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女学霸在古代 >

第172章

女学霸在古代-第172章

小说: 女学霸在古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来的那日,杨大兴管事可给他们念了那什么“规章制度”,只要不违反作坊的规定,能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超额完成任务,每个月还有一两到三两不等的赏钱呢。
  当然,不合格的零件多了,也是要被扣工钱的。
  这么一想,李四赶紧站起来,继续去干活。
  李铁匠环视了一下屋子,发现人人都在认真干活,李四刚才的话应该没人听到,他这才放下心来。
  等晚上吃过饭,他把四个儿子都叫到自己屋里,严肃道:“今天老四的那些话,往后谁也不能再说。作坊里要是有人议论这件事,你们也打哈哈过去。”
  “老四说了什么话?”李老大和李老二都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
  李老四见老爹和三哥不帮他说话,只得把他下午说的话重复了一遍。
  他还为自己辩解:“本来就是嘛。以前咱们无论做什么,在最开始浇铸之前就心里有数。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能保证好。可现在东家啥都不跟咱们说,只扔个图过来,只让咱们照着那样子做。这怎么能行?要是做走样了呢?”
  “那不是有人帮着咱们检查么?”李老二道。
  “检查那是事后。事后再说不合格管什么用?事先说清楚不是更好?”李老四反驳。
  大家其实都知道李老四对这一点为什么这么有意见。
  在他们父子五人里,老四做铁匠的天赋最高,在十几年的铁匠生涯里,他做出来的东西屡屡被客人夸奖。有些客人到店里来定刀剑,都指名叫老四做。
  也因此,李老四便有些飘,进到作坊后并不把那图纸上的尺寸当回事。他觉得凭自己的水平,看一眼就知道怎么做。
  可等他做出来,冯氏一检查,就说他做的都是废品,让他好好改正。李老四不服气,重新再做后又被判为不合格。老四脾气本就不好,虽说新来乍到不敢跟冯氏吵架,但也狠狠地呛了她好几次。
  好在冯氏不跟他计较,事后也没告状。只是该判不合格的时候照样判不合格。
  所以李老四虽是他们父子五人中天赋最好、手艺最好的,现在却成了废品最多的人,难怪他心里怎么的都不舒服。
  李铁匠从嘴里掏出烟斗,在地上敲了敲,对李老四道:“行了,我叫你们来,就是为了这说事。”
  大家都安静下来,看向老爹。
  李铁匠抬起头来,望着李四,满脸严肃:“老四,你闹腾这么久,就没好好想想为何东家只给尺寸,不让我们知道做的是什么吗?”
  李老四愣了愣,一时没有说话。
  李铁匠满脸失望:“本来你天赋高,我对你期望还挺高,希望家里能出一个名铁匠。可现在……”他摇摇头,没有再说下去。
  李老四不服气了:“现在怎么了?我现在也是家里打造铁具最好的那个吧?”
  “那有什么用?遇事不动脑子。”李铁匠恨铁不成钢,“你想想,你仔细想想,看看能不能想明白。”
  这下不光李老四,便是其他三个兄弟也思索了起来。
  他们没念过书,打从能拿得动铁锤起就帮家里打铁干活,基本属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那一类。平常最多琢磨一下如何才能把铁具打得更好,其他的完全不去思考。
  李老四只是不去想。这么一细想,他就比兄长们要显得头脑灵活。
  他看向父亲道:“难道,她要做一种新式样的东西?”
  李铁匠很是欣慰。
  他点点头道:“正是如此。所以她只给尺寸,不让咱们知道做的是什么,怕的就是有人见利忘义,偷偷把这些东西的样子卖给别人,牟取暴利。而东家给我们这么丰厚的工钱,要的就是守口如瓶。”
  他指着李老四:“所以别让我再听到你抱怨东家的话。以后一旦有人泄露了秘密,没准你就是第一个被怀疑的。谁叫你平时满腹牢骚,还对东家和她派来监督咱们的人不满呢?”
  李老四紧抿着嘴,没有作声。
  半晌他才嗡声嗡气地道:“我知道了。”
  ……
  这日下午,赵如熙把培训班的课上完,正回绿蕉院歇息的时候,周春适时地提了一个食盒进来,把里面的点心拿出来放到赵如熙面前。
  “姑娘,这些点心您尝尝。”
  他受钱多多之托,又得了赵如熙的吩咐买厨子做点心,把庄子上仓库里的粮食消耗掉,所以这段时间他一直张罗这件事。
  他没把厨子安置到庄子上,而是安置在隔壁作坊一个有小厨房的院子里。这样方便在赵如熙歇息的当口,送上热腾腾的点心让她品尝确定。
  本来他作为大管家,是不需要做这种具体的事情的,交待给下面的人即可。
  但三处作坊的运转都正常,即便有些小问题,都由作坊的管事处理了。周春又觉得这点心是大事,所以便把心思多放在了这个上头。


第366章 试一试
  赵如熙放下茶盏,先看了看点心的外观,再拿起来品尝一下,问了问做法,摇摇头:“做法太繁琐,不易大量制作;保存的时间不长,一旦卖不出去就只能浪费。”
  又是这话。
  周春也知道赵如熙的要求,一再吩咐厨子按要求去做。无奈厨子会的也就这样,还想着如果自己做的点心味道好能得主子看重,得了打赏也不一定,因此在尽量靠拢要求的基础上,还是做自己最拿手的点心奉上来。
  周春以前也吃过不少点心,大多是用面、糯米做成的。以粳米为主要原料的除了那些用火烤干的小饼子,还真没什么点心是能达到赵如熙的要求的。
  所以他也没有太过为难那些厨子。
  可用稻米做出来的小饼子,姑娘还是觉得不满意,觉得这种米饼又干又硬,跟面饼在竞争上不占优势,很难在短时间内售出可观的数量。
  周春实在觉得头秃。
  赵如熙本想集思广益,找出最好也最适合这时代的食物来。可这几日也尝了二十几种点心了,都不合她的要求。
  她挠挠头,也有些发愁。
  这几天没找到合适的食物,她也搜肠刮肚地想着办法,试图想起她上辈子吃过的符合她要求的食物来。
  直到今天早上吃到伯府厨娘做的面条,她灵光一闪,终于想起一样食物是符合她要求的了。
  她道:“你让几个厨子试着做一种食物,就是把米磨成米浆,再蒸食,切条,晒干。让他们每人都按我刚才说的做,看看谁做得最好。”
  她前世吃过干米粉,柳城的螺丝粉用的就是这种干米粉。这种干米粉跟干面条类似,只是用米做成而非面所制。吃的时候用凉水泡一段时间再煮,配以各种佐料,口感和味道都很好。
  只是她没见人做过。刚才说的那些方法,也只是她依照常理推断出来的,不知道对不对。姑且让那些厨子试试。
  有了方向,周春一下子有了精神。他答应一声就出去安排了。
  在门口交待周凡几句,让他把要求传达给厨子,他才又回了屋里,问赵如熙道:“姑娘,作坊里做的东西也不少了,咱们的铺子什么时候开张?”
  作坊里做出来的东西,在赵如熙特设的质检员检验合格后,都会送到萧令衍让她买的能跟隔壁的地道相通的宅子里。
  对于这一点,周春当时心里犯嘀咕,觉得那宅子太远,照应不到。即便派一批人去守护,可一旦守护的人都出了问题,等黄花菜都凉了赵如熙和他这边都得不到消息。
  但事实证明,姑娘的每一个决定都是高瞻远瞩、深思熟虑的。周春心里即便有想法,也没有提出异议。
  就看看这些作坊吧,除了首饰加工坊外,铁匠坊和木工坊采取的都是姑娘说的“流水线”形式进行生产,所有零件的分工都极细。比如铁匠铺的李老四,就专门做一种零件。这零件除了他外,其他人根本不了解,更不会做。
  李老四因为当初对规章制度不以为意,在做了七、八个不合格的零件后,虽然嘴里嘟嘟哝哝,但接下来做的零件都做得是又快又好。
  其他人都如此。原因无他,唯手熟耳。
  “流水线”生产不光效率极高,保密性也极强。
  如果不是特意去打听,李铁匠就算通过李老四的描述知道他手上做的零件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具体尺寸,也是完全做不出能用的零件的。
  院子里如果有人是奸细,想要探听情报,那就得找所有人打听他们手上零件的样子和尺寸。动静这么大,还没等他把所有的资料收集完整,就暴露出来了。
  因此周春觉得赵如熙把堆放零件的仓库买那么远,自有深意。
  赵如熙虽说整日忙培训班的事,不管作坊,但作坊里每日完成的合格的零件数量都会报到她这里来。她对作坊的进展心里有数。
  想了想保险柜也制作成功二、三十个了,印书机和改进后的纺织机也做出了几架,她点点头:“成。你把人员都安排好,等我这边说可以开售,那边店铺就开张。”
  周春一听十分高兴:“姑娘放心,一切都已准备妥当了。”
  赵如熙起身,吩咐青枫和点绛:“把点心都装好,拿到画院去。”
  待两个丫鬟用食盒重新把点心装好,赵如熙便领着她们去了画院。
  这段时间画院都在画真人,是康时霖在他家下人里选了一个比他还丑的老头儿做的模特。
  因为前面画各种物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画汉白玉人像他们也画了几个,所以现在画人物他们倒没感觉有什么难度。赵如熙最开始时来了两次,之后就放任不管了,偶尔才会过来打一转。
  她进去跟康时霖和大家打了声招呼,让大家吃点心,便凑到了吴宗身边。
  “师兄,你也知道我开了作坊,这段时间已做出了一些东西。其中有个东西我觉得你肯定感兴趣。你要不要去看看?”
  “什么东西?”吴宗好奇地问道。
  赵如熙却不说,笑道:“你看了就知道了。”
  吴宗喜欢在大理寺审案子,主是因为他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知晓这些案子的真相,在查出真相时内心得到满足。
  他知道小师妹不是一惊一乍的性子。她这样说,定然真有好东西给他看。
  他把手里的炭笔一放,兴致勃勃道:“走,带我去看。”
  赵如熙便跟他出了画院,去了绿蕉院。
  她领着吴宗到西厢房,指着保险柜道:“这个柜子,你试试看能不能打开。”
  吴宗看着这个已被油漆刷成深蓝色的柜子,用手拍了拍,抬头看了赵如熙一眼:“铁的?”
  赵如熙点点头。
  吴宗便歇了用暴力把它打开的想法,看了看柜子的锁。
  这一看,他就惊诧了:“这是什么锁?”没见过。
  “我让锁匠新研制出来的,配着这个铁柜子,保准你打不开。”赵如熙得意洋洋。


第367章 大理寺的主意也敢打
  “啧,小看你师兄我。”吴宗斜睨了她一眼。
  他可是个大理寺审案的官员,尽管他不做坏事,但坏人的各种小手段他可都会。赵如熙想要难住他,还真不容易。
  赵如熙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那师兄你就拿出真本事来折服我。”
  吴宗蹲下身去研究那个锁。赵如熙细心地让点绛给他搬了个小兀子。
  研究了好一阵,吴宗问道:“能不能给我个细的竹棍?”
  赵如熙又让青枫拿了一根铁丝来给吴宗。
  “这个戳进去,你这锁估计要被弄坏。”吴宗看看细铁丝,又看看那个锁,犹豫着没敢动手。
  “尽管做,没事,坏了我那儿还有,要多少有多少。”赵如熙豪气地一挥手。
  吴宗便没再犹豫,拿着细铁丝在里面左捅捅右捅捅,结果捣鼓了半天,大冬天的折腾得额上都出了一层薄汗,愣是没把锁打开。
  最后他终于放弃了,朝赵如熙竖了大拇指:“师妹,你这个锁厉害了。师兄我佩服。”
  赵如熙得意地扬起下巴:“那是。”
  抽斗锁有明锁和暗锁之分。明锁还好一点,暗锁在没有钥匙的情况下,想要打开还挺复杂。
  它需要对这个锁有足够的了解,以及开锁的专业工具,比如螺丝刀、锤子。
  将起子塞入洞中,用锤子敲击,把螺丝弄掉;或是用车条弯近90度的钩,直接去拨动传动装置,模仿钥匙在里面转,才能将锁打开。
  要知道螺丝刀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发明的,圣耀皇后也没有把它带到这个世界来。大晋第一把螺丝刀,大概就是赵如熙让工匠给她打的那套工具里的那几把不同型号的了。因此想要用第一种方法开锁,就得先把螺丝刀先发明出来。
  第二种开锁的方法就更专业了,便是赵如熙这个抽斗锁的画图者,没有几百上千次的练习,即便知道方法也不一定能把锁打开。
  更不用说赵如熙做得绝,直接叫人在螺丝钉跟铁柜子接触的地方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