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女学霸在古代 >

第173章

女学霸在古代-第173章

小说: 女学霸在古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不用说赵如熙做得绝,直接叫人在螺丝钉跟铁柜子接触的地方浇了铁水,把它给焊死了。
  总之,这个保险柜在古代现有的技术水平下,还是挺牢固的。
  吴宗围着柜子转了两圈,发现这铁柜子果真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嘴,他拍拍柜子,问赵如熙道:“你打算卖这种柜子?”
  “对。”赵如熙点点头,“八百两银子一个,你觉得会有人要吗?”
  吴宗摸摸下巴,想了想,点头道:“当然,还不少。这个价钱还算合理。”
  这么牢固的柜子,要是卖得便宜了,显不出它的价值。
  反正那些世家大族不缺钱,他们缺装宝贝的牢固的柜子。普通的金银珠宝就算了,房契、地契以及极珍贵的珠宝、古玩,放进这么个柜子里,晚上都能多睡几个安稳觉。
  “师兄。”赵如熙忽然露出贼兮兮的神色,“我要想搬几个柜子放到你们大理寺,并传话说如果有人开了得这柜子,就赏银五百两的话,你说我要给个什么条件,张大人才肯让我这么干?”
  吴宗瞪圆了眼睛,目瞪口呆地看着赵如熙,一下子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好半晌,他才道:“小师妹,你可真敢想。”
  话是这么说,他打心眼里佩服小师妹的脑子转得快。
  大理寺是什么地方?可是大晋审理重案、要案的官衙。
  如果赵如熙真能成功把柜子搬到那里去,让人去试着开锁,这就等着明明白白告诉大家,赵如熙这个柜子是非常坚固的,没有钥匙基本打不开,非常安全。大理寺可以为它的坚固性做保障。
  大家可以不信赵如熙,却相信大理寺,也相信张常慎。铁柜子往那儿一放,就能轰动一时,引起大家的好奇心。
  等那些或是为了满意好奇心,或是想得那五百两银子的人,纷纷来试过她这柜子,铁柜子固若金汤的特点,就会被人津津乐道,传扬开来。
  京城是各地官宦及商人来往最多的地方。这样的奇事,这些人回到家乡往外一说,铁柜子的名声就传到外地去了。
  名声大了,那些豪门世家都有攀比心理,别人都买了铁柜子,自己不买倒显得缺那八百两银子,或是没有好宝贝要放进铁柜子一般。
  待买铁柜子成为了时尚,到时候不说八百两,便是卖一千两想来也供不应求。
  “二师兄,只要你能想办法把这柜子放到大理寺去,我就给你一成股子。”
  “不要。我要是能替你办成这个事,我自然就办了,要你银子算怎么一回事?你休想收买我。你师兄我是缺银子的吗?”吴宗瞪眼。
  “你听我说。”赵如熙道,“这事一出来,京城的人必然会把目光放到我身上。要知道,我办个培训班就有人看我不顺眼,到皇上面前给我上眼药。现在又捣鼓出保险柜来,牟利丰厚,那些人不定怎么针对我呢,没准就要让我把制作保险柜的方法奉献给皇上。那时候麻烦上门,师兄、师兄又少不得为我操心。”
  “便是亲父兄,也没的这样替我操心一次二次的,我也不好意思。我打算给师父一成股子,你也一成。大师兄和二师兄半成。你看如何?”
  吴宗把到嘴边的拒绝的话又咽了回去。
  如果光是他自己,他自然不要小师妹的银子。想来师父也不会要。毕竟他们感情亲厚。赵如熙有了麻烦,他们替她解决义不容辞。
  但大师兄和二师兄不同。
  二师兄还好,因为学画的缘故,跟小师妹也有过接触,慢慢熟悉起来并且有了感情。如果小师妹遇上麻烦,他伸手相帮也是应当。
  可大师兄跟小师妹两人,似乎就拜师的时候见过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交集。
  小师妹是师父的弟子,她一旦有什么事,吴怀寺作为大师兄,不帮她别人就会说他薄凉,师父也会对他不满。
  可两人只有师兄妹名份,没有感情。赵如熙麻烦吴怀寺一次还好,要是再麻烦二次、三次,大师兄心里对师父和师妹也会有怨言。


第368章 开米粉铺子
  要是小师妹送了股份给大师兄,情况就不一样了。这门生意相当于大师兄也有一份子。他帮自己的生意打理麻烦,可是应当应份的。
  不光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那里也是如此。
  “成吧,我去帮你问问张大人和大师兄。”吴宗道,“另外我也不要占一成股子,我跟大师兄、二师兄一样就成。我们还按原来的规矩每人付你三千两银子做本金,否则可不好意思在你这里拿分红。”
  见赵如熙要说话,他伸手阻止:“你别说拒绝的话。你这铁柜子,赚钱是妥妥的。我们现在才给银子入股,现等着捡钱,已是占了你便宜。要是连本金都不给,那成什么了?”
  “好吧。”赵如熙只得同意,“那你帮我说服张大人和大师兄、二师兄。”
  吴宗用手指遥遥点了点赵如熙的额头:“你就会给我找事儿。”
  他站起来:“张大人事忙,大师兄也不遑多让。一时半会儿找不到机会跟他们说,得有合适的时机。你给我几天时间,有了消息我派人通知你。”
  “不急。不过红口白牙地让人白帮忙,咱也不好意思,师兄您也难张嘴。如果张大人肯答应,我可以让出一成股子,张大人自己拿着也成,大理寺拿着也成。也不需要他们出本金,直接入干股。你看如何?”
  吴宗定定地看了赵如熙一眼,笑了,用手点点她道:“也不知当初师父是怎样的火眼金星,把你个小人精儿给认下。成,我会跟张大人说的。”
  吴宗自己家的庶务不用他打理,但他办案,整天跟三教九流打交道,大致的物价是心里有数的。
  这么个铁柜子,去铁匠铺里打制出来,也就几十上百两银子。那个锁虽然厉害,但只要懂得怎么做,想来成本也不高。整个柜子整下来,满打满算不超过二百两银子的成本。
  可赵如熙要卖八百两,一个柜子就赚六百两。数数京城的豪门世家,几百上千个是能卖得出去的,更不用说外地的客商了。
  一千个铁柜子,就是六十万两银子。一成红利是六万两。放到一般人身上,定然舍不得一成一成红利的往外送。可小师妹张口就送,毫不手软,这份豁达的心胸和精于世故,真不像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
  张常慎或大理寺拿了红利,到时候直接放话说这铁柜子算是张常慎或大理寺的生意,满京城里,还有谁敢往这生意上伸手?便是太子、皇子都得好好掂量掂量。
  舍上几万两银子,多个同盟军和挡箭牌,能让生意安安稳稳地做下去,小师妹的算盘子,扒拉得还真不是一般的厉害!
  谈好事情,吴宗自去想办法,赵如熙这里则开始忙碌着品尝厨子做出的米粉。
  她虽给出了方法,但因为竞争的关系,厨子们想在她这里拔得头筹,就得有自己的思考,依着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尽可能地做出口感和味道最好的米粉来。
  所以他们有的往米浆里掺糯米浆、面浆,有的则在米粉的配料和汤底上做文章。做出来的米粉口感也是千奇百怪,甜的、咸的、鲜的、辣的,花样百出。
  当然,能呈到赵如熙面前的,必然是厨子自己试吃过,感觉不错的。太难吃或不能入口的,在厨子那关就直接毙掉了。
  赵如熙不光自己尝,还让青枫、点绛和周春、李嫂子一起尝。感觉味道不错的就记下来,把自己的品尝体验写出来。
  最后大家选出了一份口感最好的米粉。
  “你让他们做出来晒干,看看干米粉的口感如何。如果可以,就用这个方子。”赵如熙道。
  “至于配料或方子,我提个想法,你让他们再试。”赵如熙道。
  为了在她这里得个好,那些厨子可是用尽了方法让配料或汤底味道达到最好。
  但做生意,必然考虑到成本问题。那些放了海鲜、羊肉、牛肉做底料的办法,即便味道好,却是不能选的。
  除了成本,便捷性也要考虑。太繁琐的做法也不适合大批量经营。
  古人的思维往往受本身见识所局限,赵如熙前世吃过见过的好东西太多,这时候就要在口味上给他们指明一个方向。
  “你让他们用香料熬出卤水,要咸、鲜、香。只需要放上一小勺,就能让碗里的米粉香喷喷有味道。而用这卤水卤出来的肉,可以切了铺在碗上,一碗几片卤肉。”
  她要让厨子们做出前世她吃过的桂林米粉的卤粉味道来。
  “是。”周春去传达。
  在又尝了各种各样的卤水配制的米粉后,赵如熙终于把前世的味道找回来了。
  “这碗,你让他配上油炸的花生、黄豆、炒过的酸豆角,葱、香菜来一点,口感会更丰富。可以把猪肉用油炸过跟卤菜一起做配菜。”赵如熙把最后的配料给出,这碗卤菜粉就算是做好了。
  “另外做一份汤菜粉。用海鲜、羊肉、牛肉做底料成本太高。我教你个法子,让庄子上的小子们去摸田螺,拿那田螺来熬汤,再放些猪骨,这样的汤,鲜美程度也不比海鲜差,成本却可以忽略不计。成本降下了,米粉的售价也往下降,生意自然就好做了。”
  “姑娘,你实在是太厉害了。”周春佩服的不行。
  等生米粉晒干,赵如熙吃过感觉口感更好,跟生米粉相比味道不差,还多了一点嚼劲,她终于满意了。
  她吩咐周春:“你让所有的厨子都学会这干米粉的做法。然后去庄子上,让妇孺们报名,每人一天给十文钱工钱。每个厨子名下配十个妇孺,让厨子指挥这些妇孺做出合格的米粉来。哪组做得又快又好,给十两银子的奖励。至于如何分配,你斟酌就好。”
  “是。”
  “另外你再去买四个铺子。加上原来的两个,我要在城里开六个米粉铺,这些厨子各管一个。不光卖米粉,还可以卖他们原先拿手的点心。利润可以给他们分成。你在咱们的人里找六个能管事和管账的人去,再在庄子上的妇孺里,各组挑两个能干去店里帮忙。”
  又一桩生意可做,周春只觉满心都是兴奋,答应的声音都大了不少:“是,姑娘。”


第369章 定海神针
  想想这摊子一铺开,人似乎又不够用了。
  赵如熙叹了口气,对周春道:“再买四十个人吧。要求仍跟原来的一样。这些事交给你办,最后挑人的时候我出个面即可。买回来之后,仍扔到庄子上训练半个月。”
  “另外你看看谁能干,提两个副手上来帮你。否则你也忙不过来。”
  “好的,姑娘。”
  周春原来被赵如熙买下时,心里还忐忑不安。后来一接触,发现主人品行、性格都还不错,也不是那等糊涂人。他虽放了心,却也没觉得赵如熙能干出什么大事业。
  他觉得,他作为赵如熙的管事或管家,最多帮她看管一下田庄、铺子的情况。
  谁知道不过短短的一两个月的时间,赵如熙的事业就做得这样大。三个作坊的前期筹备他没有参与,没有发言权。但这米粉铺子,他可是从头到尾参与进来的。
  他以前在原主人家里,见识也不算小。他觉得现在的主子即便是个小姑娘,但无论是头脑、见识、眼光、胸襟,一般世家里的老爷、少爷都比不了。
  自家姑娘还这么年轻,小小年纪都有了这样的成就。人的一辈子那么长,她还不知道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呢。
  而他作为她的左膀右臂,也一定能随她站在更高处。
  这么一想,他越发兴奋。本来周春是十分沉稳的性格,这会儿都跟打了鸡血一样,走路都是带风的,兀自去张罗赵如熙交待的事。
  赵如熙站了起来,让青枫出去买了几大食盒的点心,领着青枫、点绛和马午时去了撷宝斋。
  “哎哟,赵姑娘,您好久没来了。这段时间我看您可忙了。”汪掌柜还是那副热情的样子,不过态度比起以前来更加恭敬。
  最开始的时候是因为赵如熙画的首饰图很出色,后来是因为自家县主和镇南王妃的看重。现在他对赵如熙恭敬,是因为赵如熙的本事。
  赵如熙跟汪掌柜寒暄了几句,便问他道:“史超和蒋振江两人在您这里表现如何?”
  史超和蒋振江是她买下来的那批人中的两个。赵如熙看他们头脑灵活、能说会道,待人接物很有一套,人品也过关。在军训结束后,她便将他俩送到了汪掌柜这里来,让他们跟着汪掌柜好好学学。
  虽说绥平伯府也有几个铺子,自家的掌柜带他们更尽心,也不必麻烦外人。但绥平伯府的那些粮米铺子,面对的客人都是小老百姓,每日里买个几升几斗米,实在没什么好学的。
  她要开的无论是首饰楼还是保险柜铺子,面对的可都是达官贵人。对方是什么身份、什么脾性,有什么喜好,面对他们要如何说话,怎样才不踩雷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