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如意门闯六零年代-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爪,是不是多得快堆起来了。要把鸡爪全部处理掉,我们就得有所取舍。把皮去得一点都不剩,那成本可比这点鸡皮贵多了去了。所以,没有办法,这点损失是必须接受的。”带着大家参观的李副厂长面带笑意地逗着彦君,顺便给大家做解释。
跟着过来的参观的预备工人们,第一次进这类窗明几净的公司,正觉得手足无措,浑身不自在,见李副厂长如此平易近进才渐渐放开了担心。
小婷的姐姐常小珍拄着拐杖小声问道:“我的腿脚不方便,这里水多又比较湿冷,我可能做不来。”
之前参观制衣厂,常小珍就灰了心,自己根本不能久站,那就踩不了缝纫机,也洗不了布,上不了班。
到了食品厂,四处都是水,每走一步,自己都得小心翼翼的,生怕出了丑丢了人。
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不说老板愿不愿意,就算愿意,自己这不争气的脚也根本受不住的。
李副厂长早就连留意到这次过来的人有不少身体不太方便的人士,关于这方面厂里一早就做了相应预案:“您们别担心,这只是其中一个车间。来,请跟我到熟食区,那边有更多的工作职位正在招人。另外,装卸区、密封区、打包区,嗯,包括我们后勤部门现在也都在招人。我们只希望找到愿意认真做事的人,其他的外在条件并不影响我们的选择。当然,如果真的不能胜任工作,或者不服从指挥,我们也会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予以处理。好了,关小姐那边之前建议我们做卤鸡爪和虎皮鸡爪,我们现在就先去看看卤鸡爪的车间吧。”
走了几步,大家就走进了一旁的熟食车间。
与之前的生食车间最明显的不同,就是这里的问题更为适宜,地面也更为干爽。
几位带着口罩蒙着头罩的阿姨正挥舞着手里的剪刀与鸡骨作战,连头都没有抬一下,让人根本辨别不出她们的年纪和容貌。阿姨们左手握着鸡爪,右手持剪刀上下移动,一剪一翻,前后大概20来秒钟,就能完全做到骨肉分离了。
李副厂长解释到:“这里的鸡爪都是已经卤过的熟鸡爪,经过冰水的冷却后,鸡爪就可从软变硬,这样吃起来更有口感。因为骨头和筋肉收缩的程度不一样,相对而言会更加松散一点,所以这边脱骨相对更简单一点。哦,对了,我们这熟食车间是按重量算工资的,多劳多得。当然,如果觉得两个人分工合作更方便的话,也可以自己组队合作。你们留意一下那位穿红色格子罩衣的樊阿姨,她是我们这手速最快的工人,一个月大概可以拿到85元的工资。”
“85?这比我的工资还高呢。”陪同参观的卢主任忍不住咂舌。
这一次的参观工作效果非常理想,两家公司顺利招到合适的工人,区政府也顺利为一批待业青年解决了就业难题。
至于那些情况与常小珍类似的朋友,被这从天而降的馅饼砸中,对相关人等更是感激不尽,在厂里工作期间最是尽心尽责。
会议室里,讲解福利待遇的声音不断,询问声、释疑声、议论声,不绝于耳。
门外,已经签约的人喜笑颜开。
旁边的厂长办公室里,关博萱拿出刚调试定型的新品配方,让厂里的专业人员进行工业化生产测试评估。
李副厂长和财务经理,拿着一叠批文站在一旁,参与讨论。
财务室内,出纳正在对着单据数钞票,桌上那个写着裘柏平(配方费)的袋子里面早已鼓鼓囊囊的不堪重任。
☆、托亲带故
纵然有再多的不舍,临近开学,关博萱也不得不把孩子们送回兵工厂。
这次回厂,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一行四人都是大包背在身后,全力拉着大小不一的拖车。
彦君抹了抹满头的热汗:“姑姑,这些布料不太重,我们要带回去也就算了,干嘛带得带那么多的盐啊,又重又不值钱。”
8月,在北方已经开始进入秋季,可在南方依然闷热不堪。
最近一段时间,能够带来降雨的台风没有从这边过境,整片南方大陆就像一个大蒸笼一样,闷热难耐。
铺设了水泥的地方,聚集了热量,一个鸡蛋打上去直接能变煎蛋。
柏油路就更麻烦了,文岚亲眼看见一个大叔一脚踩上去,半融化的柏油路面直接把大叔右脚上的鞋子黏住了。那大叔一怒,奋力一踢脚,只听见一声脆响,大脚在空中画过一条完美的弧线,鞋底却留在了柏油路上。大叔气得直飙脏话,单脚跳了大半天,也不敢轻易再踏上那片区域。大叔走后,一个完整的脚印就留在了路面上,旁边掰动鞋底的手印依然历历在目。
在路上走了二十多分钟后,军用水壶里面的凉白开已经变成了温水。
猛灌了两口温热的水,压了压喉咙里的躁意,文雅走到彦君前面解开捆绑的绳索:“来,多放两匹到我那边。”
“不用,姐,真的不用,我拉得动。”彦君一把抓住文雅的手,不想给她们再增加负担。
“彦君,加把劲,我们再多走两步,走到前面那棵大树底下,我们休息十分钟,然后再一鼓作气直接赶回去。”关博萱把手上的推车拉到路边,然后过来拖着彦君负责那辆装满布料的拖车,两手使劲一起往前拖。
好不容易拖到大树下,彦君已经精疲力竭,伸着鲜红的舌头,坐在树根上,半点也不想动弹。
文岚垫着手帕,坐在一块石头上,揉着小腿,哼哼唧唧的,在内心痛哭流涕。
明明可以一分钟就到达的地方,为了不露馅,非得这么折磨自己。
在米国养得细皮嫩肉的,久不走山路,即便偷偷垫了厚鞋垫,脚底好像也起血泡了。
从布堆里抽出水壶,却听见明显的水声晃荡,文岚当下立刻脸一垮:“嗯,我去一下旁边。”
文岚指了指旁边茂密的草丛,提着水壶往里面走。
“等我一下,我陪你过去。”文雅追了过来。
“姐,你也要吗?带了纸巾没有?”
文雅脸一红:“好啦,知道你讲究。本来怕你害怕蚊虫鼠蚁,想陪你,既然如此,你自己去好了。”
文岚没说话,小手轻轻一摇,径直往里走。
“记得用踩一下地面,再往里走。要不,你还是捡根树枝,敲一下草丛吧。”想想还是不放心,文雅站在路边高声喊道。
“知道了,你先休息一会儿吧。”
文岚走到大树背后,测了一下视线,偷偷拉开了如意门。
在食盐和布料的旁边,文岚找到了预存的食用水。
咕噜咕噜喝个痛快后,文岚再次把水壶装到半满,抓了一把糖果,又出了空间。
“姐,我见你那边的水壶差不多喝完了,我这还有,你喝我的吧。”文岚把自己的水壶递了过去。
“不用,我刚已经喝过了,水壶里还留了些给妈妈喝。前面还要再过一座坳,还得走呢,这些水你自己喝吧。”文雅把水壶推了回去,“对了,等去上学的时候,你这水壶就不要带过去了。学校里面的孩子多,什么样的人都有,万一有人起了坏心就麻烦了。彦君,你的也一样,在厂里倒无所谓,出去的时候还是得小心一点。”
“哦,我知道了。”彦君乖巧地点了点头,手里摸着关博睿从外面出差带回来的红色卡通水壶,心里提高了警惕。
“好了,东西买回来就是给你们用,该用的时候就用,别总担心这担心那的。文雅,新买的那条鹅黄连衣裙,你穿着好看,以后多拿出来穿。现在不穿,等你再长大一点,就穿不了。”关博萱接过文岚的水壶,一连喝了两口水。
文雅含着文岚递过去的糖果,面带羞涩地说:“那裙子太贴身了,我穿去学校,总被她们说。那些人总盯着我看,让人怪不好意思的。”
听到这话,关博萱上下打量了一番大女儿。
文雅今年年底就要满12岁了,虽然营养有所欠缺也没有怎么打扮,但天生底子好,那股青春少女的气息扑面而来。纵然文雅刻意打扮得其他女孩子一样,穿着宽松的衬衫,可那份少女感怎么也掩盖不住了。
“我家文雅越长越漂亮了,嗯,马上要变成大人了。”关博萱满脸笑意地掐了一把文雅腰部的衣物,“回头,我给你换一些衣物,大孩子得穿大孩子的衣服了。”
“妈~”文雅羞得直跺脚。
文岚吃了她们的说话,偷眼打瞄,开始琢磨能不能买到合适的少女内衣。
彦君听不懂话里的玄机,依旧舔着新得的棒棒糖,吃得津津有味。
步履蹒跚地回到兵工厂,关博萱第一时间就被人围了起来。
60年代初期,国家进入最困难的时候,即便是北京,每个人每年也只发了2。5尺布票。这样算下来,一家三口一年的供给凑起来,可以缝制一条正常体型的裤子。到了62年,经济复苏明显,各类物质增加了供给。可城镇居民和城郊农民依然只有4。8尺的额度,大中学生和儿童增加到了6。8尺,普通工人和干部也只有7。8尺。
关博萱四人推回来的那一堆布料,在当时的人看来,就如同一座闪闪发光的金矿一样。
关博萱被围在路中间,旁边的人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听都听不清楚。
关博萱举高手,双手往下压,示意人们降低声量:“这一批是钟厂长和张书记托人调回来的,稍后我会拿到后勤那边,由他们统一调配。第一批,将作为奖品,奖励给先进工作者。大家放心,我们联系到了一批新布料,晚点会出正式的通知,大家不要急,请听从安排。”
“关姐,你怎么大老远的,还带了这么多盐会来?”一管如夜莺般动听的声音响起。
文岚踮起脚尖,也没看出说话的人究竟是谁。
“哦,这些可不是一般的盐,是加了碘的盐。吃了这种盐,就可以防止大脖子病。”
“能治大脖子病?那么厉害,哪里有得买?”
“大家静一静,听我简单说两句。”
见全场的人安静了下来,关博萱拿出一包盐,指着上面的汉字给大家看:“这是加碘盐,是国家新研发的技术,直接在盐里面增加了碘,以后大家不用吃药片,只需每天在做菜的时候加点这种盐就可以了。这是新出的产品,等产量上来一点,国家就会推广到全国各地,以后大家在供销社就可以直接买到这种盐。”
旁边一位阿姨凑过来看了白细的盐粒,没发现有什么不同:“小关,你这盐要送去哪里,你家可吃不了这么多呀。”
关博萱好脾气地解释:“这些大部分都是要送到食堂去的,这样一来,大家都能够吃到。尤其那些经常干重活的师傅们,刚好可以补充一点碘,减少生病的机会。”
闻讯赶来的方科长大手一拦,把涌过来看热闹的人挡在外面:“小关,辛苦你了。这些,我让人直接帮你推到厂里去吧。咦,这些小花布,应该是留给你们家的吧。小程,过来把这辆小车里的东西给你关姐送到屋里去,哦,对了,这里有两包盐是你家的,来,一起拿上。”
“不用那么客气,方大哥,我们自己搬就可以了。”关博萱接过那单独的两包盐,强着要自己搬东西。
“行了,这点小事,就不要推来推去的。我听说这种小推车现在卖得很好,老赵可嘚瑟了,正缠着生产科要求多调配生产指标呢。你说关工这脑子是怎么长的,他出去搬一次东西,就能想出这么多好点子,我们怎么就想不到呢。”
小程凑趣到:“多亏了关工想出来的这种推车,我们现在搬运东西可省劲了。来,关姐,你把包也放上来,我一起推着走。”
东西有了去处,看热闹的人自然散去了。
关博萱推着剩下的一辆小推车,跟小程便走边聊。
文雅三姊妹,手牵着手,在一旁慢慢地走。
闲话了一阵,小程忍不住问:“上次,高素琴休假时说起您认识的宝安那边的制衣厂和食品厂都在招人,不知道现在招够了没有,他们有没有说需要什么条件?”
“怎么,你有人要介绍吗?”关博萱回忆了一下小程家的情况,“你妹妹才15岁,就不准备读书了?”
“嗯,她成绩一直赶不上去,学习寄宿费也贵,我爸妈的意思说那就干脆找份工作算了。我大姐刚转正,我还是学徒,家里实在没有门路再给她找份工作了。厂里面的工作也优先安排那些困难家属和军烈属,种地的活也不适合她。所以,我本来也打算找关工打听一下,看看能不能送我妹过去宝安上班。”
“你妹胆子很小,都不怎么愿意跟陌生人说话。她一个人过去,能行吗?”
此时的人们与后世最大的区别就是,见得人少,交际范围非常有限。
小程的妹妹就是其中的典型人物,见人就脸红,说话细声细气的,碰到陌生人就不敢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