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宫廷是我的 完结+番外-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坏胤蕉捕偎!
“她既然是太子妃房里的人,就叫她继续跟着太子妃学规矩吧。至于她的下处,随便太子妃寻一处围房、耳房的,安置了就是。”
次日一早,廿廿率众人去给皇太子妃请安,便看见了已然开了脸、上了头的荣姐儿。
哪里还用介绍,众人心下自是心照不宣罢了。
荣姐儿备了茶,挨个儿敬给诸人。
廿廿接过来笑笑,“要不是这么走近了细瞧,我还当是昨儿刚送进二哥儿房里的赵姑娘呢。我心下还忖着,既是赵氏来敬茶了,怎地不见我房里的星楼?却原来,是我看错了,不是二哥儿房里的两位新人,却是咱们太子爷跟前新添的人。”
廿廿是冲着荣姐儿说话,目光却是不轻不重地从侯佳氏面上扫过去,“敢情咱们毓庆宫里,不仅是二哥儿有喜事,原来太子爷也有了喜事。”
刘佳氏早过了当年的心情,王佳氏又根本是心止如水的,对这荣姐儿的出现,并没有什么;也唯有侯佳氏满脸的恼色,压都压不住。
廿廿说着,从头上捋下一根金钗来,放在荣姐儿的手心里,“荣姑娘是太子爷的新人,更要紧是皇太妃娘娘房里抬举出来的,我这一点薄薄的心意,姑娘可别嫌弃。“
见廿廿如此,刘佳氏和王佳氏也都大方地送了见面礼。侯佳氏不情不愿地,将自己身上的配饰都珍惜地看了好几遍,方勉强地从头上捋下一朵珠花来,也送了给荣姐儿去。
侯佳氏本人就生得艳丽,平日里的穿衣打扮也都喜欢鲜艳,母家又颇有家底,故此首饰倒是最显华丽的,任凭哪一件捋下来送出去,都是叫她忍不住有些肉疼的。
——更何况,送给的人是太子爷的新人呢!
荣姐儿得了赏,自是高兴的,自顾垂眸细细打量,倒顾不上看诸人脸色去。
廿廿便含笑对皇太子妃说,“当日刚搬进毓庆宫来的时候儿,就觉着太子妃娘娘房里的这个姑娘,聪明伶俐、伶牙俐齿的,当真是出挑。也是我愚,我还以为这姑娘怕是太子妃娘娘给二哥儿选的人;何成想,还是她自己福分大,如今还是成了太子爷的新人。”
刘佳氏也笑着道,“可不,此时刚成了太子爷的新人,两个月后就是正经的内廷主子了,这福分果然不浅。”
廿廿眸光飘向侯佳氏去,“隐约地瞧着,荣姑娘倒是颇有几分侯姐姐年轻时候儿的模样儿去,一样的年轻活泼,一样的美丽耀眼。”
侯佳氏一张脸好悬没登时就掉地上去,恼得瞪了廿廿一眼,便转开去,一声都不肯搭理。
皇太子妃皱皱眉,“什么像这个、像那个啊?这世上的人有千百种,咱们也自然是一个人一个格儿,都只做自己就罢了。”
廿廿也不介意,依旧含笑道,“太子妃娘娘训示得对,不过总归有一点是错不了的——荣姑娘是太子妃娘娘房里的人,是太子妃娘娘挑中的人,那荣姑娘便必定是太子妃娘娘合眼缘的人啊。”
众人告退出来,侯佳氏从后头撵上来,“侧福晋,倒请你留一步。”
廿廿含笑转眸,看刘佳氏和王佳氏一眼,“二位姐姐先请回,我与侯姐姐说会子话就来。”
刘佳氏和王佳氏都看侯佳氏一眼,两人相偕而去了。
廿廿这才淡淡一笑问,“不知侯姐姐有何见教?”
侯佳氏小心地看看左右,“我只问你,昨晚上……太子爷可在西暖阁里安置的?”
廿廿举袖轻笑,笑罢才道,“侯姐姐究竟是想知道太子爷在哪儿安置的,还是想知道荣姑娘昨晚在哪儿安置的呀?”
侯佳氏一张脸腾地变红,“你难道没看见?她今早上开的脸、上的头,那就是说她昨晚上应该已经伺候过太子爷了!”
廿廿摇头,“我是瞧见她开了脸、上了头,可是这些就跟换了身儿衣裳一样,不过是外表的变化,谁就说这就等同于她昨晚上伺候过太子爷去了?”
侯佳氏眼睛一亮,随即狠狠地收回去,“你这就是说,她还没伺候过太子爷,是不是?太子爷昨晚上……还在你那安置的?”
廿廿轻叹一声,“不是太子爷在我那安置的,是我一直借助在太子爷的西暖阁罢了。这继德堂是皇上赏给太子爷的寝殿,哪儿就成我的了?”
“另外,侯姐姐也别着急高兴,她终是太子妃娘娘抬举出来的人,如今已是开了脸、上了头,这便是名分已定了。伺候太子爷,自然是早晚的事儿,就算太子爷现如今忙得脚打后脑勺,暂且顾不上,可是等明年初正继位之后,以后的日子还长着,机会还不有的是?”
“况且荣姑娘年轻,比咱们都小着这么多岁呢,便是等个一年半载,到时候儿依旧是新新鲜鲜的。侯姐姐,你说呢?”
侯佳氏满面的恼恨,都忘了告退,一跺脚扭身就走了。
星桂扶着廿廿,轻声道,“不过是一个荣姐儿,奴才瞧着那丫头的脾气秉性根本就入不得太子爷的眼。这侯庶福晋却恼恨成这样儿,这又是唱得哪一出啊?”
廿廿轻笑一声,“那荣姐儿除了年轻,相貌还真比不上侯佳氏。侯佳氏这么介怀,还不是因为这荣姐儿是太子妃房里抬举出来的?又偏赶在这么个节骨眼儿上,后头多一个新人,她的位分便又可能多了些儿变数去。”
星桂皱眉,“实则她这又是何必?她好歹有庶福晋的称呼,又是诞育过六格格的,位分哪儿是一个新人能追得上的?”
廿廿捏了捏星桂的手,“从前的老规矩,新帝登基,的确是诞育过孩子的,好歹都能封到嫔位以上。但是那些都得是官女子,也就是说,要不是皇上赏给的侍妾,就是内务府下包衣佐领的……可她不一样,她是内管领下人,是家下女子。”
“况且,六格格如今已经不在了。若是太子爷念着那个孩子,就可能给她封个嫔位以上;可若太子爷不念那个孩子呢,说不定只给她初封贵人了。”
“故此这个节骨眼儿上,每个新进来的人,尤其是母家的家世、父祖的官职不低于她的人,她心下必定都要防备着些儿。”
“当然更要紧的是,她这些年都要仰仗着太妃娘娘的背后支持……如今太子妃娘娘抬举了旁人出来,她自然担心失了依仗去。”
星桂忍不住眸子一亮,“主子……!”
廿廿点头,“我也一直等着这样一个机会。唯有这样的节骨眼儿,才有可能将她暂且拉到我这边儿来。”
。
十一月,乾隆爷带着皇太子亲自行祭天大典之后,乾隆爷下旨,正式令皇太子居毓庆宫。
这便是正式在悬挂“毓庆宫”匾额的、整个毓庆宫后宫的前殿,特地为皇太子再特地辟出一个寝殿来。(毓庆宫后宫,前殿悬‘毓庆宫’,后殿悬‘继德堂’。)
堂堂皇太子,哪儿能一直没有自己单独的寝殿呢?
这便是越发将皇太子家里,将“小家”与“大国”区分开了,皇太子不仅仅是夫,更是君了。
这规制与从前干清宫在前、坤宁宫在后的规矩,一脉相连。
得了这旨意,太子妃自是第一个松了口气的。太子爷既然从此在前殿有了自己的寝殿,那以后就不必每晚上都跟侧福晋挤那西暖阁了。
只是太子妃是作如是想,太子爷却没这么干。毓庆宫前殿是在东暖阁给他预备了寝殿,可是他还是往后殿来,继续跟廿廿在西暖阁挤。
廿廿每回累完了,总是笑着推他,“爷怎不住自己屋去?还有一个月,爷就是皇上了,皇上可不兴整晚都与后宫共眠的。”
除了皇后之外,其他嫔御只能是侍寝,时辰到了就要分开安歇。
皇太子哼了一声,“你也还知道,爷就能自在这一个月了啊?”
这一句话说的,倒叫廿廿心下也有些莫名的酸楚起来了。
是啊,还有一个月,她跟爷便不能这么小夫妻似的腻腻歪歪的了,一切都要严格按着宫规,她也要在后宫做个表率去。
见她不吭声儿了,太子爷便哼了一声,“……你怎忘了,前殿原本是怎么安排的呀?爷自己住,还怪害怕的。”
廿廿猛然回过味儿来,倒也笑了。
前殿原本的设计,是东西两边儿暖阁都供佛。东西两座佛堂,除了供奉众多的佛龛、佛像和法器之外,还东西两头儿各有一座楠木万佛塔,里头供奉无量寿佛。
所以前殿原本不是给人住,而是佛堂;这便是收拾、改建出来,将佛像等都请到了惇本殿去,可那里头依旧仿佛依旧有万佛垂眸一般。
神圣是神圣了,不过,总归有些不得劲儿就是了。
第400章。400、千万不要说出去
400、
十二月,迎新春的喜气骤然浓烈了起来。
况且还有接踵而至的传位大典。
十二月初一日,乾隆爷传下谕旨:“朕于明年归政后,凡有缮奏事件,俱著书‘太上皇帝’;其奏对著称‘太上皇’。
也就是说,尽管官员臣民可以口头上称呼乾隆爷为“太上皇”,可是老爷子真正的身份还是“太上皇帝”,而不是“太上皇”。
这看似一字之差,实则内里大不同。
东汉蔡邕曰:“太上皇,不言帝,非天子也。”
初唐颜师古注曰:“天子之父,故号曰皇。不预政治,故不曰帝也。”
汉代以后,开始出现了“太上皇帝”这个称号。“太上皇帝”源于“太上皇”,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历史上,后凉太祖吕光提前退位,目的是想作为“太上皇帝”压阵,使权力平稳过渡;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退位后,“国之大事咸以闻”(《魏书》),也就是国家大事依旧要奏报给他;
北齐武威帝高湛退位后,“军国大事咸以奏闻”(《北齐书》);
唐睿宗李旦退位后,规定“五日一度受朝于太极殿,自称曰朕,三品已上除授及大刑狱,并自决之,其处分事称诰、令”(《旧唐书》)……
可见,“太上皇帝”禅位后依可以处理国家大事,是凌驾于当朝皇帝之上的皇帝。
故此若只是“太上皇”,便不问政,只是代表“皇帝之父”的身份尊号;然则乾隆爷从一开始就是“太上皇帝”,册宝上都是明确的“太上皇帝”,这几十年来每年表明传位的谕旨里,也都是明言“朕为太上皇帝”。
所以明年传位之后,太上皇帝理所当然依旧问政,太上皇帝并对嗣皇帝有训政之责,以利天下平稳。
。
到了这个时候儿,皇太子妃再出门见客,自所有宗亲、大臣家的福晋,便都已经将她当做了主子娘娘来叩拜了。
十一阿哥家的几位侧福晋从宫外王府进宫来,也先到皇太子妃这儿来请安。
十一阿哥成亲王永瑆,当了皇太子几十年的“挡箭牌”,到了乾隆六十年的年底这会子才终于正式分府出宫去。上个月就连乾隆爷都亲自带着皇太子,驾临成亲王府用膳,以示嘉许。
故此成亲王家的几位侧福晋回宫来请安,皇太子妃也自是格外客气些儿。
几位侧福晋中,大侧福晋刘佳氏因与皇太子家的侧福晋刘佳氏是同族,皇太子妃这便颇有些防备,自不大亲近;其余李佳氏,虽说是绵偲阿哥生母,可终究身份低微了些儿,皇太子妃也不大待见。
不过太子妃自是不将缘故摆在明里,也只小说,这二位年岁大,虽说是嫂子,倒如长辈一般的年岁了,她也不敢有差池。她便自交给刘佳氏去陪着说话儿。
这二位因都是官女子的出身,便是超拔成了亲王的侧福晋,可也知道自己的身份总归是不一样的,能由太子爷的侧福晋刘佳氏陪着,也已经是抬举了,这便自也都笑呵呵的,没有半个不字去。
与这二位相比,倒是安鸾、他他拉氏的年岁与太子妃相仿,母家身份也高,这便是太子妃亲自陪着在毓庆宫里四处看看。
可是太子妃却也留意,他他拉氏有些恹恹的,走不了两步便寻了个由头,告退离开了。
这可跟当年他他拉氏刚嫁入十一阿哥所儿里时,年轻漂亮,又因母家的家世好而活泼、甚至有点跋扈的模样儿,跟换了一个人似的。
太子妃看了安鸾一眼。叫望月亲自去伺候着。
待得望月陪着他他拉氏朝围房去歇着了,安鸾才轻笑一声,“太子妃勿怪,太子妃许是不知她阿玛是谁。”
太子妃这才猛然间想起前朝的一件大事来——虽说她这几个月来都将更多的心思放在后宫,可是前朝那件事儿闹得动静太大,她想不知道都不成。
“多亏你说,我从前只记着她阿玛乃是封疆大吏、一省的巡抚,多亏你这一提醒,我这才想起来,她阿玛不就是曾任福建巡抚的增福吗?!”
福建刚发贪墨大案,闽浙总督、福建巡抚两人皆落马,乾隆爷都不得不叫福康安暂且放下剿匪之事,从湖南疾驰福建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