在家里吧。”
  廿廿含笑又道,“……前头芸贵人的事儿,倒叫你跟着内务府一起忙活了。”
  绵宁心下便是微微一跳。凭他对小额娘的了解,他知道小额娘怕是有些不高兴了。
  绵宁便赶忙又撩袍跪下了,“回皇后额娘,儿子此番奉旨留京,也是头一回正式跟着学管内务府的事儿。儿子虽说是皇子,可是自然比不得内务府一众大人们更有经验。”
  “再者内务府大臣中,颇多都是各家皇后、皇贵妃母家的子侄,有些从辈分上来说还是儿子的舅舅。这两者叠加的缘故,儿子便在内务府学习,却也只是听着内务府大臣们说话,儿子并不曾多话的……总归是内务府众位大人们众口一词议定了,儿子跟着联名具奏罢了。”
  廿廿便也轻叹口气,“这原本也是老例儿,我也知道。只是芸贵人这么殁了,我心下颇为疼惜,便跟着有些着急了。今儿对二阿哥说话怕是有些急了,二阿哥别往心里去。”
  绵宁深深垂下头去,心下涌起无法言说的悲哀来,只能忙道,“儿子岂敢……”
  小额娘又是在这般口口声声地喊他“二阿哥”,然后说着这样客套又疏离的话。这样的距离,明明近在咫尺,却能远远推到天边去……这样的情形,真是碾碎了他的心去。
  内大臣们远远来报,说是皇上的御马已经到了宫门外。
  廿廿这便赶紧收摄心神,向绵宁淡淡一笑,“好了,今儿这话便说到这儿吧。赶紧预备着接驾。”
  绵宁黯然垂首,回眸呼唤绵恺一声,“三弟,随为兄来吧。”
  绵恺却有些不情愿,依旧腻在廿廿身边儿,冲绵宁搪塞道,“二哥你自己去吧,我还得抱着四弟呢。”
  绵宁极力掩饰住尴尬,这便含笑点点头,“好,那为兄先去了。”
  廿廿心下也是叹息,轻轻呵斥了一声儿,“绵恺……你兄弟又不是没人抱着,非要你来?”
  绵恺这一不经意的举动,在绵宁那边看起来,难免觉着还是绵恺和绵忻两个兄弟是亲的,倒与他疏远了似的。
  绵恺厚着脸皮笑,不过却也跟自己额娘不说假话,“额涅,我不乐意跟二哥在一起。他总是板着脸,我在他跟前便说什么都好像是错的;而且跟他一比,别人就总觉着我像个长不大的顽童!”
  廿廿便也叹口气。
  绵恺说的也是,绵宁本来年纪比绵恺就大了十几岁去,绵恺跟绵宁站在一起,可不就是小孩儿跟大人的对比么;更何况绵宁是自小儿就少年老成的,便是同样绵恺这个年岁的时候儿,绵宁也更沉静些,难免叫大臣们总是有意无意将他们两兄弟放在一起做比较去。而比较的结果,自然是绵恺怎么都吃亏些去。


第680章。680、静好

  680
  “那咱们就不比。”廿廿含笑搂住绵恺的脖子,拍拍他的脑袋瓜,“额涅的绵恺,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是额涅的大儿子,谁也比不了。”
  远远的,绵宁回眸望来。廿廿这一幕母子相拥的画面,令绵宁迅速甩头回去,大步走远。
  不多一会子,皇上已然纵马而入,下马将马缰绳甩给侍卫,上前含笑伸臂揽住廿廿去。
  因绵恺抱着绵忻就在廿廿身边儿,皇上便也腾出一只手臂来,揽住了两个儿子的肩。
  “……你们都听额娘的话了没有?这两个月来,你们哥俩儿没气着你额娘吧?”
  绵恺登时乐成了一朵花儿,“自然没有!汗阿玛不在家时,儿子既保护额涅,又看顾着四弟呢!儿子是额涅的长子,那儿子就得在汗阿玛不在家时,给额涅顶门立户呢!”
  皇帝惊喜大笑,“哟,这两个月不见,阿玛这一回来,就发现咱们绵恺长大啦……”
  一家人笑意融融,绵宁在一旁站着,距离虽近,却一时竟融不进去。这般在旁观望着,竟觉自己越发地像了个外人。
  廿廿心细如发,更何况这些年一直格外在乎绵宁的感受,故此廿廿赶忙笑着将皇上的手从绵恺肩上拿下来,倒是引着皇上往绵宁那边儿瞧,“皇上可别听绵恺说嘴,他是长个儿了,可是这两个月的工夫,还不够他长到顶门立户那么高去的。我要是现在就指望着他顶门立户啊,那房梁都得塌到我脖子底下,我得弯腰钻过去才成。”
  廿廿笑着望向绵宁,“皇上不在京时,真正替家里顶起门户来的,还是咱们二阿哥。”
  绵宁这才心下一暖,赶忙上前请双腿跪安,“汗阿玛一路辛苦了。儿子这一番虽然没能随驾恭谒祖陵,然则早已心魂俱往,梦中无数回双膝跪倒在祖陵门前。”
  皇帝欣慰笑笑,点头道,“家里目下就你一个成年的皇子,朕自然也是想着带你同去盛京恭谒祖陵的,只是家里更需要你。你皇额娘在京,你两个弟弟、一个妹妹还都年幼,需要你在家帮衬着。这些才是更要紧的,恭谒盛京以后自然还有许多的机会,以后再去吧。”
  “而京中的情形,也都叫朕放心,朕在盛京和途中,收到在京办事的王大臣的奏报,都说京中宫里一切安好,这当中自然是你帮衬了你皇额娘不少去。”
  皇帝说着,伸手取出一盏灯来,“当年祖宗刚创下基业之时,盛京老皇宫中清宁宫东暖阁所用的灯盏,曾为糠灯。当年百业待举,祖宗生活简朴,便是宫中,亦不用华丽之物。当年你皇玛法恭谒盛京之时,朕随驾同去,曾经在清宁宫东暖阁中见过。”
  清宁宫乃为盛京老皇宫后宫的五宫之首,为国主大福晋所居住。东暖阁便是卧房。后来大清入关之后,参照中原的称呼,将清宁宫称为中宫,“国主大福晋”称为皇后。
  “朕这回恭谒盛京,到清宁宫中竟然不见了糠灯,竟是盛京官员们因觉着简陋,竟撤去了。朕吩咐他们重又摆上。朕回来时,又特地从盛京带回来几盏盛京老皇宫里旧存的糠灯,留给你们兄弟几个,以示不忘祖宗当年艰苦创业之功。”
  绵宁眼圈儿便红了,忙又跪倒,“儿子谢汗阿玛的赏,儿子回去便将家中书房的灯换了,用这盏糠灯,时时不忘祖宗艰苦。”
  皇上欣慰地点点头,“只是这糠灯终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