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七零做知青 >

第223章

穿越七零做知青-第223章

小说: 穿越七零做知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女孩子,她们念书机会比男孩子还少。男孩子好歹念了小学,她们为了照顾家里,连小学都没念。队里的招工考试每次都没资格参加。因为大字不识几个,连进修班都念不来。现在队里给女孩子们分土地发分红了,她们有底气了,都要求念书,家里人也不担心她们大了嫁不出去了,也由着她们去。花几年时间学好了没没准以后当工人呢。
  旁边一个应聘的女孩子问道,“你们这不是说亲都早吗?现在念书来得及?”
  “那是以前,现在不着急了。”苏家屯的女孩子笑道,“咱分了地,地承包给厂里了,以后每年都能收钱,咱有钱,不着急。”
  “……”
  分地,收钱?!


第237章 
  这次招工算是小红旗建厂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了。
  考试考了几天; 关于苏家屯的事儿也在县里传遍了。
  苏家屯可不是一般的农村,人家给农民同志分田地,田地集体承包给了厂里; 厂里年底给他们发钱。听说比自己种地收成要多。
  苏家屯的农民种地; 那不是叫种地; 也叫上班。去干活也拿工资的。
  而且和厂里一样,岗位不同; 给的工资还不同呢。
  他们盖房子有补贴,盖的都是青砖大瓦房,全队的房子都一个样子; 排列的整整齐齐的,家家户户有小院; 院子里养了鸡鸭,还养了猪。苏家屯的女孩子现在都不外嫁了; 人家有田地有分红,还能拿工资。现在都是外面的男同志往人家女方家里住着。
  就这些消息,可把人羡慕坏了。
  苏家屯这可真是打破了所有人对于农村的印象。
  这哪里是农村啊; 这过的比他们在县城都过的好。自己养猪养鸭种菜吃,不愁吃喝还能赚钱,住大房子。
  之前还特别犹豫,不想去农村当工人的年轻人们这会儿可都没这想法了; 还只担心自己这次招工考试成绩不好。
  他们也打算着先干着; 然后在苏家屯买宅地基,要是干的好,就在那边盖房子了。
  反正每天有厂车进城; 也没什么不方便的。
  孙书记也听说了这些传言了; 说起来他也是好久没去苏家屯看过了; 这次一听,心痒痒了,干脆打着关心招工情况的名义,就坐着县里的吉普车去苏家屯了。
  到了地儿,首先就是一大片在建的厂房,以及已经建设好的厂房,再往前面走,就是一排排的房屋。
  和他上次来的时候,可完全不一样啊。
  这变化老大了。
  苏青玉知道孙书记来了,立马过来迎接了,“书记,您这来之前也没说,我们都没准备,其他人都去满工作了,都来不及通知。”
  孙书记笑着道,“我故意这样的,就怕耽误你们工作,知道你们忙呢,哪里能打扰你们。我自己过来看看就行了。”
  “那哪行啊,您可是难得来一次。”苏青玉笑着道。
  也没带其他人,司机和秘书都留在车上等着了,孙书记和苏青玉就在队里走走看看。
  “招人情况怎么样?”
  “都还挺顺利,这几天就能出结果了。”
  “嗯,有困难就和县里提。”
  孙书记道。
  苏青玉可不客气,“咱还真有困难,之前和您说过的,我们搞供销社,还有建设卫生所的事儿,这都得县里批。特别是卫生所,还得找大夫和护士。”
  孙书记高兴,大手一挥,“那没问题,回头我和县医院说说,让他们安排一个大夫和一个护士过来,至于供销社,回头你们去县里供销社总公司办手续就行了。”
  “这可真是多谢孙书记您支持了。”苏青玉高兴道。
  孙书记笑着看着苏家屯,“你们这么努力,我不支持不行啊。”
  这次来可真是开了眼界了。
  孙书记每年冬天都要去各个大队考察社员过冬情况,太清楚苏家屯如今这情况有多好了。
  “青玉同志啊,其他队里能效仿苏家屯这模式吗?”
  眼前就有这样好的榜样,要是县里都干出这成绩来,那他这个县委书记当的可真是有滋味了。
  苏青玉道,“书记,我认为合适的模式才是最好的。我们苏家屯这模式也不是一定就好,弊端也有。有的人能解决弊端,有的人不能解决,所以还是要因地制宜。不过现在有小红旗了,其他队里倒是选择比较多。跟着我们一起种粮油原材料,或者他们自己找新的品种农作物,我们小红旗都能收。甚至他们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搞加工厂,帮我们小红旗搞代加工也行。”
  “这么说来,以后靠着小红旗,倒是能养活不少人。”
  孙书记听着高兴道。
  苏青玉认真道,“可以养活不少人。以后我们小红旗人越来也多了,不管是工人吃住,还是厂里其他产品供应,都能衍生不少行业。这只是时间问题。”
  孙书记心里高兴极了,“好啊,要是小红旗能够带领其他大队发展,那其他队里的老百姓也能够驯熟发展起来了。”
  他心里惭愧,之前他也想号召独立学习苏家屯,但是失败了。
  其他队里没有苏青玉这样有能力,又敢想敢做的干部,根本搞不起来。
  “青玉同志啊,你们苏家屯就放开手干,小红旗使我们县里的重点扶持单位,县里会给你们最好的政策,最好的帮助,争取你们先做大,然后带领其他地区发展。”
  苏青玉心里欣喜,立马认真道,“苏家屯感谢县里的支持,保证会尽力完成县里交代的任务。”
  孙书记又去社员家里看了看,看着新房子,看着家里养的鸡鸭,养的猪,顿时觉得这才是农民应该过的好日子啊。
  走的时候还十分感慨,心里想着,要让宁安县所有农民同志都过上这样的日子。
  送走孙书记,苏青玉赶紧儿去找苏卫国他们这些干部了,给他们安排任务,准备搞供销社和卫生所了。
  “孙书记已经答应了,你们去办就行了。”
  苏卫国高兴道,“那咱们队里以后有供销社了,买啥都方便,不用去县里了,咱还有卫生所,以后生病了,也不用去公社了。”
  苏青玉点头。
  其他干部们也都面露欣喜。
  队里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大变化,日子越发红火,他们这些干部当的也更有滋味,更有动力了。
  也不用苏青玉再操心,一个个的就自觉忙碌起来。收拾房子的收拾房子,去县里跑流程的跑流程。
  招工结果才出来,队里这些事儿就忙完了,只等着大夫和护士过来,售货员上岗了。
  这次招工结果比原本计划的八十人多招了十来人。
  光是完成这次招工,就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
  因为宿舍还没建好,所以这些新来的工人们暂时都坐厂车回县城,每天早晚去接送。
  厂里食堂倒是搞起来了,小红旗自己卖粮油的,也就不差吃的。
  加上队里有养猪场,家家户户的猪也养起来了,也能供应肉类。
  这些新人来了,就给苏家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一样,一连好几天,老人孩子们都坐在大树底下看热闹,看着这些人坐车来,坐车回去。
  苏大姑家里已经搬进了新房子,她身体不好,就坐在家门口看着外面。
  看着人来人往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再和自己记忆中的苏家屯对比了一下,心里就觉得这就像换了个地儿一样。
  黑蛋在边上认真写作业。时不时的问奶喝不喝水,要不要吃点啥。妈上工去了,他得照顾好奶。
  苏大姑慈爱道,“你不用管我,好好写作业,念书。以后咱家黑蛋也要进厂里当工人。”
  黑蛋道,“不,我要和青玉姑一样当干部。”
  苏大姑听了心里欢喜,“咱家黑蛋有志气,还想和青玉姑一样呢。那就要更努力,你青玉姑可不是一般有本事的人。”
  “我会很努力很努力的!比狗蛋他们都要努力!”黑蛋笑了起来,露出一口白牙。
  看着这样好的孙子,苏大姑又想起了远在首都的儿子。
  也不知道儿子去学技术学的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回来。
  已经改了姓的苏建军是八月下旬回来的,苏青玉正好也准备赶回首都了,结果知道李建军要回来,她就特意在家里多待了一天。
  毕竟也是表哥,大姑唯一的儿子,总要见个面。
  苏大姑家里接到儿子要回来的电话,也早就买菜准备了,接老苏家一家子人去自家吃饭。
  “青玉之前那么忙,也没时间来家里吃顿饭,这次可一定要吃。”
  苏青玉笑道,“之前确实太忙了,这次一定去。”
  她之前忙的吃饭都不规律了,她可知道,背地里元华那群人都喊她工作狂。
  见苏青玉答应了,大姑高兴极了,回家就和儿媳妇一起准备菜。
  陈爱兰在家里闲着没事儿,也过去帮忙了。因为生活条件好了,姑嫂之间也没什么矛盾。平时关系也不错。
  苏建军回队里的时候,队里的孩子就大声嚷嚷起来了,“黑蛋,黑蛋你爸回来了!”
  黑蛋作业也不写了,高兴的从家里跑出来迎接自己爸。
  苏建军想抱起跑到自己面前的儿子,发现自己不如从前了,就牵着他的手,看着又有变化的苏家屯,好奇不已,“队里又忙啥啊?”
  “青玉姑回来的,招了好些人,咱以后有供销社和卫生所了,”
  黑蛋高兴的和自己爸说着队里的变化。
  “你姑可真本事,正好她在,我还有事儿和她商量。”
  “我去喊姑去,奶请了他们来家里吃饭。”黑蛋道。
  黑蛋来苏家喊人的时候,苏青玉还在记录一些工作计划,准备走的时候交给苏卫国和李青他们。毕竟她去了学校了,后面也帮不了什么忙。
  听到喊声,她收拾收拾就出去了,“行,马上去。”
  苏青玉摸了摸他的脑袋。
  她很喜欢黑蛋,这孩子脑子好,念书聪明,还特别孝顺,懂事儿。关键是嘴还甜,老远见着就喊人。


第238章 
  苏青玉已经好久没有和家里人一起聚会吃饭了。
  回来这么久也就来看过大姑一次; 后来一直忙着工作。
  这次一家吃饭十分难得。
  除了苏卫华不在家之外,可能是最齐全的一次了。
  苏青玉也是第一次看到表哥苏建军。
  长的高高大大的,有些硬朗。气质也和老苏家其他人不一样。
  苏青玉觉得; 这可能是部队里面磨练出来的气质了; 而且这位表哥,可是上过战场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心理原因,她看着这表哥就很面熟; 感觉好像见过。
  她仔细瞅了瞅; 越发有这个感觉; 再看看苏爷爷苏奶奶,最后看看苏大姑。发现苏建军这个表哥确实也和苏大姑有几分像。眉眼是有些像的。也是因为这部分眉眼,所以五官就看着比较周正。
  苏建军热情的和家里亲戚们打招呼,招呼外公外婆上座,又和苏青玉道谢; 感谢她对家里的关心和帮助。
  他可知道; 这次留在苏家屯,也是这位表妹发的话。
  也正是沾了她的光,他们一家在才在苏家屯顺利落户,过的这么自在。
  要是换了任何一个不认识的地方,只怕要被人排斥的。
  外乡人走到哪里; 都不容易。
  过个几代人,那也是外乡人。
  苏青玉笑着道,“建军哥可别客气,咱都是一家人; 互相帮衬扶持也是应该的。而且奶也说了; 大姑当初对家里也是帮助很多的; 这些年辛苦大姑了。”
  苏大姑道; “不苦不苦,谁家过日子都是这样过的。也就是现在日子好了,显得以前苦。现在看着都有出息,我心里也亮堂。”
  黑蛋道,“奶,以后日子会更好的。”
  大伙儿都笑了起来。
  苏建军也摸了摸自己儿子的脑袋瓜子。心里有些欣慰。
  “爸不在这些日子,念书咋样?”
  “老师说我很认真,进步也很大,要不是学晚了,我肯定能得第一名。”黑蛋道。
  这孩子在李家村的时候,还没报名上学。来了苏家屯的时候,也没到九月份开学的时候,上的是学前班。
  苏建军听着就笑了,“要好好学,有知识才能学更多本事。”他和苏青玉道,“这次我去首都学习,可真是觉得知识的重要啊。青玉,你在队里搞学校,真是太正确了。”
  苏青玉问道,“建军哥这次去学的啥?”
  “我学的是种植方面的,本来想学养殖,但是想着队里有养猪场了,养的也不错,我就学的是果树种植,我们这片山空着也是空着,我准备带着队里人一起种果树,虽然结果的时间长,但是长成了,那以后可就一直有收获的。而且我这次学的果树种植和咱以前的还不一样,不得不说啊,国外的这些东西还是挺先进的。”
  苏青玉听他的计划,心里也很是欣喜,当初她也是想把那些没什么用的山给用起来的,只是后来搞了小红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