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皇后路红楼之贾敏穿贾母 >

第115章

红楼之皇后路红楼之贾敏穿贾母-第115章

小说: 红楼之皇后路红楼之贾敏穿贾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医院常有人往镇国公府走动,消息最灵通,于是周眀薇边吃冰果子边跟黛玉闲聊解闷:“不过探春才貌在那里摆着,又是在二太太手底下历练出来的,最会应对这种外头和气内里刻薄的太太,所以这日子虽难过了些,倒也不是过不下去。上回胡太医被请了去给镇国公府老夫人把脉,还被那位牛公子私下又请了去给探春看春日的咳嗽风寒呢,可见夫妻感情不错。”
  那位牛公子当年能为了房里的几个丫头要死要活忤逆父母,可见是个多情种,如今娶了才貌胜过丫鬟数倍的妻子后,果不其然又将心肠转移到新妇身上。
  甚至连自己私房钱都给探春管着,所以虽然因着出身,家里婆婆苛待,下人不服,但探春的日子还是过得下去,只要继续用心下去,总能打开一番局面。
  黛玉倒不担心她:“三妹妹是个有能为能忍耐的人,总会好起来的。倒是二姐姐,听闻日子过得真不错,端午节进宫来看我时,眉眼都是笑,再不是府里那种寡言躲避的样子,竟是真的舒心适意才有的神采,连着话都多起来。”
  小萝在旁边笑嘻嘻道:“娘娘跟世人不同,偏爱看这些,怎么不瞧瞧这两位打扮也截然不同?一个金碧辉煌,一个就是家常罢了。到底二姑娘嫁过去的卢家,照着镇国公府别说差出去好几条街,这根本是差出去好几个省!外头人谁不夸三姑娘有福气,嫁了镇国公府的嫡幼子。”
  黛玉一叹:“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千金万银的戴在身上,若不是金冠,而是个金枷锁也都是枉费。倒不如茅檐草舍下的夫妻知心。”
  小萝拍手笑:“所以娘娘最有福气,金冠和知心都全了的。”周眀薇还不及笑,就见小萝忽然调转头:“还有周太医姐姐,到底哪时才嫁进建安伯府?我们还等着吃一杯赏酒呢。”
  周眀薇一愣,然后指了她笑道:“就你的嘴快,你不怕我哪天给你配一幅药,叫你说不出话来。”
  小萝躲在高几上的玻璃花瓶后笑道:“我知道周太医悬壶济世,一身医术只救人,再不害人的。”
  墨染就来拖她:“周太医,你快拧她。”
  周眀薇原就不会为了这些事害羞,跟小萝墨染也非常熟络,于是只道:“我若是出嫁的早了,还怕你的礼金攒不够数目!从今日起,你的月钱一分都别花,各处得的赏钱也都留着,来日给我添压箱底的钱!”
  小萝墨染是见黛玉躺了大半日,一直懒懒的,正好周眀薇来了高兴,就越发要热闹起来。
  于是小萝只噘着嘴道:“周太医也忒能算了些,您的箱子里金元宝只怕都装不下。如今您记名在荣国府大太太名下,府里自然出一份嫁妆,更不用说史太君老人家早说了许多遍,你和鸳鸯都是她亲孙女一样,到时候自然有体己里的添妆。再者您还多出宫里的两份——我们娘娘不用再说自然是一份好的,因杨家做了保山,更有元慧仙师那里给您添妆的一份呢。这些还不够?如今居然连我们这些宫女的钱都算上,也不怕箱子太多,建安伯府搁不下?”
  ……
  五月初,杨家现任族长,杨皇后的嫡亲兄长因公职入京。
  皇上面对这位镇守西北的大将,言辞恳切卑微的请见,也不好阻拦。又有辛泓承在一旁帮着说话,也就允了杨老夫人和杨将军见杨皇后。
  经过一年的休养,杨皇后虽然还不能康复如初,但已经可以自己慢慢扶着桌子行走了。
  母女兄妹都是时隔十余年再见,自然是洒泪叙别。
  因出了后宫,自己也想开了杨皇后气色仪态倒都很好,让母亲兄长放心了些。
  杨将军是男子不好多进宫,但杨老夫人是诰命夫人,进宫极便宜。太后也连着几日召她入宫,极为体贴的给了个理由,说是自己想要听一听西北的风土人情。实则就是请杨老夫人进宫来多见见杨皇后。
  正巧有一回碰上周眀薇来给杨皇后请平安脉,杨皇后就连忙将此事托付。
  她退居尚景宫后,黛玉按着她的要求不能日日来请安。但两人虽见得少了,说的话却更知心了:杨皇后本就是不爱拘束的性子,再脱了皇家婆媳这层桎梏,与黛玉是看似远实则近。
  诸如甄然等伤感之事,黛玉都曾在杨皇后这里哭过诉过,无所不谈。周眀薇这件事也算是黛玉的一件心病,自然也曾跟杨皇后说起过。
  杨皇后就记在心里,自己虽出不去宫,但娘家来了人便郑重托付了出去。
  甚至提起自己中毒的事儿:“娘好歹上心,去年若没有这个孩子,我未必能逃出命来!”
  杨老夫人听了这事立刻应下来:“你父亲跟建安伯府老太爷和几位爷当年也是同袍,自然是说得上话的。”
  然后风风火火做媒去了。
  范老夫人此人,因痛失了夫君和儿子们,所以一直生活在过去。具体表现在,只认旧人不认新贵。
  这个新贵的范围,可不只是周眀薇这种自己闯出来的女子或者新进的官员,更包括太子爷和太子妃,甚至是宣合帝本人在老夫人心里都是‘新贵’。
  在范老夫人看来,这些都是年轻人。自己不同意的事儿,哪怕皇上和太子以皇权相压,强行指婚也不能够!大不了她就破着没脸去宫门口哭闹一场,横竖范家人都为国死绝了她怕什么,皇家总不能杀她的头。
  横竖她决不容忍有人按着她的头,越过她给范家唯一的男儿指婚。
  正因如此,范云义虽然劝不服自己的祖母,也从未想过让辛泓承端着太子的架子出面压一压,免得闹得无可挽回。
  但此时杨老夫人出面又不一样了。
  范老夫人见了她就忍不住老泪纵横:杨家枝繁叶茂如今已经是西北第一大族,若是范家男人都还在,如今也未见的输给什么杨家钟家的。
  感情一到,场子一热,就好说话了。
  何况周眀薇除了出身,并没有半点不好。就算是出身差些,但她跟太子妃相交莫逆也可抵得过许多了。
  更重要的是,范老夫人也从这半年孙子给自己传回的书信中,体会到了孙子不可逆转的心意。
  祖母不让他娶周眀薇,他不会闹着违背,但旁人他也绝不肯娶。
  范老夫人逼急了,范云义还从贾宝玉的作为中受到了启发,熬夜抄了一本经书给范老夫人寄回去,表示自己最近公务繁忙不说,回到府邸还是冷茶冷灶,没有知冷知热的人,颇觉人生无趣荒凉,觉得佛门更加清净,令他心向往之。
  范老夫人果然急的两晚上睡不着:范家这根独苗要是出家去了,范家断了传承,她真是都不敢死了去见自己的夫君!
  如今又有杨老夫人这样一个有身份的媒人给搭好了梯子,范老夫人也就顺着下来。
  赶着杨老夫人还在京中,两日后就往荣国府提亲去了。
  邢夫人也乐得两天晚上没睡着:周眀薇可是记在她名下,嫁的好了对她也有益处。
  宫中皇上听闻了此事,还亲笔手书,给两家写了一张“天作之合”。更有太子亲自登门送上御笔,给足了范家颜面。范老夫人也觉得脸上有光。
  太上皇年老喜欢听热闹的事儿,听闻此事也欢喜:“从前范家小子年幼,府上的爵位担不起,就一直虚悬着,如今他都是定亲的人了,就将爵位也一并封了吧。”
  辛泓承正好在跟前,立刻结结实实跪了:“谢皇爷爷恩典。”
  太上皇指了他笑道:“你倒是跪的快,可见你们打小一起念书,终是与旁人不同的情分。”
  这话说完,又想起自己从前误会两人是过从亲密的“断袖”情谊,不由大笑。更将此事当笑话讲给太后和皇上。
  辛泓承牺牲自己,娱乐大家后,趁着太上皇心情好,连忙提出疑问:“建安伯府的爵位原就是降等袭爵,不知皇爷爷要赏他个什么爵位?”
  本朝少有世袭罔替的爵位,都是一代代降下去。甚至这爵位缩水的还很严重,比如贾代善的荣国公,到了贾赦就三级跳,缩成了一等将军。
  太上皇扫了他一眼:“朕知道你想什么,他建安伯府男人为国尽忠,这爵位不降而袭的恩典也担得起。何况他又是你的伴读,罢了,看你这一年太子做的也还过得去,这奖赏他也是奖赏你。”
  辛泓承连忙替范云义再次谢恩。
  于是此事便定了下来,只等今年过年,新鲜出炉的建安伯入京完婚。


第106章 生事端
  周眀薇坐着闲聊了一会儿; 白毛就亲自端了药进来。
  自从杨皇后被鸩一事后,宫里人对入口的东西都格外谨慎。黛玉日常喝药膳,一应都是墨染或者小萝去亲自看着; 寸步不离。直到这两个月; 白毛才得了能熬药这个差事。
  她心里也终于放松了些,这算是太子妃拿她当自己人了。
  海棠花纹饰的小托盘上; 除了白瓷药碗; 还有两小碟蜜饯果子。
  周眀薇挡开小萝; 亲手接过来:“来; 来; 刚才听你说起太子妃在给我准备嫁妆,那我自然要亲自服侍太子妃用药,只看在这个份上; 值不值再加一对金镯子?”
  稳重的白毛也忍不住笑了:“周太医好金贵的手呢,动一动便是几两金子。”
  周眀薇轻轻搅着滚烫的药汁对黛玉道:“倒不光为了我的嫁妆,等下个月八月里,好几件大事等着你操持呢,你可要快些好起来才是。”
  墨染也在旁道:“是呢,中秋是一件; 太后娘娘的生辰是一件; 安王爷要迁出宫又是一件。”
  黛玉靠在枕上:“倒也还好。太后娘娘今年不是整生日,她早说下了不想大办; 嫌恭贺来往的吵闹。至于安王出宫,就跟其长子满月宴一般; 周贵妃娘娘自然百般上心,我不过等着批账就是了,若是插手太多反而不好。”
  周眀薇点头:“也是。”
  ……
  此时周菱和刘侧妃都已经诞下儿子; 又因周菱诞下的是太上皇第一个嫡出重皇孙,他老人家自然龙颜大悦,在宫里办了颇为盛大的满月宴。
  要说周贵妃心里没有一丝贪念波动也是不可能的。
  她儿子是长子,又生了皇上的长孙,如今还是留在宫中唯一一个成年的亲王,要是以后太子有失,岂不就轮到他儿子了?
  于是对这个孙子看的眼珠子一般,满月宴更是越俎代庖,许多事不跟黛玉商议就自己吩咐给内务府了,一时兴头得不得了,俨然要跟太子妃分庭抗礼的架势。
  谁知满月宴后,皇上就通知她,等八月十五中秋和八月十六太后寿辰过后,就让安王爷迁出宫回自己府邸去。
  周贵妃微弱的期望又被皇上无情熄灭。
  她这里还不及怄气,就见自己儿子高兴地眉飞色舞,说终于可以出宫去不必守这些宫规了,儿媳妇在一边真诚应和。这给周贵妃气的:原来儿子儿媳都不求上进,只有自己在这里剃头挑子一头热,也不知争些什么。
  这才连忙熄了跟黛玉打擂台的心思,回转过来凡事又来跟黛玉商量,甚至故意骂内务府的人说:“本宫刚得了个孙子乐得昏了头,你们这些奴才也都不带脑子不成?凡有事该立刻回太子妃去,哪里就能私下行事!”
  背了黑锅的内务府的管事们只得心里骂人面上认错。
  ……
  周眀薇送来五日的药,喝到第三天,黛玉就好了。这日晨起天阴沉沉的,辛泓承赶着要下雨前出门,又嘱咐她今日不要贪凉穿少了,免得受雨吹风。
  黛玉将装着仁丹的荷包给他系上,问道:“今日回来用晚膳吗?”
  辛泓承想了想:“应该可以,这几日没什么可忙的,父皇还说下午我不必去部里,跟他一起参详参详给太后娘娘的寿礼。”
  黛玉抿嘴笑:“娘娘闲了只喜欢看话本子和穿珠钗玩,父皇送的那些金玉古玩名画山水都进了库房。”
  辛泓承一笑:“太后娘娘也是个奇人,我在王府和宫里待了这样久,就见过她老人家这一个不喜欢孩子的。”
  这个时代,女人往往就是相夫教子,对孩子的期盼和爱是刻在骨血里的。
  比如现在的邢夫人,成天抱着孙子不撒手,虽说血缘上来说这也不是她亲孙子。当年她当继室嫁过来的时候,贾琏已经不小了,母子没法亲近。但如今有了襁褓婴儿,邢夫人不管是为了将来的依靠还是心里的空虚,都爱的不得了,悭吝如她都会从私房里扒拉银钱出来给孙子添置东西。
  可太后娘娘并不是这样。
  别说辛泓承这些大了的孙儿,就算是安王新得的婴孩,她也是照例看过一下,然后就兴趣缺缺,更愿意自己看话本子玩,也不肯逗孩子玩。
  她与杨皇后都是一生无子的命数,然杨皇后跟黛玉说起来,也难免带着遗憾痛楚,可太后说起来唯有轻松自在。
  黛玉嗔他:“娘娘对你们难道不和气?你好几次惹恼了皇祖父,不都是她老人家替你转圜的?这会子你还编排她不喜欢孩子。”
  辛泓承知道黛玉对太后格外的敬重,只得举手投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