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霸在古代-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他们说康时霖他们如何作弊,只要皇上认可,赵如熙在比赛时得第一都是应当应份的。
毕竟皇上的画技虽不如何高超,但那份鉴赏的眼力,大晋懂画的朝臣还是很认可的。这是实实在在的认可,不是朝臣们睁着眼睛说瞎话。
毕竟当初皇上是跟康时霖学过画的。虽说天赋不佳,成为不了大画家,但要是连鉴赏的眼力都没有,那也是丢康时霖的面子。
康时霖为了不堕自己名头,当年可是抓着还是太子的萧圪,给他上了很多绘画鉴赏课,直到萧圪的鉴赏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才放过萧圪。
要不是对其他的东西都不感兴趣,偏偏对画爱得深沉,康时霖也在他快要承受不住时放过了他,萧圪肯定会因为康时霖这种填鸭似的教学改变自己的爱好,再不敢宣称自己喜欢画了。
现在有皇上认可,想让太子和贾家说赵如熙的画技不行,当不起第一的名头,几乎不可能。太子和贾家父子都不是傻子。
嬷嬷见萧予月苦恼,开口提点道:“太子和贾家也不知道当初皇上拍的那幅画是赵五姑娘画的吧?”
“对呀。”萧予月眼睛一亮。
她倒忘了这一茬儿。
当初先皇后去世,皇上又专宠谨妃,太子被人一挑唆,就觉得“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皇上必然不喜欢他而喜欢三弟。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皇上爱屋及乌,自然更喜欢三皇子;又因为太子不够聪颖,无论是学东西还是办差事,总达不到他的期许,因此他恨铁不成钢,对太子就百般挑剔。
当时太子也正值叛逆期,于是什么都跟皇上对着干。再加上有心人两边挑唆,父子俩本来就不怎么亲近的关系更加疏远了。
上次拍卖会,太子被派了差事去了外地;回来后以他跟皇上的关系,也不可能在皇上那里看到那幅画。贾家连去参加拍卖会的资格都没有。
赵如熙拿去参加绘画比赛的画,除了五个评判者和国子监几个组织比赛的人,也不会有人看到。
因此太子和贾家完全不知道被皇上拍去的那幅画就是赵如熙画的。
既如此,萧予月也不需要做什么,只把“赵如熙也参加了绘画比赛,评判者是康时霖和彭国安等亲近之人”的消息传到太子和贾家父子耳里便可以了。
至于他们怎么做,那就不关她的事了。
打定主意,萧予月却不敢擅作主张,当即进了宫把自己的主意跟谨妃说了。
谨妃对赵如熙倒没多少恶感。虽说赵如熙站在尚德长公主那边,抹了她的面子。但这点小事她还没太放在心上。最主要的是皇上警告过她。跟赵如熙作对,利小弊大,这样的蠢事她不会做。
但能借此给太子添添堵,她还是很乐意的。
赵如熙的画入了皇上的眼,康时霖还是皇上敬重之人,只要太子跳出来说赵如熙获得第一名是作弊,皇上必然会大怒,到时候太子想要不被惩罚都难。到时候,皇上对太子的失望和厌弃又增加几分。
她叮嘱道:“小心些,多拐几个弯,别让人查到你头上。”
“娘娘放心,我都省得。”萧予月见谨妃同意,高兴得不行。
出了宫她便差人去办这个事。
其实以谨妃和三皇子的能力,办这个事更方便更隐蔽,他们只需要吩咐太子身边的棋子放点风声就可以了。
萧予月无论是能力还是人手,跟他们相比都差得很远。但谨妃还是让她去办了。
到时候查出来,谨妃也可以说是萧予月和赵如熙之间的私怨,她背着自己办的事,与自己无关。皇上要是因此发怒,大不了她把萧予月的女子书院的管理权收回便是。
她得宠,手底下有的是人能使唤。
在赵如熙的画又在复赛上得了第一,进入决赛时,萧予月通过几个渠道散布的谣言终于传到了太子和贾家父子耳里。
“爹,这是康老头和赵家那死丫头的把柄了吧?您看看能不能让您的朋友把这话传到皇上耳里,让康老头那师徒俩吃不了兜着走?”贾浚泽一听这话就匆匆跑来找他爹。
这些话在坊间传传没什么用。唯有皇上知晓,厌了康时霖那对师徒,贾浚泽觉得才算是报复了他们。
贾颂临却瞪了他一眼:“要是皇上不信呢?他跟康老头的交情可不一般。只要康老头往宫里走一遭,流几滴猫尿诉诉冤情,没准这事就不了了之了。要是查出是咱们传谣言进宫的,皇上会怎么处置咱们?你是想连京城都呆不下去吗?”
说到这里,他的脸色更阴沉了:“另外,谁会帮咱们递消息,平白得罪康老头?”
他以前得势时,自有许多朋友来奉承巴结他。自打他丢了爵位和差事,那些朋友就再不见了踪影。
这会儿他说要报复康时霖,不光不会有人替他办事,没准反手就把他给卖了,到吴怀寺那里去邀功。
得罪他一个失势的人,转手却卖了吏部尚书一个人情,这笔买卖不要太划算。
贾浚泽听了,脸色十分难看,嘴里嘟哝道:“难道咱们就拿她没办法了?”
“小泽,如果你还要呆在京城跟你那群狐朋狗友厮混,不想去北边苦寒或满是瘴气的南蛮之地,那就老老实实啥也别做。否则你想过这样的日子怕都不成。”贾颂临警告道。
贾浚泽的神色变化了两次,终于垂下头,沮丧道:“爹,我知道了。”
虽说贾颂临丢了官职和爵位,贾夫人的娘家却还有权势,家中钱财也没少。贾浚泽除了少了几个朋友奉承,父母对他的管教也严了几分,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想想要是过不上这样的日子,要凄凄惨惨地去北边苦寒之地,或南边全是野蛮人的地方,贾浚泽就收起了私下里搞小动作的心思。
他还是吃吃喝喝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吧。报仇的事,交给他爹就好。
第433章 决赛
贾家这边胆怯了,太子那头也被詹事府的官员给劝住了。
“下官查了一下,前段时间女子书院年考,赵五姑娘夺得魁首……”官员把赵如熙跟萧予月的矛盾说了。
当初萧予月完全没想到赵如熙会拒绝她们的招揽,只想着打尚德长公主的脸,所以她去绥平伯府招揽赵如熙时,不光没有隐藏行踪,反而大张旗鼓。
此次的谣言又直指赵如熙,詹事府的官员一查就查出缘由来了。
“种种迹象表明,这是谨妃和平阳郡主跟赵五姑娘有矛盾,想要借刀杀人,所以才叫人在您耳边挑唆。”
太子一听这话,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在他耳边说这件事的太监是别人埋的棋子。
“你查一下邓公公,看看他近期跟什么人接触过。”他吩咐道。
官员见太子一劝就回过神来了,很是欣慰,恭敬地应道:“是。”就算太子不吩咐,他们也是要查的。
詹事府的官员,荣辱都系在太子身上。
太子顺利登基,他们作为太子潜邸的原班心腹,自然会青云直上,得到重用;太子要是被罢黜,他们都不会有好下场。
所以清君侧,不让太子受别有用心的小人蛊惑,就很重要。
临走前他又劝了太子一句:“那位赵五姑娘是枯木先生的徒弟,跟她师父、师兄关系甚好。枯木先生又一向受皇上敬重,且他们那一派都是中立的清流。要是他们知道殿下针对赵五姑娘,没准就改变中立立场,倒向其他皇子一派。”
“另外,殿下跟贾家本来并无关系。可如果殿下还要针对赵五姑娘,落到皇上眼里,还以为您是因为丢了贾家这个助力迁怒赵五姑娘,把本来没有的事给坐实了。可以说,针对赵五姑娘有百害而无一利,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以后不管谁在您面前说叫您针对赵五姑娘,都是包藏祸心。还望殿下明鉴。”
“你放心,孤省得了。”太子道。
这几年明里暗里吃了几次大亏,他年岁也渐长,现在做事也沉稳了许多,再不如以前那般冲动,听不进人劝了。
不过做了太子,他就是个明晃晃的把子,这些年来,各派各系都在他身边安插人手。他身边的人实在复杂得很。这些人说的话,他也不能全信。谁忠谁奸,需要甄别,实在让他头疼。
比如眼前这一个,说的句句都是为他好。可也不知是真的好,还是想以此获得他的信任,以在关键时刻在他背后插上一刀。
长期身处这样的环境里,也怪不得他疑心重、性格焦躁易怒。
萧予月等了几日,等到第二天就是决赛日了,太子和贾家都没有动静。
她倒也不急,毕竟只有决赛的名次出来,赵如熙拿了第一名,康时霖他们徇私的罪名才好坐实。那时候才是发作他们的最佳时机。
决赛的地点不再是国子监的教舍。举办才艺大赛是为了给有才华的人一个扬名的机会,所以放在了比较热闹的永宁街上。
这条街的街道比较宽,能并排行走四辆马车,是历届状元、探花打马游街的主街道之一。
比赛时官府把两头一封,不让马车出入,然后将长长的街道分成六截,琴、棋、书、画、诗、数这六样比赛各占一截,民众可以在比赛场地之外的地方行走围观。
至于射御这两项有些带武艺性质的比赛,则选在场地更大、更为空旷的场所,以免发生危险。
很多参赛的人担心错过时辰,早早就到了比赛现场。
决赛的位置是根据复赛时的名次安排的。第一名排在场地右边的第一个位置,第二、第三纵向依次排在后面。
学画画的都有师承,还时常搞个画展,大家互相观摩。在一个圈子里混久了,彼此都熟悉。
第四名的青年二十来岁,看第一名的桌子还是空空的,人还没有到,不由叫住他前面的第三名的青年,问道:“林兄,你知道占用第一张桌子的是谁吗?”
林兄摇摇头:“不知道。”
初赛、复赛是张榜的,但都会只公布落在画上的名号。
两人倒是知道不管初赛还是复赛,第一名都是一个叫“知微”的人。只是两人跟着老师在绘画界接触了一些人,却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个“知微”的画。因此对于这个忽然冒出来的第一名,心里总犯嘀咕。
才艺大赛有规定,参赛者需在三十岁以下。
毕竟这些才艺虽讲天赋,却也讲积累。你一个六十岁的人,浸淫在才艺上的时间长达四五十年,去跟人家十几岁的年轻人比赛,即便名列前茅,也胜之不武。
前面的第二名听到这话,回头道:“我倒是听说了。”
“哦?”第二、第三名和旁边已到了的十二名都好奇地望向他,“是谁?张兄你快说说。”
“半年前,枯木先生收过一个徒弟,并赠她名号叫知微。此知微,应该就是第一名的那个知微了。”第一名的张姓青年道。
“不是吧?”第三名诧异地叫道。
因为枯木先生的高超画技和超然地位,这些年有多少人想要拜他为师,可都被枯木先生拒绝了。
没想到半年前他忽然收了一个女徒弟,可想而知这事在绘画界也引起了多大的轰动,大家都十分好奇什么人能入得了眼高于顶的枯木先生的眼。
不过枯木先生多年未参加他们的书画交流会,收了徒弟后也没兴趣把徒弟带到这种交流会上展览给大家看,以满足大家的好奇心,所以大家都没见过那个叫知微的小姑娘,更没见过她的画。
当然,这是对外的说法。
实际上爱炫徒的康时霖倒不是不想带徒弟给大家看。只是赵如熙当时画的是素描,根本没时间跟康时霖学画。带她出来参加这种交流会,赵如熙总要带一幅自己的画给大家鉴赏吧?可拿的是素描,跟康时霖有什么关系?康时霖自然觉得没面子。
后来赵如熙倒是跟他学了画,甚至开创出新画法来。但那时候康时霖又觉得这种交流会配不上自家万分优秀的小徒弟了。
小徒弟绘画的水平,比交流会上那些老家伙不知高多少,却还要在他们面前执晚辈礼;老家伙的徒弟们没准妒贤忌能,说几句酸话挤兑她。那不是给小徒弟找不痛快吗?有那时间让忙碌的小徒弟歇息不好吗?
因此赵如熙拜康时霖为师这么久,除了跟她学素描的那几个人,其他人都不曾认识赵如熙,更不知道她画画的水平如何。
第434章 不服气
这会儿知道第一名是赵如熙,大家面上不显,心里却各有想法。
赵五姑娘自是有天赋的,否则也入不了枯木先生的眼。但听说她的画法跟大晋时下的画法完全不同,是用炭笔画的,画的是人像。
她这种画法跟枯木先生的画法完全是八竿子都打不着,她要跟师父学画,就得从最基础的学起。
如果她用炭笔画人像夺得第一名,大家自然不服气。画法体系完全不同,怎么能说她的画就一定比其他人的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