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476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476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儿子,他不会自杀,只会向曾经最看不上的弟弟、如今的皇上,投降。
  “报,陆家军助梁家军,当者披靡!”
  “报,前线大捷,天下一统!”
  捷报到京城,正是上朝之时。
  满朝文武跪地,山呼万岁,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皇上听完前线事宜,手颤动着,离开龙椅,一把扶住当场落泪的陆丞相。
  “姑父。”
  陆丞相哽咽难言,佝偻着脊背,不停摇头。
  想说:皇上,不可。
  可他此时,什么也说不出来。
  心里装满对孙儿的心疼和心酸。
  也感谢老天。
  他儿已亡,谢谢上苍让他孙儿能安全无恙。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打完了,孙儿也可以再不用上战场。
  皇上面对这样的姑父,也在强忍泪意。
  他是皇上,不是想哭就能哭的,只能在那几件事情上落泪。
  其他,天子落泪,百姓有灾。
  陆畔的外公,头磕在朝堂上,比陆丞相还失态,泪滴悄无声息滴落在地面上。
  ……
  当天,前线梁将军在福州城里大摆宴席,犒劳军将。
  席后喝多,单独对陆畔说了许多。
  大致意思无非是,你父大将军王,掏心窝子讲,他以前是不服的。
  可是你,陆珉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
  比他,比所有老一代的将军都强。
  梁将军表示,他心服口服。
  当天,皇上昭告天下,向各州府送达。
  陈述闽王投降细节。
  告知百姓,已一统江山,应举国欢庆,大赦天下,免徭役、赋税一年。
  而在这个昭告后,还有一个向天下人传达的告示。
  陆丞相和陆畔的大学士外公差些在下朝后又哭了,这回是被吓的,不是激动的。
  陆老夫人换好大长公主服饰,也匆匆进宫劝谏,想拦住这份诏书。
  皇上站在太和殿,对他姑母用极其感慨的语气道:
  朕能有今日,如若没有姑母当年的扶持,没有姑父为朕操劳政务几十年如一日,没有表弟为朕征伐战场数十年,直到他倒下,还在为朕征战。就不会有今日。
  珉瑞有旷世奇功,朕封他亲王,哪里不可?
  最后,陆老夫人败走。
  她老人家是被皇上这句话打败的。
  皇上说:朕没有什么亲人了。
  皇朝哪有什么皇亲国戚,在这些仅剩的亲人中,以陆家三代的贡献,以大长公主的身份,陆畔做亲王,当之无愧。
  煜字。
  皇上亲笔写下封号,定陆畔为煜王,煜烁熠熠,光明织盛开。


第八百二十七章 作者,别扯没用的,我就想回家
  满朝文武正处于狂喜中。
  大统当前,终将被写进史书,他们认为,自己都可以称之有开国功勋。
  但当皇上布告天下臣民,陆畔为煜亲王一出,皆惊。
  啊?
  啊啊啊,什么?
  那陆家又是什么反应?
  大长公主才出宫。
  听说,大长公主很端的住,诚恳劝过皇上后,离宫时面色坦然,给了就接了。
  这大长公主,敢在动乱期间接出太上皇,敢扶持今上登基,甭管到什么时候面色都坦然不意外。
  倒是陆丞相含泪拒,二次提出要辞官。
  各府收到以上消息:
  有眼红的:
  陆家,你府将好处全包揽得了呗。
  你们府上是不是都封无可封啦。再说皇上,您给陆府封不封赏能怎的,已经凌驾于他们头上。
  最佛系的要属先皇后的娘家。
  最无奈的是贵妃的娘家梁府。以后,煜王爷一出,梁府更要避让陆家。
  有阴谋论的。
  还有阴谋论后疑惑的。
  不至于才一统就架在火上烤是吧?毕竟陆家的所作所为都看在眼中。
  陆丞相和陆大将军的功绩就不多赘述,陆丞相出了名的求稳一派。
  只提咱们这位新鲜出炉的煜王爷,别的将领在征伐天下时,或多或少出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现象。
  可这新鲜的煜王爷却是死心眼一个,最著名的,差些饿死在前线。
  从小到大,陆畔更是世家子弟的楷模。
  是各府家主看一眼陆畔,瞧瞧人家文武双全,规规矩矩,再看一眼自家那不成器子孙,不提也罢。
  其中在心里不停推敲的就又孟大学士。
  孟老是在府中震惊过后,他又知道了,又成了大明白,认为也不必如此惊讶嘛。
  毕竟陆畔之父陆大将军,在此之前叫什么,大将军、王。
  听听这名,大将军是官职,王又是什么鬼。
  要不是怕遭皇上嫌,他早就想给皇上讲讲,这不合乎规矩。
  可如今再看这件事。
  只能说,那阵未统一,前期皇上不过才是位王爷,后期,嗯,他当初还是狭隘了。
  那时,以为皇上是为让陆家、陆大将军更尽心效力才暗示般弄出这么个名。
  却没想到,大将军、王,那是一份天子承诺,皇上一言九鼎。
  如今,大将军王不在了,这个王爵终落在其子陆小将军头上,以示对大将军王的遗憾和怀念。
  再加上大长公主目前是最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剩下的都死的死,残的残,宗正卿一直是他们这些朝臣中最闲得慌的,都不知道该管理谁。
  陆家三代又子嗣不旺。
  却为皇朝尽忠,以血铺路。
  皇上这是希望陆家一脉能绵延流传,以告慰大将军王,正值朝阳离世。
  “皇上,臣敬您。”孟老夫子拿起酒杯对自己说。
  更觉得自己当初追随这样的明君,不悔。
  而此时皇上也在喝酒。
  皇上对照挂在墙面的舆图,望着那些收复回的河山,独自饮酒。
  这是朕及冠那年去过最远的地方。
  这是母妃的家乡。
  那是皇姑母说父皇年轻时,常微服私访的地方。
  望着江南某一处小城,那是丞相的祖籍老家。
  这座小城,是陆畔带兵收复回的。
  李德才侍奉一旁,眼圈泛红,强忍泪意。
  十多年过去了,刀光剑影,头顶这一片天终于晴了。
  后宫。
  皇上脸色不是很好的从贵妃的“承乾宫”出来。
  李德才一边观察皇上脸色,一边在心里摇头:贵妃娘娘喜话不少,却在提起封赏陆府时,说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话惹怒了皇上。
  说句越矩的,贵妃娘娘真不必如此,膝下所出的五皇子才九岁。
  大皇子二皇子是先皇后所出,一个出生不足两岁没了,一个五岁,先皇后那时还是燕王妃,没多久也撒手离世。
  三皇子和四皇子,倒是一个十七岁,一个十六岁,可母妃地位极低,和贵妃娘娘的娘家梁府没法比。
  更何况三皇子之母早就不在了,瞧皇上前阵给三皇子指婚就能看出来,岳家不显,并没有什么想法。
  至于四皇子的母妃,属于母凭子贵,皇上到京城后才给封妃,敬妃。
  在后宫年纪最大,日日礼佛。
  满皇朝都知道,这位敬妃常年祈祷,打小娘胎里带的病弱四皇子能健康,四皇子总喘。敬妃就希望皇上到时能给四皇子指婚位能生的,让她儿多子多孙。
  早就没了争宠的心,凡见皇上面儿就打听哪位大臣家的闺女身体棒棒哒。
  就这事儿,李德才最清楚不过,别看四皇子才十六虚岁,皇上也很犯愁婚事。
  接下来的都没站住,没等出生就结束。天家的孩子不好养,老百姓都知晓这个道理。
  五皇子出世了,到如今九岁,还身板硬实,其舅舅梁大将军。
  所以说,要照他看,最不该在煜王事宜上插言的就是贵妃娘娘。
  你看看,给皇上气的来了供奉先皇后画像的建福宫说心里话。
  皇上说了好一会儿,连他都没用随奉到一旁。
  之后,李德才又陪着皇上,站在空荡荡的慈宁宫前出神。
  去了御书房,望了半晌那些年幼的皇子。
  直到夜里,钟粹宫刘淑妃这里,皇上脸色才好看许多。
  人家刘淑妃多会说话,先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激动的用帕子沾泪,还和皇上像闲聊似的暗示,一直非常敬佩陆家,从在娘家时就很敬佩。说完一笑,臣妾不太懂前朝的事儿。
  啧,李德才在心里笑着寻思:这位真是个人精,表态后宫不得干政,然后该说的话没少说,最关键这位所出的皇子才四岁。
  是啊,要交好陆家的,煜王爷可不是闲散王爷,是统军亲王。
  另外,李德海眼中,皇上是真将煜王当成亲子侄对待。
  才下旨三代罔替,就召人安排亲王府事宜,皇城根脚下西城一条街都是煜王府。
  因为皇上受过封地的苦楚,江山四五分类就是分封藩地造成的。
  所以此次封召煜王是,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
  意思是,分封没有封地,又王爵但不能管理治下百姓,还是由当地知府管理,一切照常。只不过税收交予户部后,分封给煜王的哪片封地,三分之一的税收会由户部转煜王名下。
  皇上说,以后亲王、郡王也依此。
  源于这点,皇上想在收复回的江南一代选封地赐予煜王,大长公主回绝了。
  江南终将会是最富饶之地,皇上无须如此。
  李德才当时在场,能看出皇上想给好的却很无力,陆家行事太低调了,也确实,甭管什么在陆家眼里都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最后当提到黄龙三分之一税收赐与煜王时,如果他从旁没观察错,大长公主似乎对这地儿很满意。
  而此时煜王爷陆畔正在前线一无所知。
  他打完胜仗,写完想回京城的奏报,就将一切事宜甩手梁将军,睡得那叫一个昏天暗地。
  皇上要是批准,他还要赶路。
  顺子跑得急,被门槛拌了个跟头,连滚带爬冲进内室:“少爷,少爷,哎呀妈,您成了王爷。”
  陆畔睁了下眼睛,迷迷糊糊中:“嗯?”有些懵,以为出什么事了,听完:“哦。”又闭上眼睛。
  “少爷,少爷您别睡啊,”咋能是这种态度。
  你有没有听顺子讲话,您当王爷啦,是亲的,亲王。
  再说礼部来人了,宣召的正被梁将军招待,梁将军让您赶紧接旨。


第八百二十八章 人要飞,爱相随,哪怕用一生去追
  两年间,用钱佩英爱形容顶级大帅哥的词就是,陆畔更风神俊朗了。
  驰骋千里,年少成名。
  在风华正茂之时,数次沙场秋点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在礼部官员眼中,在包括连梁将军在内的军将眼中,咱们这位煜王爷,无论是外表还是内里,真可谓风华绝代,他年轻啊,多少将领已白了头。出身还极高,世家子孙的典范,天之骄子。
  难怪敌军在战场上骂其他将领是:那些老家伙,老匹夫、老不死。
  到了陆畔这里就是:那玉面小贼、玉面贼首。
  听听,贼就贼,骂人还带顺带夸的,非得加个“玉面”。
  这个看脸的世界啊。
  所以说,在观礼人眼里,此刻接旨的陆畔,心中应是豪情满腹、壮志凌云,这可是亲王。
  一会儿礼毕,陆畔再转身面对大家,连梁将军都要见到陆畔礼让几分,躬身祝贺。
  他只是臣,陆畔是王。
  要像几年前,陆畔父亲健在时一样。
  那时见到大将军王,即便在心里曾嘲笑过,不过是虚名。但无论内心服不服,一把年纪了,都要下马见之行礼。
  但实际上,陆畔只在战场是高人一等的身份,在厮杀时才会豪放不羁,下了战场,卸掉这一身重担,他还是那个做事踏实、甚至偶尔犯傻、总是不将自己很牛逼的事实当回事的人。
  听到皇上定他为异性亲王,给他名,给封赏许多钱,心里连点儿水花都没有。
  本身他打小也不缺名不缺钱。
  还因为,没什么可兴奋的,最兴奋的已经过去。
  他知晓祖父祖母和母亲他们,其实最盼着他的就是平安下战场。
  所以,在战争结束那一瞬,他内心才是最兴奋的。
  虽然身上和心理有些痛。
  像是他很欣赏的几位手下将领牺牲。
  像是陆家军有许多很优秀的兵卒牺牲,世间也再无和他一起成长的大骏。
  像是不能受饿,他一个大男人以后要兜里时常装糖却不能对人外人道之。
  像是为鼓舞士气,身先士卒,身上留有大大小小的伤疤。
  但是,他做到了平安下战场,父亲地下有知,想必会对他非常非常满意,这是最令他高兴的。
  在陆畔心里,就皇上封他亲王这事儿,也比不过他收复祖籍老家那天。
  很高兴是自己圆了祖父的梦。
  快二十年了,祖父想家乡的山山水水,可以回去看看了。
  另外,陆畔认为不止是自己当亲王不咋兴奋,就是祖父祖母、母亲也不会太过于当回事。
  他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