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 >

第131章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第131章

小说: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玉荣赶紧的起身。
  “恭请圣安。”
  玉荣给皇帝行了礼。
  “平身。”
  正统帝走进来,还是搀扶了玉荣。
  “给母后请安。”
  皇帝走到了皇太后的跟前,又是问了一个安。
  “天子,坐。”
  皇太后满面笑容,刚刚跟玉荣打机锋时,那等冷寂几分的气氛,一下子不见了。
  此时,皇太后也是笑得春暖花开的模样。
  那真是要多慈爱,就是多慈爱的。
  “谢母后。”
  正统帝坐了下来。
  他还是摆摆手,笑道:“梓橦,你也落坐吧。”
  “谢圣上。”
  玉荣自然也是谢了话。
  在皇太后跟前,把对待皇帝态度的真诚,一定要表现出来的。
  把皇帝捧高了。
  玉荣就更好借用了皇帝的牌子,这能为自个儿多挡挡灾。
  “圣上,您可是用了晚膳?”
  玉荣赶紧的又问了一句。
  “朕在乾清宫用过了。等忙碌完政务,想来母后这儿小坐。倒巧,梓橦你也在。”
  皇帝说的随意。
  可真是巧合吗?
  嗯,可能是吧。
  “难得天子一片心,哀家就是受领了。这会子天子、皇后你们能陪哀家聊些趣事。哀家只有欢喜的。”皇太后在皇帝跟前一直是慈母,现在自然也一样。
  “这些日子,想是母后的清修也是让人扰了。”
  正统帝提了一话。
  “母后,您可想去行宫小住。那儿山清水秀的,也是能少了京都里某些人的打扰。”皇帝似乎是寻问。
  “朕正巧着,也是要阅兵。这摆驾去行宫,也得去几日的功夫。梓橦,你随御驾。”
  正统帝点了名。
  “圣上点名,我自然乐意。”
  玉荣笑着附合了话。
  倒是皇太后沉默了片刻。
  皇太后说道:“宫里住了一辈子,哀家习惯了,行宫虽好,倒底陌生了些。”
  “倒是天子、皇后你们去行宫,去忙碌正事。哀家就不去打扰了。”
  皇太后给了态度。
  见此,皇帝自然不强求了。
  至于皇太后之前还有点拔了皇后的意思。
  现在皇帝在呢。
  于是,皇太后也不打算再多嘴。
  皇太后挪了话题。
  “大选,眼瞧着,也到了阅选的时候。太子妃的事情,天子您可得去行宫前选中了。”
  皇太后提醒一句。
  “当中如此。这太子妃是朕的儿媳,必然要挑一位佳妇。”
  皇帝也是高兴的。
  于是,这一对天家母子聊的话题,自然就是聊到了太子妃的人选上。
  全程里玉荣就当了一个合格的背景板。
  就是在话尾时,玉荣提了一句。
  “太子大婚,这大婚前是不是应该派了教引宫女。”
  皇家的规距摆那儿。
  玉荣怕她不提,万一……万一今后一口黑锅来。她这才要麻烦。毕竟,她可是嫡母。
  皇家的皇子皇女们都叫她一声母后。
  有些事情宁可提一提,也莫是漏了。
  “这事情,是得重视一下。”
  皇太后也是笑了。
  “教引宫女,也不是什么大事。总挑了端厚稳重,容貌不出挑的才成。也免得让太子沉迷入美色里。”
  皇太后对于教引宫女的事情,自然有插手一把的意思。
  皇太后是太子的皇祖母。
  这插手一手,玉荣也不多话。
  倒是皇帝似乎有想法。
  “乾清宫那边有合适的女子。朕吩咐李善安排一下此事。这事情再简单不过的,太子那儿哪用得着母后万般挂念的。”
  正统帝在儿子身边安插的钉子,那很正常。
  至于让皇太后,又或是皇后插一手?
  正统帝未必就乐意。
  皇帝有话。
  皇太后笑笑,再次又是挪了话题。
  玉荣就是听着,一点也不再多嘴的。
  正统十四年,大选。
  待阅选时。
  皇太后出席了,皇后出席了。
  最引人注意的当然是皇帝也出席。
  满目所见,皆是娇花一朵的小姑娘们。
  个个水灵灵的,真是一棵棵的大白菜。现在嘛,一个一个的盼着嫁进皇家。
  对于这些能入阅选的秀女。
  玉荣瞧来,就真没差了的。
  端看的,要拼的,就是姑娘们的家世背景。
  可以说,这就是现实版的拼爹。
  拼爹,才是大赢家。
  玉荣知道这一回大选,就是选了太子妃,以及东宫的良娣等。
  总归,皇太子不会一下子只娶太子妃。
  皇家不兴独宠。
  深情?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得套路动人心。
  这等话,就已经说明了皇家嘛,这规距摆那儿,按着套路来准不错。
  于是,玉荣见识了最后。
  皇帝指给太子的妻妾。
  坤宁宫。
  玉荣笑了。
  “圣上可真是厚爱太子。”
  玉荣浅浅一笑,还是嘴角含了扬起的弧度。
  “娘娘,太子妃的身份可不低。长乐县主可是圣上嫡亲的外甥女。”
  秋兰也是提醒了话。
  封建社会嘛,可是提昌了亲上加亲的。
  这一位长乐县主的母亲,就是太宗的长女,正统帝的长姐。
  长乐县主玉荣仔细也瞧过。
  是一个端庄的皇戚贵女,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皆是有自己的格调。
  “长乐县主的身份当然不低。可那两位良娣的身份,更不低。”
  玉荣只是想笑了。
  这太子的东宫往后,可是三足鼎立的局面。
  热闹的太子妃人选。
  陈次辅的嫡孙女,永安侯的嫡长女。以及长乐县主。
  现在,前两者都让皇帝指婚了,是未来的东宫良娣。
  至于长乐县主则是未来的太子妃。
  瞧瞧,这一局的牌面,正统帝可给了太子最好的一把。
  陈次辅在文臣中,那是赫赫地位。
  永安侯是开国的勋贵,在军中自然盘根错结的关系深厚。
  长乐县主带代了皇亲国戚。
  总归,这应该有的关系,东宫的太子那儿,全是一起齐活了。
  眼中看着当然好,红红火火。
  可将来呢?
  对于正统帝这等重视了权利的帝王。
  玉荣有些看懂了。
  正统帝在平衡东宫、坤宁宫。
  两方嘛,一直在努力的加码。
  瞧瞧,她得了替皇帝替笔的机会,还是堂而皇之。
  于是,太子也得了一个大安慰。
  一下子三个妻族,那可不容易啊。这若是拉拢了,太子的势力可是会膨胀的。
  偏偏玉荣是巴不得。
  当然,玉荣看得看,不代表了别人也看得看。
  于是,太子的指婚下来。
  耿府就是递了牌子。
  玉荣当然是在次日召见了嫡母。
  这一回,就是嫡母入宫,嫂嫂小武氏、弟妹余氏,这二人没陪着一起进宫来。
  “臣妇参见皇后娘娘,娘娘万福金安。”
  “母亲,免礼。”玉荣搀扶了耿武氏,一如当初。
  这摆出来的姿态,还是挺低的。
  这给了娘家的体面嘛。
  “谢娘娘。”
  耿武氏谢了话。
  宫人送了茶水点心。
  玉荣与耿武氏皆落坐。玉荣摆摆手,示意殿中的宫人们全退下。
  “本宫与母亲说些体己话,你等退下。”
  玉荣还是给秋兰使了眼色。
  秋兰懂了。
  在殿中的宫人们皆退下后。
  一下子安静下来。
  “娘娘,臣妇进宫,亦是带了老爷的关心。娘娘在宫里,可是有为难事儿,府上也愿意为娘娘分忧的。”
  耿武氏赶紧的先开口。
  “在宫里一切皆好,劳父亲挂念。倒是本宫弄了一些风波,累得父亲受了牵连。”
  玉荣面上有愧疚的神色。
  可心中却没有。
  耿府能起来,她这一位皇后的光彩,耿府是沾了的。
  她倒底非的身身啊。
  这感情还是差了一点点。
  “娘娘,您说笑了。你给府上带来的全是荣光,何来的牵连。”
  耿武氏摇摇头。
  耿武氏又不傻。
  当然知道府上的依仗。
  “娘娘,太子一下子得了三个出类拔粹的妻族。老爷让臣妇进宫,就是想请娘娘多忍让一二。一切不必计较当前的得失,往后一旦有机会时,再算前帐不迟。”
  耿武氏的话,还真是耿老爷的意思。
  “母亲,本宫觉得圣上多关心国本,关心太子,这没什么不好的。那两个指入东宫的良娣,还是太子妃长乐县主,本宫皆见过的,都不错。其时,若不是太子妃的宝座就是一人。陈良娣、安良娣二人,未必不是太子妃的好人选。”
  玉荣的眼中,显然这二人都不错。
  这夸的不亏心。
  “娘娘好禀性。”
  耿武氏对于宫里的娘娘态度,这算是摸出来了。
  对于娘娘淡定的态度,耿武氏是相信娘娘一定有招的。毕竟,凭着娘娘在宫里的能耐,想是东宫一定奈何不得。
  不得不说,耿武氏美化的挺好。
  可问题在于,玉荣也有小秘密。
  不会事事跟耿府上讲的。
  宫里嘛,一木一瓦,都可能会开口的。
  玉荣还是谨慎的性子。
  对秋兰给的信号。
  玉荣看懂了。
  知道这是监听的走了。
  玉荣放了些心思。
  她凑了嫡母的近处。
  小声说道:“母亲,你带句话回府上。父亲当初都说一切莫急,静待三皇子的长大。如今本宫还是一样的态度,本宫真不急。”
  玉荣说的从容。
  耿武氏听懂了。
  “娘娘放心,这话臣妇一定带到。”
  耿武氏应下了。
  在坤宁宫的玉荣与嫡母谈话时。
  东宫。
  太子这儿,最近还是有挺大的改变。
  往日,太子是心事重重。
  就怕哪儿做的不够,惹了皇帝的不高兴。谁让太子的东宫储君身份,未必就那么的靠谱。
  可现在不同呢。
  现在父皇给他指婚的三个妻族。
  嗯,陈良娣、安良娣哪怕是妾,可在太子眼中,这二人的娘家也是与他的妻族无二。
  说白了。
  在利益面前,太子也得权衡的。
  “父皇赐婚一事,满宫上下可有什么议论。”
  太子问了心腹的小太监一话。
  对于宫中的情报,太子还是重视的。
  也许在正统帝的眼中,太子没成婚,就是没长大。
  在玉荣看来,这时代的男女成婚太早。
  当然也是时代的局限,毕竟,这一个时代的平均寿命就未来的一半。
  这等情况下,当然一切有些差异。
  这很正常的。
  在求活,在民族的壮大面前。
  那自然是万般不同。
  “满宫上下都赞了殿下,赞殿中得圣上的爱重。指的太子妃娘娘与两位良娣,皆是出众的名门淑女。“
  小太监赶紧的回了话。
  这真不是假的。
  打从太子的指婚下来,东宫走出去比往常可是更有牌面。
  太子得皇帝看重。
  这等未来的天子,自然有宫人奴仆想下注。
  就盼着一朝龙飞之时,就是这些旧奴的发家之时。
  这宫里嘛,这等情况太多。
  “嗯。”
  显然对于这一个答案,太子很满意。
  “那两个教引宫女呢,如今可安份?”
  太子不是重女色的。
  毕竟,赐了这两个宫女前,正统帝跟儿子谈过心。
  也是如此,太子解开了一些心结。
  当然,没有全解开,还是有些疙瘩的。
  人心是肉长的。
  一旦痛了,哪会有心里阴影的。
  “全是安份的。”
  小太监赶紧的回话。
  “就如此吧。”
  皇太子对于两个教引的宫女,那就是搁了脑后。
  至于多宠了两个宫女?
  不存在的。
  哪怕这是太子的头一个,头二个女人。
  那又如何?
  太子这些年的日子,过得不那么的太平。
  总有意无意的,被父皇给敲打。
  这顾然锻炼了太子。
  同样的,也是让太子很敏感。太子可不想做了被父皇敲打的,爱美色的儿子。
  太子有远大的志向。
  还是盼着有朝一日能继承大位,成为天下主宰。
  太子能轻松些。
  可坤宁宫,玉荣身为了中宫皇后,这可是轻松不起来。
  皇太子指的两个良娣,今年一一会入宫。
  这等良娣嘛,简单。
  可来年太子大婚,那就不简单。
  玉荣是皇后,这事情她得操办了。
  总不能让皇太后受些累吧?
  那不是更损了皇后的贤名吗?
  于是,玉荣很忙碌的。
  真忙碌,不是假装的。
  “娘娘,您也是累了一天,可是歇一歇。奴婢给您揉一揉。”
  秋兰提了话。
  玉荣想了想,没拒绝。
  于是,由得秋兰给她捏一捏肩膀。
  “你这手艺活不错。”
  玉荣享受着,还是夸了秋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