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金凤凰-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亮亮的面条,檊的细腻筋斗,还炒了几片白菜叶子,做好后洒了一点葱花,虽然没放什么油,但吃起来也香喷喷的。
寒冷的冬夜,吃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条,只觉得身上都暖和了几分。吃过饭,一家子都聚在上屋,把做饭剩下的火炭夹进火盆里,将屋子烘烤的暖融融的。
丁玉英就着火堆缝补衣服,韩庆斌习惯性地抽出了旱烟袋,但是见韩晓东兄妹几人都在,也就忍住了烟瘾,把烟袋掐灭了。
韩晓刚一边伸着手烤火,一边询问韩晓棠考试的情况,丁玉英他们也支起了耳朵细听。韩晓棠就仔仔细细的把考试的情况说了一边,还说了孟楼县的古风古韵,惹得韩晓刚眼红:“早知道,我当初也好好的跟着大哥学习了。”
韩晓东闻言连忙摇手道:“我那小学水平不行,是晓棠自己刻苦,还有后来跟着赵书记还有赵旭阳学习,才能有今天的好成绩。”
韩晓刚也知道,不禁叹息道:“哎,都是一个爹妈生的,差距怎么那么大。”说完,又伸长了脑袋接道:“姐,你觉得能考上吗?”
韩晓棠考虑了一下道:“首都的好学校有点悬,但一般的大学应该没问题。”
韩晓刚咕哝道:“不是好学校就别上了。”
丁玉英拿眼瞪着他喝道:“你胡说什么,你姐千辛万苦考上了,为什么不上?”
韩晓刚皱紧了眉头道:“上大学生要很多钱的,咱们家里那有钱供她上学,现在大哥要结婚都拿不出彩礼,她上学再花那么多钱,以后我怎么娶媳妇。”
丁玉英忍不住拿手里的针,狠狠地扎了他一下道:“你才多大点,就惦记着娶媳妇了。”
韩晓刚硬着脖子犟嘴:“我都十六了,也不小了。”
韩晓棠伸手拍了拍他的头道:“上学的钱,我自己想办法,不用你发愁。”
韩庆斌听他们说话,忍不住又想去摸旱烟袋,却生生忍住了,听到韩晓棠的话,忍不住插嘴问道:“你一个姑娘家家的,能有什么办法?”
“明天,你们就知道了。”韩晓棠说完,就起身回自己屋睡觉去了。
虽然在车上睡了一会,但还是有点累,何况明天她还有很重要的事要做,今天要好好休息,养好精神。
虽然韩晓棠言之凿凿,但韩晓刚也不信她能有什么法子,上大学要很大一笔钱,可不是三块两块可以解决的,还不服气的嘟囔:“就会说大话,她能有什么办法,还不是要家……”
韩晓刚的话没有说完,丁玉英就拍了他一巴掌,压低了声音道:“别说话,你姐睡了。”
韩晓刚委屈的撇了撇嘴,也起身回自己房间去睡,新盖了两间新房,韩晓东住一间,韩晓刚也单独住了一间,比以前的茅屋好多了,至少不会四面漏风。
第二天一大清早,韩晓棠匆匆扒了一碗稀饭,就出门去了。等她赶到牛棚的时候,赵旭阳也起床了,正在给牛添草料,见她过来,立即放下了篮子:“你这么早就过来,有什么事吗?”
以前,他们准备高考,每天争分夺秒的学习,韩晓棠就是这个点过来的,但现在高考已经结束了,他们可以休息一段时间,可韩晓棠还是过来了,赵旭阳有点不解。
虽然韩晓棠自认脸皮很厚,但第一次借钱还是有点尴尬,就清了清嗓子,干咳了两声才开口道:“赵旭阳,你能不能借点钱给我,到年底我就还你。”
赵旭阳没有丝毫的犹豫:“你需要多少?”
赵鸿回到了省城,也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但他不肯滥用职权,把赵旭阳调回省城。但心里觉得有点愧对自己的儿子,就从经济方面补助,给他寄了不少钱,所以韩晓棠说要借钱,他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十块就可以了,我年底一定还你。”
“你等一下。”赵旭阳说着,转身进屋,很快就拿了钱出来,一边递给她,一边说道:“我有钱用,你不用急着还。”
韩晓棠接过钱,笑嘻嘻的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他们刚从县城回来,韩晓棠没有借钱,现在回到了生产队,韩晓棠却跑来借钱,在乡下有钱也花不出去,那应该是因为韩晓东的婚事。
赵旭阳就又多问了一句:“你要钱做什么,这些够吗?”
“秘密。”韩晓棠说完,对他挥手作别,转身就走了。
走的远了,她欢快的身影渐渐模糊,只有脖子上的红围巾还异常醒目,赵旭阳注视着她的背影,直到完全看不见了,才转身去继续忙碌了。
他出去考试,好几天都不在家,牛棚的活都是侯亮干的,现在他回来了,就主动包揽了大半的活,好让侯亮歇歇。
虽然干着活,但赵旭阳心里还是惦记着韩晓棠,办婚礼,十块钱是远远不够的。可除了韩晓东的婚礼,别的能有什么事,能让韩晓棠不惜脸面,跑来跟他借钱。
虽然他们一起在牛棚干活,后来又一起学习,但韩晓棠和他并不是很亲近,有时候看到她和谢雅茹的关系那么亲密无间,他都有点嫉妒。但这次韩晓棠破天荒的跑来跟他借钱,他很是开心,只觉得干起活来,满身都有用不完的力气。
韩晓棠挎着篮子,怀里揣着借赵旭阳的钱,去了别的大队,却唯独没有去红旗大队,实在是怕韩庆红那个大喇叭,再坏她的事。
要过新年了,家家户户更缺钱,累死累活的干了一年,可是到了年底连顿饺子都吃不上,也没钱给孩子们添置新衣服。
那些孩子大了,要娶媳妇,给姑娘说婆家的更发愁,可穷乡僻壤的,实在没有来钱的门路,一个个愁眉苦脸的,好多人围着火堆取暖,一边诉说着自己的烦心事,好似这样说出来,会感觉轻松许多。
看见韩晓棠这个外人跑到他们大队,就警惕的看了过来,但看到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大姑娘,还长的这么好看水灵,一看就不是什么坏人,也就放松了警惕,还有好心的询问:“姑娘,你找那家啊?”
韩晓棠面带微笑的道:“大娘,我不找人,只是问问你们队里有人卖鸡吗?这不快到年底了,要走亲戚,不知道带什么东西好,就想买几只鸡。”
那问话的大娘顿时眼睛一亮,现在家家户户只能喂两只鸡,到了冬天,天气寒冷,鸡大多都不下蛋了,白白的糟蹋粮食。
平常日子,鸡可以找些野草种子,或者虫子果腹,基本不用怎么喂,可到了冬天,鸡打不来野食,全凭家里喂养。
现在粮食人都不够吃,那舍得给鸡吃,可现在不准私自买卖,即便是想把鸡卖了都没门路。杀了自己吃又舍不得,卖给村子里的人吧,又没几个人舍得买鸡吃,现在有人要买,可以换点钱,新年的时候置办些年货,是求之不得的事。
那大娘立即起身,走到韩晓棠身边道:“我家就有两只鸡要卖,姑娘,你要几只啊。”
火堆旁边坐的人不少,韩晓棠也不敢多说,怕引起别人的怀疑,就说道:“两只就好,多了我也买不起。”
见她能把两只都买走,大娘更加热情了,拉着韩晓棠就向自己家走去,一边还热情的说道:“走,姑娘,去大娘家坐坐,这大冷天的,过去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那大娘的鸡,因为舍不得喂粮食,有点小,但这样的鸡没有多少油脂,做熟了折不了多少斤秤,而且还能便宜不少。
大娘担心自家鸡瘦小,韩晓棠再不要,所以价钱也要的很低,韩晓棠没怎么还价就买了下来。
付完钱,就装作为难的道:“大娘,本来我买两只就够了,可是你家这鸡太小了,恐怕不够,您能帮忙问问,看有没有别的人家也要卖鸡的。”
那大娘倒是热心人,连忙跑出去打听,很快就找到了人家,最后,韩晓棠买了五只,还有人家想卖,都没排上,很是遗憾的把韩晓棠送了出来,一边还嘱咐道:“姑娘,你下次要买鸡,一定要来我家买啊。”
韩晓棠答应着,就提着篮子回家去了,五只鸡装在篮子里,分量也不少。韩晓棠走累了,就歇一会。还去路边薅了些枯黄的野草,盖在鸡上面,可以遮挡,免的被人看见,也能给鸡取暖,两全其美。
鸡见不到阳光,处在黑暗中,也安静了许多,不知道的看见,还以为韩晓棠薅了干枯的野草,要垫鸡窝呐。
但是瞒得过外人,却无法瞒过自家人,韩庆斌回来看见,家里多出了好几只鸡,不禁温怒的道:“家里的鸡,都没粮食喂了,你怎么又买了这么多只。”
丁玉英也有点纳闷,但她舍不得骂自己闺女,就皱眉道:“你这一段时间,考试辛苦了,要是想吃鸡,把咱们自己家里的鸡杀了就好,干嘛要花钱去外面买,你哪来的钱,买这么多鸡啊?”
韩晓棠担心外人听见,就过去把大门关上,转身才神神秘秘的给他们解释道:“钱是我借来的,买来的鸡也不是为了吃。”
韩庆斌瓮声瓮气的道:“那你是为了什么?这大冬天的,买了鸡回来,它也不会下蛋啊,不是白白浪费粮食。”韩庆斌还以为韩晓棠买回来,想让鸡下蛋,好卖了换钱。
韩晓棠却摇了摇头:“等它们下蛋换钱,够干什么,我准备做成烧鸡,拿到县城去卖。”
韩庆斌皱眉道:“那太危险了,要是被抓住,会被批斗的。”
现在还不能自由买卖,要等到明年年底,也就是一九七八年,中央才会下达分田到户,改革开放的政策,但是执行到地方,恐怕还会晚一段时间。
但是管的已不是很严格,只要小心一些,应该没什么问题,韩晓棠就安慰道:“没事,我又不去街上叫卖,我到单位的家属院去,不会被人发现的,你们放心吧。”
夫妻两人半信半疑,但是韩晓棠可是已经参加过高考的文化人,懂得的肯定比他们多。
两人也就没有再追问,韩庆斌帮着杀鸡,丁玉英去厨房烧了热水褪毛,收拾干净了焯水,再用凉水冲洗一遍,然后就放在篦子上控水。
大兴生产队背靠大山,山上有很多野蜂蜜,村子里人穷买不起白糖,到了秋天,就到山上寻找蜂巢,割些蜂蜜回来代替白糖用。
韩晓东他们去砍柴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很大的蜂窝,割了有二三斤蜂蜜。等鸡控干了水分,韩晓棠就把蜂蜜均匀的涂抹在鸡身上,再风干一段时间。
丁玉英见她娴熟的操作,不禁问道:“你怎么会做烧鸡的。”
怕引起家里的怀疑,韩晓棠早就想过这个问题怎么回答,见丁玉英询问,就微笑道:“前几天,我去孟楼考试,赵旭阳请客在饭店里吃过,我觉得好奇,就去请教厨师,哪里的大厨教我做的。”
“真的那么好吃?”
“一会,我做好了,娘你尝尝就知道了。”
蜂蜜晾干以后,韩晓棠就在锅里放上油烧热,把鸡也放进锅里,用锅铲舀些油,在鸡身上淋了一遍,炸到微微发黄,就拎了出来。
另外又起了一个锅,烧了些热水,把买来的八角,桂皮,小茴香,还有家里的花椒放了一些熬煮。
水开了就把炸好的鸡放进去,大火煮开后换小火,焖煮二个小时左右,就退了火,做好后捞出来,在篦子上放凉。
韩庆斌夫妻两个看着那鲜红油亮的烧鸡,都有点傻眼,以前他们也吃过鸡,却从来没见过这么红亮鲜香的。
家里的鸡养的时间久了不下蛋,又不能卖,就自己宰了吃,没有调料,做出来的鸡惨白惨白的,还没什么滋味。但他们已觉得是人间美味了,可是和韩晓棠做出来的烧鸡一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开始他们还担心,怕做了卖不出去,白白的浪费钱,让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现在他们一点也不担心了。
剩下的内脏,韩晓棠也没浪费,鸡胗剥去里面的一层黄色鸡内金。还有鸡肝,鸡蛋包都收拾干净了,一并放进调料锅里煮。
鸡肠也舍不得扔,韩晓棠就让韩庆斌用剪子剪开,放上一把玉米面,搓揉了半天,洗净了也煮熟吃。
虽然关上了大门,但烧鸡的味道太香了,还是传了出去,别的人家也只是好奇,韩家又做什么好吃的,但是也不好意思上门来讨要。但是韩庆生的鼻子长,脸皮厚,闻到香味就不请自来,把大门拍的啪啪响。
韩庆斌起身就要去开门,丁玉英见了,不禁嘶声叫道:“当家的,你要干什么?”
平常韩庆生沾些光就算了,可韩晓棠辛辛苦苦做这些烧鸡,那可是冒着危险赚钱的。儿子要娶媳妇,闺女要上学,那那都需要钱。
而且韩庆生那个不要脸的,要是看见烧鸡,还不全霍霍了,这可是韩晓棠借来的钱,还辛苦了大半天做好,要是便宜了韩庆生,丁玉英能活活呕死。
韩庆斌转身看着她,淡淡的说道:“只有千日做贼,那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他要是整天上门来闹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