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七零做知青 >

第213章

穿越七零做知青-第213章

小说: 穿越七零做知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苏青玉的声音; 他还忍不住傻笑了几声; 可把苏青玉惊到了。
  “你这是走啥运了?”
  苏卫民把自己告白的事儿说了。
  “没想到就这么成了,妹儿我后悔啊; 要是早点……”
  “早点就没你啥事儿了。”苏青玉道。
  苏卫民:“……”
  苏青玉道,“你不要觉得人家是轻易答应你的,你想想你为了今天,之前付出多少努力了?所以你要更加珍惜这段感情,珍惜这个你付出了这么多努力才匹配上的好对象,不要觉得很轻易就把人追上了。”
  苏卫民赶紧道; “我稀罕都来不及呢; 等忙完了,我要去读夜校去。提升一下学历。我现在不后悔我表白晚了,而是后悔该努力的时候没努力,你说这耽误多少事儿啊; 难怪别人说,出来混的迟早要还。”
  苏青玉笑了,“那就祝你早点还完。”
  她又让苏卫华和家里说一声; 报个平安; 另外如果单位有事儿; 就往学校打电话,她会每天过来问有没有自己的电话的。如果打过来了,她就会及时回过去。
  苏卫民答应下来了; 不过心里想着,开学估计忙,可不能给青玉添麻烦了,能干的自己都干了。
  好歹自己也是有对象的人了,要更有担当一些,多照顾妹子。
  他十分陶醉的想着,难怪别人说成家的男人就会变得成熟,果然有道理啊。他觉得自己都成熟多了。成熟的都能结婚了。
  可惜这才处上,哎……
  苏青玉倒是没多担心小红旗的情况。
  几个片区总站已经建立起来了,后面他们自己陆陆续续的往下面发展就行啦。到时候总厂再安排人去巡视情况,一点点铺货。一年的时间,差不多也能完成这项工作。
  开学前几天,苏青玉也忙碌起来了。
  学生会的的事儿,班上的事儿,虽然有其他干部分担,但是作为大领导,她也是要把主要工作做了才行的。
  因为寒假帮着小红旗建立粮油站的事儿,班上的学生凝聚力更强了,也和苏青玉关系更加亲近了。
  因为通过这次,他们觉得自己学到了挺多东西,是课本上学不到的。
  这种机会难得啊。
  建议苏青玉以后多安排这种活动。
  苏青玉道,“这种活动做多了也就这样,要真想学习,等以后有机会,我带你们去南方看看,那可是改革开放的重点区域,在那边才能看到不一样的经济政策。”
  “这当然好了,咱有机会去吗?”
  “有,暑假要是你们有时间,我们组织一次。”
  这些同志可是未来华国发展的中间力量,苏青玉也是想带着他们提前看到改革给当地经济带来的变化,未来能够支持改革。
  毕竟她所学的历史中人,虽然七八年提出改革了,但是未来很多年,依然存在不同的声音。就是年代才彻底定下基调。
  苏青玉的提议让这些学生们都勾起兴趣了,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班长这是身体力行啊,而且还带着他们一起。
  跟着班长走,果然学习都变得更有兴趣了。
  管理完了班上,苏青玉又去学生会开了会,安排了一些任务。
  学生会如今各项事务倒是都好做,唯一的就是辅导班。
  今年可是要高考了,满打满算也就几个月了。
  这些学霸老师们都在紧张备考,光寒假就在家里总结了一堆学习重点,以及学习方法,要让自己带的班多考几个重点大学生出来。
  苏青玉看了他们准备的资料和学习方法,心里羡慕不已。
  说实话,要不是她本人多学了几年,还真考不上京大。她自己可不算是真正的学霸,倒是这些京大学子中优中选优的,那才是真正学霸。
  苏青玉道,“你们有没有兴趣出版这些资料啊。”
  辅导班的老师们一脸疑惑。
  苏青玉道,“现在市面上就差教辅资料,我看你们这每个人都整理了好多,咱们合计一下,弄出一整本高考辅导资料出来,也帮助其他同志提升学习成绩,然后你们也能赚点出版费。”
  有学生表示疑惑,“这个能出版吗?”就是一些总结的笔记啊。
  苏青玉道,“先试试看,尝试一下。实在不行,咱自己辅导班去找出版社印刷一批,给学生用。总比他们自己每个星期过来抄资料强。咱们这种辅导班,也该出一些自己著作的教辅资料了。”
  这可让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们高兴坏了。
  当文化人,谁不想出版一本书?
  就在大伙儿忙碌的准备准备开学的学习和各项工作的时候,战争的消息也终于传出来了。
  这种对外战争是瞒不住的,也不会对内瞒着。
  战争一爆发,各大报纸就开始刊登了。
  苏青玉早就有了心里准备,看到报纸之后,心情也没之前沉重了,她觉得自己现在能做的,就是为战后事宜做一点事儿。
  除了苏青玉,其他学生们倒是受到影响了。都十分担心前线,也为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感到愤怒。
  想想华国自己勒紧裤腰带,对他们进行的援助,现在却做这出这种事儿。
  班上有血性的学生都准备弃笔从戎,要去前线打仗了,被辅导员老李给喷了一遍,才给压下了这股参战的想法。
  苏青玉也给大家开了班会,安抚大家,“军人同志在前线浴血奋战,我们也要守好大后方,他们作战是为了给我们老百姓留下一个和平的环境搞建设,搞学习。我们要珍惜,自己搞好学习,学好了,报效祖国,建设强大的祖国。等我们强大了,任何人都不敢再挑衅我们。”
  “班长,我们现在就什么也做不了吗?”
  “学习,好好学习。以后用得着的地方多着呢。”
  因为心里压着火气,这些学生们倒是什么都不管了,学的比平时还拼命,恨不得立马学好了,让祖国强大了,好去找回场子。
  苏青玉看着日历,她知道,这场战争不会太长久。
  苏青玉给元归那边打了几次电话,对方都在忙,没约上。
  一直到三月中旬才约上。
  到了元归家里,苏青玉就看到好久不见的元归了,这位看着也是挺疲惫的样子,显然这阵子也不好过。
  “元先生这是没休息好吗?”
  元归端着清茶喝了一口,“因为战争局势,我们元华从国外转移财产的过程遇到一些麻烦了。”
  苏青玉也没多问,国际形势实在复杂。也不好多说。
  她道,“那今天元先生有空吗,我来拜访不会打扰吧。”
  “不会,忙的差不多了。”元归道,“倒是苏老师约我几次,我非常抱歉。”
  苏青玉道,“这没什么,工作重要。”
  她将自己为元归准备的一些学习华文的资料给了元归,算是给自己来这里开了一个场。
  等元归看的时候,苏青玉问道,“元先生对这次战争有什么看法吗?”
  元归放下资料,脸上神色也是不大好,“和平的环境当然更好。战争对经济发展影响太大了。”
  苏青玉点头,“不止经济,更是影响多少军属家庭啊。那可都是我们华国的好儿郎。”她说着叹了口气,“但凡我有能力,我就想做点什么。”
  元归一听到这话,心里一动,看向她道,“苏老师有什么想法?”
  苏青玉对他这配合的行为很满意。
  “也没什么,只是我身边正好有因为战争伤残的军人,我就联想到这次战役了,也不知道多少军人会因此退伍,他们退伍之后,国家虽然会补贴,但是他们还年轻,未来生活那么长,总不能就这么回老家度日了。但是华国目前的经济实力来说,无法给与更好的待遇了。所以我们作为华国一份子,如果有能力,完全可以做点什么。”
  她说着,看了眼元归,见他还在认真听,就继续道,“比如,我们搞个培训学校之类的,教他们一些技术。教他们谋生的技能,然后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岗位。要是真能做成了,虽然帮不了全部人,但是至少能帮助一部分人,也算是给部队提供了一些帮助,减轻了负担,你说是不是?也许其他人也会像我们学习。”
  她还担心元归听不懂她的意思,又加了一句,“就和上次为了知青建设粮油站一样。”做好事,得好名。
  不过她低估了资本家的敏锐嗅觉了。
  在苏青玉开口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元归就知道这事儿办起来有多少好处了。
  其实之前他也想做点什么,比如说捐款,或者捐物资之类的。
  也做了一些,但是不好做的太多。
  因为和部队有关的都很敏感。
  但是苏青玉这个提议给他指明了一条道路。
  这些军人退伍之后,就是老百姓了,他帮助华国老百姓,总不至于敏感了。
  一瞬间,元归仔细的看着这位苏老师。
  只觉得这位苏老师太让人惊喜了。
  他心情十分愉悦,觉得这位苏老师很适合做资本家。
  偏偏这位又是坚定的无产阶级。
  他心里觉得可惜。
  “苏老师,你的想法很好。我认为,这种事情义不容辞。”
  苏青玉眼睛一亮,“元先生的意思是,准备做点什么?”
  元归点点头,“其实我也在思索自己能做点什么,可惜前线战事不是我们这些商人能够插手的,但是能为战后的这些英雄出一份力,我感到很荣幸。”
  “元先生,谢谢你!”苏青玉真心道谢。
  也不计较元归心里怎么想了。
  他能做好事就行。
  这世上也只有有回报的好人好事,才能够长远下去。
  特别是元华这种需要付出成本的好事。
  “说来惭愧,我其实不打算元先生掺和这事儿的。”她一脸真诚,“毕竟上次知青的事情也是找了元华。”
  元归仔细看她,觉得她情真意切,不像是虚伪的。也看不出来是说假话,还真怕这位正直过头的无产阶级苏老师以后真这么干,立马道,“苏老师千万不要这么想,这些事情元华都不会拒绝。你可不要忘了,我现在也是华国的一份子啊。我很希望能为华国做贡献。”
  “元先生高义。”苏青玉赞扬道,想着既然这位元先生这么说了,未来她也不需要客气了。
  羊毛没了,不是能继续长吗,一茬一茬的。
  而且每次她都带着丰厚的回报,这羊毛只能越长越多。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明天见。


第226章 
  对于帮助退伍残疾军人就业的事儿; 元归显得十分感兴趣; 晚上还留苏青玉共进晚餐; 再详谈这事儿。
  他想做点事儿; 又得避开敏感点,所以通过这位纯真的无产阶级苏老师才更方便。
  苏青玉对于未来的一些企业还是了解的; 就给了他一些建议。
  比如一些退伍军人伤势不重的,可以搞养殖,腿脚不便的,可以搞手工。还可以帮助一部分学历不够的退伍军人继续深造。
  各行各业都能培养。
  苏青玉道,“到时候就业分配,我们小红旗可以分担一部分。虽然不多; 但是起个带头作用。元先生也认识很多单位了; 可以让他们也收一些。哎,要是元先生能在内地建厂就好了。”
  元归倒是想自己建厂,如果他自己建厂,倒是能省下很多事情; 但是现在虽然华国已经改革,却对于雇佣工人方面很敏感。
  如果他出资建公有制厂,也不是不可以; 到时候这厂子可以给他代加工; 作为他的代加工厂; 倒是也能赚回来。
  作为资本家,花出去的每一分钱,他都是能想着法子给弄回来的。就是这弄回来的方式要好看。
  他又考虑起了公私合营。不过想到华国的公营单位里的一些弊端; 他心里也实在接受不了。
  他宁愿高薪酬高要求,也不想养着一堆人,然后拿出条条框框反而来管制他。
  苏青玉见他拧眉考虑问题,知道他在考虑怎么办厂,也不知道他是在考虑如何靠着这事儿赚钱,还是如何花钱帮助人。苏青玉干脆为他分忧解难了,就道,“不过,我倒是有个法子,不知道元先生有没有兴趣。“
  元归十分配合道,“苏老师请讲。”
  “其实完全不用雇佣工人,完全可以以股份形式来做这件事儿。比如元华集团出资一部分,然后这些退伍军人以劳动力入股,工资以分红形式下发,这不就行了?每个人都是老板,只是元华股份最多,管理权在元华。这样一来,工人们也能受到激励,不担心他们在岗位上混日子,元华也不用白白投资一笔钱出来做善事,虽然元先生不在乎,但是能够一举两得,我觉得还是更合适。”
  元归握着酒杯的手紧了一下,眼睛发亮。
  “这确实也是一个好办法。没想到苏老师还知道股份分红。”
  苏青玉笑着道,“元先生忘了,我可学经济学的,而且我们华国也有过公私合营,不过有一点元华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