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黛玉重生 >

第84章

红楼之黛玉重生-第84章

小说: 红楼之黛玉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烂了心肠的东西,还不快滚远些!”王夫人得了信急急忙忙跑了进来,一把扯开史湘云还冲着她的脸上吐了口唾沫。
  史湘云又想发疯闹起来,周瑞家的已是要几个婆子架住史湘云,拿帕子堵了她的嘴,拖了下去,翠缕见状想要护主,也被拿下。
  王夫人早就想收拾着丫头了,不过碍着史湘云和贾母一个姓,贾母不说话她这个当媳妇的也不好动手,而且也先把袭人和坠儿料理了才是。
  不多时贾政得了信也过来了,见母亲中风了,一面说去请太医,一面跪在贾母塌边,当他的孝子。
  出于孝道而言王夫人是想贾母好起来的,但是想到贾母如今这副模样,后院里就没人能辖制她,王夫人忙着给贾母延医请药的同时,却觉得轻松非常。
  贾母这个年纪又得了这种病,时日无多,王夫人便把该预备的都预备上,就等着老太太咽气了。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这床前也没有孝顺孙子,先时贾母那么疼爱宝玉,如今贾母中风瘫了,宝玉也只来过一两次例行问安。自没有命根之后,宝玉越发沉默寡言,又在祠堂众人面前丢了脸,性子越发孤僻,连贾政都管不住他了。
  王夫人巴不得贾母早点死,本身又吝啬,哪里舍得给贾母用好药,有人参等药材都是些渣滓罢了,鸳鸯看不过眼,自己拿了贾母的私房托人买了好药材来用。
  虽然有那么多人伺候,但是贾母毕竟年迈,解手等事都不能自己控制,一来而去就生了褥疮,屋里味道也难闻,宝玉喜洁,更不愿来了。贾政也只是在外面问安,不太愿意往屋子里来。
  史湘云被王夫人制住了,每日吵闹,王夫人没有短她吃喝,但也不给她自由。荣国府里现在是王夫人独大,现下不动史湘云,是因为她还没那么缺银子罢了。
  如今贾府里一日不如一日,贾赦不能再出去倒腾东西,宝玉也不出去会友,家中的姑娘只有惜春一个,没了每日贪图享受的贾母,花销省下来不少,王夫人理家也没前些日子那么劳累。
  想到贾母,王夫人最希望的就是这老太太再熬一熬,好歹等天凉了再死,免得人都放臭了还不能安葬。王子腾今年就该回京述职,想到还有这么个靠山,王夫人觉着贾府里的日子会好起来的。
  至于那两个孩子,就算坠儿生的那个和宝玉长得像,但是坠儿和袭人为了得子,都和那李麻子搅和到一处了,宝贝了四五个月的孩子就这么被溺毙了,各自和自己的生母一道,被扔在了乱葬岗。
  连着两年年景不好,去年大旱,今年却是各处都有洪灾,寒继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漠北那边趁着这两年国中不好,再度来犯,漠北那边希望朝廷补充军备,可明帝这个小心眼,哪里会想再给那边东西,最后还是太上皇强压着明帝拨了军资。
  明帝前面刚出了军资,后脚就又增加了苛捐杂税,美其名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朝中有些大臣自然强力反对,可惜明帝根基渐稳,早已不惧这些,何况这朝中也有不少奸臣,惯是会投明帝所好,百姓的日子越发艰难。
  黛玉和寒继虽然竭力维持江南一方的安稳,可是经过两年的消耗,个人之力难以螳臂当车,明帝又不行仁政,反是想着囤银积粮,此举无异于雪上加霜。
  想到即将到来的寒冬,小两口是愁得很啊!
  北边入冬比南边早,灾民流窜已然是常态,江南还好些,其他地方已是有了民乱,下面生乱,明帝就派了官兵来镇压,国中动荡不安,怨声载道。
  黛玉凭着自己学的那点皮毛,夜里观星,也晓得这天下似有乱象,如今不过是纸糊的架子还没塌,勉强有个样子罢了。然而这国中还是有些好消息的,北边的战事捷报不断,漠北那边暂时安定了。
  明帝怕是要开始抄捡世家了。
  漠北捷报频传时黛玉就有此想,这两年来连年灾害,让继位以来顺风顺水的明帝有些吃不消,明帝满脑子所想都是如何稳固自己的皇位,哪里顾得天下苍生。没有受过挫折的明帝变得疑神疑鬼,越是灾荒,越想着屯兵屯粮,生怕外面的藩王就此起事。
  没什么比抄家来钱更快了,这一世有了林家献上的矿藏,国库不是那么空虚,可是明帝心中犹觉不足。
  林家现了这么大一座金矿,如今有了灾荒,明帝居然可以一毛不拔?!黛玉终于晓得柳皇后为什么看不上明帝了,也晓得顾远为什么早早就开始谋划,明帝秉性如此,不过早一日晚一日罢了。
  入冬苏州城下了第一场雪,又冷又湿,黛玉能做的不过是每日能给灾民一碗稀粥,让他们不被饿死罢了,她和寒继行这等善事,还不敢挂上原本的名号,若是明帝一个多心,觉着安乐王在收买人心,横生枝节,反是不好。
  才下过第一场雪,就冻死了好几个人,刚得了消息的黛玉看着阴沉沉的天空,蹙眉长叹。一日都不见人影的寒继傍晚才归,换了衣服,才来找黛玉,似有话要说。
  “父皇驾崩了。”寒继拨了拨火盆里的木炭,低声说到。
  黛玉被这消息惊了一跳,太上皇驾崩这等大事,寒继说来居然如此不痛不痒!
  “消息过几日应该就到了,收拾好东西,一律从简,准备回京。”
  太上皇驾崩这等大事消息居然来得晚,必是有人故意压下此事了,不知京城之中又会有什么在等着他们。                        
作者有话要说:  又来了,又没发出去,还好早上看了一下……

  第117章 鸿门

  一百一十七、鸿门宴
  过了两日; 太上皇驾崩的消息传至江南; 天下缟素; 黛玉和寒继顶着风雪往赶路,回去给太上皇奔丧; 今年的冬天分外的冷; 水路不通; 便只能走官道。
  黛玉在马车里放了好几个软垫,但马车颠簸还是让她腰酸背痛; 黛玉现下身子比前世好; 倒也没那么娇气; 一路上除了被颠得腰疼; 也没什么大病,反是一向身子康健的安乐王得了场风寒。
  寒继也不敢在路上耽搁; 连天连夜赶路; 这病也磨了好几日才渐渐痊愈,等到二人赶到京城; 皆瘦了一圈,风尘仆仆的二人连夜进了宫,为太上皇守灵。安乐王是离京城最近的藩王,故而他们是最先回到京中的。
  不晓得是不是为了迎接他们夫妇的到来; 就在他们回京的这一天; 宫里又出了了不得的大事——
  寒继和黛玉进了宫门,立时就有人捧来了孝服,夫妻二人换了衣服。就往明帝的灵堂去; 只见宫里乱糟糟的,想来宫中这些事都有旧例,不该如此才是,一问才知——景昭仪膝下两子被毒害,元春生养的小皇子也中了毒!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句话用来形容景幻儿可是十分贴切了,她自入宫以来,再不能像先时在家中一样肆意妄为,倒是规矩了许多,而后有了身孕,还诞下一子。做了母亲之后也稳重了许多,景家见景幻儿还有此运道得了龙子,也不把景幻儿当废子,又打起了其他主意。
  可是熬不过冬日的除了老人家,还有幼儿,景幻儿生的那小子,一病就去了。明帝虽然伤心,可他还有很多孩子,于景幻儿言,这孩子就是她唯一的骨肉,没了孩儿之后,景幻儿就好似行尸走肉的活着。
  景昭仪见这小姑可怜,还时常照拂她,见景幻儿对自己的孩子比之前也好了不少,觉得景幻儿经了事比以前懂事多了,也愿意让景幻儿照管自己的孩子,免得景幻儿又想起死去的儿子心伤。
  景昭仪怎么想得到,平日里但凡有个什么都写在脸上的小姑居然藏了这样的祸心?!
  明帝现下都还没审问出来,景幻儿是如何毒死自己孩子的,一下子折了两个皇子,还伤了一个,明帝自然暴怒,当即就派兵围了景国公府。
  黛玉和安乐王还是从太后处才知晓事情始末,想来那皇兄今日是忙不得见他们了,不过还是觉得蹊跷,景幻儿是如何得到毒物的?为何偏生要毒害景昭仪所出的孩子,明明这几人都有血缘之亲啊!
  只是黛玉虽然疑窦丛生,但也不敢开口问询,明帝就算查出来了,也不会告诉他们的。黛玉和安乐才在太后宫里说完话,准备今夜给太上皇守灵,却听见外面来报,明帝传了旨意,要查抄世家!
  连夜宫门都未关,一波人出去,又一波人进来,许多公卿都被抄没了,据说景国公家被抄了不说,府中的男丁当下就被拉在门口斩立决,一个活口都未留。
  丧子之痛让明帝多疑之余又多了残暴,这位总觉得自己名不正言不顺的帝王,早已杀红了眼。
  宁荣二府被抄没也只是一夕之事,元春甚至都来不及向明帝求一求情,好在贾母死的很是时候,听见抄家的消息,惊惧之下咽了最后一口气。
  当朝以孝治国,见荣国府才没了老夫人,抄家的人也稍微客气些,贾母的寿衣棺木等物,都与了贾政给老太太收敛。可笑贾政明明被抄没家财,没入贱籍,还要磕着头感念皇恩浩荡。
  贾母的丧事想要大办已是不能了,装殓之后,只待停灵七日就要下葬。李纨孀居,和贾兰倒是幸免于难,嫁妆等物都发还了,李纨得了这些东西也不耽搁,当即就带着儿子离了京城欲回娘家去,她父亲已经致使,如今除了老家,李纨也不知要往何处去了。
  王夫人原本还指着自己这媳妇能捞自己一把,她外面还有印子钱的外债,家中还有祭田,收了来仔细打算着还能过。当然王夫人自然忘不了去哥哥那里搬救兵,只是派出去的人有去无回,明帝又怎么会放过心腹大患金陵王?王子腾的结局和景国公一般无二。
  整个京城都血淋淋的。
  “咱们的船应该到了吧?”寒继看着远处天空泛起的鱼肚白,喃喃自语道。
  “到不得,运河都被冻起来了,如今只能用车马了。”黛玉接话道。
  “先把年过了再说吧!”寒继又道。
  “是得过年了。”黛玉又答。
  一旁服侍的小太监不晓得这二位在说什么,只低着头立在一旁,夏公公交代过,这二位说了什么,须得一丝不错的回报上去。
  这一场腥风血雨持续了半个来月,京城之中幸免于难的人家屈指可数,唯一没被扰动的就是南安郡王府了,南安太妃每日都在自己佛堂里念经,近来杀孽太多,寒风中都带着血腥味。
  老太妃看着院里积起的一层雪,长长的叹了口气,又低头拨弄自己手上的佛珠。
  一个月后,该回京的都回来了,其中自然有明帝心心念念的皇长孙一脉。皇长孙入宫,倒也不敢耽搁,立时就献上了虎符。
  可惜明帝并不把大皇子此举放在眼里,既然诚心要献,为何不早早献上?之前折子里还说此物贵重,若是送回来怕有人抢夺,现下才晓得送还,早已晚了。
  皇家再怎么明争暗斗,太上皇的丧事还是要办的,为了表示自己的孝顺,明帝陪葬了许多珍宝,引得那些溜须拍马的官员又歌功颂德一番,明帝心里很是受用。
  想到明帝愿意把金银珠宝用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深埋地下,也不愿拿出些来处理灾荒之事,安乐王心里更加不服这个兄长了。
  不服之人不止寒继一个,景国公那边有人逃脱,也不知是哪一位王爷做的手脚,有皇长孙这个出头的椽子在,明帝无暇顾及他人,把所有的账都往大皇子一脉算。
  “先生说他不成,我想着这么些年,他在这位子上行事还算妥当,不想内里却是这么个模样?”黛玉得了个空隙,和寒继独处,一日没和谁说过话的她忍不住小声议论此事。“想来先时必是父皇有垂帘听政之举,不然前几年也不会那么太平。”
  “正是如此,不然我这皇兄也不会总盯着我不放了,他总觉着父皇想把这位子给我,实际上父皇是想给我那大侄子。”寒继小声道。
  “原来你就是‘草船借箭’那草人,被推了出来当靶子的?”黛玉笑道。
  “难为你还笑得出来,再笑我就被扎成刺猬了!”寒继佯装发怒。
  “成了刺猬不正好,这样岂不是谁都碰不得你了?你那好侄儿那么早冒了头,可有你的手笔?”黛玉反问。
  “不是你把那虎符赏给侄儿的吗?”寒继说。
  “别装傻,我问的是之前!”黛玉白了寒继一眼。
  “你猜猜?”寒继并没有说出因果,反是让黛玉自己猜,见有内侍往这边过来,二人立时就住了嘴,没再说话。
  明帝的监视可谓无孔不入,之前还略作掩饰,现在几乎是光明正大了,寒继虽然想在太后膝下多尽孝道,但京中局势如此混乱,王太后只盼着太上皇七七一过,寒继和黛玉南下江南。
  太上皇仙逝之前就预言过,若他一去,天下必然纷乱,想到子孙相残,他就痛心极了。
  然痛心又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