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皇妃升职记-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她的披香殿拜访么?
至于孩子,一个偏远藩王的儿子能有什么用处,就算年岁大些,底下可有人家正儿八经的皇子呢,何况夏氏年轻,保不齐以后还会再生。蒋映月纵有那么点膝下寂寥的念头,可想想便算了。
她笑着朝榻上看,“夏氏爱惜名声,定不会亏待那孩子的,您放心吧。不过,夏氏得了这样的体面,陛下更得抬一抬她的身份了,您说是不是?”
其实去年皇帝就已明里暗里提出要晋夏桐的位分,不过因夏氏第二胎是公主,这事便搁置了下来,如今既领养了世子,皇帝更有理由名正言顺赏夏氏脸面了。四妃之上便是皇贵妃,看来这一局棋是免不了的。
蒋太后皱眉,“你希望哀家阻止?”
其实,她自知与皇帝的关系越来越僵,实在不宜再插手此事,可若眼看着夏桐步步高升,她又岂能甘心?
蒋太后只是过不去心里那道坎。
蒋映月却轻倩地摇摇头,“当然不,凭夏氏如今的盛宠,封皇贵妃是早晚之事,谁又能拦得住?”
蒋太后无语,“那你白跟哀家说这些作甚?”
蒋映月笑道:“太后,岂不闻登高必跌重,宠妃易做,这位同副后的皇贵妃岂是好当的?届时,满宫人的眼睛都盯着夏氏一举一动,您还怕抓不着她的错处么?”
蒋太后听着有理,遂沉吟不语。原本她处处对这夏氏优容,不过是懒得跟个妾室生气,可等夏桐成了众妃之首,蒋太后就能名正言顺以儿媳妇的戒条来要求她,倒要看看这夏氏可敢张狂。
她不听训,好呀,那就一辈子在妃位上待着吧,休想成为皇后,死了也别想进宗庙,更别提跟皇帝合葬。
蒋太后愈想于是畅快,精神也好转了不少,于是大声让人传膳来,她病中净饿了这些日子,可得好好补补元气。
蒋映月瞅着姑母容光焕发的模样,心想祸害遗千年,这老婆子没准还真会死在夏氏后头,那就有意思了。
*
刘放将儿子托付给关雎宫的一大家子,自个儿便启程了,这回他没跟冯玉贞道别。或许是近乡情更怯,也可能是被拒绝了太多次,实在没信心去跟心上人见面。
于是简单跟皇帝打了声招呼,便乘着晨曦的微光坐上离京的船只。
冯玉贞却挺失落的,平生第一次,她心头有些内疚和负罪感:难道是她先前光顾着跟北戎王父子打情骂俏,把刘放给气走了?
可她对那两人根本不是真心的,他应该知道——他不是很了解她么?
那么,或许是彻底对她的品行失望了吧,毕竟她是这么一个浪荡不堪、只会从男人身上找乐子的女人。
冯玉贞本想给刘放寄封信去,向他讲述自己做这些事的情由——那些都是有原因的。
可每每书信写完,她却又自己撕得粉碎,气忿忿地在一边坐着,她算什么人,为什么要跟他解释?她跟他,根本就处在两个毫无交集的世界里,以后也不必再有什么牵扯。
冯玉贞打定主意要做一个豪放洒脱的女子,立志不动凡心,可她却往关雎宫跑得勤快,说是来看夏桐,倒更像是来看刘芸的。
刘芸发痘疮的时候,冯玉贞去看顾了他几天,难得激起一腔慈母之心。加之这男孩子长得活活跟他爹脱了个影儿,冯玉贞每每见之都难免恍惚。
夏桐便笑,“你既这样喜欢,不如带回去养罢。”
冯玉贞那比城墙还厚的脸皮难得泛出些羞赧红色,“姐姐说什么呢,我连自己都照顾不周,哪里养得好孩子?”
照她那吸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的做派,凡人的孩子跟着她不饿死就算好了。
她就只能每天过来转悠两遭解解馋——跟撸猫似的。
刘芸也很喜欢这位仙女娘娘,他生母去得早,对魏氏只有一个很模糊的印象,自然也不会对冯玉贞产生恶感。
当然他对夏桐也是挺尊崇的,不过是既爱又怕——因为夏桐已经在盘算给他请先生了。
四岁的孩子,差不多也该开蒙了,听皇帝说他三岁时就能背下大半本《声律启蒙》,夏桐对这件事的真实性存疑,可依照古人早熟的标准,确实也不无可能。
皇帝对自己就是这么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的人,对侄儿当然也不能马虎,因此夏桐一说他便答应了。
夏桐本想的是让太傅大人先来代几天班,这个本来也是为敦敦准备的,皇子们的教育非同一般,都得从娃娃抓起,只是敦敦还需几年长成,夏桐也愿意他多享受一下童年的安闲时光,故而那位太傅仍高卧家中。
反正刘芸看样子会长住下去,如此倒是省事了。
谁知夏桐将此事一说,皇帝却摇头,“不可,还是另外择好的来。”
太傅所授的是为君之道,他希望刘芸学习的却是为臣之道,这样,两个孩子长大后才不会争执冲突。皇帝虽不喜腐儒,但必须承认,那些咬文嚼字的酸儒最擅长的便是忠君爱国,文死谏,武死战,论起洗脑的本事,没有比他们更合适的了,因此,宁可劳神费力从江南请几位颇有名望的老先生过来。
夏桐看出,皇帝在敦敦的培养问题上有自己的计划,旁人是插不进手的,她也懒得多问,当爹的总不会害儿子。至于皇帝是否已将敦敦内定为储君人选,这个不是她该操心的问题。
她只要尽到自己的本分就好。
刘璋看她认真将襁褓里枣儿一脸的奶糊糊擦净,忽地说道:“朕想,是时候晋一晋你的位分了。”
之前是觉得为时太早恐落人口舌,可如今夏桐入宫已满三年,虽然仍旧太快了点,资历上却也说得过去。
夏桐无惊无喜,说起来不过是个称呼上的改变而已,她对此看得很淡——何况如今她做的事也和皇贵妃差不多哩,不过仍有个淑妃并驾齐驱罢了。
可等晋封之后,她的地位便正式超然起来,也势必会面临更多反对的声音。夏桐想了想,“宫中还有几位姊妹,虽然不及妾得宠育有皇嗣,可论起功劳辛苦却有不少,陛下既然开恩,不如让她们也同沐恩泽罢。”
如此,既能减轻她单独晋封的压力,也显得她心胸宽大能够容人,还能收获一波美名,一举多得。
刘璋颔首,“就依你的意思。”竟是让她全权负责。
夏桐对外却卖了个关子,只稍稍透露皇帝有大封六宫的意图,却并不指名道姓哪几位。这下宫里可炸开了锅,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比过年还热闹十倍,毕竟过年也只是多点红包月例,可不比正式的晋封来得体面又尊贵呀。
一时间,四下里流言蜚语不断,人人都削尖了脑袋想分一杯羹,倒是没人关心夏桐封皇贵妃的话。
当然,夏桐宫里还是稍稍有些变化——她那个小院堆满了各式各样包装精美的礼品,说是送给皇子公主,但其实是孝敬她的。
夏桐:……她真没暗示受贿呀!
第145章 傻爹
夏桐跟春兰等人笑了一会; 让奴仆原样将礼物送回去。拿人的手短,何必白白欠些人情——收了钱却不办事,就该落下怨言了。
说到人选; 夏桐心里其实早有了主意。李蜜如今虽一心揽财; 可她先弄出了玻璃秘方; 又发掘了那些粮种,头上还有个尚书爹; 论功劳怎么也不能短了她的;王静怡身份上略差了点; 可光种痘一项就足以造福万民; 若不封她,同样说不过去。
至于别的……温氏跟徐氏原就是被蒋太后从妃位上贬下来; 若夏桐再将她俩提拔上去,岂非成心跟蒋太后对着干?萧婉婉跟穆欣欣两个美貌蠢货; 封嫔位就顶天了; 更加不必考虑。
思来想去,也只好让冯玉贞来顶替这个缺,论贡献度她虽及不上那两位; 加上脸也差不多了。只是; 当初一同进宫的人里头; 冯玉贞本就是封得最高的; 论家世也比李蜜和王静怡要强; 怎么也得排在那几位之前才行。
但,如今空缺的妃位里头; 除了德妃贤妃; 便只剩贵妃了; 难道要让冯玉贞封贵妃?这样可就把蒋映月给压过去了。
夏桐拿不定主意; 只得去跟皇帝讨说法。
刘璋沉吟道:“朕问问太后。”
其实; 就连要册封夏桐的消息他都没跟蒋太后提过,想必是怕太后反对,打算先斩后奏来着,可如今既要大封六宫,就不得不过问太后的意思了。
夏桐恍惚意识到自己给皇帝添了麻烦,“怪妾多事。”
“无妨,难为你想得周到。”刘璋却微笑着。
其实现在这样是最好的,夏桐再怎么独占恩宠,可也只能得到他的庇护。将来若想名正言顺封后,却非得过大臣们那一关不可,经此一役,朝臣们必然会看到这位娘娘的贤惠之处——何况,是夏桐主动提起大封六宫,哪怕为了自家女儿着想,他们也不得不领这份情。
刘璋去宁寿宫说了立夏桐为皇贵妃的事,蒋太后也不怎么吃惊——先前那剂预防针到底起了作用,她只有一个条件,夏桐接连育有皇嗣,屈居她之下也就罢了,其他人可不能灭过映月的次序去。
刘璋忖道:“既如此,那朕便将淑妃提为贵妃,至于冯、李、王等人,依次定为淑妃、德妃、贤妃,母后以为如何?”
这个也是有先例可循的,哪怕同一阶的位分里头,照样有高低可讲。只是稍稍颠倒一下次序,对皇帝而言算不上什么大事,对蒋家却是天壤之别——只要家中仍有个贵妃在,便能维持表面上的光鲜。
算下来这也是蒋家出的第二位贵妃了,但愿这位的下场会好些……蒋太后想起远在冷宫的嫡亲侄女,不由得一阵心酸,倘碧兰知道她妹子步上后尘,心里不知是何感触?
抹了把眼泪,蒋太后沉声道:“你要抬举夏氏,哀家拦不住你,只是一样,哀家还是得嘱咐,皇帝你须记着,偏爱一人是帝王大忌,雨露均沾才为苍生之福。如今你年轻,自然觉得哀家危言耸听,等再过几年,你便知道哀家深意了。”
刘璋淡淡一笑,什么深意,无非是怕他有个三长两短,皇长子又太小,凭夏氏一人不足以压服群臣;但,多找几个嫔妃生孩子就能解决问题了么?一个帝王倘要靠床帏之事来实现权力平衡,未免太不中用些。
刘璋浅浅施了一礼,便扬长离去。
蒋太后看着这个孩子的背影,不禁长长叹了一声,先帝是对谁都不上心,皇帝却只对一人上心,当初她也曾怨恨先帝无情,可如今见到璋儿走上跟他父皇完全不一样的道路,蒋太后却不知心底是何滋味。
大约她跟这一大家子,天生就不能相互理解罢。
*
册封的谕旨很快颁布下来,夏桐的皇贵妃之位是板上钉钉的,亦在众人意料之内。至于李蜜跟王静怡,两人对封妃原本只抱了五六成的指望——毕竟还有一干强大的竞争对手在呢,那些个女人哪是好惹的——如今抱着滚烫的圣旨,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哪还计较什么位分不位分的。
倒是冯玉贞的喜悦打了折扣,她原盘算着自己会成为四妃之首的贵妃,也好回去光宗耀祖,谁知这会子倒把她跟蒋映月调了个个儿,颠倒过来了。
冯玉贞有些不乐意,甚至怀疑圣旨写反了,便去找夏桐理论。
夏桐很坦白的告诉她,“这是太后她老人家的意思,陛下都说不上话,你指望我能做什么?”
冯玉贞只好作罢,垮着脸悻悻离去。
虽不敢明着骂蒋太后手太长,她却背地里发了好几回牢骚,不外乎是说蒋家仗势凌人,连一个奴婢生的庶女都抬得比天还高了——虽说她也是庶出,可冯家眼下正赫赫扬扬,蒋家人有什么,不过一个空头爵位罢了。何况蒋映月比她难看十倍,做个淑妃就顶天了,还想当贵妃?也不怕人笑掉大牙!
宫里人多口杂,免不了也有几句传到蒋映月耳里,气得侍女当场就要往玉芙宫理论,“这冯氏也不像话了,还没正式封妃呢,就明里暗里排揎娘娘,封了妃还得了?”
蒋映月按着她,轻轻叹气,“少惹事吧?如今咱还有什么底气同人家争执,争得过么?”
这回她能跟着沾光,也还是借着太后面子,不比冯玉贞娘家势大——说不定连冯在山心里都有些不满,从前他矮蒋家一头也罢了,凭什么连女儿也要矮蒋氏女一头?
蒋映月看得明白,便更不能轻举妄动。她是一无所有的人,她只有靠她自己了。横竖她是受惯了气的,索性再退让些,如此,更显得冯家气焰嚣张——狡兔死而走狗烹,只怕下一个,皇帝要制裁的就是他们了。
于是两边一个夹枪带棒,一个暗下针砭,官司打得火热。
夏桐作为旁观者,自是心明眼亮。这会子她才明白过来,皇帝为何那样轻易答应太后要求:蒋映月性子隐忍,能甘心居人之下,冯玉贞却不能——她性子最是肤浅张扬,一膨胀起来就不得了,如今眼瞅着垂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