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女学霸在古代 >

第177章

女学霸在古代-第177章

小说: 女学霸在古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她心里,她的钱就是家人的钱。
  她要用钱来生钱,她还要去江南置产,将家里人都迁过去。所以这些钱她暂时不会交给家里人。
  如果这辈子她会成亲,等她离开家时,她再把一半家产留在家里。
  不到十天的功夫,赵如熙装银票的小匣子就快满了。
  账目是她亲自记的。每日发出去多少铁柜子,收回多少钱,一清二楚,钱数虽然多,账目却简单的不行。十天能赚多少钱,她早就心里有数。
  现在她决定进行第一次分红。
  开业的第一天铺子存下的二三十个保险柜就销售一空,后来就断了三四天货,新铁匠来了后,前两天因不熟练产能低,后面每天保持在十七、八个的数量上。这十天里售出的保险柜共有一百五十二个。
  刨除成本,每个保险柜净赚六百两,一百五十个就是九万一千多两银子。零头抹去,用来奖赏工匠,赵如熙决定拿九万两银子来分红。
  皇上原先占两成股子,但他调了修皇陵的铁匠过来,赵如熙可不能当这事没发生过。要是皇上小心眼儿,这生意可就做不下去了。
  这门生意,皇上的活招牌好用,挡箭牌也做得好,还主动找了人手,表现十分良好。赵如熙从这次的合作里尝到了甜头,她还打算等翡翠回来后,也能跟皇上再合伙做生意哩。
  所以她将那二十几个铁匠也算皇上入的一股,算他占股三成,能分二万七千两。
  他入股的六千两银子,十天不光回本,还翻了两番有余。想来他对这桩生意还算满意吧?也不枉他辛苦当挡箭牌,还把修皇陵的铁匠送过来了。


第376章 好多钱
  便是入股银子交得多、占股最少的吴怀寺和龚城,这次都分到了四千五百两,收回了本金。
  赵如熙把萧圪、张常慎和吴宗该得的银票数在信封里装好,里面写上“十天分红”的字样,便让人送去给了吴宗。
  康时霖和吴怀寺、龚城那里,是她派人直接送去的。
  大家打开信封的时候,看到里面的银票和那张小纸条时,都大吃了一惊。
  铁柜子的利润,赵如熙早就跟他们说了。保宁轩生意的火爆他们也是知道的。他们知道这生意赚钱,可没想到能这么赚钱,简直是暴利。
  十天就回本,还有得赚,赚的还不少,天底下的生意真这么好做吗?
  龚城是三个师兄弟里最老实的一个。他拿着这些钱,总感觉不安。要是这门生意只赚这一笔还好。可现在保宁轩门口还排着长队,可见这样暴利赚钱的时间起码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他去找了吴宗,对他道:“无功不受禄。我什么都没帮小师妹做过,反而在画画一道上得了小师妹的恩惠。现如今又在这桩买卖上占小师妹这么多便宜,我心里不安。这些银子,你替我退回去。往后分红也别给我送了,就当我退了股。”
  说着,他把一千五百两银子的银票放到吴宗面前。
  “师兄,我就问你一件事。”吴宗道,“小师妹遇到难事,你会不会伸手帮她?”
  “那是自然。”龚城想都不想就道,“不说她是咱们的小师妹,咱们理应帮她。只说她教我画画,算我半个恩师,她遇到难事,我也定当竭力相帮,绝对不会做个白眼狼。”
  他把银票往吴宗那边推了推:“所以,小师妹完全没必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做交换。她此举,把我当成什么人了?”
  “如果你在微寒之时,得人关怀,受人帮助;等你有了钱,会不会回报于他?”吴宗只好换种方式问道。
  “自然。”龚城道。
  “小师妹就是这种心理。她当初新被绥平伯府认回,受那魏氏欺负。后来好不容易认回爹娘,却沦为京中众人谈资,经济窘迫,还要被书院逐出校门。师父认她为弟子,解了她当时窘境。咱们三个师兄虽未帮她什么忙,但咱们的存在本身就给了她底气,让她能放开手脚做事,无人敢轻易欺负她。”
  “她内心感激,所以想回报一二。这样的心理,就跟我刚才问话、你的答案一样。她一片诚心,师兄你却拒绝,还把本金收回,退了利润,像是急于撇清关系一般。你这样做,岂不叫小师妹伤心?”
  他把银票又推了回去:“师兄不如把这钱暂且收下。小师妹有困难时,你多帮帮她;逢年过节送她些贵重礼物。人跟人之间有来有往才能处的长久,感情也越处越深。”
  龚城一想觉得也在理,遂点头道:“师弟说的有理,是我魔障了。”
  他把银票收起,又闲聊了几句,告辞离开。
  吴怀寺收到银票后,第二天早朝下朝后特意找了吴宗,对他道:“你替我给小师妹转告一句话,她这份情,我领了。往后她有什么难处,尽管来找我便是。”
  吴宗大喜,拱手道:“吴宗在此替小师妹多谢大师兄。”
  他觉得,小师妹能得大师兄这一句话,付出再多也值了。京城里有多少人挥舞着银票也进不去大师兄的门呢。
  吴怀寺一笑,拍了拍吴宗的肩膀:“三师弟,咱们做师兄弟已有二十年了吧?可我看你对小师妹的感情倒比对我们还深。你这样,师兄很伤心啊。”
  吴宗很想学小师妹的样子,朝天上翻个大白眼。顾及到这里是皇宫前,不能失仪,他还是忍住了。
  他道:“这是为什么,大师兄就不好好反省反省吗?小师妹她关心我这个师兄,有了好事不忘拉我一起。你呢?无事不登三宝殿!你这个大师兄做得太失败啊。”
  “你小子真是皮痒痒了,敢编排起你大师兄了。看来久了不操练你,你都忘了你大师兄的厉害。”吴怀寺盯着他威胁道。
  吴宗想起他十几岁刚拜师时,被大师兄支配的恐惧,不由笑了起来:“我现在可不怕你了,大师兄。”
  师兄弟两人玩笑了几句,眼见得大家都走得差不多了,这才各自上马车,回了衙门。
  大殿里,张常慎下了朝并没有走,只说有事要禀,跟着萧圪回了他平日办公的宫殿。
  “爱卿,莫不是又有大案发生?”萧圪提着心问道。
  张常慎除了大案、要案,很少主动来他这里禀事的。
  张常慎从怀里摸出个荷包,递给旁边的太监:“这是十天的分红,赵姑娘托臣带给您。”
  “咦,就分钱了?哈哈,好,好。”萧圪放下一颗心,笑了起来。
  等太监检查过荷包里除了银票和一张纸条,再无其他;银票和纸条上也没有涂毒药。萧圪这才接过这些东西看了看。
  看到纸条上的字,饶是做皇帝的他,眉毛都抖了抖,问道:“这么多?”旋即他又一挑眉,“怎么算我三成股?”
  “知微居士说,你那些铁匠也算一股。大家不能白占您便宜。”张常慎道。
  老实说,拿到银票时,他也被这生意的暴利吓了一跳。
  萧圪满意地点点头:“那女娃子不错。”
  说着,他长叹了一口气:“所以咱们为什么要重农抑商?就是因为做买卖太过暴利,担心人人都去从商,良田无人耕种。粮食,国之本也。没了粮食,有银子又有何用处?”
  张常慎赞同地点点头。
  “行了,你跟她说,朕收到银子了。往后再有什么好事,可不能只顾着师父和三个师兄,却忘了朕这个送了她二层铺子的未排序的师兄。”
  张常慎嘴角抽了抽,还是行礼应道:“是。”
  赵如熙那里,得知皇上对她的表现十分满意,她就放心了。
  做铁柜子的二进院子就在铺子附近,她调了个管事过去管理;铺子那头有两个掌柜支应,一切运转良好。
  要操心的事不多,她便没再多花心思在这件事上,只每日抽一点时间听周春禀报情况。
  年关将近,算算日子,去南边运翡翠的马胜等人也该回来了。


第377章 回来了
  马胜等人是在京城下第一场雪的时候回来的。
  他们乘船到了离京城有几十里远的河运码头,派了人向赵如熙禀报。
  赵如熙早已让周春跟车行联系好了,得了信后立刻让周春带着二十几辆货运骡车去了码头,把船上的石头运至京城。
  本来做车行的,客人要运什么东西都是客人的隐私,车行的人是不允许打听的。
  可这一回,看到众人从船上搬到骡车上的全都是石头,车行的人忍不住心里的好奇,问道:“周管家,你们运这石头回京城做什么?”
  为防有人打听,赵如熙早编了一通瞎话,跟周春、马胜说了。当然,时间地点不同,这套瞎话也要灵活运用,内容要做相应调整。
  周春叹了口气,从容答道:“我家老太爷去寺庙里烧香,听寺里的得道高僧说,他明年会有一劫,需得用大悲观音菩萨诞生地邱城那处的石头建屋子居住,方可平安度过。因此他便嘱家中下人到邱城采买石头,运到京城来。”
  反正赵家老太爷早死十几年了,也不怕挨咒。
  车行的人将信将疑。
  不过富贵人家吃饱了撑的没事干,整日东想西想。尤其是那些老头儿老太太,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都有。反正他们有钱有势,随便瞎折腾。
  他也就没有再问。等别人好奇地向他打听时,他便把周春的那套说辞说了,大家还唏嘘了好一阵,感慨有钱就是任性。
  这些石头足足运了五船,船还挺大,这些石头又沉,二十几辆骡车根本运不完。周春在当地又雇了十几辆骡车,这才将石头全部运了回去。
  赵如熙开始筹备作坊的时候,没想到能跟皇上一起做生意,有一个这样好的一个挡箭牌。现在情况有变,她的计划也跟着变了。
  玉作坊,她打算用跟保险柜一样的操作模式,她隐在身后不出面,直接把光辉伟岸的皇上摆在前面吸引火力。
  于是她又在北宁买了一个二进的宅子,专门用来做翡翠加工作坊。为了方便管理,合理利用护院,她把宅子买在了有地道的那处宅子的隔壁。
  周春想不明白了。
  他问道:“姑娘,咱们隔壁宅子不是空着吗?怎么还买宅子?”为了拿下这处宅子,姑娘还给了个高价。
  “隔壁宅子我有别的用处。”赵如熙道。
  萧令衍的人经常从地道过来,把作坊里加工的钟的零件搬走。虽说那些灰衣人行踪极为隐蔽,赵如熙派来守宅子的护院就从来没发现过他们。但护院守职是有规矩的,行动上相对固定,要避开他们较容易。
  一旦她安排人在里面做事,这些人随意性大,四处乱走,互相碰上的概率就大多了,萧令衍的人做事会很不方便,发现了更是不得了,秘密完全曝光。
  到时候,她是杀人灭口呢,还是杀人灭口呢?
  所以她宁愿多买一处宅子,也不愿意冒这个险。
  好在她现在有钱,北宁的宅子又不贵,再买一个也不算什么。
  大晋这些年国泰民安,京城周边的房价这些年一直是稳中有升,买了这宅子怎么的也亏不着,以后不用了还可以再卖出去嘛,就当存钱了。
  卸了石头,打发了车行的人,赵如熙给去南方的人每人赏了十两银子,道:“你们回去好好歇息,过年前都不用做事了。等过了年,我再安排你们活计。”
  在去之前赵如熙就说过,他们路上辛苦,又承担了风险,因此给他们的月例银子是每月十两。他们来回花了两个多月,马胜一共给他们发了二十五两的月例银子。现在又额外得了十两赏钱,大家都喜笑颜开,纷纷给赵如熙行礼道谢。
  尤其是庄子上抽调过来的那些汉子,拿着银子,眼睛都是红红的。
  他们以前在庄子上一年到头的辛劳,年终能余百来文钱就已是日子过得好的了。现在不过是出去一趟,去的时候坐车,回的时候乘船,又不用他们走路,二个多月就拿到了他们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银钱,他们觉得自己跟做梦一般。
  钱多多的的儿子钱有余要比别人胆子大些。
  临走前,他忍不住问道:“姑娘,以后您还运石头么?要是运的话,能不能还用咱们?”
  庄子上的汉子们闻言,一个个期盼地望着赵如熙。
  赵如熙笑道:“自然要运,到时候还用你们。不过什么时候再去得看情况,没准要隔一年后才去了。”
  一年后又有机会能赚这么多银子,汉子们高兴地合不拢嘴,千恩万谢地给赵如熙又施了一次礼,这才告辞离开,回庄子上去。
  “唉,离开家两个多月,我感觉像是离开了一辈子那么久。”
  “可不是?我以前从未离开过庄子。乍一出来,开始还很不习惯。可现在想想,这辈子能有机会走南闯北,见那么多世面,还得了这么多的银钱,真是太值了。”
  “哈哈,拴子你当初还因为想家哭鼻子呢。”另一个人笑道。
  “哼,你敢说你没哭?”
  “……”
  看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