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女学霸在古代 >

第314章

女学霸在古代-第314章

小说: 女学霸在古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如熙去了户房,便见一群人正各自坐在自己的桌前,算账的算账,写字的写字,看书的看书,大家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坐在门边的一个年轻胥吏看到赵如熙一行人,连忙起身行礼,笑道:“可是赵大人?”
  “是。”赵如熙道,“请问王经承可在?”
  “在的在的。”那位胥吏笑道。
  早有人将话传给了王永寿,不一会儿,最里面就站起来一个干瘦老头儿,走过来对赵如熙道:“小人王永寿,见过赵大人。”
  “王经承,我要的卷宗和账目,听说刘大人说已准备好了?我叫人来搬一下。”赵如熙客气地笑道。
  “小人叫几个衙役来替大人搬过去吧。”王永寿说着,朝外面示意了一下。
  坐在门边的那个年轻胥吏连忙一溜烟跑出去了。没多久就带了几个衙役回来。
  此时王永寿正领着赵如熙站在一张桌子旁边,桌子上放着一迭子纸质发黄的卷宗和账目。
  “大人要了解南阳的相关政务,从头看起比较有条理。所以小人们先找了前几年的卷宗和账目,等大人把这些看完,我们再把近期的找来给大人。”王永寿道。
  “这个问题我已跟刘大人说过了,刘大人没吩咐你们把所有卷宗和账目都寻来给我吗?如果没有,我再去找找刘大人。”赵如熙懒得再跟他们扯皮,转身就要走。
  如果刘宏宇是个无能之辈,那么这招不好使。可刘宏宇却是个能臣,这几年他虽把权利下放了一些给蔡耀宗,但余威尚在。
  赵如熙这话一说,王永寿就改了口:“吩咐了吩咐了。不过想来赵大人一时半会儿看不完。而这些东西又要紧,要是遗失了、或被毁、被烧,那责任谁也负不起。所以小人劝大人还是看完一批再来搬一批。只要大人看得快,明儿早上来搬近期的卷宗和账目,小人也没有意见。”
  赵如熙也不想逼得太紧。这些胥吏都是老官油子,跟他们扯皮,扯个十天半个月都扯不清楚。
  王永寿既把话说到这个地步,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她便没有抓住不放,道:“成,那我看完这些再来搬。”


第664章 康时霖、甘纶来了
  她也知道蔡耀宗和陈康、王永寿这些人拼命往后拖时间想做什么,无非是再检查一下账本,看看有什么漏空需要修改补齐的。
  只是她记性好,逻辑清晰,看起这些资料来速度极快。估计他们那边没改完几本账目,她这边已看完了。
  除非他们早早把账目做得天衣无缝,否则能改几本呢?
  几个衙役很快就把卷宗和账目搬到了赵如熙屋里。
  见赵如熙坐下来看资料,罗氏赶紧沏了茶,摆了点心放到了赵如熙身边。
  今天知道赵如熙要来衙门看资料,朱氏、青枫她们早已准备了一些东西,比如舒适的桌椅,屏风、茶具、铜盆等等赵如熙惯常用的东西,等今晚一下衙就叫下人搬来,将赵如熙的屋子布置一番。
  这会儿大家都在办公,罗氏便随身带了一些小东西过来,起码能让赵如熙喝上一杯可口的热茶,饿了能有点心吃。
  蔡耀宗和陈康见赵如熙没再出幺蛾子,搬了那些卷宗和账目进屋里,就消消停停地呆在屋里看起资料来。
  两人都暗松了一口气。
  正当赵如熙在衙门里看卷宗的时候,一行人不声不响地进了南阳的城门。
  “你这老头儿,叫你写信给知微,叫她派人来接,你偏要给她个惊喜。现在进了城,这下好了,两眼一抹黑,你知道该往哪里去寻她不?”马车里,甘纶埋怨康时霖道。
  “这还不简单?直接去衙门里寻不就成了?算算时间,她也该上衙了。那丫头勤快着呢,还不想让人说闲话,所以定然不会扣着时间去衙门,起码得提前几日。”康时霖老神在在地道。
  说着,他吩咐康安:“叫人打听一下衙门在哪里,咱们往那儿去。等到了衙门门口,你进去打听一下。知微要是在忙公事,你就叫赵家一个下人领咱们去家里。”
  “是。”康安答应一声,随便找了个路人问衙门的方向,便让车队往衙门方向去了。
  赵如熙刚把南阳一年的盐政事务看完,就听得守门的衙役说,她师父来了。吓得她连忙放下卷宗跑出去,就见康时霖、甘纶、周文柏三个老头儿站在那里,对着旁边的街道指指点点。离他们不远处,还站着一个萧若彤。
  “师父,甘夫子,周先生,若彤姐,你们怎么忽然来了?”赵如熙大喜,连忙上前道。
  她又嗔怪:“师父,您怎么不写信跟我说一声,我好去接你们。”
  “哈哈,接什么接,我们一路走走玩玩,看到哪处风景好就停一停,也不知哪天到,你要接也接不着。”康时霖笑道。
  见几人精神很好,年纪最大的康时霖都是一副神采奕奕的样子,赵如熙放下心来。
  她道:“我去跟上司说一声,领你们回去。”
  “不用不用,你忙你的,派个下人领路就成。”康时霖摆摆手。
  甘纶也道:“正是,你才上衙几日,可不能随意离开,免得别人说闲话。”
  自打赵如熙要来南阳任同知,她这个女状元的八卦背景就被衙门里的典吏、衙役们传得人尽皆知了。
  看到几辆马车都挺华丽,三个老头儿腰上挂着的玉佩都是顶顶好的,旁边站着的那个女子更是不知穿的什么料子做的衣裙,流光溢彩,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些人出身显贵,家世不凡。
  守门的衙役见状,赶紧一溜烟跑进衙门去,把这件事告诉了刘宏宇。
  要是前几日,或许刘宏宇还没什么表示。不管枯木先生是不是皇上的表叔,也碍不着他什么事。他讨好了康时霖也没多少好处。
  可现在不一样了,他打算跟赵如熙站在同一阵营里,人家长辈来了,还到了衙门门口,自己不出去打声招呼不好。
  他赶紧快步出来,正好听到康时霖说“说闲话”的话语,赶紧上前拱手作揖,笑道:“赵大人,这几位是……”
  那头蔡耀宗和李利的屋子紧挨着刘宏宇,衙役站在门口禀报,两人都听见了。
  蔡耀宗不愿意出来,只派了个随从出来打探消息;李利则立刻尾随着刘宏宇出来了。
  此时他正站在刘宏宇身后,陪着笑脸。
  赵如熙先把刘宏宇和李利介绍了一遍。
  她这才指着康时霖几人道:“这是我师父枯木先生。”
  “这是镇南王府的庆阳县主。”
  因康时霖和萧若彤都是皇亲国戚,身份地位高于两位先生,故而赵如熙把萧若彤也放在了甘纶两人前面介绍。
  “这是甘大人,致仕前曾是户部浙江清吏司郎中。”
  “这位是大晋著名画家周文柏先生。”
  每介绍一个人就叫刘宏宇和李利心里颤了颤。不是皇家国戚就是京城高官,或是著名画家,这可是他们平时想见都见不着的人。
  结果这些人竟然跑来这里看赵知微了。
  两人赶紧一一给康时霖等见了礼。
  蔡耀宗的下人一听这一串儿的贵人,赶紧跑回去禀报了蔡耀宗:“大人要不要去见见?”
  蔡耀宗早就知道赵如熙有康时霖这个师父的,对于他们的到来并没有什么惊讶的。唯一让他觉得棘手的就是甘纶。
  这位户部浙江清吏司郎中,在户部就是专门掌理浙江省的钱粮收支数目的。他管的虽不是安州省,但两地相隔不远,情况都差不多,根本不好糊弄。
  他还是个老官吏,经验丰富。那些做假的账目不管你做得再好,人家都是火眼金星,一眼就能看得出破绽来。
  他顿时暗暗叫苦。
  怎么这时候偏偏来了个这样一个官员?
  陈康那边显然也得到消息了,他匆匆赶到蔡耀宗这边来,问他道:“你听到门口的来人了吗?其中有一位怎么是户部浙江清吏司的致仕郎中?赵大人不会是专门请他他来查账吧?”
  蔡耀宗没有说话,心里悔得肠子都青了。
  要是他不想给赵如熙一个下马威,欺负人家是个年轻小姑娘,当初就应该让出些不关紧要的事务给赵如熙管;要是他不拖延时间,前两天就直接把卷宗和账目交给赵如熙,没准赵如熙就来不及请帮手了。
  现在倒好,他拖延这两天,正好让赵如熙从京城把帮手请来。


第665章 流下了心酸的眼泪
  他深深叹了口气,问道:“现在怎么办?”
  陈康摇摇头。
  两人你看我,我看你,俱都一筹莫展。
  他们早已把赵知微得罪得死死的,这会儿跑过去跟赵知微和解,拍康时霖和甘纶的马屁,还来得及吗?
  陈康想了想道:“总得试一试。你是太子的人,如果赵大人不想得罪你,只要你先低头,想来她也不会为难你。”
  “试?怎么试?”蔡耀宗烦躁地道,“闹成这样了,我还能拿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事务糊弄她吗?盐、粮拿得拿出一项来给她管,才能显出诚意。你觉得我拿哪一样好?”
  陈康的眉头也紧紧地皱了起来。
  大晋的盐政实行民制、商收、商运、商销的商专卖制度。南阳虽不产盐,但得到衙门批准的盐商从盐产地把盐运过来后再转卖出去,这一倒手,利润极为可观。
  而这些专营此项的盐商都是他跟蔡耀宗从众多竞争者里挑出来的,每年都给他们孝敬极为丰厚的钱财。
  一旦蔡耀宗把这一项交给赵知微,以赵知微这厉害的手段和咄咄逼人的性子,定然会牢牢勒住这些盐商的脖子,让他们不得不倒向她那边。到时候他跟蔡耀宗每年的奉供没有了不说,赵知微拿着往年的账目查出不妥,进行要挟,没准还要他们把往年吞下去的钱财给吐出来。
  盐是专营,没有竞争,又是人人都需要的东西,利润极高,所以这一项是万万不能让出去的。
  至于粮,因为南阳是土地肥沃,是大晋的产粮之地,每年收粮、卖粮,他和蔡耀宗能从中赚取大量的利润,那些里长也会孝敬巴结他们,他们想办什么事,一呼百应,既有钱,还有权。让他们把这一块给赵知微,也很舍不得。
  想来想去,陈康道:“要不还是给粮吧。”
  赵知微初来乍到,就仗着她的背景深厚在衙门嚣张跋扈,让刘宏宇和李利都倒向她那一边,那是因为他们这些朝廷命官受朝廷和京城权贵的辖制。
  可南阳这里的富商、乡绅、里长就不一样了。他们跟京城权贵八竿子打不着。只要他们不犯法,吴怀寺和吴宗想治他们也没办法。他们反而不怕赵知微。
  赵知微这种清高自傲的贵族小姐,跟那些商人、庄稼汉根本就不是一条道上的人。想让富商、里长们认可赵知微,愿意服从她的管理,每年顺顺利利地交赋税,那简直不可能。
  粮食牵扯的人和事比较广,跟当地富商、乡坤和百姓都有关系,因此其中的猫腻和道道极多,搞不清楚这些道道的人不光没办法获取利润,没准还要惹上一堆麻烦。
  富商、乡坤、里长能为上官所用,反过来也能给上官添麻烦。只要他和蔡耀宗私底下扇动扇动,这些人闹上一闹,不按时按量交赋税粮食,就够赵知微喝一上壶的。
  到时候,赵知微不能按时收够粮税,只能老老实实把粮这一块再还给蔡耀宗。
  所以,权衡利弊,不如把粮这一块主动交给赵知微去管。
  陈康把他的这些想法跟蔡耀宗说了。
  蔡耀宗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陈康的想法,跟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那我去跟刘大人说,让他从中调停?”他道。
  陈康点点头:“刘大人应该也不想看到你跟赵大人相斗。”
  蔡耀宗立刻起身,跟着陈康一起出去,就看到几个面生的人抬着两个柜子模样的东西走进院子来。
  刘宏宇和李利站在廊下,正好奇地打量着这两个柜子。
  蔡耀宗见几人抬着柜子进赵如熙的屋里去了,他问刘宏宇道:“这是什么东西?”
  刘宏宇神情微妙地道:“保险柜。”
  他抬了一下眼皮,看了蔡耀宗一眼:“你们不是说卷宗和账目十分重要,不容有失吗?赵大人专门从家里搬了两个保险柜来放置这些东西。”
  蔡耀宗:“……”
  陈康:“……”
  这保险柜老贵了,京城权贵几个几个地往家里搬,但地方上的官员,因为它贵,家里也没有多少贵重东西要放的,因此买的人极少。倒是富商们买的多。
  蔡耀宗和陈康贪了这么些年的财物,家底子是有的。但蔡耀宗得的钱财有一半都交到了太子那边去。陈康掌管着黑白两道,钱财不缺,但手底下跟着吃饭的人不少。他以一个典吏的身份维持现在的局面不容易,收到手的钱多,撒出去的也不少。
  因此两个人都舍不得花钱。
  为着手里那些见不得光的账目,好不容易买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