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皇后路红楼之贾敏穿贾母 >

第14章

红楼之皇后路红楼之贾敏穿贾母-第14章

小说: 红楼之皇后路红楼之贾敏穿贾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现在荣国府倒好,贾宝玉屋里大丫头倒是足数,甚至还超额了。可姑娘们跟前都是一个得用的大丫头,别的事竟都是小丫鬟顶着伺候。
  像什么样子!
  所以贾敏十分不客气的准备解散贾宝玉屋里的丫鬟天团,将她们打散了分给贾家姑娘们。
  只是黛玉这里,她不打算让贾宝玉屋里这些个“副小姐”们伺候。
  她早就拟好了几房林家的人,让贾琏一同带回来,预备从中挑人给黛玉使。
  ……
  袭人的心凉了半截。
  她一贯自信,贾宝玉待她是最与众不同的,尤其是在他俩偷试过一番云雨后,袭人更是将自己视作了贾宝玉未来的姨娘。
  可方才,鸳鸯听见贾宝玉一声悲嚎后,又转了回来,问了一句:“宝二爷现在可定的下来留谁?”
  宝玉居然没有第一时间说要留她,而是目光在一众惶惶失色的丫鬟脸上扫过,只道:“鸳鸯姐姐,多留几个不成吗?”
  袭人心惊肉跳。
  她咬了咬唇,不行,她必须要留下。
  她已然是贾宝玉的人了,要是这会子出去,配什么人呢?差不多的人家,谁会不重视女子的清白?
  难道真要配一个府里多浑虫那样不成器的破烂厨子?外头市井里出卖力气的苦人?乡野之中的农夫?
  不,不,她绝不要去过那样的日子。
  在荣国府这几年,她过得其实比一般人家的小姐都要好许多。贾宝玉又是这样温柔俊秀的少爷,袭人早就认定了自己的终身。
  她一定要留在贾宝玉身边!
  屋里的丫鬟们这会子根本没了替贾宝玉收拾东西的心思,方才的喜悦也都飞走不见,全都是惊慌。
  更有几个爹娘在这府里的,或者有门路的,自知留不下,便各自去钻营好去处了。
  晴雯将宝玉的一件外衣赌气扔在炕上,只嘴硬道:“我原就是老太太的人,二爷不留我,我自去服侍老太太!”
  麝月、碧痕、秋纹等这会子心乱如麻,也没人去理她。
  晴雯一眼见到袭人也在旁,便提高了声音:“咱们是没用的了,不比有些人鬼鬼祟祟的做那些事,二爷自然是要留她的!”
  往日麝月等人自然跟袭人最好,不大喜欢俏丽脾气大的晴雯。
  可此时利益相关,再看袭人,就心生不满。
  袭人的事儿瞒上不瞒下,都在一个屋子里,她们多少知道些。只是原本宝玉的房里人也不会只有一个,大家犯不着去顶地位稳了的袭人,去争取另外的名额就是了。
  可现在不一样了,有且只有一个名额。
  这样事关一辈子的利益大事在前,袭人以往的温柔好说话,就算不上什么好处了。大家的眼神都有点异样。
  袭人心惊肉跳。
  贾宝玉如今才十三岁,她知道,若是贾母和王夫人得知在她们发话前,袭人已经自发做了房里人,估计是要大怒的。
  于是,她心里越发坠着,只能强笑着应付了两句,然后就找借口出门来了。她刚撂下帘子,就听晴雯响亮的声音从后面追上来:“有人要赶着去太太跟前当西洋花点子哈巴了!”
  袭人的指甲几乎要嵌到肉里。
  晴雯生的貌美,贾宝玉一向多让着她些,于是袭人有时候被她挤兑了也不说话,只在贾宝玉面前做个忍让可怜的模样,果然宝玉更加心疼些。
  只是晴雯说话这样难听,成天说自己是讨好太太的哈巴狗,谁能不生气!袭人忍了这么久,难道是怕晴雯吗?当然是为了在宝玉跟前留个好。这几年她虽在宝玉屋里站稳了第一人,但明里暗里也不知吃了多少苦花了多少心思。
  她决不能让这些努力都付之东流。
  ……
  王夫人正亲自看着人准备青缎小荷包,足足有近百个,每个里面塞了两颗银花生,还有十来个绣着暗纹的月白色小荷包,塞得就是金花生了。
  这一进宫,哪里不需要钱的呢。
  小到带路的小太监,大到诸位皇子身边的贴身人,有银子开路总是好说话的。
  “宝玉得了这样的造化,我固然喜欢,但这心里却也七上八下的。宝玉是给纵出了个少爷脾气,可在宫里头,哪有什么少爷,都是皇家的奴才罢了。”
  周瑞家的并金钏儿便拿许多好话来劝王夫人。
  不一会儿,玉钏儿打起杏子红团福纹的锦联,只见薛姨妈母女走进来。
  王夫人笑着招呼了一声:“咱们姊妹,我就不客气了,你带着宝钗坐吧,我边忙边跟你说话儿。”
  薛姨妈也笑:“方才是贺你们府上,现在才是我这做妹妹的给姐姐贺喜。儿子有出息,你这做娘的就有好大的指望。
  说到儿子,想起薛蟠来,不由黯然。
  王夫人心里得意,但还是安慰道:“你且看着宝丫头吧,她比谁不强呢?”
  薛姨妈又拿出单独的一份礼来送王夫人,是打的整整齐齐的一匣子小银鱼,可以说是十分实惠,不久后就能用上的礼了。
  宝钗这里则是拿出十来条玉络子,皆是稳重大方的配色:“姨妈,宝兄弟从前爱红爱艳些,入了宫只怕不好张扬的,旁的物件儿姨妈想必都顾到了,只是这些随身的小东西,只怕姨妈忙不过来。”
  王夫人就笑:“还是宝丫头贴心,瞧这活计,真是鲜亮。你虑的很是,他身上荷包扇坠子都太亮了些,如今我只紧赶慢赶寻了几套合用的,只等应付过这十天再说。倒是这络玉的络子疏忽了,还好宝丫头心细。”
  几人说了一会儿闲话,王夫人不免说起宝玉屋里丫鬟要遣散之事:“她们也都是些家生女儿,年纪也还小呢。没个这会子就放出去配人的,宝丫头素日可有看着好的?也带一个去,叫她服侍你。”
  见宝钗推辞,王夫人便道:“这有什么?你林妹妹跟前的紫鹃,还有跟了你史大妹妹去的翠缕,不都是老太太赏的吗?你只管也挑一个就是了。”
  宝钗见王夫人真心要给,也不好过于推辞,想了想道:“据我素日看着,麝月是个稳重的。若是宝兄弟不曾留下她便求姨妈将她暂且给我用两年吧。”
  如今宝玉还小,王夫人对他屋里那一堆莺莺燕燕其实分不太清,只依稀记得麝月也眉清目秀的,就点头应下。
  正巧说到了稳重,王夫人就继续发表自己挑丫头的言论:“爷们房里的丫鬟,别的都是次要,唯有老实本分为上。”说到这儿,又拉了宝钗的手,笑问道:“宝丫头就是个有心人,你觉得宝玉屋里哪个丫鬟好呢?我也好有数留下,免得宝玉胡闹。”
  宝钗心跳都加快了两拍:王夫人这几乎就是挑明了想要宝钗做儿媳妇,连宝玉的房里人都问着她的意见。
  她心里五味杂陈,一时不知道该安慰还是该羞恼。
  王夫人明白透露了这个意思,她也算有个依靠,心里安定些。可王夫人就这样随口问出来,到底也是不尊重他们薛家,好像同意宝钗入门,是给了薛家多大的恩典似的。
  薛姨妈知道女儿心气高,只怕这会子心里不爽快,正要出言岔开,只听宝钗开口了。
  她声音一如既往的柔和:“姨妈,就我日常看着,宝兄弟屋里,唯有袭人最是懂事。”
  说完又低头一笑:“只是我到底年轻识浅,一切都靠姨妈做主。”
  薛姨妈心里也跟吞了个梅子似的。
  宝钗这话一出,便是接下了王夫人的示好,更向她示弱,以后要是入得贾家门,凡事也都由王夫人做主。
  薛姨妈心酸不已:宝钗马上就要十五岁了。之前老太太也曾说过宝玉命中不宜早娶,今日更是又点出宝钗年纪大宝玉两岁。
  可见是铁了心不要这个孙媳妇。
  那宝钗能靠的唯有王夫人,此刻不得不低头。
  可怜女儿一个未出阁的女孩子,父亲早亡,哥哥不中用,只得自己为自己打算。
  薛姨妈心里忽然就生了破釜沉舟的勇气:除了荣国府有亲戚情分在,其余京中公侯之家嫡子是不会娶商户女的,哪怕是皇商。可宝钗这样的品貌,难道要嫁给高门大户的庶子,到头来分得一点可怜的家产过日子?还是嫁给普通人家嫡子,巴巴守着夫婿考科举,说不得一辈子都熬不到一个诰命?
  不,薛姨妈不能接受。无论如何,她都要为女儿搏上一博。


第23章 为母心
  袭人来寻王夫人时,正好遇上走出来的薛姨妈母女。
  她忙堆起笑来:“姨太太,宝姑娘。”
  薛姨妈一笑:“宝钗,我先回去了。”
  她们母女连心,薛姨妈自然知道宝钗要跟袭人说说话的——不能做了好事不留名,总得让袭人知道,谁是帮她留下来的人。
  谁才是她该效忠的宝二奶奶。
  ……
  及至贾宝玉从贾政处挨完骂,幽魂儿似的回了屋里,发现人去楼空,就更是悲伤没顶。
  袭人安慰道:“晴雯去了二姑娘那里,二姑娘素来好性子你也知道,必不会委屈了她。碧痕去了三姑娘处,秋纹去了四姑娘处,麝月更是去了宝姑娘那里。等你回来,多看顾她们,也就是服侍你一场了。”
  宝玉听闻他的丫鬟们都在姊妹那里,才勉强振作了一点:“怎么不叫晴雯去跟着林妹妹?唉,既然定了也就算了。倒是我这屋里的摆设玩意儿,你都收拾了送给林妹妹去。”
  要搬去前院跟贾政一起生存,贾宝玉明白,自己精致的生活是到头了。
  这满屋子的陈设,他便想都留给黛玉。
  只是说起林妹妹,贾宝玉又要嚎啕了:“等林妹妹回来,我们一年到头只怕也见不到几面……”
  边说边哭的声噎气堵。
  袭人劝道:“如今二爷也大了,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又是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
  这话她素日也劝,只是现在宝玉正在悲愤的顶点,哪里受得了这个,立刻打断道:“你又劝我!要是你日日只有这些话劝我,还不如都去了干净!”
  袭人吓了一跳,不敢再说。
  贾宝玉不是个脾气好的人,性子上来可真撵过丫鬟,袭人也只敢趁他好说话的时候哄他,拿捏他。
  现在见他神色难过不似以往,也就不敢说了。
  ……
  京城的春夏不甚分明,昨日还是夜晚清寒的春季,今天便是太阳热辣辣的初夏。
  气候反复无常中,时间慢慢划过了一个月。
  一想女儿很快就能回到身边,贾敏对培养自己的心腹人手自然更是上心。
  好在有鸳鸯。
  鸳鸯在这荣国府实打实呆了十年,对下人的了解,自然比出嫁十多年的贾敏细致。也推荐了许多下人里能干本分,只是因为没有得脸的亲戚,所以不能出头的上来。
  贾敏自己又照着未出嫁时的记忆,提拔了几个当年她觉得不错的管事,加上主动靠过来的林之孝家的,一个月的功夫做下来,荣国府上下,几乎都变成了贾敏得用的人手。
  王夫人一脉的人急的百爪挠心。无奈给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出面跟老太太的人顶缸,于是只能步步后退,被逼的退下来当一些闲职,有油水有权柄的职务再也捞不着了。
  邢夫人一脉……本来啥也没有,反而看热闹看的挺高兴。
  而王夫人本人则是没了心思争权:她现在所有思量都放在入宫的贾宝玉身上呢。眼见得儿子十天出来一次,一次比一次瘦,每回都说宫里难熬委屈,王夫人心都要碎了,一时还真顾不上别的。
  贾宝玉的日子是真的不好过。
  在贾家他是凤凰蛋,可惜宫里都是真正的龙子凤孙,比的他顿时像一根寒风里飘摇的小草。
  五皇子因为从来不得宠,养成了一个阴沉的性情。只要没人问他,他从来不说一句话,只是拿一双暗沉沉的眼睛盯着人。
  就算不看出身,就看他这样的性子,另几位皇子也不爱搭理他呀。
  贾宝玉根本不知道怎么跟这位皇子相处。
  至于宫里的人,拿五皇子都不怎么当回事,何况是五皇子的伴读?
  贾宝玉日常饮食都很是凄凉——本朝规矩变态,皇子不许过于饱暖,非常完美的践行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贾宝玉觉得每一天都是煎熬。
  况且论起学问来,他又是一向惫懒,至今连四书都没有读明白,天天拿着诗经糊弄功课。
  如今进了宫,叫讲课的大儒们考的几乎是体无完肤。
  最惨的是,这些大儒可不是贾家家学里的老师,忌惮着贾宝玉的身份。
  他们对贾宝玉可是该罚就罚,毫不含糊,罚完了还要找贾政告状,表示你儿子学习实在不行,贾员外郎要私下抓一下,免得带坏了皇子们,你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搞得贾政老脸通红,回头等贾宝玉回家还挨了一顿痛骂,要不是顾忌着他还要进宫伴读,肯定要打他板子的。
  王夫人见儿子过得这样水深火热,实在有些受不住,跑来荣庆堂哭诉,表示宁愿不要这恩典,也要儿子好好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