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裕妃升职记-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妃最是在意太子,所以,她后悔了。
“呜呜……”
太子妃哭了。
“我错了,我当初……”
太子妃望着太子,她真的觉得错了。她不应该任性而为,而应该听了奶嬷嬷的建议。
太子此时是颓废的。
他坐在皇长孙小榻边的位置上。他没发了一语。
太子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
他的父皇要废了他,要废了他啊。
怎么会是这般的结果?
他若不当了储君,一个废太子还有活路吗?
东宫外。
皇帝与皇后离开。帝后二人没有回了乾清宫,而是一起到了坤宁宫。
坤宁宫。
一归来后,玉荣与皇帝准备谈谈话。
宫人送了茶水点心,然后,就被打发了。
玉荣对皇帝说道:“圣上,先饮些茶,您缓缓气了,莫要过于伤怀,是伤了身子骨。”
喝茶?
正统帝哪有兴致。
正统帝拿了茶盏,拿起来,又搁下。正统帝问道:“梓橦,朕若废了太子,你如何看待此事。”
正统帝这般问了话,玉荣怎么回答。
玉荣能说,她就站旁边看吗?当然不能的。
玉荣于是回道:“圣上,您为了皇长孙的事情,真废了太子。会不会是一直情绪激动,这是早率了一些?等您消消气后,您也是会原谅了太子的。”
玉荣能说,皇帝一定不会原谅了太子吗?
拜托,太子可是皇帝的亲儿子。她只是嫡母而矣,可不敢火上烧油。
万一往后的哪一天,皇帝突然念起太子的好来。
她现在画蛇添足之举,那就是给自己埋了祸根。所以,玉荣得说道:“圣上,您是圣天子。不若,你再想想,多想想也免得将来后悔一时气情时,所做的决断了。”
“父子之间,哪真有什么隔夜的仇怨。”玉荣简单的把话圈了范围,这是父子之间的小矛盾。
正统帝听懂了。
可正统帝摇摇头,他说道:“朕不是一时之气。朕是真觉得太子不合朕意,非是朕眼中的储君。”
正统帝就是觉得太子不成了。
太子既然不成了,那么,皇后的意见就更重要。
毕竟,正统帝其它的儿子可都是皇后生的。
正统帝也是此时突然发现,他除了太子外,能继承大位的。这就剩下老三、老五。
老四不成的,一个患者了哑疾的儿子。
唉,想到老四,皇帝就觉得武嫔当初得一个嫔的待遇料理后事,还是太宽恕了。
搁现在,皇帝觉得给一个采女的位份足矣。
当然,这也是现在皇太后薨逝。不然的话,皇帝肯定还是会给皇太后体面,武嫔那儿到底不会太**份。
打武嫔的脸,那打的就是皇太后的脸。
所幸的是皇太后已经薨逝,已经不在了。
皇帝能想到的,就是老三、老五两个儿子。老五太小了,这能培养就剩下老三雍郡王司马贤。
“朕意已决,太子,朕是废定了。”
正统帝给了他的决断。
玉荣听了,心中小欢喜。
皇帝都说的如此肯定。
太子废定了。
太子倒台,她的儿子能上位。
多欢喜的事情。
可惜,当着皇帝的面,还得陪着皇帝难过。
明明玉荣都是欢快的,想唱一首歌儿来庆祝一下了。
此时,却要摆了一张晚娘脸,她也是挺辛苦的。
在宫里活着,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太子不能担当储君大任,这一任的东宫太子,朕瞧着老三不错。”
正统帝这话一出来。
玉荣的心跳加快了一拍。她忙是回道:“圣上,太子的事情,您再多思量思量吧。至于老三……一切不急。您不妨再多考一考老三。”
这时候,不能急。
可不能猴急猴急的,那会怀了印象分。
玉荣的人设不能崩。
她儿子老三司马贤的人设,更不能崩。
所以,玉荣忍得有点儿辛苦。
可她心中美滋滋。
真跟中了亿点点,那般一样。
那是只有一个念头,发了,发了。
正统二十年,秋。
皇帝宣布废太子。
朝野震动。
京都内外,谣言纷纷。
可这就是一个开头。
皇帝颁布了废太子的圣旨,然后,就是让绣衣卫圈禁了慕容国舅的国公府。
总之,绣衣卫出动,在京都大加拿人。
那些人都跟慕容国舅有关系的。一个派系里的一条战壕内的盟友。
京都内外,在慕容国舅一系人马出事后。
官场上突然安静如鸡。
人人都在揣测,这可是什么大同波。
紧接着,慕容国舅府被查抄。慕容国舅被皇帝亲自赐了自尽。
谣言散了。
皇帝的圣旨,也在京都传开。
有消息的都知道发生什么事情。
慕容国舅与太子谋反。
啧啧,这可是大事情。
皇帝一举抓获人证、物证。然后,废太子的事情,赐死慕容国舅的事情,这便是有点儿顺利成章。
事实呢?
有点出入的。
皇帝废太子,那是真的。
皇后耿玉荣是当事人,那是亲眼见证。
真正让皇帝动怒,会赐死慕容国舅的,那是的起因。
起因便是东宫太子死了。
太子的死,非关外人。
而是他自己没了斗志,那是自己选择的一条路。
总归,太子就是死的干脆。
坤宁宫。
玉荣知道的消息,便是早膳后,太子自尽的消息一传来。
然后,午间,玉荣就得了慕容国舅府上,慕容国舅让皇帝赐死了。
“唉,何苦呢。”
玉荣摇摇头。
玉荣很清楚的。皇帝废太子是真。可皇帝没想儿子去死。
正统帝想的,就是让废太子圈禁起来,往后做一个牢犯,老实的过着被圈禁的日子。
可现实是太子死了。
“娘娘。”
秋兰有些迟疑。
她还是说道:“奴婢得了最新的消息。废太子死前,曾经见过雍郡王。”
玉荣一听这消息,她愣了一下。
“老三怎么会去东宫?他有事没事的,凑上去做什么?”玉荣想不通,她的儿子去东宫做什么?
“有人给雍郡王传信。奴婢让人查了,那送信的是东宫的人。”
秋兰给了肯定的回答。
玉荣听了这一个答案,眉头一动,她说道:“去,传了老三,传他到乾清宫。”
坤宁宫,这是属于后宫。
倒底不方便见了随时见了已经成年的儿子。毕竟,司马贤已经册封为郡王,又是开府的王爷。
玉荣还是要顾及了儿子的声名。
所以,她去了乾清宫。
乾清宫那儿见了儿子,见了外臣,都是使得的。
“诺。”
秋兰应了话。
玉荣摆驾,去了乾清宫。
玉荣刚到不久,雍郡王司马贤也到了。
“儿子给母后请安。”
“平身。”
玉荣摆摆手,让儿子起身后,对身边的沈德子说道:“给王爷搬一把椅子。”
沈德子应了话。
然后,司马贤得了椅子,落了座。
母子二人说些话,玉荣打发了侍候的宫人。
殿中安静下来。
玉荣才问道:“本宫刚得的消息,你去瞧了废太子?”
“是。”
雍郡王给了肯定的答案。
“为何去之前,求跟母后通一个话儿?”玉荣摇摇头,说道:“这事情你可跟你父皇讲过?”
“一时着急,儿子糊涂了。”
雍郡王司马贤给了答案。
“算了。也是一桩小事。只往后你可得做事前,想一个周全。似这等关系要紧的,还是与母后通通气儿。也免得有什么疏漏的,母后给你查补一二。”
玉荣说道:“母后也不是说,你这事情哪做的不对。”
“倒底废太子是你的兄长。他不做储君的位置,也是你的兄长。圣上……”玉荣叹息一声,道:“你这大哥殁了,你父皇也是伤心一回。如今都是闭关,不乐意见任何人。”
玉荣是知道的,儿子殁了。
正统帝在伤心。现在连她都不想见。
玉荣能如何?
让皇帝且去闭关吧。她是乐得清闲些。
当然,面上不能这般表现,还得多关心皇帝,做一个知心皇后,做一个知心姐姐。
一朵解语花嘛,玉荣演的像模像样。
可在儿子这儿,玉荣又是一种态度。
她道:“只是老三啊,你得知道了,你往后身上担子重。万万要谨慎些的好。”
玉荣这是提醒。
废太了倒台了,老三司马贤会做了新太子。
可问题在于,现在这不没有立太了嘛。
皇帝什么想法?
很重要的。
老三这等风口浪尖里,可不能给人寻了短处。
“儿子谨记母后的教诲。”
雍郡王司马贤回了话。
他的态度是诚恳的。可他的心中,却是起了波澜。
雍郡王想到的,就是他的大哥死之前,与他的谈话。
大哥告诉他的话,还在耳朵回响。
“三弟,恭喜啊,有了母后的帮衬,你这坤宁宫的嫡长子注定要入主东宫。”
太子当时说话时,说着恭喜,可没恭喜的神色。
这些雍郡王记得清清楚楚。
还有太子的一些挑拔之语。
雍郡王也记得清楚。
雍郡王是不相信了太子的挑拔的。
他跟四弟是兄弟情深。
四弟待他这一位兄长一片赤诚,何来的嫉妒一说?
还有五弟,五弟是他的最小兄弟。
他爱护都来不及,如何就会讨厌了这一位亲兄弟。
至于说母后?
太子说母后揽权,将来必然是什么牝鸡司晨。母后乐意扶了幼子上位,做一位垂帘听政的太后。
现在一切都是父皇的意思。
母后如何行事?
太子大哥的话,皆是挑拔的言语。
雍郡王司马贤当时义正辞言的,那是批了太子大哥的话。
哪料想,那一见,竟然是最后的一面。
玉荣与老三的谈话。
倒也瞧出了这一个儿子的态度。
既然儿子态度不错。
玉荣不多唠叨,毕竟,她知道唠叨久了,会惹人嫌弃的。
儿子这里不唠叨了。
玉荣又去了通天阁。她去看望皇帝。
天天去,一天去三回。
跟三餐一样的,准时准点。
总归,知心姐姐不好当。
“圣上,皇后娘娘来了。”李公公在皇帝跟前,不心的禀了话。
皇帝的目光幽幽,他想通了许久事情。
他说道:“让皇后进来吧。”
“诺。”
李公公应这话时,声音带了一点小激动。
为何?
在李公公看来,皇帝乐意见了皇后,这说明事情应该过去。这等日子下的低气压,这算是趟过了台风眼儿。
玉荣一进殿中。
她福了一礼,道:“恭请圣安。”
“免礼。”
皇帝回了一句。
“梓橦,坐吧。”
正统帝指了身边的小榻,说道:“你来陪朕说说话,也好,也好。”
“太子,不,老大突然殁了,朕倒底还是要接受事情的。”正统帝叹了一声。皇帝是真的想通了。
这世道,救谁,也救不活一心求死的。
既然是老大自己的意思,他也不过问了。
总归,是他们父子情份浅了一些。
“圣上,老大的身后事,我已经一一料理。”
皇后还是把废太子的身后事,按着王爵给办理的。总归,也算得一片风光。
真当一个庶民?
当一个废太子对待?
哪可能啊。
玉荣还要顾及了皇帝的看法。
“圣上,现在关于皇长孙、还有两位皇孙女的事情,不知道圣上有没有什么吩咐?”玉荣把话题挪到了第三代的身上。
这儿子没了。
可还有孙子,孙女呢。
皇帝听后,说道:“皇长孙殃了。”
玉荣一听这答案,当时,就是愣了一下。
明明皇长孙好好的活着。
皇帝这要会了皇长孙?
“太子妃对朕的长子一片深情,她亦殉情而去。”
皇帝给这一个儿媳的命运做了决断。
玉荣听后,只可惜了太子妃。不过,玉荣很清楚的,其时,太子妃真没多少活路。
皇帝这是牵怒。
皇帝牵怒太子妃,这能不牵怒了宁国公主府?
玉荣觉得宁国公主往后在皇宫里的体面,怕要薄了。
倒底姐姐、外甥女,那也是比不过亲儿子的。
“圣上,太子妃待老大一片深情,她殉情而去,她怕是愿意的。唯皇长孙……”玉荣还是提了话。
倒底皇长孙一个小儿,殁了?
这太残忍。
“皇长孙殁了。我就想着也许皇家的寺庙里,多了一个小沙弥,一个在佛祖跟前为长辈祈福的小少弥。”
玉荣的提议也简单。
皇长孙殁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