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5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还是她曾经在几年前说过的那句话,有难处想办法,一个个去击破,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更不怕忙。
就怕你忙也挣不到钱,那才是最无奈的。
再看看现在这日子多好哇,坐在黄龙,守家待地,不用再像从前一样推车出门顶风冒雪,求爷爷告奶奶,您买一块吧,您尝尝,坐在这里,几千两进账。
而今日,不止是马老太收获很大,她大儿子宋福财脸都挣红了,大儿媳何氏更是紧急唤来三弟妹,求帮忙拢账,算不明白了。
毕竟锅底料和辣椒面不像马老太按年签,她这按订货量批发给各地的大商户,大商户再到当地批发给酒楼,给那些散的杂货铺或摊贩。
其他专柜更是很珍惜这个机会。
连官方卖鱼的,只订冬捕时节的鱼就订出去很多。
这种官方鹿、官方鱼、官方林蛙、官方贵重的松花石等等,可是肥了黄龙税收。
因为有些买卖,宋福生自始至终就把控在手里,官方只给当地村民发工钱的方式,让他们给管理。
挣了钱,并不归这些人,而是跪黄龙府衙。
所以说,这回卖的越多,黄龙府衙收回的银钱就越多。留出合理支出,预付支出,当地人文建设的费用,这就可以向朝廷上报了。
另外,这个展销会,咱们当地也订购人家许多东西,基本做到富贵派出去送货的队伍,返回时不会空车。
订人家棉花这都不用提了,订人家海鲜干货,订人家苹果桃,冬天,你们那面冻成冻苹果,冻梨,冻桃瓣,你给我们送来,量大价廉,也让俺们老百姓的餐桌丰富一些。
总之,凡是咱能想到的,对方能给咱价格调到最低的,黄龙当地的商户也没放过。
这就是老祖宗留下的精神啊,只要给个平台呼啦啦就敢干。
毕竟咱老祖宗都能愚公移山。
当天的成交额,陆王爷帮忙拢账完震惊了。
本来这活是宋福生安排给宋茯苓的,宋茯苓却推给陆畔。
她坐在一边吃一天八小时用八斤牛奶才能熬出一块的奶皮子,吃的喷香:“多少啊?你怎么不说话?”
第八百六十九章 一身低调的气息荡人间
才第一天,持续四天会如何。
而且最大头的几样,比如松花石,还没有成交。
一旦大头开始成交,目前的交易额就会翻番,甚至翻几番。
陆丞相虽然没有告诉过孙儿,每年朝廷的税收是多少,但是陆畔会推测。
陆畔之所以震惊,是因为他心里正在计算税收。
他的家庭情况摆在这里,祖父不说,他也很方便知晓别人无法知道的事情,他家有历年简报,很了解这个朝廷的发展。
这个朝代,最鼎盛时期,每年税收千万两白银上下。
发展一般时,是四百万上下,到战乱时就乱套了。
现在刚统一不久,国库空虚,皇上给连年遭受灾害、战乱的百姓免税一年,为让百姓缓一缓。
好,就算不免税,不让老百姓缓缓,今年照收无误。
就打算现在也不是刚统一,还按照税收一般情况下的四百万计算,共十七个省,每个省每年税收平摊也就是二十多万两白银的任务。
可要知道,每个省情况还不同,皇上对每个省的期待也不同。
该怎么形容呢,这就像百姓家过日子,十七个“儿子”由于地域位置、天气等等原因,给的任务是不一样的。
大儿子你要种好地,没指望你挣钱。二儿子你要盘活经济,三儿子你要常出海,四儿子你要常出油。
像这黄龙,就属于被扶持的“儿子”,它一年中有过半时间很冷,冻的人都出不去屋,还怎么发展盘活,对黄龙的要求就绝对不是二十多万两白银税收的期待。
再退一步,好,就算是没有被列为扶持,就算他岳父黄龙直飞仍有二十多万两白银的税收任务,只靠这一次展销会第一天就完成了。
可今年免税啊,他岳父却完成了。
即便不免税,那也没到收税的时节,还没有缴粮缴税没有收百姓一文钱哪,他岳父也完成了。
宋茯苓举着咬一半的奶皮子凑过来自己看。
这一看,差些给她惊出饱嗝。
“我爹这是卖啥啦,才第一天啊。”
陆畔无法回答,文书背书摆在那里,真金白银在上面写着,过半是黄龙官府的官方买卖。
但是也不难理解,他岳父连小小的黄豆都卖出了花儿,就可想而知其他了。
陆畔同时也好奇,除了过半的银钱属于黄龙府衙,一日下来就将一年的税收挣了回来,剩下的那些比如千里马,比如辣椒等等,他岳父私人名义有没有挣到。
“置办那么多骡子,一路又有分店,茯苓,你家有欠银钱吗?”
这个“欠”字,意义很多。
比如不可言说的挪用,比如向当地钱庄周转,比如向当地富商筹借,官员的方式很多。
陆畔想知道岳父前面置办那么多家产,有没有银钱上的窟窿。
要是有,要是这次展销会过后还是没有堵上,他在给茯苓过礼的时候就不要给虚的了,他给补。
这是陆畔头一回问茯苓家有没有钱这种敏感话题。
做男朋友的向女朋友家打听,你娘家存款有多少啊?
茯苓当然要认真回答了,很诚实:“没有欠钱。”
想了想,又稍显不好意思道:
“但我家也没有许多钱,这么多年挣的,全置办你看到的那些了,就为了不欠钱,我家才没钱。”
陆畔面向茯苓而坐,眼里染上笑容。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你家才来几年。
你个逃荒女孩。
你还想让你爹怎么挣。
你知道吗?你现在告诉我不欠,只不欠,我都觉得不可思议。
“那眼下这些买卖呢,你家都有份吗?我不是说宋九族,是说你家,这次过后,你家会有进账吧?”
宋茯苓掰着手指告诉陆畔,有,全有,而且她家是大头。啊哈,对啦,这回过后,她家就能有大钱啦。
而陆畔心里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他岳父了。
他岳父不是靠百姓讽刺的做官三年,十万雪花银。
没有靠压榨,没有乱七八糟需要他出面帮助的事,照样越级做官,跳着升迁。
再以他刚才核算过的账目,以茯苓说的都是占大头,他岳父不足三年,不,是一次展销会就能问心无愧地挣到十万雪花银。
“岳父是不是有一套从三品服?”
宋茯苓说,是。
大帐外,宋福生耳朵很热。
是谁?谁在背后说他?
不会是有人在惦记他的钱吧。
宋福生步履匆匆,走进帐篷。
“咳!”刚进来,宋福生就咳嗽一声。
不得不出声提醒,那是在作甚,外面有的是奶皮子,陆珉瑞,你要是想吃向你奶要去,咬我闺女手里的干什么。
陆畔耳朵也腾的一下红了,急忙站起身,嘴里含着奶皮子向远走几步,离茯苓远一些。
宋福生瞟陆畔一眼,又瞟一眼。
然后才对茯苓说,“我不方便过去,你去告诉你大伯一声,不能再卖了,今夏的已经没了,咱还得自己留些。冬日的单子更不能接,扣大棚种植,咱们给的价钱太低,不合适。”
茯苓点了点头,出去了。
陆畔望着茯苓的背影,提醒宋福生:“岳父,您该准备在京郊备地了。”早准备,不慌不忙。
提起这个,宋福生嘴角也有些压不住。
没想到,交易数目太亮眼。
这是他在举办前没敢想的。
而此时宋福生心里明镜的,知道陆畔话里意思。
恩,确实搞好了,这面留下一套治理措施按部就班,别看他好像没干多久,皇上备不住在知晓后,他可能真的又要走了。
没办法呀,像他这样的人才,有地方治理经验的人才,走进过百姓中的基层官员人才,还是本应科举完就入翰林院的人才,说什么都不是纸上谈兵,就是如此紧缺。
而且如若真能顺利离开,一步登回京城,也是他目前很希望的。
这样的话,女儿成家后,还能在女儿身边。
但宋福生当陆畔面前端着,低调,没有下诏书前,一切还没有定数,以免打脸。
“不着急。要不是有你和茯苓,哼,我一辈子待在这里都行。”
说完就走了。
不着急什么呀。
事实上,宋福生特意和老崔聊过帮忙买地,老崔那里离京城尚算不太远,地也便宜,总之,性价比比较高。
另外,他也知晓罗判官着手,预备要给皇上写信啦。
就等着展销会结束,向皇上汇报最终税收数额。
宋福生对老罗办的这事心里还是很满意的。
有些事,不能自己夸自己,对不对?
别人夸就不一样了。
最好别人夸完,皇上问到头上,都要表现出:
嗨,什么大不了的,皇上,臣拿俸禄,这不是微臣该做的吗?有什么好汇报的。
臣要是知道罗判官他如此多事,臣就不能让他扰您。
直接税银一交,就得了呗。
第八百七十章 哪有十全十美(二更)
展销会这几日。
陆畔上午带米寿金宝二郎他们找地方练武功。
让侍卫教这几个小孩。
在训练时,他头一次眼神离开米寿,落在宋金宝身上时间较长。
到中午时,陆畔陪茯苓和岳母吃遍小吃一条街,再帮忙给奶和大伯他们拎回一些吃的。
下午,和茯苓一起帮岳父核算账目。
夜晚,陆畔躺在和茯苓隔一间的帐篷里看书。中间隔的那个帐篷,是他岳父岳母的屋子。
顺子坐在帐篷外,篝火照着他的脸,他在祈求,祈求可别通知回去啊,总有种直觉这样悠闲的日子在倒数。
展销会过后。
皮毛专柜空了。
想留给知府大人的皮毛也卖啦。
像马老太是牙肿,嘴上不说,心里还是上火了。
签文书收银票一时爽,交货,哎呦我天,不敢想。
茯苓劝奶:“奶,你一票挣好几千两,快要上万两了,以前,您敢想吗?你上什么火。”
“我没上火,我高兴着呐,”老太太嘴硬,就是一说话,牙疼的哈喇子流了出来。
各地代表团还没完全离开,千里马车队就已经先行排队离开黄龙。
黄龙城门很是壮观,一趟趟车队排号。
城里各商户也开始换牌子,慢慢调整。
今日棉价,今日布价,今日粮价,今日一刀纸价格为……
别的城池,老百姓日子好了是润物细无声的变化。
到黄龙这里,老百姓衣食住行价钱下调是肉眼可见的变化。想买的东西比以前便宜了,花出的钱少了,能干的活却多了。
可见卖的量越大,招要干活的人就越多。
以前抢破头给人家扛包,那都要认识哪个府里的小管事或者庄子招人,认识庄子哪个长工,经介绍才能赚到辛苦钱。
现在累活又给的钱少的不去,因为有的是。
一张张招工信息贴在各大城门墙上,贴在府衙前面的柱子上,柱子四面贴满。
这不嘛,正农忙时节,有大局观的黄龙城里的农民伯伯们,趁歇口气坐在田间地头,一边吃饭一边就在忧愁讨论。
为啥说是城里的呢,下面的知道消息慢。
人家黄龙是“政治中心”。
“总感觉这官要留不住啦,任期一满还会在这干吗?”
“是,留不住。那不就是做知县就没做多久,我看这知府也要干不长。”
不知道的人,冷不丁听的都会误会,听那语气以为宋福生是腐败要下去了。
“依我说,就应该抻着点儿。不那么出挑,完了还能偷偷摸摸让咱过好日子就得。这样才能在咱们这里留住十年八年。”
“十年八年,咱这里有啥啊?人家能留下嘛,换咱?”唉,还不好将心比心呢,没法代入。
可给大娘们从旁听的,简直不知道该咋骂这几个老头好了。
你说你,种地累的一脸黝黑,才从苞米茬子换成细面饼子吃半饱的水平,你操心官老爷的事儿。
你咋不操心操心皇上为何就给咱免收一年粮食呢,就应该以后也全免。
把你们能耐的,没吃饱饭竟敢讨论那些没用的。
性格泼辣的大娘上前:“喝啦?我看看这不是喝的井水嘛,也不是酒哇。”
给大爷们气的,唠嗑也管。
扯下脖子上围的破布抹了抹脸上汗:你们懂个六,一点儿不长那根筋。
你知道摊上一个好官,他在这里多干一年,咱们的日子会啥样?俺们操心的是官老爷吗,俺们实质上,就是在关心往后细面饼子里能不能夹两块肉。
正被老百姓谈论的宋知府,此时正家有忧愁。
因为回来后,颜府来人通知,颜夫子带领颜家参与著书的子孙去往京城。
颜老夫子特意给宋茯苓留了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