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七零做知青 >

第219章

穿越七零做知青-第219章

小说: 穿越七零做知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也眼睛眨也不眨的回望对方; 表示自己全心全意为元华以及华国其他企业谋福利; 绝对没私心。
  苏青玉自己心里也明白,但凡是有需求; 肯定是会被对方察觉到的,不过只要她死不承认就行了; 就和这位元先生一样,到现在; 她也没完全摸清楚他是不是真的内里有一颗向着太阳的小红心; 还是只是一个披着红旗的资本家。
  对方能装; 她还不能装?
  两人对望了起码超过两分钟; 到底还是元归败下阵来; 因为他透过镜片看着苏青玉的那双眼睛,突然想到了那天在火车站看到的那双被眼泪洗刷的亮晶晶的,红红的眼睛了; 一下子走神了。
  他端起已经烧好的茶,掩饰性的给苏青玉倒了一杯; 嘴里轻笑道,“苏老师提的意见确实很好; 不过元华目前还只是在做实业; 这方面确实没有涉猎。如果要筹备; 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苏青玉:“……”她也端起茶杯; 轻轻吹了吹; 笑道,“元先生,公司筹备不是一朝一夕的,但是团队可以临时组建起来了,机会难得啊。放眼华国,你现在还找不出第二个愿意全权信任你的,给你当实验品的公营单位啊。我也是因为和元华接触多了,了解元华,所以我愿意做这个试验品,也愿意做一个招牌。”
  元归笑而不语,心里已经在衡量这片市场了。
  他总不能说,自己之所以还在犹豫,一方面是元华之前没有涉及,另外一方面,其实就是在等这些公营单位自己崩溃,经营不下去,然后收购吧。
  这话说出来,只怕这位苏老师当场要翻脸。
  苏青玉见他没说话,又发大招了,“因为现在对于改革的呼声不一样,现在私营单位在华国,地位还是很尴尬的。我觉得,通过这次合作改革,更能让华国的领导们看到你们在改革中的重要性,这对于你们的处境也是十分有帮助的。元先生认为未来改革趋势怎么样?”
  “这是必然趋势。”元归肯定道。“未来必定是一个精彩的社会。”这也是他在等的好时机。
  苏青玉认真道,“我和元先生想法一样。未来必定会出现很多的私营单位。用古人说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大争之世。这些企业要发展,必须有一个领头羊,我信任元先生,也愿意元华发展更好,带领其他企业共同发展。”
  元归静静的考虑了片刻,考虑这个事情如果做成了,可以带来的好处。
  最终,收购公营单位的想法落了下风。回国都回了,如果元华能够成为改革先锋中的一员,确实能够得到更多的好处。只希望华国的改革能够坚持到底。要不然,他也是在豪赌了。不过当初敢回国,他也不怕输。
  至于收购单位……和这些比起来,也不足一提了。再看看苏青玉,他心里又很愉快,觉得这位苏老师很多想法,总能够让他发现新的机遇。她敢想,自己敢做。果然是个合作的好伙伴。
  他笑着朝着苏青玉伸手,“看来,我又要和苏老师合作了。”
  苏青玉见状,赶紧伸手和他握了握,分开之后,她道,“元先生决定了?”
  元归点头,“元华之前一直做实业,苏老师的提议,让我对开发新业务有了兴趣。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也希望为华国的企业崛起,做出点努力。”
  苏青玉笑道,“果然,元先生果然是一位好同志啊。”
  也是会说好听的话的。
  事儿暂时定下来,苏青玉就开始趁热打铁了,就怕这位喝完茶之后又改了主意了,于是拿出小红旗的建设计划,如同一个工作狂一样,和元归讨论起来了。
  “人才我们确实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基层人员还是可以找到的,主要是管理型人才。我原本计划的是我自己培养,但是现在既然和元华合作,那我就全权信任你们了。”
  元归眉头一挑,笑了起来,“多谢苏老师信任。”
  “应该的,毕竟合作这么久了。”苏青玉脸不红心不跳道。
  她其实知道,对方可能也看出自己的想法了。
  但是也是看破不说破。
  做生意嘛,都是千年的乌龟装王八。
  元归看完苏青玉的发展计划之后,随手就给指出来要怎么进行管理了。还拿着一张纸,给她画了一个简单的组织架构图。从公司总经理,到下面的员工都有。以及这些人的作用是什么,后期怎么管理。
  苏青玉听的眼睛发亮,时不时的看他一眼,然后点头,“元先生果然是专业人士啊。”
  苏青玉对于这种大型企业管理方面确实没什么经验
  她以前也不是学这方面的,也就看过人家大企业管理,但是真的做起来肯定不够的。
  要不然也不会花这么多心思来找这位元先生挖人。摊子越大,对于这方面的需求就更大。
  说到底还是小红旗的这一步迈出的太大了,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让工人成长,她也不可能一步步的跟着小红旗成长。必须尽快实现跳跃式成长。
  元归道,“我以前学这专业的。”
  “果然,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事半功倍。元先生,这事情交给元华,我再放心不过了。我准备把这事情进行宣传,元华与小红旗二次合作,走出国营单位改革的第一步。宣传的工作你不用管,都交给我,这方面我也是内行。”
  “那就麻烦苏老师了。”
  苏青玉笑道,“这不是麻烦,这是分工合作。”
  聊完之后,苏青玉连晚饭都没吃,就直接走了,她要回去写稿子,还要去联系自己的人脉进行登报宣传。
  见苏青玉这么风风火火的,元归满眼的想不通。
  再忙也要吃饭吧。为了公务废寝忘食,实在是不明智。
  而且她做的再多,能得到什么?
  这也是他看不透苏青玉的方面。
  他总觉得苏青玉和自己是一路人,但是又不是一路人。
  他自己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而苏青玉……为了什么?一心为公?
  苏青玉回学校,首先就给自己厂里打了电话,给李青和苏卫民说了这些情况。
  “到时候这个管理公司还是在苏家屯,李青负责管理。后续总公司建立之后,你负责筹办分公司。”
  李青立马认真应了,心情十分激动,“那,我们要和他们学习吗?”
  苏青玉道,“等我这边处理好了,他们应该会安排团队去苏家屯了。”
  “我们立马收拾办公地点,正好之前粮油厂扩建,也盖了一些办公室了,我们立马收拾出来。”
  李青兴奋道。
  “辛苦你们了。我会尽快处理好这里的事儿。”
  苏青玉当晚就把稿子写出来了
  其中还添加了一些改革的想法。
  别人都还在为是否改革,改革到哪一步而犹豫的时候,她是坚定的表态了,自己就是坚定的改革派。
  因为她知道,现在的这位大领导,就是坚定的改革派,而且她也是唯一一个看到未来改革结果的人,所以在这种事儿上面,想法十分明确。
  她和元归说的那些,固然是让他开辟市场,是想双赢,但是想要让国营单位进行改革,也是真的。
  很多国营单位管理渐渐不符合市场需求之后,就会被淘汰,这时候只能内部进行改革了。
  小红旗现在就大胆的走出了这第一步。
  她在文章里面明确的写出了,为了贯彻三中全会的改革思想,开始在单位内部实行全面改革,从组织架构到管理制度进行改变,不再沿用往日里的那种管理模式。
  写完之后,花了时间进行了修改,润稿之后,第二天就去找元归,给他看内容。
  “没有问题,咱们就赶紧安排起来了,一开始行动,我就发稿子。”
  元归看了看,觉得写的挺大胆,“你对改革这么坚定?你不担心未来结果不好?”
  “咱有句老话,树挪死人挪活,这也和改革差不多了,可见从古到今,大伙儿都知道改革的好处的。结果好不好不在于改革,而是在于执行这一政策的那些人是否坚定。”
  “苏老师很勇敢。”
  元归真心道。即便是在西方,他也没见过这么年轻的女性有这样的魄力和见解。
  苏青玉道,“咱年轻人,最不缺的就是勇气了。缺少的只是经验,接下来,就看元华的能力了,做得好,那咱们这稿子发出去了,就是一桩佳话。”
  元归道,“做的不好呢?”
  苏青玉道,“那咱成笑话了。元先生不会害怕了吧。”
  还用上激将法了?
  元归道,“苏老师不怕,我当然也不会怕。”
  一个粮油集团而已。
  苏青玉干什么都风风火火,立马就行动,元华执行能力也强,作为老大的元归一发话,下面的人立马到位了。
  都是从各个部门抽调出来,临时组建的一个领导班子。
  这些人将会临时担任小红旗粮油集团的骨干,然后开始筹办粮油集团管理公司。
  在这期间,他们会为粮油集团组建完整的组织架构,并且身边都会带一位小红旗的工人学习,未来建设完成之后这些工人就会顶替这些职位。
  苏青玉也和元归签订了协议,如果做成功了,会按协议支付酬劳,要是一起成为笑话了,元华还得反过来赔偿小红旗。
  当然,两人内心深处自然是不希望成为笑话的。
  这些人到位之后,苏青玉就带他们回华南省了。临走之前,她还把之前写的稿子给投入报社去了。
  作为学生会主席,她这方面还真不缺人。
  京大的学生和老师在首都报社那也是都有认识人的。
  苏青玉投的不是全国报,而是首都日报。
  也是现在改革的呼声很高,苏青玉这篇稿子提及到了改革,所以登报也很顺利。
  几乎是苏青玉从首都回到苏家屯,这报纸就发出来了。


第233章 
  首先看到这文章的是首都一些国营企业的领导; 以及机关干部们。
  看到小红旗和元华熟悉的名字,还以为有什么新闻,结果还真是大新闻。
  小红旗竟然要让元华集团为他们建立的企业结构来管理公司。
  元华的管理模式大家都是知道的,虽然是爱国企业家; 可他们那是从西方回来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企业管理模式。和华国是完全不一样的。
  现在小红旗作为公营单位; 搞这么一出,相当于是是要在社会主义公营单位里面使用资本主义的管理模式了。
  现在改革的话题十分的热闹。
  小红旗一下子成了众人口中的话题了。
  其中表扬的很多; 批评的也很多。
  有些改革派的国营单位领导对小红旗的这个举措也十分感兴趣,他们也准备观望一下; 看看小红旗这次结果怎么样。
  如果元华真有这个本事,他们也想请元华来为自己的单位进行改革。
  元老爷子也看到这个报纸了; 特意拄着拐杖来找自己孙子。
  元归正在边喝咖啡边看报纸; 见到老爷子来了; 他一个眼神都没给。
  元老爷子对他这个态度也习惯了。
  还是自己以前做的孽。
  现在得受着。
  好歹还知道装一装; 总比那些直接伪装都不装的强一些。
  “你这次动静倒是很大。不怕要是形式变化; 国内不改革了,你掺和进来了,到时候吃大亏?”
  元归摊了摊手; 道,“我无牵无挂的; 输得起。”
  元老爷子:“……”这是真不把他当亲人了。
  他也不计较,到底是自己的孙子; 而且元华也是几代人的心血; 他也不想元华真的出事。“我还是要提醒你; 我们元华不是专门做这个的; 等未来华国改革真的搞起来了; 国外的资本必定会抓住这个市场的,那些专业的做这个的企业必定会抢占市场,你想开拓这方面的市场,竞争力并不大。还不如好好搞实业。”
  元归道,“爷爷,你老了,已经没有了胆量和眼光了。”
  元老爷子:“……你有?”
  元归道,“你等着看结果吧,未来元华的成就必定超过在国外的成就。”
  “呵呵……”元老爷子气笑了,无耻的小畜生。他还真管不了了是吧!
  又想起什么,他突然道,“说起来你倒是和那个苏老师走的挺近的,和小红旗合作几次了吧。”
  元归不置可否。
  “那个女同志倒是个好同志,虽然你配不上人家,但是如果能找回来给我当孙媳妇,我也是很支持的。”跟着好人学好。总比找个和这孙子一样掉进钱眼里的人好。虽然有些委屈了这个女同志了。
  这女同志他也了解过了,是个好干部,做学生也很优秀,之前写的文章也展现出了她强烈的爱国之心。很难得啊。
  元归淡定不下去了,差点呛到了,“我们是单纯的合作关系。”
  元老爷子一脸不信。
  以前也没见这孙子和哪个年轻女同志接触这么多的,经常见面不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