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霸在古代-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永益借着这几个铺子,狠狠赚了一笔。
“就是那些石头拿到店里去后,经常有人往里探头探脑。好在石头都被炒得油汪汪黑乎乎,看不出什么来,只看得出是石头,估计许多人都在家里试着用石头炒花生瓜子呢。”谢氏笑道。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赵如熙道,“他们要搞清楚是什么石头、用石头炒出好吃的瓜子花生来,起码半年时间。这半年,早已能让你们把许记的招牌打出去了。只要保证质量,保证口碑不坏,再定期增加新品种,以后的生意就不会差。”
“是,我们都记住你的话。票子、花生、瓜子都是挑选过的,保证都是好的、饱满的,不敢用低劣的原料来做炒货,砸自己招牌。”许永益道。
赵如熙一笑:“叔,那您就等着天天在家数钱吧。”
许永益做生意还算精明,却又不是精明过头。
他做生意讲良心、讲诚信,又听得进去劝,再有赵如熙出的点子,他的生意绝对差不了。
第428章 惊诧
点绛来许家的时候,也跟许家夫妇解释了一下赵靖立和赵靖安为何拜访,他们是想跟许崇文探讨一下学问。
所以刚才在座位安排上,许永益特意安排赵靖立坐了主宾位置,其次是赵靖安,许崇文在赵靖安的下首相陪。
赵靖泰小胖子则跟着姐姐坐到了另一边谢氏的下首,许雪敬陪末座。
在赵如熙和许永益聊生意经的时候,许崇文也跟赵靖安聊起了天,问他书念到哪儿了,会不会参加明年的童生试。
不过许永益激动起来,声音有些大,他说的话赵靖立和赵靖安都听到了。
两人都好奇地看向赵如熙。
赵靖安低声问许崇文:“你家的买卖,是五妹妹出的主意?”
“可不是。”说起这个,许崇文满脸感激,“凉拌菜是小熙捣鼓出来的。糖炒栗子也是她教我们炒的。要不是有她教的这两门手艺,我家租不起这里的宅子,我也进不了你们赵家族学。”
赵如熙听得这话,笑道:“我不过是在书上看到别人提一嘴,跟叔叔婶婶说了,他们研究了许久才最终定下的方子。就这,我啥事不干,他们每个月还要给我分成呢。”
这是实情。
即便她现在有钱了,许永益还是坚持按比例给她分成。
她说这话是跟赵家兄弟说明,许家并未占她丁点儿便宜,他们的人品毋须质疑。
这样的说明很有必要。赵靖立和赵靖安心里刚刚冒出来的疑问一下子被打消了。
“这不是应该的吗?天下能出死力的人多了去了,赚钱的方子有几个?小熙你出了赚钱的方子,分成是天经地义的。”许永益笑道。
谢氏也附和着。
赵如熙带双胞胎过来可不是听这些的,她开口问起许崇文的功课来。
赵如熙在书院的优异表现,许崇文常听许雪说起。
北宁女子书院虽说是女子书院,但因为性质和聘金的关系,去那里任教的都是有名的进士,授课的水平比赵家族学的夫子要高,因此许崇文便存了向赵如熙请教的心。
此时见赵如熙问他,他便把平时读书时遇到的疑问拿出来向赵如熙请教,赵如熙也不藏着掖着,一一给他解答。
两人这一问一答之间,赵靖安和赵靖立就发现不对了。
怎么感觉赵如熙的学问还在许崇文之上?
“五妹妹,你对四书五经怎么这么熟悉?难道你除了学画画和教那些官吏画画,还在学习四书五经?”赵靖立忍不住问道。
许雪原先一直安静地坐着,这会儿忍不住道:“姐姐可厉害了。不到半年就从丁班直接跳到了甲班,年考的时候我们书院跟京城女子书院共用一套题目考试,姐姐直接考了优上上第一名呢。”
赵靖安和赵靖立都震惊了。
虽说女子书院的学生都不热衷于考科举,这么多年也没考出什么名堂。但聪颖的女子还是有的。京城女子书院的夫子又都是大儒,书院里名次在前的学生拉出来跟国子监的学生比学问,还真有可能势均力敌。
赵如熙能在年考时考第一,可见四书五经很厉害。难怪刚才许崇文还向她请教呢。
赵靖安立刻把自己平时不懂的文章拿来问赵如熙,然后发现赵如熙不光讲解得头头是道,而且说的还极容易理解,一听就比许多夫子还厉害。
这下赵靖安心服口服了。
“五妹妹,你们书院的夫子是不是特别好?要是我跟许兄能去你们女子书院念书就好了。”赵靖安感慨道。
赵如熙打趣道:“除非你变成女子,否则还真进不了。”
这话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许崇文笑完,疑惑地问道:“靖安兄弟,你说你要参加科举,怎么不进学堂念书呢?”
刚才他跟赵靖安聊天的时候,知道赵靖安没有夫子教导,而是在家里自学,他就很纳闷。
在他看来,赵家族学的夫子学问是真的好。果然不愧是能考上进士和举人的。赵靖安放着这么好的资源不用,却一个人在家里自学,实在是暴殄天物。
赵靖安尴尬地笑笑,没有开口。
他能说以前都是大伯父延名师来教导他们,他看不上族学的夫子和同窗吗?
赵如熙看了两人一眼,没有说话。
赵靖立和赵靖安也十四、五岁的人了,自己的路如何走,自己决定,便是赵元勋也不好干预什么。
她转过头,小声地向许雪问起她话本的事来。
“我又写出一本卖给书铺了,还是按着老规矩。前面两本话本我统共已收到二十五两银子的稿酬了。姐,幸亏你给我想的这个法子,不光拿的钱多,而且有长期利益在,掌柜在卖书时就总先推销我的书。我的名声起来了,也能他们带来利益呢。”
说起这个,许雪就满脸笑容。
姐妹俩说的小声,却被旁边耳尖的赵靖泰听到了。
他立刻叫了起来:“许雪姐姐,你会写话本?还赚了许多钱?哇,你太厉害了吧?你是怎么写得出来的?要不也教教我?”
作为一个十岁出头的小朋友,赵如熙觉得他整日读四书五经迟早要变成个小老头儿。
所以在书铺里看到有合适的游记、话本等闲适书籍,也会买给赵靖泰看。
这些书自然比那些晦涩难懂的讲大道理的四书五经要有趣得多,赵靖泰对它们极为喜爱痴迷。
这会儿听到许雪能写话本,而且还能赚钱,他看向许雪的眼神简直在冒小星星。
赵如熙和许雪说话压低了声音,赵靖泰可不会,他这话嚷嚷得满屋子人都听见了。
赵靖立和赵靖安都惊诧地看向许雪。
许雪羞得满脸通红。
倒是许永益很为自己女儿自豪,开口夸道:“可不是。小雪打小在写文章上有天赋。后来小熙领着她一起进了书院,又鼓励她写话本,现在她已经卖出三本话本、得了二十几两银子的稿酬了。钱虽不多,但这仅是开始,小雪年纪又小,以后没准能写得更好的话本,让所有人都抢着买呢。”
“爹,您别说了。”许雪不好意思地道,“我那不过是胡乱写的,上不得台面。”
第429章 闪亮登场的翡翠
见丈夫还要说,谢氏赶紧截住他的话头:“行了,三位少爷过来,是跟崇文讨论学问的,你别老夸自个儿孩子,夸得孩子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说着她向赵靖立和赵靖安道:“大少爷、二少爷要不要去崇文的屋里坐坐?也好叫我们崇文向二位少爷讨教讨教学问。”
“讨教不敢当,应该是我们向许兄请教才是。”赵靖立客套着,在许崇文的邀请下,跟赵靖安一起去了他的屋子。
不过赵靖安对写话本的事很感兴趣,进了屋里后,又向许崇文问了许多这方面的问题。
赵靖立倒是向他问了族学的情况。
等从许家离开,跟赵如熙、赵靖泰在路口分开,兄弟俩回了二房后,赵靖立对赵靖安道:“二弟,等过了年,咱们一起去族学上学吧。”
赵靖安点点头:“好。”
在许崇文问他的时候,他就起了这个心思。
以前他看不上族学,毕竟族学的那两位夫子,还是比不上赵元勋给他们花大价钱请的先生。
但分家时,他跟赵靖立情绪都十分激动,断然拒绝了大伯父的挽留,不再去大房跟赵靖泰一起上学。他跟赵靖立都过了一段浑浑噩噩的日子。
虽说今天大伯父还提起让他们回大房念书的事,他自己对大房的怨怼也消失不见了。但他还是不大愿意去大房蹭三弟的先生。
既分家了,他们不再是勋贵子弟,家中经济也不宽裕,那就应该过回属于自己的生活。
今天跟许崇文交流了一下,赵靖安就发现自己跟他的差距。他想要走科举一途,那就得有夫子教导。与其去请不知深浅的人,还不如去族学里上学,收费不贵,还能跟同窗互相促进。
赵靖立的想法跟他不谋而合。
赵靖立自认自己念书不行,家里这种情况也不允许他花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去考科举。他打算自己支撑起这个家,让赵靖安安心念书。而他自己,在学好算学、年满十六岁后就去衙门里找份差事。
可离他满十六岁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家中庶务他已大致理清,也无需事事亲为,大部分的事只需吩咐管家和管事嬷嬷去做就好。赵如熙那么忙,每日能教他算学的时间只有半个时辰不到,他自然不能荒废这一年半的时间,得继续念书充实自己。
他深知,到衙门里办差不光是有算学能力就成的,还得有其他方面的能力。多念些书,再在与同窗的交往中学一学为人处世之道,这对他以后做事大有好处。
兄弟俩商议妥当,赵靖立第二日来向赵如熙请教算学时,把这个决定跟赵元勋说了。赵元勋既伤感又高兴。
伤感的是靖立这孩子终是与他生份了,连大房请的先生都不愿意再用;高兴的是这孩子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要什么,要走一条怎样的路。
这孩子比起他父亲来,真是强太多了,也不枉自己多年的教导。
赵如熙没空理会这些。从许家回来不久她就跟康时霖等人汇合,去参加了新一期的拍卖会。
上次拍卖会后,许多人跑到拍到钟的勋贵人家去看西洋景儿,那座钟极具欧化的外形和它每隔半个时辰就“当当当”敲响报时的精准时间播报,让大晋的豪门贵族极为喜欢。许多人都想拥有一座这样的计时器。
因此这次上拍的三座钟,都很受大家追捧,拍出了极高的价钱。
这次拍卖会的重头戏是那套红翡首饰,压轴出场,最后被二皇子以三万六千两的高价拍下,送到了宫中孝敬岑贵妃。
隔了两日就是宫中设宴回馈大臣们一年辛劳的日子。诰命们精心装扮进宫赴宴,就看到岑贵妃戴着那套红翡首饰出现在众人面前。
岑贵妃的气质本就雍容华贵,翡翠又跟白玉的内蕴不同,它更恣意张扬,直衬得岑贵妃光彩夺目,成为了宴会上的焦点。
红翡不光美丽,还是二皇子孝顺的明证。每一个诰命见了岑贵妃都要夸将一番二皇子孝顺,让岑贵妃和二皇子在这一次年宴中出尽了风头。
谨妃受宠;但岑贵妃的份位在谨妃之上,她还执掌中宫,又有两个成年皇子,两人向来势均力敌,一直在宫中年宴上别苗头。
可这一回因为一套红翡,岑贵妃强压谨妃一头,让谨妃憋屈的不行。
当晚前面大殿的宴会结束,三皇子得知后宫情形,直接摔了自己喜欢的茶盏。
“这种翡翠是哪里出产的?去找。势必要买到一套更漂亮更华贵的,最好是紫色的,我要献给母妃。”他道。
“是。”
翡翠这东西原先在大晋并不流行,现在一时半会儿想要打听,也是有些难为人。
最后三皇子手下还是从拍卖行着手,高价收买了拍卖行里五皇子的一名手下,终于打听到岑贵妃的那套红翡是从南边一个商人手上买过来的。买来时五皇子就花了三万五千两的高价。
他买回来后之所以没有直接进献给岑贵妃,而是上拍卖行拍卖一回,就是为了给岑贵妃造势,让二皇子获得孝顺的名声。
三皇子听到这话,差点没把银牙咬掉。
“去南边,找到那个商人,把他手上最好的首饰买回来。”他吩咐道。
得了主子吩咐,三皇子的手下也顾不得此时已是年关,天寒地冻,直接驱马离京,去南边寻找那个商人。
寻了许久,他终于在两个月后,找到了那个商人,以四万二千两银子的高价买到了一套紫罗兰翡翠首饰。
谨妃在春天的赏花宴上戴了这套首饰出来,终于与岑贵妃势均力敌,接受了诰命们的一波吹捧。
至此,翡翠的名声彻底打了出去。
南边那个商人大概是从中得了启示,三皇子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