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霸在古代-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一说,大家对尚德长公主就十分有好感。
“要是咱们能去北宁女子书院上学就好了。听说那里的人都很单纯,书院里的气氛很融洽,不像咱们这里,总是比这个比那个,拉帮结派,勾心斗角的。”
一说起这个,大家就满脸遗憾:“可惜咱们不是北宁县户籍,去不了。”
“要是尚德长公主……唔,这话不能说,呵呵。”
这话虽然没有说下去,但大家都明白她的意思。
要是京城女子书院由尚德长公主来掌管就好了,书院里的风气肯定不像现在这样。
在茶楼的外面,靠窗的位置还坐着一行人,为首的是一位年轻男子,他望着窗外意气风发的赵如熙,猛地把杯里的酒倒进嘴里。
旁边一个年轻人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斯杰,怎么的,你还没歇了心思?”
萧斯杰看了好友一眼,没有说话。
萧斯杰的好友是沐清蔷的一个堂兄,叫沐明远。他跟萧斯杰曾为国子监的同窗,情性相投,成了至交好友。当初他是跟萧斯杰一起去看绘画比赛的,萧斯杰和赵如熙之间的事,他都知道。
他叹了口气,望着窗外远去的那抹红色的背影,道:“她确实很出色,京城所有女子与她相比,都成了庸脂俗粉。但这样的女子,往往心气也高。她要嫁人,肯定容不得丈夫纳妾。你看看庆阳县主就知道了,那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
身为好友,沐明远可谓十分了解萧斯杰。
萧斯杰为人谦逊真挚,勤奋好学,从不仗着家世就看不起别人,也不像其他世家子那样整日招猫逗狗。作为朋友,他确实是没得挑;论人品、性格、家世,京城没几个世家子能比得上他的。
但他性格温柔,生性多情,见到美好的女子就会心生怜惜倾慕,那些在他身边侍候多年的丫鬟,他以后必然是要纳为妾的。作为丈夫,他并不是一个好人选。
赵知微才高八斗,还考了状元入了朝堂做官。这样的女子风光霁月,要是嫁了萧斯杰,莫不是她天天在外面打拼,却得看着丈夫在家里整日跟丫鬟小妾吃酒玩乐不成?
萧斯杰想娶赵如熙,不过是看到人家出色,想像收集天下美女一样收入囊中罢了。倾慕自然是有的,但能坚持多久,就不清楚了。
“前段时间你不是盛赞一个女子,说她长得极美,比赵知微还胜几分,站在那里不说不动就是一幅画,而且她也极有才华,琴技十分高超吗?我觉得你不如求娶于她。”沐明远提议道。
萧斯杰一愣,旋即摇摇头,叹道:“我跟我娘说了,她不同意。她已为我挑中了亲事,打算近日就上门提亲。”
他的目光里有着纠结痛苦:“我不忍让我母亲伤心。而且……芸娘也是我自小认识的,她是一个很好的女子,温婉柔顺,一手簪花小楷写得极好。我要是拒绝这门亲事,定然要伤她的心。”
沐明远:“……”
对于好友这种怜香惜玉的性子,他真的无力吐槽。这样的人,还是不要去祸害人家赵知微吧。
“那很好啊。”他道,“咱们为人子,不能为母亲做什么,顺着她的意娶一个让她满意的儿媳妇还是可以的,这是孝道。天底下哪个女子对咱们的好能胜过母亲呢?”
萧斯杰点点头:“你说的对。所以婚姻这东西,只能说靠缘份。”他望着街上渐渐散去的人群,叹道,“我与知微居士,终是无缘。”
沐明远拍拍他的肩膀:“珍惜眼前人,最为重要。走吧,咱们也回去吧。”说着,他站了起来,拉着萧斯杰下了楼。
那边厢,赵如熙已顺利地沿着御街转了一圈,回到了东华门。
她把马儿交还给礼部官员,便跟着白薇进宫,把身上的红衣换下,仍然穿上那身进士公服,准备去参加琼林宴。
琼林宴还是在他们参加殿试的那个大殿举行,不过气氛跟前两次相比就轻松了许多。
大殿里的众进士,对于赵如熙被钦点为状元的事不管服不服气,都不敢再表露出什么不满情绪来。
状元是皇上钦点的,质疑赵知微,就是质疑皇上。
况且赵知微做状元已成既定事实,她的大师兄还是吏部尚书。他们接下来要派什么官,还得经吴怀寺的手,实在得罪不起。
因此他们一个个对赵如熙说恭喜,跟她说一些奉承客气话,态度比原先更加热情。
科举考试只看考试成绩,对于人品无法甄别。就如同现代高学历的人一样,智商高,却也不乏人品败坏者。
赵如熙才十六岁,貌美如花,勋贵之女,师兄一个个都是高官。有人便觉自己即便二十多岁了,还娶妻生子,却也魅力十足,足以引得赵如熙对他们芳心暗许。
于是他们上前想对赵如熙套近乎,或提出邀约。
朱和淮自然化身护花使者,一直护着外甥女,防狼姿态做得十足,让一些怀着别样心思的进士靠近不得。
赵如熙全程保持高冷姿态,只颔首回礼,偶尔回应两声,所有的邀约统统拒绝。
那些人见赵如熙这里丝毫讨不了好,再缠下去唯恐让赵如熙生恼,让吴怀寺暗中报复,再不敢不识趣地凑上前来,而是转移了目标,去跟段琛和丁连进说话。
第620章 拒绝
段琛身边原先也围了不少人。他看着那些人跑到赵如熙面前献殷勤,心里急得不行。后见赵如熙一直不冷不热,朱和淮更是将那些人都挡住了,他微松了一口气之余,越发觉得赵如熙是他想要娶的人。
自尊自爱,自重身份。这样的女子会让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她,不敢有丝毫亵渎。
段琛觉得,就算赵如熙以后一直在朝廷做官,也会自觉与人保持距离,洁身自好,在行为上不会让人诟病。如果他有幸能与赵知微结成连理,一定不会拘束于她,她想做什么就让她做什么。
这样才华横溢的女子,不应该囿于后宅,成为生儿育女的工具。
吉时到,琼林宴正式开始。
萧圪出来说了几句话,喝了一杯酒,就退了席。
三院六部的头头们也来走了一个过场,说了几句勉励的话,便也走了,留下了他们的副手。
进士们中进士这一刻是人生高光时刻。等进了官场,不过是八、九品的芝麻官。想要往上爬,还得十几、二十年的功夫,除了有真才实干,还得有机遇、有运气。多少人在县令这一关就蹉跎多年,坐到知州、知府的位置已是顶峰了。
进士三年一届,这对京中这些大官来说实在不是什么稀奇的事,这些小菜鸡也不值得花太多心神应付,他们最多花点精力照顾一下三个一甲进士。
因此琼林宴也没什么内容,大家酒过三巡,就由礼部左侍郎出题,让大家做诗。
做一首律诗,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很难。但只要掌握了规律,再才思敏捷一点,运用几个典故,赵如熙觉得并不困难。
大晋在圣耀皇后的影响下,并不注重诗词这种纯文学性的东西,科举考试的内容更倾向于实用性。所以大家在作诗上花的时间不多。
赵如熙那首诗虽不是特别出彩,却也已是中上等了。因她状元的身份,再加上她书、画上的名气,倒也得了满堂喝彩。
段琛的诗做得最好,得了礼部左侍郎的亲手书写的一首诗作奖励。
琼林宴一宣布结束,赵如熙和朱和淮就想离开,却被丁连进叫住了。
对于这位目光清明、性格豪爽的探花,赵如熙的印象还是挺好的。
她拱拱手,笑着问道:“丁兄可还有什么事?”
“哈哈,无事。只是大家都是同年,又忝为前列,不如一起去茶楼喝个茶,吃个晚饭?”丁连进豪爽地笑道。
赵如熙难以接近;段琛貌似温和,其实对人有一种莫名的疏离,不容易接近。因此一甲进士里,丁连进的人缘最好。
刚才前十名其他几个进士一商量,就让他来提出聚会的邀约。
丁连进也深觉以后在官场上混,要跟同年们搞好关系,尤其是状元、榜眼两人,更是要跟他一起进翰林院做庶吉士的同僚,一起联络联络感情很有必要。
所以他便没有推辞,直接出言相邀。
不待赵如熙说话,朱和淮便道:“今日知微就先不聚了。各位仁兄也要留在京城等着派官,不会那么快离京的。到时候我做东,邀各位到酒楼一聚。”
赵如熙点点头,表示同意舅舅的话。
他们聚他们的,她是不会去的。到时候找借口推脱就是了。
丁连进是个坦荡君子,听到这话也没多说什么,只笑道:“如此咱们就改日再聚。”
“告辞。”赵如熙抬手朝众人施了一礼,跟着朱和淮朝外面走去。
“既然如此,那咱们也改日再聚吧。”段琛朝大家说了一句,不等对方回话,就着急忙慌地跟在朱和淮、赵如熙身后往外走。
“咱们也出去吧。”卢山处有小心思,见状说了一句,也跟在了后面。
卢山处因传胪提了名次的缘故,从第五掉到了第六名。不过都是二甲进士,还是在前十,区别倒也不大。
大家面面相觑。
丁连进笑道:“走吧,到外面寻一酒楼,咱们喝酒。”
一行人便也跟着出了皇宫。
段琛是想得了状元之名,再向赵如熙表明心意的。谁曾想皇上竟然点了赵如熙状元,而他落在了赵如熙后面,成了榜眼。
这叫他有些不好意思向赵如熙开口。
但好不容易碰到这么个才学上能与自己比肩、容貌、气质还如此出色的女子,他如果不开口,没准就要后悔一辈子。
他做了一路的心理建设,眼看着出了东华门,到了外面广场上,再不说话以后没准就没机会跟赵如熙说话了。
他连忙小跑了上几步,追上前面的两人,唤了一声:“知微姑娘。”
赵如熙停住脚步,转过头来疑惑地望向他。
朱和淮上前一步,拱手道:“段公子有何事?”
“我……”段琛犹豫着,听得身后丁连进等人的说笑声似乎越来越近,他一咬牙,道,“听说观澜湖上风景极美,不知我能不能有幸请知微姑娘一同游湖?”
他上次递拜帖,赵如熙以家中无男子,不方便接待而拒绝。
现在他邀游湖,如果赵如熙对他也有意,自然会答应,就算她怕人说闲话,也可以跟朱和淮一起前往;可如果赵如熙对他无意,那就会断然拒绝。
他话说的含蓄,但他知道赵如熙一定懂他的意思。
说完这话,他紧紧盯着赵如熙,紧张地等着她的回答。
“不好意思,段公子,恕我不能答应。对不住了。”赵如熙拒绝得十分直接,连个借口都不找,根本不给段琛抱幻想的机会。
“为、为什么?”段琛见她态度绝决,不由有些受伤。
他自认无论才学还是容貌,都是上上之选。家世虽比不上京城那些豪门世家,却也差不了很多。赵知微为什么就不给他一个展现人品、才华、性格的的机会呢?
赵如熙摇摇头,笑了一下:“因为我不想,我不愿意,就这么简单。”
说着她微一颔首:“告辞。”转身就走,长长的发梢在空中划出一个漂亮的弧形,徒留段琛站在那里,呆呆地望着她的背影,久久不动。
第621章 榜下捉婿
丁连进看似彪形大汉,实则是个极为心细的人。他看段琛去追赵如熙,便有意放慢脚步,让段琛与赵如熙有说话的空间,并且虽跟人说笑,目光却时刻关注着前面一行人。
此时见赵如熙停下来跟段琛说了几句话后就离去,段琛一个人呆呆在站在那里,他赶紧急上几步,拍了拍段琛的肩膀道:“段兄,我们商议着去太白楼,你觉得那地方如何?”
段琛被拒绝,情绪正低落,哪里还有心情去喝酒?
他摇摇头,勉强对丁连进挤出一个笑容:“不了。我刚才骑马吹了风,有些头疼,想回去歇着。你替我跟大家解释一声。”
说着,他快步朝与赵如熙不同的方向走去。
后面一行人关注着赵如熙和段琛动静的除了丁连进,还有也曾给赵如熙送过拜帖的卢山处。
作为未婚人士,卢山处对赵如熙也存着跟段琛一样的心思。
只是段琛单纯欣赏赵如熙的才华,卢山处却更看重的是赵如熙的背景和人脉。
卢山处的出身比段琛要差一些,家里离京城也更远,在岭南一带。相比起段琛有伯父在京城做官的情形,卢山处在京城可谓是举目无亲。
而他拖到十七岁还没定亲,无论是家里还是他自己,都是打算等他考中进士后在京城寻一门亲事,好得一些官场人脉上的助力。否则不管再才高能干,没有背景人脉,无论是最初的派官还是后面的升官上,他都会比其他有背景的人劣势。
他少年得志,自然也是心高气傲的,觉得自己是栋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