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如意门闯六零年代-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萱妹,真的要开设专门的外国语学校了。太好了,国家能够重视人才能够关注外国科研技术的发展进度,这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好了。”关博睿喜形于色,扯着妹妹的手,念叨个不休。
关博萱自然知道自家哥哥的抱负,陪着他一同欢笑,一同展望未来。
待情绪稳定一点,关博萱接过信纸,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
“姐夫,虽然说革命工作不分贵贱,但对于个人来说,施展才华的方向始终是不同的。我们从朋友那边打听到,国家准备调整教学系统,预备在几个大城市开设外国语学校……”
“哥,这可是个好机会!不管孩子们愿不愿意,这次,非得把他们全部带到穗市不可了。我们孩子学了英语和法语,他们入选的机会非常大。我们得努力推他们一把,绝对不能辜负了这大好机会。”
关氏兄妹相视一笑,立刻制定了新的学习计划。
即便顽皮如文榕,抗议的声音也直接被抹杀,只得看在零食的份上,每天兢兢业业地完成各种作业。
关李两家里面,只要有机会,外语录音带就一直从早放到晚,直接充当背景音,尽力给孩子们营造外语学习环境。
3月底,文雅姐弟等人被打包到穗市后不久,关博萱就打听到了正式的办学文件。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一直都是俄语一统天下。但,在60年代初,随着国际形势有所改变,全民学习俄语已经不再可行。
在一次小型外语教育工作会议上,二号首长明确表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需要培育其他语种专业人才。他说,英语是全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今后很长时间还是要以学习英语为主,但我们要发展包括六种联合国官方语言在内的多种语言教育。而且,外语教育需要从儿童抓起,实现“多语种、高质量一条龙”的教育机制。
根据二号首长和时任外交部长陈帅等领导的批示,1963年3月,教育部正式发布通知,在全国筹建外国语学校。除已开办的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1959年开办)和北京市外国语学校(196年开办)外,准备在上海、南京、广州、长春、重庆西安、天津、武汉和杭州等地各办一所外国语学校。
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外国语学校一致实施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直升学制,期间有不合适者随时淘汰,同时实行全体学生寄宿制。语文、代数、理化等基础课程,实施混合编班制,大班上课。外语课则按照20人左右的小班上课,外教课则一般由10人一组的“小小班”为单位授课。
生源以报考加学校推荐为主,由老师进行面试,同时安排专业外语老师进行逐一口试。教师则分为两部分,本地老师由相应高校外语系或者相关院系抽调,三年一轮换;外教,由上级统一聘请外籍友好人士任教,每个语种都配两名以上外教。
江镜明在信中特意写道:“据说这些学校是有外交部直接管辖,这些学生培养出来是以当外交官为目标的。据内部人士透露,上面明确表示这些学生属于择优录取,不限名额。我家只有玉祥符合条件,但不知道资质如何,更不知道能否入得了老师的法眼。但,机会实在难得,试试总不会错的。姐夫家适龄的孩子多,万望提前准备,切莫错失良机。”
☆、命运之路
1963年5月,在关博萱的千叮万嘱之下,文雅等人递交资料,拿到了外国语学校报名表格。
文雅把报名表平铺在桌面,仔细审阅要求,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填上自己的学籍信息。
文榕看了姐姐一眼,大大咧咧f地扯过报名表,龙飞凤舞地填完资料,然后把资料往彦君桌面一放,溜出去玩了。
彦君趁人不注意,小角度偷偷翻了个白眼,认命地帮忙复查信息,然后塞进信封里面。
门外,彦涛在安慰文彬:“这次是第一次招生,所以只招应届毕业生和二年级的小屁孩。只要我们继续按照老师们的要求学习,假期继续回去让李伯伯他们帮忙纠正口语和讲解难题,我相信过两年你一定能够顺利被录取的。别泄气,我们可是早上正在徐徐上升的太阳,得充满朝气才对。”
新安市,关博睿也在跟文岚进行一次成年人之间平等的对话。
“文岚,能够进入外国语学校,成为预备役外交官,对你们以后的人生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外交官也好,外事官也罢,都是非常光鲜亮丽而富有挑战性的好工作。你既聪明又灵巧,仪态又好,还握有先机,进入外交行业,对于你而言,真的是不错的职业。这关系着你未来的生活,你真的得慎重考虑。”关博睿虽然尊重孩子们的想法,还依然希望他们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舅舅,这跟我不愿意去穗市读书一样的道理,时间不够,我根本兼顾不过来。”
文岚明白大家的顾虑,但是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样,有利自然就有弊,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要不,你逐渐减少米国那边的时间,把精力转回国内吧。”略一沉吟,关博睿还是把话说了出来。
“舅舅,不说其他的,米国那边的事情才刚刚铺开,我忽然收手,老爷子那边也不好做啊。好啦,你放心吧,我心里有数的。”文岚挽着关博睿的手,轻轻地摇了摇。
关博睿始终觉得不安:“我们这边条件虽然差了一点,可是胜在安全,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上次,我跟你去买刻刀就觉得那边乱得够可以的,好家伙,走在路上忽然一根棒子就敲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反应快,我们俩就要交代在那里了。文岚,全民勒紧裤腰带熬日子的艰难时期已经过去了,有哪些源源不断运进来的猪蹄、鸡腿什么的,国家的供给已经比以前好上许多。你瞧,连我们附近乡里的孩子都长胖了不少。文岚,回来吧,啊?”
“舅舅,这个问题我们上次已经讨论过了,那边大环境还好,最近是黑人□□的比较多,稍微乱了一点。说真的,就算大家的生活比之前好一点,也只是50分和60分的区别而已,更远一点的地方很多人依然食不果腹。改变四万万同胞的生活,是我们长期的目标,不是吗?”文岚的脸贴在关博睿的手掌上,暖得贴心贴肺。
关博睿的大手在文岚的头顶摩挲了几下:“文岚,你还是个孩子,你只需要过好你自己的日子。为国为民的事情,有我和你爸妈这一辈人扛着呢。”
“我知道,舅舅,世道这么差,每个人都活得非常艰难。我现在有能力了,就让我尽我一份力吧。”文岚的双眼亮晶晶,满满的都是星星。
犹豫了半晌,关博睿只得屈服:“好吧,但你要保证,无论是什么时候,你一定要以自己的安全为重。”
“当然,我保证!”文岚的头重重一点,发尾在空中画出一个漂亮的弧线。
“那好吧,我帮你去递交跳级申请。”关博睿长叹了一口气。
家里的孩子都长大了,各有各的脾气,不再是以前的小糯米团子,真是让人伤脑筋。
1963年6月,身为学习尖子、学校大队委的展素绢被班主任喊去谈话。
班主任循循诱导:“……学校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名额,能够专门提供一个名额给你,是对你的信任,也是党和国家交给你的艰难任务。你要做好准备,争取打赢这场战争……”
出身普通工人家庭的展素绢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外国语学校,也从未接触过与外语相关工作的人,对于老师所描绘的美好前程,更是似懂非懂。她本来一心想要报考本地最好的一中,但被老师劝服,只得不太情愿地报考了外国语学校。
7月初,全市进行了小升初统考,总分200分,只考了语文和数学两门主课。7月13日,展素绢就收到了总分为199。5分的成绩单,比其他的同学提早了大半个月。与此同时,她还接到了一份列有面试地方和注意事项的口试通知。
7月21日8点,展素绢被爸爸用自行车送到了外国语学校门口,门外早已排上了长龙,学校里面更是黑压压的都是人。
看着队伍里面穿着洁白上衣的城市学生,展素绢拉了拉自己的粗布衣服,觉得自己就像走错了片场的丑小鸭。
展爸爸从布兜里面掏出一条毛巾,仔细地擦干净女儿的脸庞和小手:“小绢,别怕,你可是学校校长和老师都表扬的好孩子。你进去努力试一次,成功了当然最好,不行的话也没有关系,我们照旧回去申请读一中。”
展素绢深吸一口气,挺起了胸膛,迈向队尾。
展爸爸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女儿,推着自行车往外面走。
这时,展素绢忽然一回头,指着学校外侧路口的大榕树:“爸,那棵大树更好,下面有石头,你还可以稍微坐一会。”
“行,好,知道了。你别管我,赶紧排队去。”展爸爸笑得见牙不见眼,见女儿顺利排进队伍,才一步三回头地朝着五十米开外的大树下走去。
“哦,六年级的学生,拿到你的资料,进1号教室。”
展素绢抱着报考资料,忐忑不安地推开了1号教室的门。
教室里面坐着3位老师,男女都有,气质出众,一看就跟展素绢所在小学那些老师完全不一样。
出乎意料的是,老师根本没有问什么学习上的问题,反而被追着问了好一会理想和人生志向。然后,按照老师的要求,展素绢在教室空地来回走了两趟,然后还朗读了一段诗歌,唱了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
这些,对于时常需要做红旗下的讲话的展素绢来说,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倒是老师们后面的要求,让展素绢有点摸不着头脑。
一个年轻的女老师和蔼可亲地说:“接下来,你仔细听我们说的话,尽量一模一样地模仿出来。”
展素绢打了激灵,挺直了身子,紧紧盯着老师的口型,努力辨认着那些稀奇古怪的发音。
幸好,一连几个字母,展素绢都顺利跟读了出来。
“introduction”女老师微笑着站在展素绢的面前,慢慢地领读。
展素绢不明所以,按照之前读字母的方式,照旧跟着老师读了出来:“introduction”。
女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坐回了原位,另一位中年男士站了起来,用两种完全不同语言,带着展素绢继续领读字母、单词和词组。
“呲~”
展素绢笨拙地模仿着老师的发音,肌肉过于紧张,以致于脸颊似乎都有点酸痛。
开始一切都比较顺利,但后面一种非常奇特的发音,展素绢始终学不出来。
日后,进了外国语学校之后,展素绢才知道那是俄语和西班牙语里面都有的大舌音。
走出考场,展素绢看见一个穿着浅绿连衣裙的女孩正在安慰她的小妹妹。
“不要紧张,彦君,你就像平时跟李先生或者古老师他们上课那样就可以了。李先生都说你非常有语言天赋的,来,深呼吸三次,平复一下心情。”
扎着两个小马尾的小姑娘依然紧张,手指间的手帕都快要拽成了麻花:“可是张玉也很优秀,长得也漂亮,还是我们年纪的大队长呢,她刚才就说面试很难,好多读音她都读不出来。刚才她都哭了,她说看起来老师很失望,她肯定没戏了。我还没有她厉害呢,要是我考不起就文榕考上了,怎么办?”
“行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缘法。你舅舅说了,上海那边主要招英语和法语学生,这两种你可都学过,怕什么。来,跟着我的节奏,深呼吸,吐气,再来一次,深呼吸……”穿着浅绿色连衣裙的女孩揽着妹妹,给予她支持和力量。
见到展素绢好奇的目光,那女孩嫣然一笑,轻轻侧着身子,让开道路。
被人抓个正着的展素绢脸上微微一热,道了声谢,加快脚步离开了考场。
后来,展素绢听说全市报考外国语学校的考生有好几万人。但按照她自己的记忆估算了一下,6个考场,每个考场起码超过2千人,所以合计至少也有一万多人。
虽然报考的人很多,但实际符合挑选条件的人并不是那么多。
考虑到外形条件和培养潜力,学校更是精挑细选,堪称千里挑一。
但,最终学校1963年只录取了小学三年级生156人,初一生180人,高一生98人。
展素绢非常幸运,虽然懵懵懂懂地参加了考试,却顺利成为了新生中的一员。
多年后,成为大使的展素绢回想自己年轻时候,依然觉得,踏入这所外国语学校是改变自己人生的开始。
身边的同学,大多数变成普通工人,接过了父母手中的扳手和钳子。老家的堂兄妹和表兄妹们,更是许多人早早辍学,按照父母的意愿成家立业,成为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十来岁就结婚生子的姐妹们,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