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零做知青-第4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青玉笑了笑,不知道是该高兴自己的信心感染了身边的人,还是该忧心身边的人对她盲目的信任。
哪怕她认为这事儿会办成,可这个办成的过程也分为顺利和艰难呢。
她现在心里并没有底气说能十分顺利的完成。
有了林楠的加入,苏青玉做起事情来也顺手多了。
林楠是个适应能力很强的。
才来青山县一天,就把这边的情况给摸熟悉了,完全没有初来乍到的生疏感。
她甚至弄到了一份通讯录,在苏青玉的允许下,搞了一个绿色通道热线。
在下面每个镇上都找了一个联络员,这些联络员主要负责汇报这些项目相关的工作进度。遇到无法解决的事情,可以直接汇报到她这边。
而她也可以通过这个绿色通道,随时随地的了解当地的工作进度。
这么一安排,倒是无形中也给这下面的人压力了。
特别是县里的领导们,一看苏市长的秘书也搞的这么雷厉风行的,更慌了。一直催促下面交任务。千万不要拖拖拉拉。
遇到喊困难的,高县长直接激动道,“困难?有什么困难啊,那我直接去你们那边帮你们做。现在苏市长就在县里坐镇给我们解决困难呢,我也随时都可以去你们下面帮你们解决困难。”
“……”
镇上干部就不敢了,就赶紧去催村里的。
而且还把原话送给了村干部们。
在这一级一级的高压领导下,青山县的干部们充分的展现出了自己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愣是抢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第447章 第447章
与此同时; 青山的水土检测报告也紧接着出来了 。
青山很适合灵芝 、丹参、黄连 、桔梗等多种中草药。也适合种植茶树 。这个结果让苏青玉十分欢喜 。
土地果然都是宝藏 ,每一片土地只要好好经营,就能成为聚宝盆。
有了最新的数据和检测报告 ,苏青玉他们才算是可以正式展开工作了。
之前所有的计划只是一个书面计划; 有了这份数据; 才能开始展开细节上的安排。
比如今年可以开始种植的土地有多少; 建设的厂房可以招到多少工人。学校建设多大; 才能够容纳这些学生。
而这些工作恰恰是最难,最繁重的。
苏青玉直接在青山县组成了专项小组。
她本人担任组长; 青山县徐书记担任副组长。其他各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针对这些数据和这些计划,做详细的核算。
虽然目前中草药种最好的种植时间是在来年春天; 可这前期准备工作可不少。要是不抓紧时间还真要来不及。
别的不说 ,光是农民的土地就要早做安排 ,因为有些农作物可不一定是要春天种植的,你不提前安排; 他们就又种下农作物了。
而且种植草药之前; 还要对这些土地进行保养维护,让它成为合适的药田,半年时间可不算长了 。
为了化繁为简; 苏青玉又让每一个小组成员负一项工作; 他们再另外针对这项工作组成小组 。
以此类推; 把每一项工作分得清清楚楚 ,责任分到每一个人头上来 。
这就避免了工作内容模糊; 拖拖拉拉的情况。
这可苦了青山的这些干部们。
多年来的工作习惯完全被打乱了; 偏偏又没法改变; 只能够咬牙适应。
值得一提的是; 慢慢做习惯之后,他们又觉得越来越顺手了。
大家一起做好详细的计划之后,苏青玉就大手一挥,开始在基层宣传做思想个工作了。
“这个承包土地的事情秉持着自愿原则。以老百姓的意愿为主 。但是,我们还是要鼓励基层干部多做思想工作 ,争取加入的人越多越好 ,多多益善 。”
青山干部们总结来一下这话的意思,老百姓加不加入是他们的自由,但是要是老百姓加入到少,就是干部做的不够好 。
这领导这话说的……
所以说人家年纪轻轻就当市领导是有原因的。
哪怕知道市领导这是把压力都给他们这些下面干部身上了 ,青山的干部们也只能照做。
开始一级一级的往下面传达这个消息。
反正干的不好 ,就是你们的能力问题了。好在到最后村里干部这边的时候,倒是多了一条,干的好有奖励。
这个奖励有发给基层干部的工作补贴,还有给整个村子的种植补贴。
也就是说 ,参与的村民要是多 ,后期除了承包金之外,还会发补贴。
这对于基层的同志来说吸引力是很大的。
村民们平时表现的无欲无求,不下山赚钱。那也是因为多年的习惯让他们觉得自己天生就是应该这么过日子的。并不表示钱掉面前了还不知道去捡起来。
特别是这还是众多村子竞争的事儿 。
而各个村子的干部好歹在思想上面要稍微先进一点,他们见过世面,知道更好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要不然也不会坚持要让自己家里的孩子念书,考出去了。
所以这些奖励对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在压力和奖金的共同作用之下 ,村干部们开始行动了。
和他们一起行动的还有之前用上的那些年轻人 。
这次县里发的通知也说了,依然可以找临时工协助工作。
而通过上次之后 ,村干部也发现有这些年轻人帮忙,确实轻松不少,这次自然也用上了。
年轻人总不缺乏实在和热情的精神,哪怕是这些生活在山里,没啥见识的年轻人也依然保持着这种特质。在突然得到村里这些老干部的重视下,那种自豪感让他们对这些工作十分的积极 ,他们特别享受在工作的过程中得到村民的夸赞和羡慕 。做思想工作的时候 ,跑到比老干部还积极。
于是一时间,青山下,所有的村子都显得热闹极了 。青山的老百姓也知道了政府要承包他们土地种植药材的事儿了 。
村民们对这消息态度不一,大部分是拒绝的。
“这药材还要种吗?咱这山里不也有吗?”
“这又不能吃,种这么多,万一没粮食吃怎么办?”
“土地承包出去了,咱们干什么呀 ?”
对此,上李村的老干部也有同样疑惑 。
比如政府搞这么多药材做什么啊。现在医院不都是用西医多嘛?他可也是去过县里医院的人,现在都不喝药了,要打针。
所以他实在不理解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他从文件中理解的是,政府这是要给老百姓送钱啊。以前大伙儿种地还得看天气,现在不同了,土地承包出去,旱涝保收 。
而且农民帮着种草药,还能有工资拿呢。
虽然这又可以当地主 ,又可以当长工,多少收入啊 。
老村长敲了敲烟杆 ,“急什么 ,这是好事!政府要种药材那肯定是有原因的。你们猜这些做什么?现在是要考虑自家收入的时候 。政府承诺给的承包金可是按照往年平均亩产给的。这钱是掉你们家门口了,这事儿还不美?”
“我可告诉你们,这次上面是有指标的,要是参加的多,还能另外给补贴我们买化肥种自家的庄稼 ,这可是全村的利益 。谁家都不能拖后腿。”
在这种封闭的小村庄里面,村干部就是当地的族老 ,话语权是很重的。他们一发话 ,加上年轻临时工们再一家一户的做思想工作 ,这些村民也就渐渐接受这次的土地承包了。
能拿钱,还能白得一份工作,这事儿也确实挺好的 。
下面基层热闹的忙碌着,苏青玉他们也没闲着 。迅速的从全县范围抽调了年轻的干部,作为后期中草药种植技术传播的中坚力量 。
他们要跟着请回来的中草药种植专家们学习草药种植技术。然后去各个村子里教村民们中草药 。
因为基层干部人数不够,整个青山县还进行了一次扩招,针对社会上高中毕业生进行选拔。年龄是三十岁以下,十八岁以上 。
哪怕这样,参选的人数也让苏青玉十分都不满 。
开会的时候还难得的发了个小脾气,“招一百人,结果参选的人也就三百多人 。这是要三选一?高考恢复多少年了,你们竟然连高中生都培养不出来多少,这些年到底做什么去了 ?”
青山县的干部们都被批的抬不起头来。但是也无话反驳。高考恢快十一年了 ,每年高中能坚持到毕业的确实也就几十个,也就这几年人数稍微多有一些。一部分进了单位,一部分进了部门。剩下的当然不多了。
苏青玉趁热打铁,“再过两个月就是开学季了 ,县里教育局按照计划执行好工作。要是有这么多福利都没有办法提高教育 ,这说明你们工作能力还不够。”
青山教育局局长 :“……”
农业局局长心里偷偷的乐呵 ,他这边工作算是数顺顺利利的 。可算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了。
教育局局长道,“可是县里这边教育资源还不足,到时候来的学生多了……”
他是担心新学校没建好 ,但是一下子来的学生多了 ,没地方上课。他也可以预测的到新的政策推广之后,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
苏青玉一秒都不需要想,就给他出了个主意,“这很好办 ,县里所有部门但凡有空的仓库,厂房,办公楼,都可以给你们临时征用。两个月时间临时赶制一批移动式黑板应该没问题吧。就这么教。这条件比下面农村那些学校条件可要好多了。教室资源也好办,这次不是选技术骨干吗召集了一批高中生吗,让他们上 ,先暂时教小学 。后期多组织这些人参与师范教育。”
这没办法,人才不够,只能慢慢培养了。
虽然可以等明年学校建设起来再搞教育,可她就是不喜欢拖着。什么事儿都要抓紧时间做。就怕拖着拖着,今年拖明年,明年等后年了。
教育局局长赶紧道,“……没问题没问题 。”这下子是一点困难都不敢提了。
这一安排下来,整个青山的教育系统也开始疯狂的忙碌起来了。
高县长和徐书记都感觉到压力如山一般大 。
他们之前怀疑苏青玉会半途而废,可现在摊子铺这么大了,看她还挺起劲儿的样子啊。
而且看情况,这摊子还会越铺越大。
别忘了,剩下的还有工厂建设呢 。
到时候还要全县范围招工 ……
这可是最花钱的地方,他们青山还要去贷款。想到要借那么多钱 ,想想就头疼。
苏青玉还真没让他们失望,紧接着就开始物色工厂厂址了 。
“这事儿可不能拖着,有些药材生长周期很快,加工厂建设也需要时间,要赶在药材长成之前建好,做好员工培训工作 。”
第448章 第448章
光是为了选址; 苏青玉就带着小组成员在县里九个镇之间转了一大圈。最后选了三个镇作为厂址所在地。
平均每三个镇之间都有一个药材加工厂。
这三个加工厂加工的药材也各有不同,都是根据当地种植的药材来分的。
选好之后,苏青玉就让他们自己去批地皮; 组成工厂框架; 然后贷款。找工程队动工。购买技术等。
这才算是把大框架定下来了。
青山县的干部只觉得这些天自己就和陀螺一样的; 一下没停。
偏偏未来也没法停; 因为这才只是刚开始而已。想想未来要做的工作; 只要咬着牙; 吸口气; 继续勒起袖子干了。
苏青玉倒是习惯了这种工作状态。忙了这么一阵子,她反而觉得很充足。
就是偶尔看看日历,总觉得有什么事儿她给忘了。
但是一时间又记不起来。问林楠; 又说工作上没啥事儿。
苏青玉琢磨了老半天没想起来到底自己忘了什么,等看到报纸上关于报道元华集团与政府合作,在南方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时候,她才想起来她还有一个宝贝闺女呢,闺女明天生日啊。
她想着晚上回去给元归打个电话说一声。
幸好想起来了。
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之后,她又仔细看元华的那篇报道,越看; 脸上笑容越深。
她家元先生也没闲着啊; 之前搞通讯,现在又开始搞高新技术了,这是要转型了。
而且干的都是利国利民的事情。
因为这个消息; 她心情极好,中午下班; 她就准备回去给元归打电话道喜。结果刚回到青山给她安排的房子里; 就看到正排排坐在沙发上面看书的父女两人了。
苏青玉高兴的过去想给元归来个拥抱来着; 想了想,中途换了个方向,把元宝抱在怀里挨着脸蛋。
张开双臂正准备迎接的元归:“……”
元宝可就开心了,咧着嘴笑道,“妈妈,你忙完了没有呀。”
以前每天都要和妈妈打电话的,可这些天妈妈忙的没时间打电话了,晚上妈妈打过来的时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