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女学霸在古代 >

第119章

女学霸在古代-第119章

小说: 女学霸在古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夫人其实是有些重男轻女的,相对于孙女,她更看重孙子。
  但赵如熙实在太能干,只回来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就结识了许多人脉,还给赵靖泰带来了一条看得见的光明大道。老夫人对于许家夫妇,心里很是感激的。
  她本想送些好东西给两个孩子,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无奈伯府现在就是个空架子,她手里有些好东西,也要留给孙子、孙女,因此送的礼就只能表达一个心意了。
  可这礼在老夫人看来有点寒酸,在朱氏眼里却是极贵重的礼了,她极力推辞。
  “拿着吧。你对熙姐儿好,我们怎么感激你们都不为过。一点点心意而已,不及你们对熙姐儿的半点恩情。”朱氏道。
  赵如熙也劝谢氏收下。
  谢氏这才无奈地答应了。
  朱氏也给两人送了见面礼。依礼,她送的礼物贵重程度是不能超过婆婆的。
  她给许崇文的是一箱试卷,里面装的是前十年北宁县童试、县试以及大晋乡试、会试的试卷。
  这些试卷,有三套是赵如熙在女子书院刷完题后,回来默写出来,准备留给许崇文的;绝大部分是朱氏特意回朱家,向她那个举人哥哥要的。
  朱氏给许雪送的则是一架古筝。
  许崇文和许雪看到自己的礼物,都十分惊喜,眼巴巴地回过头来看向谢氏。
  谢氏笑骂道:“看我干嘛?还不谢谢赵伯母。”说完,她眼眶就红了。
  朱氏这份礼看似没有老夫人的贵重,却满满都是情愿,真真是送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试卷就不说了,凭许家的家势,想找齐这么多试卷,真跟登天也没什么区别。有了这些试卷,再好好念书,许崇文不说别的,只一个秀才是绝对没问题的。
  这就是书香门第的厉害之处,在各方面条件上都比别人都有底蕴。
  而古筝,谢氏知道女儿的书院里,同窗们的音律课上选的不是古筝、古琴就是箜篌这些大乐器。她一直想给女儿买一架古筝,但去问过价钱,吓了一跳,便宜的都要几十两银子。
  许家现在即便赚了些钱,也远远不到花几十两银子买这种不当吃不当穿的东西的地步,谢氏只能作罢。
  可每每看女儿在家练笛子,谢氏心里就难受。现在收到这份礼物,她怎么也说不出让女儿拒绝的话来。
  朱氏拍拍谢氏的手,笑道:“熙姐儿跟崇文和小雪,真如亲兄妹和亲姐妹一般。以后我们会老,他们也会长大。长大后,他们可以守望相助。崇文和小雪有出息,我们也能更放心。所以这些东西,你也不用往心里去。”
  谢氏点点头。
  赵如熙也劝过她类似的话。
  他们也是给绥平伯府备了礼的。但赵如熙怕他们为难,特意让许雪给他们带话,说表达一下心意就好,无需太过贵重,更不要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往后两府年节礼物来往,也别管价值几何,只表达自己的心意就好。
  听到这些话的时候,谢氏心暖的不行。
  大家聊了一会儿天,便移步膳厅。
  用过膳后,赵如熙又让下人领他们一家去了一个客院,说是让他们歇息两刻钟,实则是让他们商量宅子的事。
  两刻钟后,赵元勋、朱氏和赵如熙陪着许家人去了赵家族人居住的地方。
  “我跟许兄弟、崇文去拜见族学先生,你们去看宅子。”赵元勋道。
  “好。”朱氏应道。
  于是两拔人分开,朱氏领着几人去了一处宅子。
  她指着宅子道:“这家的主母,你们称她四老太太即可。他家原是个大宅子,分家后得了这么两个院子,因家中人口较少,只她跟儿子一家四口过活,住不了那么大,老太太便将一处院子隔出来出租,也得些银两过活。
  谢氏听了,心里又更安定。她喜欢跟境况相近的人打交道。
  周嬷嬷上去扣门,四太太的儿媳妇赵十太太亲自出来迎接,把她们让到了厅堂。
  赵如熙打量了一下她们自己住的宅院。
  这也是两进的院落,房屋不新不旧,收拾得倒也干净。他们家也是有奴婢的,只是不多。赵如熙看到了在后院劈柴的男仆和端茶进来的妇人和丫鬟,买的似乎是一家人。


第254章 开导
  四老太太今年也不过五十来岁,精神尚可,对朱氏很是热情。
  朱氏跟她寒暄两句,又送上些礼物,便道:“我领谢妹妹来看看宅子。”
  四老太太对赵十太太道:“何氏,你领她们去,顺便把钥匙给许太太。”
  她又对谢氏颔首笑道:“往后许太太有什么事,只管来找就是,我跟我儿媳妇都在家的。你这儿子要是没地儿吃饭,也可以来我家吃,只别嫌弃吃食不丰即可。”
  谢氏连忙道谢,又寒暄了几句,这才跟着朱氏告辞。
  出租的宅子就在隔壁,何氏打开门,笑道:“这跟我们家住的是一样的格局。当初是一起建的,新旧都一样。”
  大家进去看了看,果然是跟何氏那边一样的,也打扫得很干净,显然是经常过来收拾的。
  谢氏最满意的就是这院子里有一口井,后院还有一块菜地。就是这屋子有点多,前后院加起来足有十来间。
  屋舍多,就意味着租金贵。
  “赵十太太,这院子您打算收多少钱一个月?”她问道。
  赵十太太看了朱氏一眼,对谢氏笑道:“一两银子。”
  “为何这么便宜?便是我们县里的小宅子,只一进院子,房屋也少,都租到了二两。”谢氏想知道朱氏给自己家垫了多少租金。
  北宁县因为靠近京城。从京城往北走,都要经过北宁,而且京城权贵都在那边置庄子,生意好做,因此北宁的宅子比别的地方都贵,租金也更高。
  北宁尚且如此,京城就更不必说了。
  赵十太太笑道:“这是有缘由的。您也看到了,我们这是聚族而居的。一般人我都不想租,因不知底细,生怕给族人带来麻烦。有了这个缘由,这宅子就不大好租,因此收的租金都不贵。”
  谢氏摇摇头,向朱氏道:“夫人,您要是替我垫付租金,这宅子我就不租了。您替我找宅子,又让崇文入你们族学,今天又送他们如此厚礼,已是天大的恩情。要是再每月替我们付租金,这份礼太厚,我实在承受不起。”
  朱氏无奈地摇头:“你呀,真是见外!”
  她转头对赵十太太道:“既如此,你就照实收他们租金吧。”
  赵十太太这才道:“京城像我们这样地段这么大的宅子,一般都在八至十六两之间。我这宅子不好租也是实情,所以就只收您八两即可。”
  谢氏心下一松。
  八两还好,现如今这里的生意做得好,一天就能把这租金赚回来了。
  赵如熙却朝母亲看了一眼。
  这宅子,看起来不像是八两银子能租到的。估计母亲还是往里填了钱。
  这时候,朱元勋领着许家父子也到了。
  看了宅子,许永益十分满意。听到是八两银子一个月的租金,他看了赵如熙一眼,没有作声,当即便跟赵十太太的丈夫签了租契,赵元勋做了中人。
  事情办妥,天色也不早了,许永益一家便告辞离开。
  本来绥平伯府要派马车送的,许永益死活不肯,雇了一辆骡车回了北宁。
  上了车,他才对谢氏道:“熙姐儿劝咱们买人,我这两日来京城转悠的时候,就向中人打听过租宅子的价钱。像刚才赵十老爷家的宅子,这么大面积这样的地段,起码十二两银子。如果遇着合适的,十六两、二十两都有人租。”
  谢氏吃了一惊:“这么贵?”
  “可不是。”许永益道,“考上了进士留在京城做官的,来京城做买卖的,进京赶考租个一年两年等考试的,或是进国子监念书的……多的是外地人要租宅子。京城的宅子就这么多,都是有数的,供不应求,可不就贵了吗?”
  “你想想,咱们北宁因为跟京城近,来去方便,租金比外地高多少?要不然咱们那个小院子,能租到二两的高价?”
  想想原先租自家县城宅子的上一个租户,就是运货到京城来做买卖的生意人,住了几个月把运来的货都卖掉了才离开。再上一个,则是赶考的书生,领着三个仆从在那里住了一年,谢氏就理解了。
  “那咱们岂不是赚大发了?他家这宅子,又大又干净,屋舍也新。要不是因为是在族里,八两银子咱们还真租不下来。”谢氏欢喜地道。
  看到妻子这省到了就等于赚到了的高兴样子,许永益很不忍说出实话。可最后还是道:“这宅子绝对不止八两,想必多的那部分,是绥平伯府帮咱们付了。”
  一盆冷水朝谢氏迎头泼了下来。
  “这……那咱们怎么办?”
  “等咱们住进去了,再慢慢套赵十老爷和赵十太太的话。我看他们也是老实人家,应该能理解咱们的想法。”
  谢氏点点头,叹气道:“可如果他们说这宅子是十六两或是二十两,咱们也要租吗?”
  “熙姐儿想替咱们租这宅子,你可知道为什么?是想保护咱们不受人欺负。如果咱们到外面租宅子,有人每个月来问咱们要保护费,你要送多少钱出去?有人逼上门来,要用二百两银子强买咱们的方子,你又待如何?”
  许永益拍拍妻子的手背:“你别去想我以前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攒不下多少银钱的老黄历了。只需要想花两日甚至一日的收益,就能租下这样宅子即可。咱们呆在这里能赚更多的钱。这样想你心里就会舒服多了。咱们家不一样了,不要老想着过去。”
  “娘,爹说的对。而且我也能赚钱的。等我的话本买出了钱,我也出一部分租金吧,这样您就没那么心疼了。”
  这话说得谢氏噗嗤一声笑了起来,点着许雪的脑袋道:“你的钱不还是我的钱?你出了我也要心疼的。”
  许雪嘟了嘟嘴。
  “行了行了,我知道了。我以后也不操心了。你们都有出息,我以后只等着做老夫人享福就成了。”谢氏笑道。
  许雪这才笑了起来,搂着谢氏的胳膊撒娇道:“娘,您能这样想,那再好不过了。”


第255章 二房和三房
  谢氏拍拍女儿的手,问道:“那咱们什么时候搬家?”
  许永益沉吟了一会儿:“尽快吧。回去我先去找中人,让他给咱们挑一家下人,最好是中年夫妻带十三四岁孩子的那种。这样男孩儿可以跟着崇文,女孩儿可以给小雪做丫鬟。夫妻俩可以帮着咱们拌菜。”
  他转头看了许崇文一眼:“不过买人这事急不来,要是遇不着合适的,就得等。崇文这边耽误不得,明日我早上送菜到京城酒楼,就把他送过来,晚上再让他雇一辆骡车回去。先这样跑着。等买了人再让一个人跟着过来做饭,他就不用来回跑了。”
  许雪看了看哥哥,出主意道:“爹,刚才我看赵十太太挺和气的,老太太也叫咱们搭伙。不如让哥哥跟他家商量,给些钱,让他家做饭的时候帮着哥哥做一份。这样哥哥就不用来回跑了。就是一个人住在那宅子里……”
  她问:“哥,你怕不怕。”
  许崇文白她一眼:“你以为我是你啊?我都这么大了,还是个男孩子,怕什么?”他向许永益道,“爹,就按妹妹说的这样做吧。您早上送我,太赶了,来不及。”
  许永益也觉得女儿这个主意好。
  酒楼要凉拌菜,供是中餐或晚餐,不需要一大早赶着送。偏儿子上学的时间早,他早上拌菜估计赶不上趟,时间会非常紧张。如果让许崇文吃住在京城,就互不干扰了。
  至于许崇文在京城一个人住大宅子怕不怕,在赵十太太那里吃得好不好,暂时他不考虑。
  男孩子,就得有点吃苦的精神。更何况,这只是暂时的,最多半个月他们就全家搬上来了。又没冻着饿着他,实在没什么。
  “那就这么办。”
  说着,他很感慨地摸了摸女儿的脑袋,越发感激赵如熙当初劝他的话,把许雪送进了书院念书。
  绥平伯府里,送走许家人,赵如熙跟着朱氏进了她的院子,问道:“娘,府里今天没出什么事吧?”
  她今天总感觉家里气氛有些不对。
  “唉,魏氏被行刑了。”朱氏道,“你二叔午时领着四个孩子去收殓了她,草草把她拉到郊外临时买的坟地里去埋了。回来后到你祖母这里磕了个头,这才回去。靖安本就没怎么好,这会儿又烧了起来,满嘴胡话。”
  今天赵如熙虽去了大理寺,但张常慎大概不愿意拿这种事扰乱她心神,特意叮嘱钟升荣别跟她说这件事。因此赵如熙都不知道。
  赵如熙的心一下子变得沉甸甸的。
  不管魏氏有多可恶。前些日子还闹闹腾腾的一个人,忽然间被砍了头,想想总感觉不舒服。
  她自己都尚且有这种感觉,更不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