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零做知青-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谢。”苏青玉很认真的道谢。
对于伟的心胸宽广也很欣赏。也为自己之前的想法感到亏心,不该因为一件事儿,就觉得人家不成熟。
被拒绝了还能说出这些话,要不是她实在是不想拖累人,没准也能发展一下呢。好歹也是这么多年来,遇到的表白对象中第一个集人品与才华于一生的人啊。
哎……
她试探的问道,“你觉得你以后有没有可能和我一样的理想?”
“……咳咳咳……”
于伟刚准备走,听到这话一下子咳了起来。他道,“那个……我认为理想是要用一生去完成的,我不能半途而废。”
苏青玉点头,“你说的也对,加油。”
这下子就不可惜了。
随后的一些天,又陆续的有人来找苏青玉要成为革命战友。
苏青玉琢磨着,可能是开学时间长了,大家都适应了之后,面对身边这么多青春洋溢的脸蛋,都忍不住那颗蠢蠢欲动的心了。
不过她那一招倒是百试不爽,试了几次,基本上就没有人来找她了。
甚至班上人都知道了,苏班长志向伟大,励志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局面。
听到这话,苏青玉自己都捂脸了,她就是想做扶贫个工作。哪里说过要改变国家?她可没那么大的脸!
不过苏青玉流言一传出来,整个经济学系的男学生们都对她没了那心思了。
倒不是说怕跟着苏青玉一起奋斗太辛苦。
而是觉得这样的志向高远的女同志,不该被爱情给套住,影响了学业。她就应该一个人独自美丽。
苏青玉从张娟嘴里听到这些传言的时候,差点没锤桌子。
“什么跟什么啊,我又不是圣人,还不处对象了。”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十点见。
第186章
苏青玉琢磨着大家还是不够忙啊。
可能因为开学之后学业理顺了; 这空闲时间就多了。
除了学习; 他们就没别的事儿做了。可不就琢磨这点事儿吗?
自己作为班长; 必须给他们找点事情做。
于是苏青玉就去找了辅导员老李; 想给班上搞个辩论会。
李老师一听给学生们找事,十分支持。
“我就说了; 早该让他们忙碌起来了,要不然都偷偷处对象了。你说说,这大好的青春年华,不好好学习搞这些?特别是他们思想问题要注意,我听说啊,文学系那边的一些什么才子们都开始写情诗了; 简直世风日下……对了; 你要是发现班上有人收到了,一定要阻止。”
苏青玉:“……”她怕被人打。恋爱中的人都是很冲动的。
不过让学生们忙起来,确实也是自己这个做班长应该做的。
她得引导大家越学越好。
其实这方面张娟也在做,不过她是在给大家传授自己的学习方法; 给其他人解答难题。
苏青玉觉得学业上面的事儿就不用自己操心了,她需要做的是让这些学经济学的学生们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
所以她按着国家在广福两省出台的政策,让大家运用所学知识; 辩论一下。这其实也是隐晦的让大家辩论一下对外开放政策。
不过因为现在国家还没全面对外开放; 三中全会还没有开; 所以不能直接提。好在广福两省的政策也算是对外开放的一个苗头了。
她只负责出题,组织工作完全可以交给其他班干部。让所有班干部都有参与感。做领导最忌讳的就是不让自己的其他员工没事儿干,他们会没有安全感的。
于是周一; 苏青玉就在班上宣布了,周末下午要搞辩论会。会议主题是广福两省的对外政策对这两地区发展是否会有帮助。
因为这政策才刚开始,效果还不明显,谁也不知道还不好。
这也正能体现出每个人的眼光,也能促使他们去了解国家政策。
看到这问题,学生们还真的懵了一下。
这政策他们听过,但是没去研究过。那阵子还在为未来的人生感到迷茫呢,哪里还顾得上去为某个没去过的地区操心啊。
苏青玉道,“这次设置了奖励,输的一方,用自己的借书卡,为赢得一方借资料一个星期。”
“……”
班上同学顿时沉默了一下,借书卡那就是他们的命。
借的资料自己都不够看呢。
当然,也有有信心的人立马来了劲儿了,“好,咱们参与!”
苏青玉道,“要参与的自己去找学习委员报名,自己拉队伍,正方反方。还可以找其他同学当亲友团。体育委员负责当天会场的组织安排工作。团支部书记监督他们后期兑现奖励的行为。可不能赖账。赖账的同志后期入团入党,都受限制。”
团支部书记按道理是不归苏青玉管的,但是苏青玉可是党员呢,他一个共青团的当然也听,而且这还是班上的集体活动。
文艺委员他们也没闲着,苏青玉给辩论会中场休息安排了个才艺表演,让大家放松一下情绪。
于是一瞬间,整个经济学系就忙碌起来了。
作为大学第一次集体活动,还是搞辩论,这些有信心的才子们各个都斗志昂扬。各自拉了一批人,有直接参与的,还搞了候补队员,另外又拉了一批亲友团在下面助阵。然后去找和广福两省的相关资料了解,去图书馆查资料,也去找老师请教。
张娟觉得特别开心。
她就喜欢这种学习氛。
对苏青玉的这种做法感到很佩服,想多学习。
苏青玉道,“学习方法也很重要,但是更多的是学习精神。咱们是学经济学的,与社会政治经济休戚相关。不管是搞学术研究,还是以后在单位里工作,都是要学会和实际运用。要不然别人会觉得咱们学的是绣花枕头,好看不实用。”
张娟道,“我懂,当初我报考这个专业也被人笑过。国家更加注重数理化,搞科研,做技术工作。”
“没错,搞科研固然值得我们尊敬,也是国之重器,但是搞经济关系到民生,也很重要。我甚至还准备等学一年之后,大家学稳定了,放假的时候带大家去一些经济发展进步快的地区学习,学习当地的经济模式。”
“原来学习还有这么多啊。”张娟受益匪浅,觉得自己打开了学习的另外一个世界一样。
除了书本,还要去真实的社会。
“青玉,你可真会学习,幸好你提醒我,要不然我一直在死胡同里了。”
苏青玉笑道,“我好歹也是在大队做过的,有些经验,所以才会想得多。你竟然也想带其他人学习,你可以去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方去多走走,看看。书本固然重要,但是真正的工作,我们也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啊。”
“你说得对,那青玉,以后我可以去你们苏家屯学习吗?我知道,你在那儿做的很好。还上报纸了。”
“当然可以。苏家屯欢迎你这样的有识之士去参观指导。”
张娟笑了起来。
大家忙起来了,苏青玉也忙。忙着抽时间做翻译。
陈教授给她接的这些翻译资料虽然不是那种十分难的专业书籍,但是她对翻译这方面也没多少经验,为了保证工作质量,不得不更加用心,一点问题都要反复求证。
李乐乐也是学外语的,在寝室里见她都开始搞翻译了,顿时惊的眼睛都睁大了。
“你外语也太好了吧,”
寝室的人都看向苏青玉。
苏青玉道,“以前在队里的时候学的,当时我们那边不是有教授吗?”
这事儿牛芳她们都知道的。
李乐乐叹气,“我为什么不能早点认识你啊。我感觉我错过了天大的机缘。”
牛芳笑道,“你都念大学了,还羡慕别人的机缘。”
“你不懂啊,外语这门学科,开始挺容易,但是真要学专业,不容易。我感觉就大学这几年远远不够。”
然后她好奇的看着苏青玉,“青玉,你怎么学的啊。可不可以教授点经验。”
“读写听看,就这经验了。我在队里的时候,每天早上就起来读一个小时英语才上班。平时多看,然后和老师练习对话。没有别的捷径可走了。”
“难怪你每天出门那么早。我以后也要早点起床读书了。”李乐乐赶紧道。“你英语太好了,以后咱们练习口语吧。”
苏青玉求之不得,她本来还不好影响李乐乐自己的学习规划,所以准备去找宋抗美给她介绍一些口语好的同学,愿意练习的,约着练习一下。
现在有现成的当然好了。
“嗤——”
李乐乐上铺又传来一声嗤笑声,声音很轻的,但是还是被人听到了。
苏青玉抬头看了眼,那位独行侠自己抱着一本英语词典在学。
她倒是忘了,这独行侠林佳华也是外语系的,而且也是英语专业的。听李乐乐说过,在班上好像大小还是个才女。一口外语很流利。
她也回了一个,“呵——”
李乐乐也挤眉弄眼。
苏青玉觉得光是自己和李乐乐还不行,得多找一些人,营造更为浓厚的外语氛围。
所以晚上休息之前苏青玉带着李乐乐又去楼下找了宋抗美。
宋抗美对苏青玉印象极好,见到苏青玉来找自己,立马出来了,高兴道,“苏青玉同学,好久没见了。”
苏青玉笑道,“开学学业太忙了,好多事情才理顺。”
“对啊,大学学习科目可真多,光是一个外语都有好多书,我们还要学小语种。”
苏青玉道,“我来找你,就是想和你商量一下学外语的事儿。”她把自己和李乐乐准备搞英语对话的事儿说了,然后想邀请更多的人加入,“咱们就搞聚会那种,在聚会里面,每个人只能说英语,也可以朗读外国诗歌和读文章让人用英语点评,营造好的氛围。”
宋抗美听得汗毛都竖起来了,“这种氛围对学习外语肯定有大的帮助,我们现在很多同学就是因为羞于开口,口语不好,听力也不好。”
“那你能组织吗?”苏青玉问道。
“我能邀请几个人先参与,和我关系比较好的。”
宋抗美当仁不让。
苏青玉笑道,“那这事儿你和乐乐组织,就在学校校园里面,找个人少的地方。敞开式的,愿意来的人我们都欢迎。”
“嗯,”宋抗美立马高兴道。
李乐乐也高兴的答应了。
有这两位组织,还真的拉了十几个学生参加了。
宋抗美他们还挺讲究,还做了立牌。没两天就宣布做好了。
京大英语角一出来,苏青玉就积极参加了。
起先大家还不好意思开口,都想看来看去的,苏青玉立马就用外语来了个开场,让大伙儿用外语介绍自己。
她开口了,宋抗美她们也跟上了,等介绍完了之后,大家就放得开了。
各自开始用外语交流。有些人确实外语口语不行,说的磕磕巴巴的,边说还边翻词典的都有。
但是等结束之后,大家却觉得意犹未尽。
这种不怕人笑话,随便开口,还有人帮忙指正的感觉可真好,感觉自己进步神速啊
结束后宋抗美告诉其他人,这英语角是苏青玉组织的。他们就推荐苏青玉当组织者,以后专门策划活动。
苏青玉笑道,“那不如我们一起搞个英语社团更好,可以接工作,搞活动,这样比较有组织性的。”
“好啊,这样好,比咱们光自己学好。”
立马有人赞同了。
苏青玉策划了英语角,还提出搞英语社团,这社团第一任社长的位置也不用另外选人了。
成功混入外语系的苏青玉,过的十分充实,当然,她还没来得及和自己的社团团员们搞别的活动呢,自己班上的辩论赛又开始了。
她立马又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班上来。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明天见。
第187章
班上辩论赛工作都是班干部们组织的; 都是成年人; 上大学之前绝大部分都有工作经验; 所以虽然第一次搞活动; 大家也做的很不错,还用毛笔字写了辩论会的主题; 贴在了横幅上,拉在教室里面。
宣传委员也负责将这件事情写在宣传栏进行宣传,欢迎其他院系和专业的同学旁听。
这会儿大学里还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大家平时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一听有这种能够放松,又能学习的活动; 都积极得很; 而且还是周末,完全不用担心没时间。
苏青玉到的时候,平时上课的大教室里面都坐满了,竟然还有人站在后面和窗户旁边; 她顿时感慨这种活动确实要多搞,不止多搞,还要组织其他专业和院系都搞起来。
满足广大学生们的需求。
班上的学生在这几天里差不多都加入了不同的阵营; 坐位置的时候都是分开坐的。
一个个摩拳擦掌; 恨不得立马开始; 一展所长。
苏青玉作为此次辩论会的组织领导,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