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七零做知青 >

第85章

穿越七零做知青-第85章

小说: 穿越七零做知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了,你们又说是学校强迫的。这么多人都听着呢。”
  其他大队的知青们见苏家屯的知青们都一脸瞧不起他们的样子,顿时有些不服气。
  “咱也学。反正你们都学了,咱也不怕了。反正有这么多人作伴。”
  徐丽道,“谁和你们作伴了,不想学就不学。”
  “我们想学!”其他大队知青严肃强调。
  李聪害怕徐丽这炮仗和人干架,立马打着哈哈,“想学就一起学吧。”
  李芳很高兴,“咱们就是要这样,以前不该放弃,现在条件这么好了,就更不应该放弃自己。抓住机会努力学习。校长把机会摆在咱们眼前了,咱们就紧紧的抓住。不让她白费苦心。”至于队里,她就没办法了。虽然最近很努力调和知青和本地老师的关系,可是现在还没法彻底融入。
  队里队里老师们回去之后,也和家里人说了这事儿。
  家里人顿时都有些反对。担心自家孩子和那些臭老九接触了,以后被人抓走了。
  结果当天晚上,大队干部们就挨家挨户的做工作了。
  大队干部们也不好言相劝,直接就道,“不学,好啊。要是其他人都学了,你们家不学,以后考试总是考不好,这老师也别当了。吃队里饭,不能教好队里孩子,那不是混日子吗?咱劳动人民不需要混日子的。”
  这些老师的家人就道,“那万一……”
  “没啥万一,公社和队里都撑着呢,你们怕啥。不去就不去,咱也不稀罕。”
  说完就走了。
  得了,这不劝社员们了,社员们反而又觉得这可能是好事了。
  立马又和家里人重新开大会商量。
  最后得出结论是,可以去报名学,但是只学知识,其他的啥也别管。
  至于其他队里来这边当老师的年轻人们,也回家和家里人商量了。
  家里人又和自己大队说。
  大队一听这事儿,就问公社知不知道。“这要是不知道,那苏家屯胆子还挺大。”
  听说公社知道这事儿之后,直接摆手,“公社知道了,那就看苏家屯那边咋做的。他们的人要是报名了,你们就报。苏家屯的人最阴了,他们从来不吃亏。跟着他们,准没错。”
  于是当天晚上,他们就回了苏家屯教室宿舍这边,去找那些本地的知青,以及苏家屯的本地老师打听。
  一问才知道都准备报名了,立刻就决定也报名学习。
  苏青玉睡得早,还不知道这事儿响应的人还挺多。
  对于结果,她也不是很强求,毕竟对她而言,能教出一部分爱学习的人,就很不错了。再好的学校,那不也有差生吗。不能保证每个人都爱学习。
  倒是第二天一早出发的时候,朱琳给她带来了消息,说所有的知青都找李芳报名了。
  “我昨天偷偷找李芳姐问了,李芳姐特别高兴,说大家都很积极。追求上进,和以前不一样了。”
  苏青玉也有些惊讶。这倒是比她预想中的要好很多。看来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思想单纯,更容易受到影响。容易被不好的思想影响,也容易被正面的思想影响。
  朱琳笑着道,“姐,我现在突然有点高兴。”
  苏青玉挑眉,“为啥啊?”
  “这么多人都这么积极响应,说明跟着这些老师学习是大好事儿。我连名都不用报,就能单独学习,我感觉自己老幸运了。”
  苏卫民这会儿开着拖拉机过来了,苏青玉边坐上拖拉机,边道,“这不是幸运,这是你抓住了手边路过的机会。”
  苏卫民十分赞同,“没错,就比如说我当初开拖拉机的机会,抓的多牢啊,小朱啊,你得和卫民哥学习。”
  朱琳哼了一声,“你那是被我姐给硬推上去的。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可懒了。”
  苏卫民:“……那都是过去的事儿。”他这以前有那么懒吗?
  苏青玉笑道,“行啦,半斤八两。争啥啊。办正事。”
  苏卫民赶紧加快了拖拉机的速度。
  到了县里之后,苏青玉就和朱琳坐车出发了。
  一路奔波,两人愣是在第二天上午才到海城。
  两人找了个招待所,把自己收拾了一下,才找了邮局,给朱爸打电话。
  这毕竟是托关系的事儿,也不好让厂里人知道了。
  苏青玉道,“等事儿办完了,你就回家里和家人团聚一天。”
  “姐,你呢,你也回家吗?”
  朱琳问道。
  苏青玉笑着道,“不了,我得去海城农业局看看,了解一下粮食的种子,开荒之后,总要种点好东西。”
  朱琳觉得她有些可怜,有家不能回,只能用工作来逃避,“姐,我和你一起吧。”
  “不用了,你难得回来。再说了,我还嫌你碍事儿呢。”
  “……”青玉姐真是嘴硬心软。
  两人在邮局门口等了一会儿,朱副厂长就骑着自行车来了。
  苏青玉也是第一次看到传说中的朱爸。
  朱琳和他长的很像,都是圆圆的脸。
  朱副厂长本身是长得不胖的,但是因为脸圆,倒是显得有些富态。
  看到朱琳之后,他连自行车都来不及放好,就哈哈的笑着过来了。
  朱琳倒是没啥大的反应,反而还装的很严肃,“爸,我们是做正事儿的。”
  朱副厂长顿时愣住了。觉得闺女这真是变了。
  苏青玉笑着打了招呼,“叔叔好。”
  朱副厂长这才注意到闺女身边的人。
  “爸,这是青玉姐,人可好了,特别照顾我。”
  朱副厂长闻言,里面笑容可掬,“哎呀,原来你就是苏青玉同志啊,感谢你对我们家琳子的照顾。这孩子在家里被宠坏了。”
  苏青玉笑着道,“哪里,朱琳在乡下表现很好,思想进步,得到照顾也是应该的。我也要感谢叔叔对我们公社帮忙。您的援助之手,让我们生活便利很多,社员们幸福感都强多了。”
  朱琳笑的眼睛都眯起来了。“爸,你听到没,我表现很好的。你也要多帮助我们搞建设。”
  朱副厂长道,“听到了听到了。这不是帮了吗?”
  作为副厂长,朱副厂长也是见过很多人,听过很多好话的。
  所以对苏青玉的印象就是,这娃子很聪明,和自家傻闺女不一样。
  这要是有啥坏心,自家闺女这是要被人卖了还得帮着数钱啊。
  再一看,自己闺女这么信任这苏青玉,他心里还有些担心。
  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
  当然,心里这么想,面上倒是没表现出来。依然是客客气气,十分热情。
  还提出先带他们去吃饭。
  朱琳道,“早就该大吃一顿了,我都饿坏了,路上就啃了点葱花饼。”
  朱副厂长大手一挥,“走,带你们吃鱼吃肉。”
  趁着吃饭的时候,朱副厂长又装作无意的问了苏青玉的情况。
  知道苏青玉家里是干部家庭,下乡的地方还是她老家之后,朱副厂长就知道,自己闺女一定要和这同志打好关系。
  就算不是好人,也不能得罪。要不然自己闺女在乡下吃亏了也没人管啊。
  朱副厂长正自己吓自己呢,苏青玉就道,“朱琳年纪还小,我也不希望她一直在农村待着,准备让她锻炼两年,成熟点,给她弄回城里来。”
  “你有办法?”朱副厂长惊讶道。“不对,你自己呢?”
  这有回城机会,自己不用,给他闺女,能有这么好的人?
  朱琳道,“哎呀爸,青玉姐可厉害了,而且她的梦想是建设农村。”
  苏青玉点头,笑道,“没错,我没想过单独回城。国家让我们下乡,必然是有原因的,我也坚信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土地,更容易出成绩。”
  “……”朱副厂长觉得自己看不透这年轻人了。
  看着挺机灵,这脑子想什么啊?
  苏青玉心里也在嘀咕,这朱琳的脑子肯定没随了她爸。老朱同志心眼子疑心病很重。
  对这种人,就得大大方方的说,没必要藏着掖着。
  而且自己没干亏心事,并不需要心虚。
  苏青玉又笑着道,“所以我很感激朱琳和叔叔对我们公社和大队的帮助。你们的贡献,我都记着,大队也都会记着,有机会,我们肯定让朱琳先回去的。不过我个人是认为她应该再锻炼一两年。现在队里生活也没那么艰苦了,适当的锻炼,可以让她思想更成熟,回了城里之后,面对形形色色的同志,更好相处。”
  朱琳麻溜点头,“我觉得我成长了。”
  朱副厂长都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相信苏青玉这番话了。
  他始终不相信,聪明人能干这傻事儿。
  他笑了笑,表示自己相信了她的话,然后迂回的问道,“现在我们家琳子在队里都干什么啊?没添麻烦吧。”
  朱琳就说起来了,“可忙了,我现在是校长助理,每天跟着青玉姐后面处理大事儿。”
  朱副厂长点头,聪明人愿意带着闺女在后边学习,这是好事儿。
  “还有,我现在又开始学习了。”也不敢说自己和谁学,担心自己爸接受不了,“青玉姐说了,学好知识了,以后在单位里才能有出息。”
  鼓励学习,这是为孩子好。
  “别人都是要开荒才能学习,我什么都不需要做呢。”朱琳骄傲道。
  朱副厂长听出来了,这是特别照顾了。
  都这么好了,朱副厂长也没啥好怀疑的了。
  要想骗人,也不至于做这些,至于后面回城的事儿,那也还早。
  只要孩子在乡下过的好,没吃什么苦头,还知道学习,那就是好事儿。
  甚至比在自己家里的时候教育的还好。
  朱副厂长看向苏青玉的时候,眼神里都带着感激。不管这位同志抱着什么目的,至少照顾到了他闺女了。然后心里又有些心塞。这看着也差不多的年纪,都是女孩子,怎么自家闺女就不如人家聪明呢。难道是干部家庭更会教孩子?
  吃完饭之后,朱副厂长就用自行车带着两人去机械厂那边。
  朱琳坐在前面,苏青玉坐在后座。
  也得亏两人都不胖。
  不过朱琳坐着还是不舒服,心里还是嘀咕着,以后一定要过上有公务车的日子。这自行车坐着太憋屈了。
  本来朱副厂长就打算帮他们办成这事儿的。毕竟是闺女找他求助。这会儿知道苏青玉对他闺女的照顾,知道闺女在乡下过的好之后,这就更心甘情愿了。
  领着两人到了厂里之后,还一路和苏青玉介绍这机械厂的业务。
  海城西城机械厂,是海城唯一的一家生产农业机械的机械厂。这倒不是说他们落后,相反,正是因为他们生产设备多,生产技术高,才被委以重任,试着生产这种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力。
  他们有专门的技术员研究农业机械,而且还有从苏联老大哥那边买来的技术。生产出来的农业机械在全国来说算是领先的了。
  这样的大型机械厂,那就不是朱副厂长一句话能解决的事儿了。
  好在负责接待的人也是副厂长,面上和朱副厂长寒暄了一阵子,还算热心。
  这就是有熟人的好处了,要不然苏青玉觉得自己连大门都进不了,更不用说见人家副厂长了。
  寒暄之后,机械厂副厂长就带他们去看旧的农用机械。
  数量并不多,也就十来台。
  有小型收割机,小型播种机,还有脱粒机。也有苏青玉说的那种安装在拖拉机头上的犁。也有大型的工具,不过大型的比小型的还少。
  副厂长介绍道,“这种小型机器不大实用,这些机械主要是在平原地区使用,大型的使用效率更高。”
  毕竟平原地区一般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当然是要针对这样的地区生产机器。至于其他地区,暂时确实也顾不上。
  苏青玉觉得简直天赐良机。
  红旗公社的地形就不算平坦,路也不算好,大型机器反而还不好用。
  就是这些机器都不便宜。就算是小型的,而且还是二手的。一台脱粒机都要四百多了。一□□回去,全都得掏空了。
  虽然肉疼,可苏青玉也只能咬牙了。
  能买到就不错了,不挑。先拿回去让大伙儿看看这些机器的好处,以后有钱了也能再添置。
  这购买的可是不是简单的产品,而是生产力。有了生产力,就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苏青玉提出实验机器,看看能不能用。
  “哟,这同志还不信任我们的产品?”
  机械厂副厂长笑了一下,立马让技术员来开动这些机器。
  厂里生产这种机器,那都是又实验的地方的,几名技术员依次演练。
  说实话,苏青玉真是看不中这速度,她见过未来的农用机械,那才是一个人能种几十亩土地的神器啊。
  不过总比人力要好。
  一台机器至少能解放几个人力了。
  特别是犁田用的大铁犁。到时候用拖拉机一拉,在这个时代算的上是开荒神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