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151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151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实际上是,她又不能当着大家面前用电动打蛋器,就得也跟着手打,手打教一回,能要她半条命。
  眼下是实在躲不了啦,只能硬着头皮,虔诚祷告着:希望这些人别是笨蛋,最好教一回就会。
  “大家啊,不要总以为,做什么不是吃,做差不多就行了吧,他们又没吃过之类的,你们有这种想法就不对。
  你要知道,你的客人,最差的是家里至少有一年余粮,有几十两银钱存项,最好的或许是,他们恨不得连宫里的点心都尝过。府里也养着专门的糕点师傅。
  那人家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买你的,他们吃的是什么?吃的就是味觉、嗅觉、视觉,三种感觉都觉得值的钱。”
  说的几人,差点怀疑出了内贼。咋回事呢。
  要知道总监是很少来大蛋糕房的,胖丫是怎的晓得她们省了鸡蛋和糖的呢。
  这几个人学会了古早、戚风,蛋卷,说白了就是成了老油子,发现少放些糖、或者哪锅少放一个鸡蛋,出来的蛋糕长的是一样的,照样焦黄、漂亮、软糯。
  她们就想着,给马老太和宋胖丫节省些成本。有省出的鸡蛋和糖,留着做下锅不好吗?挺贵的。
  唉,看来是她们想岔了。
  宋茯苓:她不来这里是不来的,但是别以为能糊弄她。每筐鸡蛋多少个,放这屋里有多少斤白糖,拎进来几桶牛奶,最后一日下来又出了多少锅古早,这些加加减减,乘乘除除,一切尽在掌握。谁让她数学好。
  烤炉房里,宋茯苓又重新教起了另一样:玛格丽特。
  辣椒基地,钱佩英填完柴火,给瞧起来缺水的辣椒浇了些水,就坐在小板凳上,接着做手里的衣服。
  她不关心陆三小姐派来的人说啥,因为:没事儿,她姑娘比她心里有数,比她聪明。有大变故就过来找她了。
  她也不是很惦记在外面的宋福生,因为:没事儿,她男人走南闯北的,啥没见过,还带着牛掌柜赶车,只要车不翻,没啥惦记的。
  她就惦记手里的衣裳能不能做完。想给女儿再做一套新衣裳,再做双靴子配衣服。
  上回那套,陆三小姐都见过了,那些丫鬟也见过了。
  总不能赶明开张去城里,开张那天总得去吧?她闺女还穿那套衣服。不好看。该让人丫鬟都低看了。
  以及,“姑母。”
  “嗳。”
  “我饿了,小红也饿了。”
  “来啦来啦,我这就家去煮饭。”
  与此同时,牛车在路上,宋福生甩着鞭子,载着马老太也往家奔呢。
  “娘啊,你可别磨叽了,给你抓药了,你就吃。好起来比啥不强。
  我告诉你,吃药,才说明你身体么事没有。
  要是郎中连药都不给你抓了,让你赶紧回家,想吃点啥就吃点啥吧,那才是要命呢。”


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想美个颜(一更)
  马老太在郭婆子和齐婆子的羡慕眼神中,翻棉裤腰。
  她把大钱都藏在这了:“那你到底花了多少钱哪?你说个数,我这有,娘给你。”
  宋福生被磨叽的,烦的不行了。
  一边扬鞭子催促牛快些走,一边扭头瞪老娘,“消停坐你的车得了。你仨互相把着些,别从蒜袋子上掉下来。”
  郭婆子急忙挎住马老太的胳膊。
  齐婆子用戴棉手套的手,抹了把脸,脸上沾头发了,刺挠。抹完脸就冲马老太笑。
  这种情况下,被儿子说几句,哪怕是被骂几句呢,也听着心里乐呵。瞧瞧马姐,这才叫真的养儿防老,不去医馆都不行,不让花钱都不中。
  马老太却没太多感动,她也没注意到两位老姐妹的眼神,满心想着:
  她得好好吃这些药啊,靠排到时辰就喝药汤子,这回一准忘不了。
  别再病不好,她儿还得花钱接着买药。
  那可真是几日活又白干了,就得全让医馆黑心肠老汉挣去了。
  两台牛车要过桥时,马老太忽然说,三儿,快停下吧,可不坐车了,坐蒜袋子上被掂掇的腰疼,腿蜷的也麻了,就这几步路了,要下去走。
  然后马老太就和郭婆子她们下车了,让三儿子和牛掌柜赶车先过去,不用管她们。
  放哨小将宋金宝,往前迎了几百米,眯着眼望,发现是三叔他们回来了,过桥了,扯脖子打了声招呼:“三叔辛苦了。”
  宋福生赶车路过草棚子时说,“你也辛苦了,快回棚子里呆着吧,别冻着。”
  “好嘞。”宋金宝就回他执勤的棚子里去了。
  蹲下身,给火盆子里添了些木炭,用烧火棍捅了捅火苗子。
  宋金宝接着刚才三叔没回来前的祷告:
  “保佑我三个姐姐,今日的点心再做坏,做的坏到不能再坏。
  保佑我三个姐姐,做坏的点心不打算卖,就是想对付卖也卖不出。
  谢谢了,谢谢各方神仙了,小子金宝……”
  宋金宝叨咕叨咕忽然停住,感觉后背被人盯上了,第六感作祟,觉得不安,果然,回眸一眼就被吓破胆。
  没一会儿。
  大伙就听到哨兵金宝,边跑边喊:“救命呀。”都被吓了一跳,以为发生了啥事,招了贼啦?
  马老太在后面,举着烧火棍追小孙子:“我打死你个小瘪犊子。”
  大伙纷纷只动口不动手拦架,没手可拦,往下卸蒜袋子呢,朱氏倒是想护着儿子,但她不想为儿子舍命,只来回转圈。
  大伙笑哈哈说:“咦,别打了,俺们跟你讲,咱家胖妮儿今恁是排场得狠。”
  “啥?城里来人啦?”宋福生和拎着烧火棍的马老太愣住。
  “啥?给俺们也置办铺子啦?”郭婆子齐婆子,以及陆续赶回来的小粉花们,吃惊得不了。
  “什么,这是冰皮的?”宋福生拿着做白胖子的皮,和钱佩英站在烤炉房外,望着里面忙忙碌碌的女儿问道。
  钱佩英笑得自豪:“是啊,她买的那些蒸笼,眼下也派上用场了,用锅蒸的。她爹,你瞧,你觉不觉得你闺女有时候做蛋糕,脸上带着笑。”
  “你说么,”马老太瞪眼望着小孙女,让她明日去画像?
  “是的,奶,我没想到咱们步子迈的这么快。但最初我就设想过那个场面,让你成为老字号,看见你,就能想到蛋糕。”
  这天晚上。
  马老太的大儿子宋福财问媳妇:“娘总翻身,都这时辰了,还没睡着,是不是心疼药钱啦?这回又是三弟给花钱。”
  马老太的二儿子宋福喜,也在心里犯嘀咕:
  老娘这是在干啥呢,怎得还不睡。
  难道是跟他和大哥不乐意了吗?
  是,他们不会说话,听说三弟给买药了,就晓得傻笑,没啥别的表示。
  可是,真冤枉啊,他们真没必要嘴甜,银钱就那些,都在老娘手里呢,愿意买啥就买啥呗,还非得说出来吗?
  马老太再次起来了,小心翼翼拎着油灯,下了炕。
  儿子儿媳都以为她上厕所去了呢。
  实际上,老太太是手里攥着小粉头巾,去了灶房。
  她摸黑舀水,用肥皂将小粉花巾搓洗出来,然后又放轻脚步回了屋,将小粉花巾晾在炕上,铺的平整的,别弄出褶子。
  躺下身,老太太吹灭了灯,但却没闭眼。
  瞪眼望着棚顶心想:我明日到底要穿哪件衣裳呢。
  这天晚上,宋福生也和钱佩英说,“别提了,今日去童谣镇,倒是寻着手艺好的木匠了,但你猜怎么着?”
  “怎的。”
  “这里地主老财纳妾,地主老财的儿子,也都是在这时候娶妻。也是,冬日闲着也是闲着。
  手艺好的木工,人家说手里有活,打家具呢。
  手艺不好的吧,我还瞧不上。
  回来路上我还犯愁,明日就得去别的县寻寻手艺好的师傅,没想到,唉,咱闺女啊,命是比我好。
  这回有了那位大小姐可妥了,连老牛都送到眼前。你说这是不是有福之人不用忙?”
  钱佩英说:“那你也得跟着些,明日跟着陆家派来的人,一块去看看,和阿爷也打声招呼,这几日,就别算你工分了。辣椒和蒜黄,你放心,有我呢,他们哪不会,我告诉。你跟着去看看那铺子,该咱伸手的,也别躲。毕竟合伙。啊?”
  第二日,大伙才吃完饭。
  他们这伙人的早饭,和旁人家比,就算是开饭很早的了,没想到,才放下饭碗,城里就来人了。
  马老太终于见到了许小娘子。
  马老太也终于感受到,和大家小姐合伙的好处。
  四头大奶牛,齐刷刷站在那。
  粮袋子、红糖、砂糖、鸡蛋、红豆、绿豆,一袋子又一袋子的在宋福生的指示下搬进去。
  许小娘子拿出纸单子给宋茯苓,上面清清楚楚的标明都有多少斤,一式三份,她这里一份,陆之婉一份,宋茯苓一份。
  宋茯苓说你放心,会将这些成本记账,出多少点心,用多少食材,将来去掉本钱,净利润是多少,一定会写上的。
  然后许小娘子拿着各式各样的点心,带着陆之婉派出的几位男管家,还有宋福生和马老太,这伙人就出发了。
  几位男管家和宋福生是去各县看铺子,相中的几间,今日要最后定下来。
  宋福生这回跟着去,作用可大了。
  也得亏他跟着去了,让买小不买大。因为下面几个县的铺子,只是代售点,最多屋里摆几张桌,不要像奉天城的总店似的。他就差劝说:我看那卖猪肉的窗口铺子就挺好。
  马老太是跟着许小娘子,去了画舫。
  许小娘子一到了这里就被邀请到里面谈,谈牌匾,谈外墙挂的画,谈每张桌子上,将摆放的画册。
  戴着粉头巾的马老太,是被邀请到另一间屋子了。
  画师让她坐好。
  她紧张的不行。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才画个半张脸,马老太起来活动活动身子过来看,当即就不乐意了。
  她就长成这样吗?那一脸老褶子的人,是她?
  那就算是她,你这也画的太逼真了,你画这么逼真干么?恶心别人,不让进店啊?


第二百九十三章 古代网红店(二更)
  以往,马老太觉得自个长的挺好看的。
  谁还没当过少女呢。
  真的,用水面瞧过。
  年轻时,打河边洗衣裳的时候,对着水面总瞅自个。
  这张脸,被娃他爹,也深深地迷恋过。临死前,都摸着她脸说,没和她处够,就可想而知了。
  那真是,大眼睛,高鼻梁,樱桃小口,她大闺女就是随了她的模样,谁见了都乐意瞅。
  再瞧瞧,这画,太打击她了。
  那可真是,额上有三道横纹,鼻子两边的法令纹像夹着两条小溪河,眼皮耷拉着,眼角也全是褶。
  这日子过的,也不晓得是究竟先有额上的沟,还是先有鼻翼两边的河。
  就晓得,春夏秋冬,忙忙活活,推撵子拉磨,还没等细琢磨,就长成老太婆,长得也太着急了她。
  蚊子苍蝇从她脸上爬过去,都得深一脚浅一脚的。
  许小娘子听完是怎么一回事后,拦住:“宋姑娘说了,老字号老字号,”灵机一动:“不老些,不真实,压不住场子,她特意说了,求真实。”
  这败类孩子,马老太对许小娘子和画师挥手:“别求真实了,再真就真的没人来了,你们就听我的吧,我说的算,你给我画白些,这嘴啊,给抹点红呀倒是。”
  后来,都各退了一步,只画头像,且画的是侧脸,侧着戴粉色小头巾的老太太。
  别看这老太太,一把年纪了,但眼神望着远处,却充满着精明和坚定。
  恩,马老太怕自个乱动,坐不住,画师该画的更磨叽了,那几时才能回家啊?她还得回去吃药呢。
  特意在眼神落到的地方,放了些银子,是从棉裤腰里现掏出来的。
  她怕放那,钱丢,这样就能盯住不乱动了。
  与此同时。
  不止画室在忙,不仅要画各种蛋糕图,画人像马老太,画大号油纸伞,伞上是红梅花儿开,六名画师同时进行。
  不止宋福生跟着几位管事在看铺子,今日要付银去衙门过后了,奔波在各县往返的路上。随着这些管事,他也着实认识了不少人。远了不说,跟在管事的后面,当人家腰牌一亮,县衙办过户的官差,以及听到消息的官爷,都亲自给送出门,恭敬至极。还主动向他介绍自己。
  奉天城中街,以前的陶瓷铺子,今日大门,也敞开了。
  几十名力工,在几名工匠的指挥下,肩扛木板,往返其间。
  要装修了,且要用最快的速度装修。
  其中一名工匠的小徒弟问师傅:“地上全铺木板我理解,楼梯铺地板也可。为何棚上也要用打了蜡油的木板?从没听说过。”
  他师傅看了看手中的图,与徒弟解释道,看到她这个棚顶木板下,画的全是挂灯了嘛?为的就是从棚上面吊下来许多小灯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