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4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们觉得自己在外,代表着国公府。
国公府待人,一向最大的礼貌就是客随主便,要依据主人家的习惯,让主人家感到舒适。
“对,来了这里就要如此,我们家讲究团团圆圆。来,那个谁,富贵啊,给捞面条。”
宋阿爷也笑呵呵的示意那二十多位师傅和随马队来的小厮们,“吃饱喝足。”
吃饱喝足,是他们老宋家最真诚的待客之道。
与此同时,将军府。
柳夫人站在花谢长廊里,望向远处道:“嬷嬷,我以为男耕田女织布,是穷苦人家的不得已。可你看宋知县和他夫人,没有不得已,却也夫唱妇随。”
老嬷嬷能看出柳夫人是羡慕了,心里一叹,嘴上回道:“是一景,是挺奇怪的。可是,夫人,听嬷嬷的,别想太多,这世间之所以被称为稀奇,就说明这样的人和事极少。”
要知道,连那乡下泥腿子人家,庄户男人下田回到家都会摆老爷谱,哪有给做饭给扶下车的。
更不用提,大多数稍稍富足的人家,就连那小户日子才有些盼头都会纳小。没有这只一位妻,连男娃也不生还待的如此好。只能说,那位宋夫人是福气极厚受老天眷顾。
柳夫人笑了下:
“恩,嬷嬷,我没有多想,只是觉得往后应多叫宋夫人来坐坐,让我也能多听听这些稀奇。原来这世间啊,还有另一种日子。”
柳夫人不知宋夫人还敢骂宋大人呢,要是知晓,恐怕会更惊讶的不得了。
马车上。
钱佩英说宋福生:“出门前我就说,别拿两瓶辣椒酱,多磕碜,你非不听,膈应人。你看看人家给拿的啥,搞的我很没面子。”
宋福生打个酒嗝顶嘴:“辣椒酱咋了,辣椒酱也是钱啊。”
第七百八十章 突然好想你(一更)
不是说辣椒酱不好,是显得不用心。
要是军户区那面没有种植辣椒,咱拿出送礼,那绝对倍有面子,很有心意。
眼下,军户区那面一种种一大片,柳将军又知晓这东西是出自你手了,你还登门拎着它,感觉像是随便拎两样就登门似的。
钱佩英瞪一眼宋福生。
你冲陆畔也不能那么抠呀。
宋福生:来前也不知道有陆畔的事呀。
“不用你跟我犟嘴,你瞅瞅吧,看看柳家给回的啥。很明显,人家回礼,这里就有陆畔的面子。要不然就冲你六品官,人家至于吗。”
钱佩英从身后取过两个木盒。
盒子才打开,宋福生就坐直身体,看一眼人参,看一眼媳妇。
这人参都成人型了,胳膊是胳膊,腿是腿的,得值多少银钱,还是两根。
“说没说是多少年份的。”
“哪能说那个?显得多没有派头,就让拿回家给老人吃。”
宋福生这才明白媳妇为啥觉得丢面子。
人参好到一种程度,它到哪里都通用,会有市无价。这样的回礼很重。
不过,他一边稀罕的拿起人参闻了闻,一边安慰媳妇道:“没事儿,守着长白山,这里有好人参并不稀奇,大山里海了去。他家会有许多。”
估计连很多小将领小头头家里都有这种这东西。
巡山的时候,那就挖呗。
挖出好的孝敬给将领,这不是很正常。
在咱们这里很当宝的东西,在人家那里未必当回事。
“恩,说的跟挖蒜头似的,要像你说的那么轻松就好了。来,我再给你看看别的。”
钱佩英从后面拿出用锦缎包的包裹。
宋福生探头一看,不吱声了。
两块貂皮。
一块黑貂皮不稀奇。
一块雪貂皮。皮子本色乳白色,有点淡淡的黄。
“柳夫人说,这让拿回去给咱闺女做衣裳穿。”
宋福生摸着毛,应和道:“这东西指定得给闺女做衣裳,回头我就让老秦找会宁最好的裁缝上门。之前,我还让老隋寻呢,一直以来就想给闺女弄一件。”
尤其那雪貂,要是做成小披肩小帽子小围脖小手套,他闺女再配条粉色带小花的裙子,指定挺梦幻,就他闺女穿这种东西会很好看。
一看就知,柳府这两块皮子更送进宋福生的心坎里。
钱佩英告知:“还有四块料子和一些柳府的糕点,人家是凑四样礼呗。那料子有两块是柞蚕丝绸,有两块是虹缎,说是高丽那面的。”
“高丽?”
“恩,我听柳夫人那意思,每年秋收后,高丽国王都会派出使者带队给皇上进贡,还约我今年可以一起瞧瞧热闹。”
钱佩英说到这,凑到宋福生耳边,小声又说了些话。
宋福生听的频频点头,媳妇猜的对,一定是那样。
一走一路过,高丽那面不也得给柳将军进贡一些?以免柳将军总跃跃欲试要揍对面。
估计柳家库房摆满了高丽参、鱼子酱、帝王虾,家里的被褥都会是虹缎。
啥时候他家能这样啊。
让闺女能吃上正宗的鱼子酱和帝王虾。
宋福生又拽过钱佩英的耳朵:“媳妇,高丽还盛产珠宝。那面地理资源多,估计有好些没开发。”
赶车的马夫在外面脸都红了:“……”
知县大人和知县夫人不知在里面干啥呢,总是叽叽咕咕的小声说话,时不时俩人还传出笑声。
他都怕自己听见一些不该听的响动。
其实没说啥。
不过是宋福生笑着逗钱佩英:“有啥可回不起人情的,大不了,我下回再蹬柳府门,多带几块辣块。让他们涮锅子,煮个面条做水煮肉片,他们会种辣椒,他们会做辣块吗?咱卖的是手艺。”天天书吧 ……
前方没有打肃静回避牌子的衙役,也没有随队的小厮,素气的马车,低调的回了会宁县衙。
百姓们都不知晓今日大人外出了。
宋福生进县衙就问询告示贴出去了?伸手要名单。
又问让你们干的事都干完没?
“对了,今日让厨吏给万禀义做顿白米饭煮点肉,告诉他,会安排他今晚和家人见面。包括他两个在羁押的弟弟,都会见到。”
什、什么,大人?
宋福生心想:他不管别的官员是怎么做事,只按自己风格来。咱毕竟是从现代来的,讲究个人权,他希望有些好的方面要延续。而这里哪有人权,只有皇权。
万禀义要被提走了。
今日听柳将军那意思,要给皇上写封告罪书,然后由军方派人押运要犯。
万禀义在柳将军眼里不是亲属,只是一位涉及京城三品大员毛侍郎和户部许多要员的朝廷钦犯。
也就是说,万禀义回不来了。
眼下已经不是流不流放的事。
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见家人。
最后一次吃饱饭。
万禀义被审完后,好一点儿的死法是去试验新炮火。
古代这里专门有个部门负责管这种事情,就是新箭弩或是新炮火研究出来,为试验射程和杀伤力,会让这些死刑犯在临死前当小白鼠。
潘县尉急忙派出人手去万家通知。
目前,万家的账本都已经收了上来,听去那里的衙役讲述,盘踞会宁多年的万家,那真是一夜间就一片乱糟糟,万家老太太昏死过好几回,亲属间各房都打起来了,还有嚷嚷要脱离关系来县衙立文书的。
吕县丞望着去往后院的宋福生背影,忽然有些看不透这位新知县了。
秦主簿是忙着在监牢里对万禀义讲:
“你该知晓你会是什么结果吧。
你也当巡检多年了,有些话不用多提点。
你就想想哪位大人会像宋知县一般心肠好,不但真的应了你,给你两个弟弟轻判,而且还让你临走前见一见老母妻儿吃顿肉。
不是我说你啊万禀义,你有今日可不是大人在祸害你,是你命里有此一劫,时辰到啦。
你倒是该心中感恩宋知县,他可不可以不让你见妻儿老母?
所以,待会见到了,就和家人说说吧,真恨不着知县大人。”
万禀义含泪点头,“秦主簿,咱们认识多年,请帮我传话,我想再见见知县大人。”
秦主簿摇头,人家家里来贵客,没空来给你吃定心丸。
不是说了嘛?不会让旁人祸害你俩弟弟,流放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放。
是和柳将军交换一些罪犯。
你俩弟弟到柳将军那里去挖矿,挖两年。柳将军那面交换来的罪犯对会宁人生地不熟,会宁这里安排他们干活也方便。
所以说,行啦,别再想着见这个那个,你的事就算到此为止,“吃饱饭吧。”
……
而已回后院的宋福生,摸着国公府送与老娘的那些新家具,尤其是他的那把官椅,心里正泛起说不清的滋味。
宋福生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夜空。
姑父怎么啦?
钱佩英急忙将进屋的米寿拽走。
你姑父呀,他是一向标榜自己心肠硬的人,也确实很少关心外人,但他此刻应是想你小将军哥哥了。
该怎么形容呢。
对啦,你姐最近常放嘴边哼哼的那歌是怎么唱的来着?
突然好想你,你会在哪里,过得快乐还是委屈。
你姑父他是:突然好想你,你会在哪里,征战的是否顺利,没有他给运粮的日子,有没有饿到肚子。
恩,钱佩英想到这里,还点点头,就是这个意思。
第七百八十一章 送礼分送谁(二更)
国公府的小丫鬟站在院落里:“啊啊啊,啊欠!”
“没事儿吧?”宋茯苓出现。
“姑娘,”小丫鬟被吓的噗通跪地。
她失态了,可是又被呛的不行,喷嚏没打完,跪下后心里急又打个嗝。
宋茯苓弯腰给丫鬟拍了拍后背,“打喷嚏怎么了,这是身体正常反应,我也被辣的不行。”
县衙后院,此刻正飘着辣椒香。
宋阿爷戴着口罩拉着风箱,炉膛里是通红的火光。
宋福生戴着小鬼面具在灶房里,亲自挥动着他家特制的长柄大勺,搅动辣油。
国公府的人,明日就要回去了,他要给带些礼物,火锅底料,打算炒出一坛子。
他好久不炒了,早已将手艺传给大哥。
整个宋九族,目前就大哥会熬这牛油底料。
但大哥不在会宁啊,所以他得亲自来。
“四壮,将那个递给我。”
四壮成了大师傅宋福生身边的小徒弟,切墩的。
国公府的几位嬷嬷站在屋前,望着灶房方向,恍惚能看见宋知县在油灯照耀下忙碌的背影。
与此同时,宋富贵和高铁头在秦主簿家老仆从的带领下,拎着灯笼敲开了一位老乡家的门。
他们在四处收猴头菇,松蘑,榛蘑,元蘑,山木耳。
宋福生嘱咐他们,只收好的蘑菇,乱七八糟的不收。
老乡家里多多少少都有。
开春或秋天,老百姓采蘑菇,家家屋前屋后晾晒,一晒就晒一院子,恨不得大街上都晒着,给收集好的买回来送给国公府。
“他说你家有灵芝?”
被敲开门的这家主人,看了眼秦主簿家的老仆从,点了点头,“恩那。”
老仆从一边引着宋富贵他们进院子,一边向主人介绍,“我说老瘸拐子,你怎么发愣呢,这是县太爷家的富贵爷,是县太爷家要买你家灵芝,你快些给挑些好的,颗大的。”
艾玛,县太爷家,主人这才反应过来。
一拍大腿,急忙招呼家里的婆娘点油灯、端糖水,又一瘸一拐的带着儿子去翻灵芝。
这面,富贵和铁头坐下等着,听秦主簿家的老仆从给介绍说,“这家人姓方,当家的瘸腿,就被外人叫声老瘸拐子。贵爷,别看他瘸,有点道行,他家收上的灵芝都能卖到挺远的外地去。”
“外地?哪里。”
“黄龙府城啊,正经有几家富户专门在他手里买灵芝,就认他卖的。”
宋富贵和铁头对视一眼:
原来府城就是挺远的外地。
真远啊。
秦主簿家的老仆从看出来贵爷对这话有歧义了,但他说的是真话。
府城还不远吗?那还能卖到哪里去。
要是再远,老百姓就要开路引。
一路舟车马顿更会极为辛苦。
再者说,跑出黄龙这一片,到了真正的外地,人生地不熟的,咱卖给谁去,很容易白忙,还不如去府城能挣点辛苦钱哪。
“二位爷,你们看看这样的灵芝行不?这是俺家最好的啦,全拿了出来。”
紫灵芝,个头正经都挺大。
“这玩意怎么卖,多少银钱。”
“二位爷,不要银钱,孝敬给县太爷吃的我还要什么钱。”
敢要吗?他疯啦。
宋富贵说,该收就收钱,给个实惠价就行。我们家也不是为吃才买,是要送人,送咱会宁土特产,你只要保证这玩意儿真好就行。
就在富贵带着灵芝和铁头预备出门时,老瘸拐子的小儿子迟疑道,“土特产?那我家有块石头挺好看的,爹,给县太爷拿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