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七零做知青 >

第246章

穿越七零做知青-第246章

小说: 穿越七零做知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水产不好储存,一旦卖不出去就得亏。“销路好找吗?”他问道。
  苏青玉自信道,“我有两个方案,一是我们对外招商,现在个体户也开始出现了,很多人找不到货源,我们直接在报纸上刊登,寻找个体户加盟,长期提供优质的水产资源。第二个,也算是个退路,就是和小红旗合作,他们全国都有粮油店,再带着卖水产也是可以的。当然,我尽量也希望我们自己走出一条路来,和别人合作总没有自己好。”
  何副县长只觉得这苏青玉考虑问题可真是周到,细致,前路退路都有,钱也有,技术也有。这事儿有搞头!
  而且他敏锐的发现了,这要是搞起来了,未来对整个云城县影响是十分大的啊。
  小严村这个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只要他们搞起来了,有了技术,加上小严村渔场办起来之后,也可以开始为其他大队提供鱼苗了,其他大队就算没有大笔的资金,也可以搞渔场了。
  而且有了销路之后,农民同志也会开始尝试这个赚钱的法子。
  一旦搞起来了,整个县里水产养殖就会红火起来,大家都能赚钱了。
  何副县长早已没有了激情的心,一下子也火热起来了。
  光想想就激动。
  “叔,你也别先激动了,咱们现在情况不大好。”
  何穷在边上泼冷水。
  何副县长皱眉头,“怎么不好呢?小苏这说的不挺好吗?我看很好,很周到,小苏有能力啊,方方面面都给办好了。”
  一般干部还真没这个能力,能找来技术找不来资金,能找来资金的也不一定能有技术。或者干脆想不出销路。
  小苏这一下子都想周全了,太不错了。
  何穷道,“我们苏社长是有能力,可她不一定能当家啊,这个事儿现在公社知道了,只怕要搞事。”
  何副县长脸一板,“他们能搞什么,这是全县的大事儿!”
  苏青玉笑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今天汇报工作的时候,胡书记提起了这个钱的事儿,想让公社管着在别的地方用,我没同意。”
  “胡闹,他们拿钱能有什么用?”何副县长也是多年的老干部了,还能不知道那些人有没有能力?
  给他钱,都生不了钱出来。
  当然,他也意识到了,公社还真有可能搞事。
  这么大的项目,必定是要掺和进来的。
  这可不行,这是大事儿,不止关系到自己侄子的前途,更是关系到整个县里的农林渔的发展,这是他管的这一摊子事儿。
  这么多年了,终于能够出一次头了,何副县长坚决不允许出现任何阻碍。


第264章 
  不管是为了自己; 还是侄子,何书记这次是下了决心了。
  坚决不让人摘桃子!
  那这个项目就不只在公社立项了,得在县里立项目; 这是县里支持的项目工作。
  何副县长毕竟是县里的干部,而且还是苏青玉同一个系统的干部,苏青玉干的这个事儿; 后期要在县里推广; 也是需要何副县长来推广的。所以他也不会去和苏青玉抢小严村这个试点的工作,更何况自己侄子还参与了呢。他现在要想的是; 如何维护住这个试点工作成功。
  “这事儿我得去找赵县长; 这项目就在县里立项; 你们是县里指定的试点项目,由小苏和何穷负责; 这事儿谁也不能乱伸手。”
  苏青玉笑着道,“这事儿我们听领导安排。”
  何副县长点头; “那你们等等。”
  说完他就起身出去找赵县长了; 连自己的水杯都没拿。
  赵县长是主管经济的。
  属于何副县长的上级。两人关系也不错; 关键也是何副县长是个老好人,平时没啥野心; 按部就班的工作。
  但是他好歹也是老干部; 所以保住自己这一摊子事儿的劳动成果还是有这个本事的。
  来了赵县长办公室,他寒暄几句,就进入正题了。说起了小严村的发展。
  赵县长五十岁; 属于年富力强的一个人。不过云城底子薄; 所以他干的成绩也是平平的; 只能维持发展; 不能说大搞发展。
  但是再怎么平平的; 好歹也是当了县长的人,多少有些能力的。也有点上进心。
  听到何副县长的一番汇报之后,赵县长高兴的站起来,“这个苏青玉同志倒是不错嘛,脑子挺灵活的,这阵子我还听下面胡开运同志说,她不大管事儿,我还以为一个年轻学生没什么能力,就没理会,没想到这不声响的就做出成绩来了。”
  何副县长道,“哪里是不管事儿,是没事儿管。花岗公社那个情况啊,真是有问题。”
  赵县长还挺尴尬,为啥呢,因为之前胡书记也算是他点了头的,但当时的花岗公社老书记退下来之后,就推荐了胡书记,赵县长当时也只是一个副县长,他觉得胡开运管理的大队算是几个大队里面干的比较好的了,年产量都是比较高的,平时做事也是挺积极的,什么政策下来了,执行的很快。
  谁能想到,这上来之后,就变了个人似的。
  何副县长也不多说了,就围绕这个养殖试点基地的事儿说了,“我认为还是要县里立项目,毕竟未来是要全县推广的,我也担心下面一些同志不懂,瞎指挥。苏青玉同志好歹是个大学生,见识也广,这事情都是她搞起来的,交给她我才放心。”
  赵县长也很认同。
  如果说苏青玉只是提出了建议,他肯定还是要考虑她的能力问题的,但是现在人家都把架子搭起来了,已经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能力了,完全超出预期了。平心而论,他都没法子找来五十万投资。
  所以这事儿交给苏青玉还是最正确的。
  “那就安排这个同志,还有小严村的,你侄子何穷也在那边吧,还是他们去管。年轻人脑子活,胆子也大。”
  何副县长笑,“两个年轻人确实有些能力,敢想敢做,我之前都不知道,办成了才知道这事儿。”
  “老何你也是后继有人啊。”赵县长笑道。
  两人一商量,这事儿就定了基调了。因为这事儿不需要县里出钱出人的,也不需要搞什么大会了,也就通知了陈书记和县里几个副县长有这么个事,赵县长就直接让秘书除了文件,签字盖章,小严村那个基地,就作为全县养殖试点基地了,全权由主管农林渔的副社长苏青玉负责,其他任何人不能掺和。
  赵县长还亲自见了苏青玉和何穷,好好的勉励了一番。
  还客气的表示,如果有困难,就和县里提,只要能把工作做好就行了。
  何穷道,“赵县长,确实有困难。”
  他和赵县长平时接触多,所以这会儿他开了口。
  “咱们没电话,每次打电话还要跑去公社,另外,我们也没有广播设备,通知社员总是一家一户的,很影响效率。现在每家每户都有工人,平时安排上工很不方便。另外还缺一辆车,上次苏社长带技术员回来,都还是走回来的,可把人家技术员给累坏了。”
  赵县长:“……你们不是有钱吗?”
  “咱们是想着能省则省,旧的咱们也能用,”苏青玉道,“那钱我们宁愿多投资,多赚钱。”
  何穷道,“是啊,渔场开大了,才有更多的鱼苗啊,以后才能提供给县里。”
  何副县长道,“电话和广播设备倒是没问题,那个车子……”
  苏青玉道,“后期那些企业家还要来我们小严村考察,觉得好,才能继续投资。要是有辆车也好接待。”
  何穷也为难,“总不能去坐拖拉机啊。人家那些人受不了这个苦头,别吓跑了。”
  何副县长咳了咳,还真准备安排一辆拖拉机的。
  他看向赵县长,“赵县长,这车还是得给,确实也要一辆车,交通不解决,怎们办事啊。”
  他可不想自己这事儿出现问题。
  赵县长知道,今天这次必须给了。要不然老何这边说不过去。
  “行,正好上面也划了两辆七八成新的车子过来了,之前那辆吉普就给你们吧。再配个司机。”
  苏青玉和何穷都露出笑容。
  “谢谢县里支持。”
  离开赵县长办公室,何副县长对两人道,“现在县里给了你们这些了,你们也要自己努力了。好好干。”
  苏青玉对何穷使了个眼神,何穷道,“不行啊叔,还是得要一辆拖拉机,到时候我们运什么东西,总不能用吉普车吧,到时候全都是鱼腥味。”
  何副县长道,“你们这要的还不少啊。”
  何穷没办法,硬着头皮道,“那不是也想把事情做好吗?县里好歹也支持点。”
  “行,再给加一辆拖拉机。”
  何副县长也没办法了。
  主要是县里并不富裕,不止是缺钱,还缺各种车辆。
  除了县里唯一一家运输公司,其他单位都没什么车子。
  他们这些副县长都没专车。
  原本这次划了车子过来,他们还准备弄一辆专车的。
  但是多番考虑,何副县长还是得多支持啊。不管公私,都得支持。
  回去的时候,苏青玉和何穷是满载而归的。拖拉机上拉着电信人员和装电话机的设备,另外还有广播设备。
  苏青玉则和何穷坐在吉普车里面,两人的自行车也在拖拉机上放着呢。
  何穷激动的不得了,都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坐上这种专车。
  以前他跟着自己叔坐个一两次就不错了。
  果然啊,有能力的人才能享受好待遇。
  要不是苏社长做出成绩,让领导们看得到未来会结好果子,哪里会有这样好的待遇啊。
  苏青玉道,“好好干,争取以后有自己的专车。”
  “嗯!”何穷激动的点头。
  他本来都还有些不自信的,现在跟着苏社长后面干,就觉得自己希望挺大的。
  只要一直红红火火的做事,就绝对能做好。
  “苏社长,你以后不会调走吧,毕业了还留在这里吗?”
  他还挺担心。
  “看组织安排吧。但是近两年肯定是这边待着的。”
  鱼类生长周期不一样,所以这里要想稳定经济,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
  两年已经十分快了,当初建设一个苏家屯,就花了将近五年呢。
  何穷特别想说,领导,你走的时候把我带上吧,我跟着您后面做事。
  就是没好意思开口,毕竟领导是个女同志,这话说出来总觉得不合适。
  两人一路风风火火,风风光光的往小严村去的时候,胡书记和郑社长也接到了县里的电话了。
  赵县长和何副县长亲自打电话过来下的通知,告诉他们,小严村养殖基地,现在属于县里立项的事儿,全权由苏青玉负责,让公社平时多配合工作,但是其他事儿不要掺和。
  简而言之就是你就提供各个帮助,想伸手就别想了。
  郑社长这才刚从胡书记这边知道这事,两人差点儿就因为这事要搞一次统一战线了,结果就来了这一通电话,感觉有些脸疼,顿时郁闷不已。
  白了眼胡书记,觉得他让自己白高兴一场。
  胡书记也郁闷,但是他和赵县长有点熟,就道,“赵县长,这么大的事儿,他们那么年轻,我是担心到时候出事啊。”
  赵县长道,“年轻怎么了,这事情不就是年轻人办起来的吗?也没看你这个年纪大一轮的做了什么成绩。”
  胡书记:“……”
  “好了,就这样,这是县里的决定。”说完就啪的一声挂点电话了。
  胡书记:“……”
  公社其他部门的同志还不知道县里的决定,田副社长和江副社长还特意来找胡书记商量,这事儿搞定之后,钱怎么运用。一个提议,要给公社的武装力量配点装备,一个是觉得应该给组织的人员提供点劳保用品。
  江副社长道,“这么多年了,大伙儿的办工桌都用烂了,好多同志的凳子都缺了一条腿。”
  胡书记幽幽道,”那就让桌子椅子继续瘸着吧。”
  两人一愣,田副社长道,“胡书记,这什么意思啊。”
  “字面的意思。”胡书记面无表情道,“这年头年轻人可也不简单啊,我算是见识到了。县里来电话了,小严村养殖场属于县里立项的,我们不能插手了。”
  江副社长震惊,“公社不是还出了一万块钱吗?”
  胡书记问道,“你去要回来?”
  “……”
  给出去的钱还怎么可能要的回来。
  很快,整个公社都知道,今天下午专门开会决定的事儿没有结果了,彻底黄了。
  甚至小严村那个事儿,他们以后谁也不能插手,人家是县里直接管着的。
  对于苏青玉的这招釜底抽薪,这些公社干部们无话可说了,都暗地里表示,老狐狸可能真的老了。不负当年之勇了。
  和公社里愁云惨淡的气氛相比,小严村就热闹的如同过年一般了。
  贫穷的小严村仿佛一夜暴富的暴发户一样,突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