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七零做知青 >

第349章

穿越七零做知青-第349章

小说: 穿越七零做知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上两人睡得早。
  新婚以来,基本上每天都睡得早。
  只不过真正睡着基本上是在后半夜了。
  苏青玉眯着眼睛,“元归同志,以后每天下班我们都去散步吧。说好的度蜜月,我们多转转。”
  元归亲亲她,“好。”
  接下来几天,家里每天都有些变化,苏青玉越发的觉得这不再是一个宿舍,而是一个家了。
  每天回家都有热乎乎的饭菜吃。元先生的手艺虽然不好,但是比饭店里更有家的味道。
  苏青玉挺亏心的,感觉自己有点欺负人了。在元归离开前一天,特地去买了一堆菜,给元归做小型全鱼宴。
  元归吃着都不想回去了,不过还得走,元华和政府合资的通讯公司总部在南方,他有些工作还需要接洽,另外还得去首都准备首都的婚宴。
  临走之前,他还不放心的叮嘱,要是哪里不舒服了,一定要通知他。
  说实话,他现在心里挺紧张的。就怕青玉怀孕了,他不在身边。
  苏青玉道,“放心吧,我心里有数的。”
  她还特地去找了区里医院的妇产科大夫问了一些症状的。既然备孕,她当然也不会犯糊涂。她本身就是做事儿有计划,有成算的人,在怀孩子这种大事儿上面更是面面俱到了。
  就是突然送走了人,心里空落落的。感觉家里都空下来了。
  为了不让自己想乱七八糟的,她赶紧儿去了办公室,让自己投入忙碌的工作中。
  花岗现在到处都在搞建设,苏青玉光是巡视这些建设的地方,都花了不少的时间。
  大的方向倒是没问题,都是按着区里的计划搞建设的。
  苏青玉暂时也不准备增加项目了,总要分阶段性发展,总不能一口吃个胖子。
  比如广地的工业区建设需要时间,清泉酒的推广也要时间,好山的养殖更需要生长周期了。
  这个空出来的时间,苏青玉也不准备闲着,除了之前想的简化工作流程,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之外,她准备在区里搞卫生健康活动。
  区里的医院也在建设中,医务人员也在招聘了。但是农村地方的老百姓有小病小痛的也不爱去医院,所以医院建设好了之后,来医院的人也不会太多,苏青玉就想做一个卫生宣传,给这些老百姓做巡回体检,传播健康知识。顺便把区里医院也宣传一下。
  花岗的经济已经开始起来了,这些重要的部分也要跟上。


第381章 第381章
  目前农村的医疗卫生的意识很薄弱; 甚至还有在家里生孩子的。身上受了伤,也不去医院消毒的,以至于感染破伤风。
  小孩子卫生就更不用说了; 直接喝水缸里面的生水,不洗手就吃东西。所以这会儿,很多孩子还在吃打虫药。
  甚至现在都还有喝符水的。
  只是要改变这些陈旧的习惯,也不是很容易,现在她带动了这里的经济发展了; 好歹在老百姓心里有点儿地位了; 正好可以随着经济发展的脚步来推广这些。
  苏青玉特意把负责管理卫生医疗的胡副区长叫过来商量这事儿。
  胡副区长一听,就道,“这得花不少时间。这么多村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流动; 那需要很多时间的。”
  “不管多长时间,这事儿都要做。让各个镇上卫生所配合; 这个事儿问题不大。”
  苏青玉说完,又笑道; “如果这事儿做得好; 未来花岗的医疗卫生这一块儿; 我准备投入大笔的资金。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保障。”
  听到这话; 胡副区长立马来劲儿了。任何困难在资金面前; 那都不算困难了。赶紧儿按着苏青玉的计划; 去联系各个镇医疗卫生这一块的负责人,以及花岗医院的负责人; 准备把这事儿推广起来。
  在苏青玉长期高效率压迫状态下; 花岗的干部们都不知不觉的养成了雷厉风行的习惯,一说要开展什么工作,立马就开始了。
  加上苏青玉强调要高效率完成各项流程; 他们也都专门开会,各思己见,将流程最简便化。
  由区里安排人,区里人不够,就从市里借。争取给每个镇支援两个正式大夫,由大夫带队分头去村里进行宣传。
  胡副区长意气风飞道,“这是我们医疗卫生这一块难得的表现机会。咱们不能让书记和区长失望了。今年区里钱这么紧张,都批了这么多钱来建设医院,还要建高中。我们要是不做出一点成绩出来,对不起领导。”
  “一个月。”
  他说着伸出手指头,“最多一个月,完成这项工作,要具体到村,具体到每个村民的身上。要宣传卫生医疗的重要。都别给我打马虎眼,这是苏区长很重视的事儿,你们该知道她的作风的,哪天亲自跑村里去检查都是很有可能的。出了问题,别怪我处分。”
  这话可真把这些人给震住了。
  苏区长确实是个没法糊弄的人,而且还精益求精。
  这边安排好了,各个镇上负责这事儿的人立马就动起来了。
  很快,区里下来的医疗队就开始进行下乡宣传活动了。
  今年花岗的老百姓们都在忙着赚钱,忙着致富,对于区里的工作也很关注。
  毕竟区里干啥都是带大家一起往好的方面走的。
  这次医疗队下乡,村干部们就提前宣传了,“这是区里领导安排的,领导重视大家的健康问题,希望大伙儿有健康的身体致富。这次下乡给大家检查身体,全部都免费,大家该去看就去看,有啥毛病赶紧儿治疗。现在咱们也开始富裕了,不差那些钱,别舍不得。”
  有村民就道,“检查啥啊,咱这也没啥毛病啊?”
  村干部就不高兴了,“这是大夫说了算的,不是咱说了算,都来检查!这是苏区长安排的,苏区长为你们好,你们还不领情。她能害你们?不要钱给你们检查身体,你们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事儿!”
  早说嘛!
  村民们想着,早说是苏区长安排的,咱不就不说啥了吗?就是没毛病也去试试看。
  在村干部的组织下,每家每户,基本上所有的村村民都排队来检查身体了。
  特别是老人和孩子。
  这一检查不得了,孩子普遍肚子里有虫,营养不良。头上长了赖利的不少。
  老人就更不用说了,风湿一大把。
  年轻和中年阶段的情况好些,但是也没号多少。普遍的也是营养不良,特别是女同志,妇科病的比较多。还有产后后遗症的。
  这可把这些村民给吓到了。
  不止村民吓到了,村干部也吓到了。
  村支书亲自跑去找医疗队带队的人问了,“我们以前也是这么过过来的啊,也没见出什么事儿,怎么这么多毛病呢?”
  带队的都是区里找来的医生,高薪聘请的。好多都是退休老大夫。听到这话就很严肃道,“以前不是没出事儿,是出事儿了你们也不知道。比如有些人本来可以活一百岁,但是因为这些小毛病,只能活九十九,你说你知不知道?”
  村支书:“……不知道。”
  “另外小病拖成大病的也很多。还有孩子,肚子里长虫,容易营养不良,也会影响各方面发育。不止影响健康,平时念书也会受到影响。本来这个孩子可以考上大学,但是因为肚子里长虫了,考不上,你说影响大不大?”
  村支书:“……大。”
  “还有瘌痢头,别看是小毛病,长了也是苦不堪言的。还要被人歧视。影响健康,影响生活。治好也不贵,几贴药的事儿,为什么不治疗呢?你们总羡慕城里人体面,其实是你们自己不重视这些小毛病。”
  带队的老大夫说完之后又气愤道,“我刚还听妇女同志说在家里生孩子的……这问题很严肃的。在家里生孩子是非常年危险的事情!没出事那是运气好,出事了后悔都没用。”
  村支书:“……”
  以前,以前都这么过过来的啊。
  苏青玉虽然把事情交代给胡副区长去办的,但是她自己本人也挺关注的。除了自己每天和区里各部门负责人开会,讨论简化流程事儿之外,也会抽空问问办理的情况。
  林楠知道她重视这个工作,没等她安排,就每天都在跟进了,还将一些问题给做了总结。苏青玉问起来的时候,她就直接汇报了。
  “这方面,主要是干部们也不重视,觉得以前也是这样的。现在都在发展经济,大家都不太重视这个问题。”
  “不重视?”苏青玉满脸严肃,直接拿起桌上电话给胡副区长,“我听说,关于医疗卫生的工作,基层人员不是很配合啊。”
  胡副区长道,“我们现在还主要是检查宣传阶段,后续整改工作还没做。”
  苏青玉道,“既然要整改,那力度就要大。你和下面那些同志说一声。我们花岗是要在各方面向城镇标准靠拢的,谁要是还停留在过去,拖了整个区里的后腿,谁就退休得了。”
  胡副区长:“……这是不是太严重啊。”这要搞多少人下去啊。太吓人了。
  苏青玉道,“今年工业区招人标准你知道吗?健康首要的,任何传染病都被拒收。另外影响形象的也拒收,比如瘌痢头。特别是清泉酒厂,还有一些和食品相关的单位,那是非常严格的。以后来这边开发的人越来越多,我们连健康的工人都提供不了了,怎么搞发展?”
  “……”胡副区长无言以对,觉得十分有道理。
  “这事儿得抓紧,马上工业区建立好了,大批工人要入驻。清泉酒推广之后,也需要更多工人。这问题幸好我们及时发现了,现在也不算晚,大家抓紧,给村民做好思想工作。”
  挂了电话之后,胡副区长深深呼吸了好几下,才拿起桌上电话,让下面的负责人过来开会。
  就在他的办公室里,四个镇负责医疗卫生的负责人碰头了。
  胡副区长拍着桌子将苏青玉对他说的那番话,又添油加醋的给这些人说了一通。
  “谁要是说干不了,谁就赶紧退。没有理由可以讲。”
  花岗的郑副镇长咳了咳,“可别不当真,我当初就是这样退下去的。”
  其他副镇长:“……”
  这事儿上面重视,下面自然也更加重视了。
  特别是基层。
  毕竟上面领导说了,做不出成绩,自己辞职。
  以前辞职还好说,工资也不高,还挺累。
  可现在不一样,花岗区发展的这么好,每个村的村干部们只要好好干,就能干出成绩来。就算岗位不提升,也能够提升福利待遇。
  而且作为干部,他们也是有便利的,比如说好的福利政策,他们就能先知道了。就说这次投资的事儿,其他人还犹豫不决的时候,他们就让家里人投一大笔钱了。
  现在让退休,那是绝对不能退休的。
  下面已经参与卫生检查的村立马组织给村里人做思想工作了,让有病治病,没病也要防病。
  还没有参与医疗检查工作的,立马更仔细的安排村民了参与了。
  原本计划一个月完成的工作,二十多天就完成了。
  苏青玉忙完了精简流程的工作之后,还特意召开了这个而医疗卫生工作汇报会议。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是怎么办的,可我们花岗要开始规范。我准备和市里申请一下,在我们花岗搞一个试点。以后上户口,一定要医院出具的证明,才能够上。以这种要求,来强制要求产妇必须进医院生孩子。也保证了现在农村出现的各种抱养孩子事件。”
  这都是苏青玉这阵子根据医疗卫生的情况来考虑的。这些问题,一直到未来才陆续的解决。但是目前她在花岗,实在是不想让这些问题再拖个十几年。
  先试点,做出成绩来了,没准能够让这个政策提前也说不定。
  其他人都没提反对意见。
  这个政策在花岗还是可行的。
  在其他地方,可能人家宁愿不去上户口,也不会愿意去医院花钱生孩子。
  可在花岗不一样。花岗搞投资,走致富路,那都是按户口来的。没户口,在花岗就会错失很多机会。甚至未来连工作都找不到。所以花岗老百姓现在必须有户口。
  苏青玉道,“另外学校也要重视卫生问题,要对孩子加强这方面教育。为什么城里孩子干干净净,咱们花岗的孩子手黑乎乎?那就是重视和不重视的区别。老师,咱从城里请的老师,医生,咱也是从城里请来的医生。连医院,咱都是按照城市标准来的。其他方面得跟上啊。钱不能白花。”
  她这话说的其他负责人都不大好意思了,总觉得自己这工作结果,确实配不上区里配备的标准。


第382章 第382章
  会议最后; 苏青玉又提出明年如果经济条件不错了,可以在区里搞医疗补贴。农民同志生活就算好起来了,但是也是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给与一定的支持。让他们更快的适应变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