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在年代文里当极品 >

第253章

在年代文里当极品-第253章

小说: 在年代文里当极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
  经过半个多月的角逐,各个省市已经评选出了前十名来参加半决赛。
  京城队八两顺利入选,云蔚莱也顺便排上名,准备参加两周后的小擂主挑战赛,能不能挑战成功就看他的本事了,当上擂主后能守多久,也看他的本事。
  宋征军听说孙女儿进了半决赛,终于忍不住的给羊城去了个电话。
  他语气里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玉轩啊,你跟你妈说,八两进半决赛了,咱们得去现场给她加油呀。”


第173章 节目
  国家电视台轰轰烈烈的古诗词大赛,到全国各地的小学里挑选参赛的小学生。
  羊城自然也是有代表队参加的。
  沈燕他们很早之前就听周围的人讨论了。
  对于自家的孩子,他们自然是信任的,只是羊城参赛的都是快要毕业的五年级生,所以沈燕他们也没想过八两他们会参加比赛。
  苏锦绣忙着几个项目,宋清华更是忙得脚不着地,居然也忘记跟沈燕说这个事。
  以至于沈燕听到宋玉轩说到时,先是懵,随即就忙活开了,一边收拾东西还一边嘟囔着:“你说说这几个孩子,真是不知道说他们什么好,宝儿参加比赛这么大的事也不跟我说。”
  “他们不告诉你,不就怕你像现在这样么?从羊城到京城多远呐,好几天的火车,你年纪也不小了,坐着不难受啊。”宋玉轩在旁边帮着老太太叠袜子。
  “难受啥啊,为了我重孙女儿,我一丁点儿都不难受。”
  沈燕又回头翻柜子,翻出压箱底儿的棉服:“我要不要带棉袄回去啊。”
  “你回去想过冬你就带,不想回去过冬就不带。”宋玉轩掏出手帕擦汗,平时在外头走走跑跑也没叠个袜子累的。
  “那我不带了。”
  沈燕将棉服又塞回箱子里。
  宋玉轩看沈燕这麻利劲儿,寻思着老爷子的打算又落空了,显而易见的,老太太压根不稀罕他了。
  叹了口气,回房间给自己收拾行李去了。
  他也给自己买了火车票,老宋家就这么一个宝贝孙女儿,他可得到现场去支持去。
  母子俩拎着行李上了火车,宋玉轩买的是包厢票,一路上把沈燕给伺候的好好的,可纵使这样,沈燕下车的时候,还浑身难受。
  他们没回红叶山,而是直接去了苏锦绣他们的四合院,连宋家老宅都没去。
  苏锦绣接到电话的时候,正在给厂里的人开会,然后就听到街道办那边来电话了,说‘家里来亲戚了,赶紧回来开门吧’,然后电话就被宋玉轩接过去了。
  一听说沈燕回来了,她也吓了一跳。
  忙不迭的结束了回忆,骑着车就回来了,等到了家门口,就看见沈燕已经和福婶聊起来了,而宋玉轩则是满脸无奈的样子。
  “奶奶。”
  苏锦绣的声音里带着激动。
  不见人时还好,这会儿见到沈燕了,苏锦绣才知道她是想这位老太太的。
  当初她来到这个世界,和苏家人也不亲,总仿佛与其他人格格不入,到了宋家后,沈燕给了她太多帮助和太多关爱。
  “绣儿回来啦。”沈燕也一脸兴奋的转过头来,朝着苏锦绣就一路快步走过来。
  苏锦绣打好自行车,跑过去一把抱住沈燕。
  久别重逢的喜悦感染了所有人,隔壁的福婶也忍不住笑道:“老婶子回来了,家里还有菜没,没菜我早上刚买了几个菜,要什么直接过来拿。”
  “有菜有菜,差什么菜这会儿还没散市,我直接去买就成。”
  苏锦绣连忙摆摆手。
  福婶依旧笑呵呵的,拿着刀在脸盆里的水里洗了洗:“成,你缺什么直接过来就成,别跟我客气。”
  “欸,知道了,谢谢你啊福婶。”
  喜气洋洋的迎着沈燕和宋玉轩进了门,然后就忙不迭的去晒被子去了,沈燕坐在藤椅上,看着与自己离开时已经有了不少变化的院子,眼底是止不住的笑:“这院子看着比我们去羊城前打理的好。”
  “那时候是冬天嘛,过了个春天,花草啥的好好长了,自然生机勃勃。”
  “这说的倒是真的,对了,八两他们还是四点半放学不,到时候我跟你三伯去接就行。”沈燕想到自己的几个重孙,心里头止不住的痒痒。
  上次见面可还在过年呢。
  “行啊,那就辛苦奶奶了。”
  苏锦绣拿着笤帚开始给沈燕的院里扫地,屋子里是干净的,用抹布擦一遍就行,院子里倒是有不少落叶,苏锦绣三下五除二就给扫干净了,然后去翻电冰箱,从里面往外倒腾菜。
  沈燕坐在藤椅上,透过窗楞看向厨房。
  “你三伯那有保姆,倒是没要我做过饭,我瞧着许许多多的人家都用上保姆了,你这又是上班又是伺候孩子的,要不也找个人来帮衬点儿?”
  苏锦绣围上围裙,开始切菜:“我倒是想呢,就是平常家里也没个人,想找个靠谱的啊,难的很。”
  “这还是得知根知底的好。”
  沈燕一听,也认同的点点头。
  宋玉轩那的两个保姆,一个负责打扫的,一个负责厨房的,要不是她一直在家里呆着,可不放心她们俩。
  “可你这也太累了。”
  沈燕有点心疼。
  当初苏锦绣嫁进来她还能帮着带孩子,后来更是有了警卫员在旁边搭把手,如今看着苏锦绣一个人照顾一整个家,沈燕觉得这孙媳妇可真是太辛苦了。
  苏锦绣自己倒是觉得还好,毕竟家务也不是她一个人干,平时做饭的可都是宋清华。
  苏锦绣的手艺算不上好,属于能吃就行的状态。
  最后还是沈燕看不下去了,拿着调料盒站在旁边,苏锦绣只负责翻炒就行,最后做出来的菜还算可以,宋玉轩吃了两大碗米饭,吃的饭后在院子里溜达着转圈玩。
  他扶着腰,听着苏锦绣和沈燕两个人,一边洗碗一边话家常。
  不知怎么的,说到好多人卖房出国的事,宋玉轩感叹着摇摇头:“都以为国外遍地都是金子,真的出去了,就知道,外国人压根看不起咱们华国人。”
  他在国外生活了几十年,对国外的歧视了解的一清二楚。
  “太理想化了。”
  苏锦绣拧干抹布,将水池边的水渍擦赶紧:“良言难劝想死的鬼,他们自己出去了就知道艰难了。”
  宋玉轩还是觉得可惜。
  不过他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转移了:“这么说京城也有卖房的人?”
  “嗯,还不少呢。”
  “那我有空出去转转去。”
  宋玉轩若有所思的搓了搓下巴。
  吃完午饭,苏锦绣又给烧了水,扶着沈燕去冲澡,坐在澡盆里,沈燕舒坦的叹了口气:“要说这南边儿,我就适应不了这洗澡,虽说天天洗吧,可都不给搓,我这身上,跟没洗干净似的。”
  “那我给你好好搓搓。”
  “不用,洗一下我就躺会儿,晚上咱们去澡堂子搓去。”
  苏锦绣连忙点头:“我给你找个手艺好的。”
  “你别忙活了,去上班吧,我自己洗就行。”
  “我知道啦,您就别烦我了。”话虽这么说,苏锦绣还是等沈燕上了床,才推着自行车去上班去了,宋玉轩去街道办给京城办事处打了个电话,然后也回来睡觉了。
  苏锦绣回了厂里,想了想还是给宋清华去了个电话。
  宋清华听说沈燕回来了,也决定早点下班,不加班了。
  苏锦绣下班到家的时候,晚饭已经上桌了,桌面上明显的西北菜色,显而易见是从秀萍婶子那边打包回来的,如今秀萍婶子家的强子已经能独当一面了,可以做私营后,租了个店面先做早点,如今已经算是一个比较有名的西北菜馆子了。
  “回来了?洗手准备吃饭。”宋清华端着篓子,篓子里面放着十几个大馒头。
  “去秀萍婶子那儿买的菜?”
  苏锦绣放下包,一边洗手一边问道。
  “嗯。”宋清华放下篓子,手撑着桌面:“奶奶喜欢吃秀萍婶子家的菜。”
  “孩子们呢?”
  “奶奶陪着做作业呢。”
  宋清华走过去搂着她的腰在她脸颊亲了一口:“说是要给八两好好复习一下。”
  沈燕当年也是才女呢。
  从小陪伴自己长大的太奶奶回来了,几个孩子都很高兴,一整个晚上都缠着沈燕说话,沈燕也高兴,要不是苏锦绣在旁边催着,三个孩子都还不愿意睡觉去呢。
  周末就是半决赛。
  苏锦绣特意和厂里的员工们,早早的就交代好了事情,然后举家,连带着忙碌的宋清华都一起去现场支持八两去了。
  为了比赛,苏锦绣特意为她做了一件桃粉色的汉服,外面是一件滚白狐狸毛的斗篷,头发也梳成了红楼梦里林黛玉的样式,头上带的是金陵绒花。
  她从后台一走出来,就让现场所有的人都忍不住的眼前一亮。
  “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呀?”
  主持人是个亲和力十足的大姐姐。
  她的胸前别着牌子,上面写着‘文雯’,所以小孩子们都称呼她为‘文雯姐姐’。
  “文雯姐姐好,我叫宋海晴,今年十岁了,是京城西城区机关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八两拿着话筒说话时落落大方,一丁点儿都看不出紧张来。
  那个叫文雯的主持人,拿着手卡介绍八两,最后更是让八两表演了一个才艺,拉京胡。
  八两学了很多乐器,京胡是跟着隔壁学的,拉出来有股劲劲儿的感觉,看的下头的人忍不住的鼓掌叫好,八两本来就是个人来疯,越叫好,她拉的越起劲儿。
  等拉完了琴,就要正式开始比赛了。
  她走到自己的站台后面站立,和她一组比赛的,有来自金陵机关小学的裴丽丽,有来自海城实验小学的赵国华等等,来自全国各地小学的优秀少年们。
  她们的面前有一个牌子,桌面上有个按钮,一拍那个按钮,那个牌子就会竖起来,然后整个前台就会亮起红色的光芒,八两站在第四席,恰好面对观众。
  这不是个好位置,因为少儿们在思考的时候,面对太多人会有心理负担,好在八两并没有很害怕。
  站在第五席上的王沂就没那么幸运了,她的脸都紧张的发白了。
  古诗词比赛第一关是有问必答。
  从第一席开始,每个人回答十道题,答对一题得一分。
  第二关则是抢答题,根据主持人问出的问题,来进行抢答,答对一题得一分。
  第三关是理解题,根据古诗词的内容,联合作者写诗当时所处的朝代环境,以及自己的经历,回答出主持人提出的问题(两分)。
  第四关,才到了真正的比拼。
  一共五组对战,最后五组中积分最高的五位参加飞花令,由评委现场出题,这考验的就是平时的累积量了。
  这样的规则一出,别说现场的观众了,就连后来录制好了播放的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也戴眼镜的戴眼镜,拿笔抄写的拿笔抄写,一个个的陷入了紧张中。
  苏锦绣也紧张,但是她紧张的点和其他人不同。
  她更紧张这样的比赛方式观众们会不会喜欢,毕竟她是借鉴了后世综艺节目的方案的,她悄悄转头,环顾四周,仔细查看其它观众脸上的表情,见他们都开始严肃沉思起来后,才悄悄的舒了口气。
  看来……情况还可以?


第174章 火了
  《古诗词大赏》确实火了。
  华国人不管读过书的,还是没读书的,骨子里对‘文化’都是有追求的,对读书人,知识分子是尊敬的,哪怕十年前知识份子还在住牛棚,可一旦重开大学,但凡家里有点儿家底子的,都选择让孩子读书。
  无他,只有读书了,才能考大学,才能出人头地。
  再加上如今综艺节目还是少,陡然有这么一个新颖的节目出来,可不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么?
  于是,家里不管大人孩子,看完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后,就立刻调到三台,三台已经在放节目前广告了,肥水不流外人田,作为节目的最大赞助商,海燕服装的广告足足有五十秒中。
  苏锦绣给出的主意,拍了个微电视,带剧情的那种。
  反正这五十秒广告看的一点都不烦人。
  宋玉轩都准备请人写哥了,准备拍个广告MV,表面是在放歌,暗地里却是在做广告的那种,也是苏锦绣给出的主意,毕竟以后许许多多酒业集团喜欢这么搞。
  骚操作很多,趁着别人没发现前,赶紧的抄作业。
  广告过后,节目开始了。
  全家男女老少,老人家举着烟袋,年轻人端着碗,小孩子拿着笔和本子,等着看电视,遇到没听过的诗词就赶紧记下来,再加上评委老师全是清华京大文学系的老教授,点评起来也是和蔼可亲,言之有物,因为节目以科普为主,说的是大白话,哪怕没念过书的人,都能听得懂。
  “欢迎大家收看《古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