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霸在古代-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姑娘你确定不是在忽悠人?
赵如熙问周春:“用这个铁柜子装珠宝玉石等原料和成品,没问题吧?”
周春大赞:“太没问题了。姑娘,有了这铁柜子,以后小人能睡得着觉了。”
他这段时间一直在发愁这个问题呢。
作坊马上就要开工了,买回来的珠宝、玉石原料,即便还没加工成首饰,也是很值钱的;工匠们加工后的首饰就更值钱了。
偏他们的护院都是乌合之众,虽说训练了一阵,相处了一段时间,但谁知道潜在的品行如何呢?那些宝石原料和加工好后的首饰真不知如何保管才好。
本来珠宝作坊的保安就成问题,如果赵如熙把珠宝加工全放在一个院子里还好,只要严格看守,不让闲杂人进入,工匠们每天领的原料和交上来的首饰都一一过数,再多派些护院,总能有保障。
可姑娘直接把珠宝作坊分成了三处,还跟其他工匠混杂在一起。这就增加了保安难度。
为了这事,周春愁得不行。希望自己能想得好法子解决。
可直到今天为止,他都没想出什么好办法。他还犹豫着要不要把这事跟姑娘提一提呢,没想到姑娘不声不响地就把这个事给解决了。
果然真不愧是能被枯木大师看中的人,就是厉害。胸有成竹,说的就是自家姑娘了。
这一刻,周春对赵如熙的佩服和崇拜达到了新的高度。
“那你们觉得,咱们多多打制这样的保险柜,卖给富贵人家,会不会有人买呢?”赵如熙又问道。
屋子里有一个算一个,听了这话都眼睛一亮。
“天,姑娘,咱们要发财了吗?”点绛兴奋地叫道。
大家都笑了起来。
“怎么可能不买?肯定得疯抢。”马胜道,“那些富贵人家,金银珠宝多,却不知道放在哪里才保险,一层层柜子锁上,还得派人守着。一旦有人起歪心思,那锁头一撬就开,也很不保险。”
“可有了咱们这柜子就不一样了。把贵重东西放在里面,自己拿着钥匙。再派人守一守,真要放心很多。”
大家都点点头:“就是就是。绝对能卖得极好。”
“等李铁匠他们进驻作坊,就让他们做这些柜子。”赵如熙道。
她表情一肃:“周叔、马叔,这两天你们就辛苦一下,把工匠都接进作坊里。各个作坊都争取三天后开工。”
“是。”周春和马胜回答得极为响亮。
赵如熙请这么多工匠,而且都是出的高薪,又不说要做什么产品,他们心里其实是挺担忧的,生怕赵如熙年纪太小,考虑不周,到时候做的东西卖不出去,骑虎难下,这些匠人会成为她的负累。
现在看到这个被姑娘称为“保险柜”的东西,他们就放心了。
第353章 开班了
赵如熙又将她写的规章制定给了周春:“明日工匠来后,你给他们宣念这些规章制定,最好让他们背下来。让作坊管事抄录四份,每个作坊和管事办事的屋子都帖一份。如有工匠违反规定,就照上面的处罚条例执行。”
“是。”
周春浏览了一下,发现规章制度制定得十分详细,处罚也极为详尽。
“姑娘行事周到,思虑周密,周春佩服。”从来不爱拍马屁的他,忍不住拍了一记马屁。
“我明日就要给那边的培训班上课了,后面一段时间会很忙。作坊的事你们多操心。每日早晚跟我禀报一下作坊情况。平时有什么急事,就让周凡给马叔、青枫他们传个信。我有空就会给你回复。”
周凡是周春的儿子,赵如熙安排给周春做助手,干些跑腿传话的活。周春也能就近教导儿子。对此周春十分感激。
周春本想提醒赵如熙去采买珠宝玉石原料,但见赵如熙事事安排妥当,样样成竹在胸,想来对这事也早有了安排。再想想姑娘每日安排得满满的行程,他便没有多嘴。
把作坊事宜全都安排妥当,赵如熙离开作坊,路过隔壁吴宗的院子时,就看到来来去去的有许多人正往里搬行礼。
这是安省培训班的学员到了。
安州省就是京城所在的省份,因为离京城最近,收到开班的通知早,又关乎京城周边的治安,所以张常慎把这个省放在了第一位。
这个省学员有十五个,画画、吃住都住在吴宗的那个宅子里,一任事宜也都由吴宗和他们的手下张罗。
赵如熙没有去跟这些学员见面,直到第二日巳时,张常慎、吴宗等人下了朝,她才跟着他们一起去了培训院。
“别紧张,有什么事师兄替你解决。”吴宗担心赵如熙太紧张,镇不住场子,轻声安慰她道。
赵如熙朝他笑笑:“师兄放心,我不紧张。”
一行人进了院子,十五个人早已被大理寺的官员叫了出来,在院子里等着了。
张常慎说了一段领导讲话后,便介绍赵如熙:“……这是教你们画画的知微居士。”
吴宗提着一颗心看着赵如熙。
安省因为是京城所属的省份,许多世家子不愿意去远处就职的,都会选择安省下属的府县任职。因此这一批来学画画的,虽然经过他们筛选,但还是来历不一、身份复杂。
有一些是真正有绘画才华的画师或官吏,有的则是有关系的世家子。
世家子即便走正道,身上也多多少少有一些纨绔气息。赵如熙年纪小,长得又漂亮,家里背景不硬,即便有枯木先生徒弟这样的一层身份,在那些不明白枯木先生真正地位的人眼里,这层身份也没什么用。
到时候没准赵如熙就得被欺负羞辱,闹得哭鼻子。
所以尽管赵如熙的能力和为人处世已让吴宗很认可了,他还是有些不放心。
只见赵如熙脸上带着浅笑,对学员们微微点了一下头:“大家好。”
那些人早就知道教他们画画的是个小姑娘,可看到容貌出色的赵如熙,还是静了一静,愣在那里没有动作。
赵如熙见状,转过头来看向张常慎,脸上仍然带着那抹浅笑:“张大人,国子监的夫子给学生授课,学生要不要给夫子行礼?”
张常慎对这些人脸色一沉:“还不赶紧给知微居士行礼?”
那些人这才跟反应过来似的,参差不齐地给赵如熙行了一礼:“知微居士。”
赵如熙没有回礼,只是点了点头,神色变淡了两分:“我虽年纪小,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又云‘达者为师’。或许你们在别的方面比我厉害,但仍来向我学习画技,可见在这方面我还是比你们强的。我这里就犹如私塾,你们交了束脩,就是我的学生,大家称我一声‘夫子’也不为过。以后,大家都唤我赵夫子吧。”
这番话一出,不光是吴宗和不放心一起过来观礼的康时霖,便是张常慎地看了她一眼。
赵如熙在画院里教授画画,从来不以夫子自居,只让大家唤她“知微居士”,对大家也极为尊重,在周文柏这些老先生面前,都是把自己放在晚辈的位置上。
没想到赵如熙面对这个班的人,直接把“夫子”和“学生”的身份给确定下来,更把这个培训班的性质定为私塾。
私塾里的夫子和学生,虽不像康时霖和赵如熙这种亲如父女一般的师徒关系,学生在夫子面前也是要执师礼的,学生不敢不敬夫子,否则就要受到世人的唾骂。
赵如熙年纪小,又是个小姑娘。她把双方的关系这么一确定,学员们不管年纪有多大,都不敢对她不敬了。
这法子实在是好。
张常慎和吴宗忍不住在心里为她这番话喝彩,康时霖也大为放心。
可有人却不服。
学员中间,一个锦衣青年开口道:“不是说只需交钱,不要师徒名份,无需执师礼的么?怎么这说的跟当初大理寺的官员说的不一样呢?”
赵如熙打量了他一眼,只见这人大概十七八岁的样子,长的还算眉清目秀,只是此时秋风萧瑟,他还拿着一把扇子摇啊摇,做出一副风流倜傥的样子,让赵如熙很是无语。
赵如熙这段时间在画院里呆着,画院那些人无不出身大富大贵之家,身上的锦袍所用的布料也自名贵。目濡目染之下,赵如熙现在也能凭别人的穿着来确定这人的出身了。
她见这人身上的锦袍衣料名贵,腰上悬着的玉佩也晶莹剔透,质地极好,便知这人是个有来历的。
再联想到前几日向来万事胸有成竹的吴宗替她担忧的样子,她哪里还不知道这人应该就是哪个世家看不惯她,故然派来找茬儿的。
要知道这话她只跟康时霖说过,而康时霖也只会跟隔壁画院的那些人讲过。就算画院的人往外说,也只限于世家子弟内部,绝对不会传到外地下层官吏的耳朵里。
第354章 扫地出门
赵如熙转过头去,看向张常慎:“张大人,你们大理寺下的文书里,有写这句话吗?”
张常慎的脸色十分不好看。
他定定地看了那个青年一眼,道:“怎么可能?知微居士的独创画技,又岂是来个人交点钱、想学就能学的?要不是皇上下了圣旨,你也是为大晋安宁无私奉献,这些人岂能交个一千五百两银子就有机会跟您学画?做梦呢。”
他对赵如熙拱了拱手:“您这里,性质就跟国子监一样。国子监也是要学束脩的,难道交了束脩就不需要对那里的夫子执师礼,就能不尊重夫子、当面质问夫子了?”
“更何况,您是为大晋安宁传授画技、主动降低束脩的,值得所有人的尊重。来学画的人,不光要对您执师礼,而且还要比对其他夫子更为敬重才是。”
赵如熙要是压弹不住这些学员,或是被学员羞辱了,直接撂挑子不干,那他不光没办法给康时霖和吴宗交待,也没法跟皇上交行。
所以他尽量地捧着赵如熙说话,对赵如熙用上了敬称。
“没有就好。”赵如熙指着那个青年男子道,“那这位我就可以拒教了。以后其他省再有这样的人,张大人您就跟下面的巡抚、知府说,不要再送到我面前来。”
“是我们的错,没有把好关。”张常慎对赵如熙歉意地颔首,转过头就沉下了脸,对着他带来的衙役道,“还不把他拉出去。”
那锦衣青年脸色大变。
他没想到一句话而已,就落到了被扫地出门的地步。
他敢当着张常慎的面出言挑衅赵如熙,就是欺负赵如熙年纪小又是个小姑娘,想当众给她难堪。
要是她在众官员和十五个学员面前立不起来,丢了大脸,那之后教画画可就好看了。要知道一起来学画画的许多下层官吏,最是欺软怕硬。了解到教画画的是个好欺负的小姑娘,不定生出多少事情来。
在他看来,便是从小在绥平伯府那个破落勋贵家里长大的十四岁的女孩儿,都不会见过什么世面,更遑论这位从小在市井长大的赵姑娘了。
今天这样的场合,她不面红耳赤,战战兢兢,说话结结巴巴就不错了,就算他挤兑两句,这女人也只会掉几滴眼泪,还能跟他吵起来不成?
却不想这女人态度如此强硬,把张常慎拉来给她撑腰不算,一言不合就要把他扔出去。
“我又没做什么,我不过是听到这话,问问而已。难道夫子给学生上课,学生有不懂的地方就不能提问了么?”见衙役真的来拉他,他不由高叫起来。
张常慎没有说话,看向了赵如熙。
说到底,这个班以后还得赵如熙来教,她每日跟这些人呆在一起。如果她态度不够强硬,不能很好的制服这些人,往后大大小小的麻烦是少不了的。
这二万二千五百两银子,在别人看来轻而易举,可在张常慎看来,不是那么好赚的。这几个月,赵如熙受委曲、被挤兑是常有的事,她怕是得掉好几包眼泪。
现在他想看看这小姑娘会不会心软,或者跟这人吵起来。
却不想赵如熙面无表情,似乎没听到这人的问话似的。
大理寺的衙役在赵如熙去画画时就接触过赵如熙,对她印象很好。后来吴宗托他们帮找中人,这些中人跟赵如熙做了买卖后,一直不停地在他们面前夸奖赵如熙,又谢他们给介绍了一个大方的大主顾,让他们倍儿有面子。
为了这事,赵如熙还特意给了钱,让吴宗请他们吃了一顿饭。所以他们对吴大人这位小师妹的印象大大的好。
这会儿见自家大人不作声,赵姑娘也没有新的指令,他们手下丝毫不犹豫,直接把那人给拉了出去。
直到那人嘴里哀嚎加各种骂骂咧咧的声音消失,赵如熙这才继续对噤若寒蝉的学员们道:“这就是我的课堂,在我这里,不能有任何不尊重我的言行。不管你是以疑惑的方式、质问的方式,或是开玩笑的方式,只要我觉得受到了羞辱,我就可以让人把你们送出门去,拒不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