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裕妃升职记-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靖二公主低了头,她说道:“女儿明白。女儿听母妃的。”
“你出嫁了,还是嫁得一门勋贵。往后,母妃就盼着你早些生儿育女,能与驸马恩爱。母妃就不求旁的了。”
刘妃说这话时,也是一脸的期盼。
她的一辈子就是如此了。
刘妃也是在女儿大婚后,就是觉得心头的大石落了地。
往后求的,也是女儿一辈子平安幸福。
“母妃。”
二公主很受用的。
英国公府。
英国公是一位老人了。在太宗年间是立了大功的。
这一位出身勋贵,一身的功劳,那是堂堂正正的拿命去挣的军功。
唯一遗憾的,怕就是他的三个儿子。
这真真是白发人送了黑发人。
好在有一根独苗,长子留了一个男丁。也便是英国公府如今的世孙。
若不然,人这一辈子要强。
到最后没了自己的子嗣,那求一个什么?
封妻荫子,公侯万代。
这都得有继承人。
英国公对于世孙的感情,自然是最重的。
毕竟,这是万里良田里的一根独苗。
在儿子身上,那是用足了老子的威严。
在孙子身上时,反而撒不出来。
其时,对于唯一的嫡孙是一个纨绔子弟,英国公一个人生智慧满满的老人家能不知道吗?
知道的。
可比起能干的三个儿子,都是早逝的情况。
英国公宁可这孙子是一个无能的。至少,他能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能给英国公府留了后嗣子孙血脉。
开枝散叶,让英国公府不至于一脉单传。
这才是英国公期盼的。
当然,为了给孙子留一条退路。
知道孙子是烂泥扶不上墙的。于是,英国公就去求了皇帝。
英国公一辈子在军中,那自然有他的人脉。
他没打算留给孙子。
因为孙子无能。
一个无能之辈,若真得了一份大势力,那么,不是福,只能是祸。
这些东西全交上去,交给皇帝。
英国公给孙子的,就是一个爵位,以及一份祖产。
能让孙子吃喝玩乐,总归是过一辈子,当一个纨绔子。
不过,还得给子孙们留一点余地。
求了一桩婚事。
这曾孙辈儿全是皇家的血脉。
那么,总归是一条退路。
这就是和靖二公主会嫁进了英国公府的原由。
英国公许诺了很多。
也是负出了很多。
从祖下传到他手中的许多东西,他都舍了。
然后,求了孙儿能尚主。
“你马上就要大婚了。你祖父这一辈子能帮衬你的,都给你留了退路。”
英国公望着孙儿,也是感慨。
他老了。
真的老了,所以,英雄迟暮,这心软了。
若搁他儿子那时候。
他的儿子们像孙儿这般的无能,他会棒棍底下出孝子。
不上进,打。
不好学,打。
总之,只要打不死,就往死里学。
哪像他这孙儿。
这府上的三个儿媳啊,把这一个孙儿都是宠到心尖尖。
要月亮不给星星的。
这不,这世孙还是在书房里,哪怕在祖父跟前,还是懒洋洋的。
显然,他昨个儿没睡好。
“祖父,孙儿听您的。”
世孙回了一句。
“说说,你如何听。”
英国公顺口问一句。
“啊。”
世孙貌似睡醒了。不,应该是被吓醒的。
“祖父……”
世孙想说话,说啥子呢。他压根儿刚刚全在打磕睡,祖父讲了什么,他都不知道的。
英国公看着孙儿的模样。
就知道他又对牛弹琴了。
“你这糊涂子。”
英国公骂了一句,然后,就要起身。
世孙是一跳。
这祖父有前科,教育不好他时,就要打人了。
当然,以前的世孙那是小仗不受,大杖就跑。
总归,他去求了母亲,去求了叔嫂们。
然后,母亲、叔婶们就会去祠堂外面跪着。
跪谁,跪列祖列宗,她们无能,不能教导好后辈子弟。
这是儿媳妇的失职。
至于去哪英国公求情?
不存在的。
这公爹跟儿媳之间,还是要避讳的。
于是,得了消息的英国公。
在三个儿媳跪了祠堂外,这等损了自己颜面的行外后。
英国公也得认了。
罚孙子,这哪是罚孙子。
这是罚了儿媳。
可这三个儿媳青年丧夫。
在英国公的眼中,也是一群贞妇。这是守了他的儿子啊。
英国公与国公夫人的感情好。
三个儿子早逝,国公夫人受不住。那是病了。
小病成大病。
拖来拖去的,最后,还是病逝了。
而英国公跟国公夫人不同。
他这一辈子,什么没经历的。
哪怕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他心痛。
他得忍了。毕竟,孙儿没长大,英国公府需要一个掌舵的。
“你这小子。”
英国公倒底下不去手。
“你给我记着,往后跟公主好好过,万事听公主的。”
英国公这般叮嘱了话。
“其它的,算了算了……”
英国公也懒得交代了。
这一个孙子是烂泥扶不上墙的。教导了又如何?
这是教了,从来就学不会,总会再犯的。
对于未来的公主孙媳。
英国公很看重的。
反正这未来的一切,都是这孙儿的。
那么,这国公府的掌家人,就让公主孙媳管了,也是可以的。
至于三个儿媳?
这守孝的寡妇,总要避讳的。
英国公把一切想得挺美好的。
当然,世孙得了祖父的话,自然也是满口应了。
可英国公瞧得出来,他这孙儿压根儿没往心上去。
英国公能如何,摆摆手,让这孙儿走了。
也免得越看越气。
他老人家还想喝了孙媳茶的。
可不想跟孙子天天生气。
倒是从祖父这离开。
世孙去看了母亲。
不意外的,在母亲这儿看到了两位叔婶。
“给母亲请安,给两位叔婶请安。”
世孙在母亲跟前,还收敛许多的。
“大哥儿来了。”
两个叔婶的眼中,这世孙真跟自家的孩子一样。
当然,不可否认的,也是二人膝下无子。
这将来给二人养老的,还是这一个侄儿。
待这一位侄儿,两个叔婶也是疼爱的紧。
“我从祖父那儿过来,一路上就想着母亲,嗯,也想着两位叔婶的。”
这一世孙的嘴,还是挺甜的。
这时候,世孙乐于哄了话。
这世子夫人,还有两位妯娌,哪有不配合的。
总之,气氛是不错的。
“母亲,祖父寻我去,就是跟我说大婚的事情。”
世孙提道:“我在外面,可听人说,娶了公主多不自在。咱家不缺了富贵的,如何就让我尚主。”
世孙一直对娶公主没多大的兴趣。
他是英国公府的香饽饽。
在英国公府里,除了祖父他最大。
母亲、叔婶们只有疼爱他的份,从来不管他。
这等情况下。
世孙真真不想娶公主。
娶了公主,做了皇帝的女婿。
那日子过的,也不是万般容易的。
毕竟,皇帝岳父盯着。
想花花心思,那可不敢。
世子夫人听了儿子的话。
轻轻笑道:“又是讲了糊涂话。”
要不嘛,在世子夫人的耳中,就是儿子性子还没有长大。
她的宝贝儿子,当然是公主也配得。
至于公爹的打算。
其时,也没瞒了三个儿媳的。
英国公的想法。
三个儿媳也清楚。就是孙子不争气,总得给曾孙留了体面,留了退路。这尚主,就是最好的。
总归,一个驸马一辈子享富贵。
做皇亲国戚的,没能耐,也不会被人为难了。
这世道里,真以为享了富贵,就不沾了风险的。
没权势时,没能耐时,一个家主无能,也可能累得一个家族倒台的。
可皇帝的女婿,一般人可不敢去谋害的。
这般惹恼了皇家。
“你尚公主,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那些人跟你如何讲了尚公主不好的,都是吃不着葡萄,就讲了葡萄酸了。”
世子夫人跟儿子叮嘱了话道。
“葡萄啊。”世孙有点儿馋嘴了。
毕竟,他这等纨绔子弟,那会的事情,就是吃与喝,玩与乐。
干正紧事情,他不在行的。
“咱们府上最近可没有葡萄,这季节不对。不对,不缺了葡萄酿。母亲,儿子就想沾沾酒。那酒是果酒,可不醉人的。”
世孙就想着,拿出去,去跟人一起饮酒做乐。
当然,在自家母亲跟前,可不能如此讲。
世子夫人不知道儿子的想法。
她最心疼了儿子,在此时,自然是捡着好的,就想给了儿子。
英国公府里。
世孙还在继续他的生活,总归是轻松与惬意的。
皇宫中。
东宫,太子妃见了太子的两位良娣。
三人都是旧识。
一起大选的嘛,哪可能没心中衡量过对方。
只是一场选秀后。
各人的命运就不同了。
长乐县主成为了太子妃。
她是太子的嫡妻。
而陈次辅的嫡孙女,永安侯的嫡长女,这两位只是太子的妾室,是良娣。
哪怕良娣算是侧室。
可倒底还是妾。
要说陈良娣、安良娣二人的心中没疙瘩,那是假的。
当然,二人也会做事儿的。
在太子妃摆了贤惠的态度时,二人也是捧了场。
初初见面,肯定没傻子,会冷场的。
太子的女眷,除了这三个外。
便是正统帝给赐的两个教导了太子人事的宫女。
如今嘛,也有品阶,就是东宫女眷中最低的奉仪。
于是,这算是太子的妻妾五人,第一回 的见面。
“四位妹妹,往后咱们都是在东宫里过日子。抬头不见,低头也见。”太子妃笑容温和。
“也盼着大家都和睦相处。”
太子妃说话还是挺温柔的。可谁若以为太子妃可欺?
那就是假像。
“全听太子妃的。”
陈良娣接了一句。
“对,对,太子妃最是仁慈不过了。哪能不听了太子妃的。”安良娣也是温柔的回了话。
倒是两位小奉仪,就是坐了半个綉墩,那是恭敬的紧。
听着太子妃的话,也是小心翼翼的,可不敢多哼了半个字眼儿。
太子妃对于四人的态度,是瞧在眼中的。
两个奉仪。
自然不在太子妃的眼中。毕竟,这二人没什么家世。那是宫婢出身,是被亲人卖进宫的。
说起来,这等没出身的想上位。可不容易。
毕竟,这皇宫里的女眷,也要讲一个出身,讲一个娘家给力不给力的。
这两个小奉仪在太子妃眼中威胁不大。
当然,太子妃也有些防犯的。
可以说,如果可以的话。
太子妃是盼着快些在宫里站稳了脚跟。
如何站稳了。
那还用讲吗?
当然是快些怀上了太子的子嗣。
最好呢,生下了太子的嫡长子,皇帝的嫡长孙。
如此,才算得优势。
当然,这等子想法,只能想想。
四位太子的妾室,这两个良娣,可没有省油的灯。
太子妃能做的,就是摸清楚了情况。
然后,按着家族里教导的一些手段。那么,在让东宫的女眷侍候太子时,那日子得挑了一些不那么容易怀孕的时间。
这般的算计。
里面的功夫就很深。
可这样的法子。却最安全。
因为,没动手的,就没有痕迹。
当然,要说为难的。
就是要看了太子配合不配合。
毕竟,太子若是不配合。
那就是万事皆休。
可太子妃相信,她能做一些手段。
从太子对她的态度来看,他会给她这一位嫡妻必要的尊重。
太子妃的温柔笑在。
她心是清楚,她求的是一个嫡长子。
只要她生下了嫡长子。
那么,太子的女眷们,还是要怀孕生子。
若不然,她一个太子妃敢把持了东宫子嗣。
这可是天大的麻烦。
想到这些时。
太子妃就是琢磨了。她是不是应该跟太子聊一事儿。
二人可是夫妻。
夫妻若不同心,那就是真真的害了东宫。
这一场妻妾间的见面。
太子妃很客气,最后,喝了四人敬的茶。还是赏了东西。
然后,就是客套几句。
太子妃就是让两位良娣,两位奉仪告退了。
这时候,太子妃可没心情跟四人聊什么姐妹情深的。
太子妃还有事情。
她要在太子跟前表明了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