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 >

第42章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第42章

小说: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贤哥儿在太后娘娘这儿,那肯定得承欢太后娘娘膝下。想是将来学得一二太后娘娘的处理,也是他受用一辈子的。”
  玉荣自是捧了话的。
  这话让皇太后听了,自然是顺耳的。


第50章 
  腊月; 临近了小年。
  皇太后的心情不错。
  皇太后在一日礼佛结束后,还是跟武嬷嬷聊了些话。
  不外乎,也是叮嘱了一些武家人需要注意的事儿。
  “孝仁恭慧皇后殁了; 这对天子来说是一件悲事。咱们武氏一族而言,却是一件喜事。这喜,就不能喜到了明面上。”
  皇太后叹了一声。
  “太后娘娘多虑了。”
  武嬷嬷想劝了话。
  皇太后摆摆手,问道:“那些事儿可都扫尾干净了?”
  “太后娘娘放心,奴婢亲自盯紧了; 确实查了两回; 都扫尾干净的。”武嬷嬷说了肯定的话。
  皇太后听了,轻轻点头。
  “可不能留下蛛丝马迹。”
  皇太后说的肯定。
  “说起来孝仁恭慧皇后是一个不错的女子,就是不太合适了皇宫。她在天子的心中位置重了。”这重的让皇太后难受了。
  皇太后就是这般的直接; 若是拦路了,注定是对手; 那肯定要扫除干净的。
  “是啊,就是太后娘娘说的这么一个理儿。”
  武嬷嬷不觉得皇太后的安排有什么问题。
  在宫里这几十年了,武嬷嬷陪着皇太后就是如此风风雨雨的走过来。
  要么; 是踩了别人。
  要么,让人踩了。
  哪有什么真和气的?
  利益搁那儿; 就那么多。
  有人多得了; 就有人要受了损失。
  若是没本事,护不住了自个儿; 这在后宫就是输了活该。
  腊月二十三; 小年。
  这一日,晚。
  正统帝歇了长春宫。
  这让昭贵妃很得意。
  在得知了正统帝要来的消息,昭贵妃可高兴的许久。
  她还特意的沐浴了一回花香浴。
  昭贵妃把自个儿打伴的香喷喷。
  昭贵妃想的就是能侍寝了,早些怀上皇嗣。
  对于皇嗣; 昭贵妃可是执念甚深。
  奈何正统帝来了。
  正统帝陪着昭贵妃用了晚膳。
  可晚膳后呢?
  昭贵妃在灯下,那是美人浅笑,让人瞧了,也会越瞧越美。
  可正统帝没心思。
  正统帝这些日子里,还是沉寂在过往。
  孝仁恭慧皇后慕容氏才是正统帝的心尖尖。
  人不在了,多会描补。
  孝仁恭慧皇后在正统帝的描补里,自然就成了那皎洁的白月光。
  那是留也没留住的一抹忧伤。
  “圣上,时辰不早了。”
  昭贵妃温香软语,道:“可是歇下了。”
  正统帝的目光收了回来。
  他打量了昭贵妃,说道:“依爱妃的意思,歇吧。”
  真歇息了。
  那侍候的宫人打发出去。
  然后,正统帝就是拢了锦被,他睡了。
  昭贵妃瞧着她这一个大美人这般的被辜负了,她是气的脸都红了起来。
  那扑扑的,那是气血上涌,纯气坏了。
  “……”
  看着正统帝闭上眼睛,这是要睡觉了。
  昭贵妃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又羞又愤。
  昭贵妃觉得正统帝这是故意摆了脸色给她看。
  若不然,为何她这么一个美人,皇帝来了,却不让她侍寝。
  至于说什么皇后的孝期?
  那是让百姓守的,让皇子皇女们守的。
  这跟皇帝没关系。
  要知道,就是皇帝的亲爹,先帝驾崩了。
  按着礼制,皇帝以日代替,守了二十七日的孝就足够了。
  那么,妻孝什么的,对于皇帝而言,不存的。
  皇帝可是口含天宪的真命天子。
  所以,昭贵妃就是觉得正统帝这般来了长春宫,看似给予了她体面,又把她搁一边。
  这才是一种无声的羞辱。
  昭贵妃愤愤难平。
  可面上她真不能表现出来。
  她只是贵妃,离着皇后的位置还有距离。
  昭贵妃还想做皇后。
  这一晚。
  昭贵妃睡得并不好。
  于是,次日。
  正统帝早早醒来时,昭贵妃也醒了。
  一些早点,正统帝没留了长春宫用。
  便是急急的离开了。
  这让昭贵妃觉得怒在心中,口难开啊。
  “娘娘,这早膳可是不合您胃口?”
  管事嬷嬷瞧着昭贵妃一直没用了早膳,就是那儿搅动了小勺子,这般小心的寻问了话。
  昭贵妃搁了小碗,说道:“哪有什么胃口。”
  她让自个儿的怒气,就给气饱了。
  “娘娘,多少用些吧。若不然,这对于您的胃口不好。”
  管事嬷嬷继续劝了话。
  昭贵妃点点头。
  应了嬷嬷的劝话,倒底是用了一些。
  永寿宫。
  玉荣在跟奶嬷嬷问了一些话。
  对于四皇子身边的奶嬷嬷,玉荣是非常关注的。
  不光是宫里面的奶嬷嬷们,便是宫外她们的亲人也要让耿府上一一注意着。
  事关皇子,再是小心谨慎也不为过的。
  与奶嬷嬷说了话。
  又是瞧了儿子,玉荣的心情甚是不错的。
  “临近了新年,这一年,又过去了。时光可真快。”
  玉荣这般感慨。
  秋兰也是说道:“娘娘说的是呢。”
  玉荣点点头,想了想,又道:“秋兰、秋菊,您二人的年纪正是芍华,你们的将来可有什么打算?可想嫁了一个什么样的夫君?”
  玉荣会问话,也是想让二人都有一个理想的未来。
  至少,未来的路,要自个儿选一回。
  自己选择的路,那么,是好是坏,自然就是自个儿担着。
  秋兰、秋菊二人听了这话。
  二人都是愣了愣。
  “倒没敢多想。”
  秋兰是认真的回道。
  秋兰是真没多想过,出宫什么的?秋兰从未曾有这等念头。
  因为,她没了爹娘,她是让爷奶给卖进宫里,做了宫婢的。
  依着家中长辈们的意思,进宫能吃饱,能穿好。
  总比着那些被卖了下贱地方的女子,那都能算命好。
  这等长辈,岂敢多指望?
  难不成,攒了一些养老银子,再回家后,让长辈们再给卖一遍吗?
  所以,出宫什么的,秋兰真没想过。
  她就想当了自梳的嬷嬷,一辈子侍候了娘娘,将来娘娘总会给她一条后路。像是等老了,也不能再侍候娘娘,许是就出宫到耿府上做一个老嬷嬷。
  想是官宦人家的耿府,也不缺了她一碗吃食。
  秋兰想的,就是这般的。
  至于更多的嫁了良人夫君?
  她不敢想。
  她什么身份?
  一个宫婢出身的,哪有什么身份了。
  想多了,容易妄想,容易看不清自个儿的身份。
  “娘娘,奴婢就在您身边,一辈子侍候您。”
  秋兰说的认真。
  秋菊听了秋兰的话,神色变幻了一下。
  要说秋兰那是爹娘不在了,这是对亲人没指望。
  那么,秋菊是想过嫁得良人的。
  只不过,她又清楚了,自己的身份低微。这未来的婚事,想是出宫后,就是攒了手上的一份体己银子,许是嫁给哪人做了填房。
  毕竟,她出宫时,年岁比着民间的女子,那都是人老珠黄了。
  可不敢挑了,也挑不起。
  一个没家世,嫁妆少,年纪大的女子,那自然不敢挑剔了。
  至于不嫁人?
  像是秋兰一样想法,一辈子留了宫里做老嬷嬷?
  秋菊还不想的。
  “秋菊,你呢?”
  玉荣把目光转向了秋菊。
  秋菊低了头,说道:“娘娘,奴婢还是想出宫嫁了良人的。”
  “娘娘,奴婢就是想着能出宫,总能跟爹娘团圆相聚。奴婢真没旁的心思。”秋菊赶紧的又辩解了话。
  秋菊没什么攀龙附凤的想法。
  她真觉得出宫嫁人了,她还能常回娘家走走看看。
  若是在宫里,那就真是一辈子见不得娘家人。
  “嗯,本宫懂了。”
  玉荣笑了,说道:“你想嫁人,这没什么不对的。本宫到时候给你备一份嫁妆,你便是出宫了,也是从本宫身边出去的。你应该有的体面,本宫给你备上。”
  玉荣是真觉得,秋菊是她身边的大宫女。
  这一份体面要给的。
  倒是秋兰这儿。
  玉荣打量了秋兰,问道:“秋兰,秋菊那儿的话,等她出宫了,本宫会让耿府上给她备一份嫁妆的。到是你呢,你为何不想出宫?”
  “在宫里跟本宫一辈子,本宫也怕你将来老了,后悔着膝下没能有亲生的一儿半女。”
  玉荣这说的实话。
  这一个时代的女子,靠夫君很多时候,难以靠得住。
  可靠了儿女,这还是有些盼头的。
  当然,前题是儿女能养好了,不能养歪了。
  “娘娘,陪您身边,奴婢觉得挺幸福了。”秋兰是认真的,她说道:“出宫吗?奴婢在宫外的爹娘早没了。奴婢不想出宫,奴婢也不想嫁人。”
  对比着侍候娘娘,秋兰这等大宫女在永寿宫,也是颇有体面的。
  她在娘娘这儿是当差了。
  可真下去歇息时,秋兰身边也是有侍候的小宫女。
  真是出了宫。
  那宫外什么日子?
  对于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忍饥挨饿,还要挨打的日子。
  那些宫外的日子,一点儿也不让秋兰留恋。
  “本宫的小四,如今年岁小。”
  玉荣说道:“你们二人慢慢考虑吧。来年啊,你们有心要出宫了,跟本宫讲。你们的继任者,也就可以考虑培养起来。”
  “奴婢听娘娘的吩咐。”
  秋菊回了话。
  “奴婢不出宫。”
  秋兰也是回了话。
  “算了,算了,本宫让你们慢慢想,你们啊,不必急着回话了。”
  玉荣笑了,把这事搁下了。
  这真不急于一时,她就是让秋兰、秋菊有一个心里的准备。
  正统四年。
  在皇帝封笔后,那是备上了新年的热闹来。
  宫里宫外。
  城里城外,都在迎了新春。
  耿府上。
  耿老爷难得的,今个年,又是大祭了祖宗。
  这一回,那把裕妃娘娘膝下有了两位皇子的事情,自然是大书特书。
  新年时。
  耿府还给宫里送了一回银票。
  玉荣收了。
  当然,也不忘记给娘家人递了消息。
  那便是莫要再送了。
  依着玉荣的意思,那便是她在宫中一切皆好,娘家也是吃喝嚼用的,真不必往宫里填了银子。
  耿府上,耿武氏把裕妃的话,那是跟耿老爷讲了。
  “宫中大宴,我进宫了,见着娘娘后。娘娘就说了,让府上不必再送银子。就怕府上光顾宫里,就是让府上拉了饥荒。”
  耿武氏这话可没添假。
  这真是新年后的第一回 大宴,玉荣见到了嫡亲时,跟嫡母提的话。
  这等话,玉荣不是头回说。
  可说了几回,耿府还是又送了银子。
  玉荣拿着,心慌啊。
  “娘娘也是顾虑了府上。”耿老爷点点头,说道:“娘娘到底是耿氏出来的闺秀,也是知道体贴娘家。”
  耿老爷是满意女儿的话。
  “你跟娘娘透些底。咱们家的银子,都是正大光明的。让她莫忘记了,她记在安氏的名下。安氏那边的商行,咱们府上是入了股,里面有一注银钱。”
  耿老爷这般交待了话。
  真入了股?
  是入了,干股嘛。
  投银钱?
  那自然是安氏一族想巴结了耿府上。
  耿府如今可是有官老爷,有宫里的娘娘和皇子,这是多少人想巴结,都巴结不上的。
  这等情况下。
  耿老爷乐意让商人出身的安氏一族巴结上来,安氏一族当然不吝啬了银子。
  “老爷,下一回我进宫,就把这银子的出处跟娘娘讲了,以安娘娘的心。”耿武氏肯定的回了话。
  “就是安氏商行那边,真个儿拿捏得稳当?”
  耿武氏提议道:“是不是让咱们府上安插些人手?到底商人不可信。”
  “倒不必。”
  耿老爷摆摆手,说道:“咱们家的势头越来越好,安氏一族只要不傻,不敢做得多少假。”
  耿老爷看的明白。
  他这一位继妻是一个能耐人,这府上拿捏的够紧。
  大儿子耿谨的嫡妻,他依了如今的太太之意,娶了小武氏。
  至于小儿子是太太的亲子。
  可以说,现在的耿府上跟武氏一族的关系真近。
  这些是耿老爷愿意的,他在朝中也是需要一些关系。
  哪怕是效忠了天子,可天子的孤臣,耿老爷也不想当的。
  孤臣,跟忠臣是两回事。
  孤臣没退路,就是君王手上的一把刀子。
  这刀子能伤人,同样的,一旦钝了,可能就被主人给舍弃。
  忠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