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在年代文里当极品 >

第252章

在年代文里当极品-第252章

小说: 在年代文里当极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站起来,拎着水盆一脑袋雾水的回去了。
  而八两已经开始翻报纸找报名表了。
  苏锦绣忙晕了,压根没考虑过自家孩子会报名参加节目,等到八两拿着初赛的通知单来找她的时候,才有些茫然的看着八两:“你报名了?”
  “嗯嗯,妈妈你陪我一起去参加比赛么?”八两眼睛里面闪烁着光。
  苏锦绣看了看通知单,十分遗憾的揉揉八两的脑门:“恐怕不行哦,这次比赛的领导妈妈认识,所以为了避嫌,妈妈不能出面。”
  “啊……”八两顿时失望透顶。
  “要不让小周叔叔送你去?”苏锦绣又撸了一把女儿的脑袋。
  “好吧。”
  八两撇撇嘴,有些郁闷的叹了口气。
  苏锦绣满是歉意的抱着女儿,亲了亲她的小脸蛋:“宝贝,等你获奖了,妈妈去参加你的颁奖典礼?”
  “好。”
  一听这话,八两瞬间瞪大眼睛:“我一定会拿第一名的!”
  她紧紧的握紧了小拳头,语气里满是坚定,然后雄赳赳气昂昂的回去背书去了。
  别说,难得认真的八两一旦认真起来,那气势还是挺足的,不仅圆圆帮着找资料,就连九两,都忍不住的关注她,帮着她一起背书。
  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各个大大小小的小学里。
  学校本身也受到这个比赛影响,晨读课都变成了背诵古诗词,尤其是由各个小学选送的队伍,和八两这种自行报名的还不同,这里面还掺杂着学校之间的名誉之争。
  一时间,各大小学剑拔弩张,颇有种华山论剑的磅礴气势。
  看见这样的架势,曲艺界的老艺术家们顿时扛不住了,主动的到京美找苏锦绣了,苏锦绣自然是高高兴兴的接待了,他不仅给他们配备了专门的录音室,还将厂里唯一的一台摄影仪给了他们这个项目组。
  用她的话说:“指不定什么时候会在电视上播放呢。”
  这么一说,那群老艺术家们干脆自己带着装修队,把录音室里的一堵墙给装修了一番,每次里录音的时候,还穿上最新的褂子,脸也剃的是干干净净的,别提多清爽了。
  这一番折腾,很快就折腾到了部长跟前。
  已经快小一年没找苏锦绣的部长这一次终于忍不住的把苏锦绣给喊到了办公室。
  一进屋子,就很是阴阳怪气的感叹道:“你们京美可真是能折腾。”
  苏锦绣憨笑一声,给部长倒茶:“这不都是部长领导有方嘛,感谢部长对我的信任,才能有我们京美的今天啊。”
  “你折腾折腾动画就成,怎么又跑去电视台折腾了呢?”
  部长狠狠的瞥了一眼苏锦绣,这才伸手接过她递过来的茶,表达了友好的信息。
  苏锦绣则是拉过凳子坐下:“我这也是没办法啊,您是不知道,我厂里配音组有个小姑娘去年中秋晚会的时候,去电视台录节目,我瞧着编制组那边为了三台的事愁眉苦脸的,您也知道我是个乐于助人的,就提了几个意见,这一提不要紧,人家可不就逮着我了嘛,我这人脸皮又薄,人家说两句就架不住劝,这不就……”
  说到最后,还妆模作样的叹了口气。


第172章 比赛
  部长有些头疼。
  这没本事的人,跟在身边就是累赘,不仅糟心,还办不成事。
  可这有本事的人吧,又爱折腾。
  他可没少听说,这小苏的男人在开发组那边可没少折腾老贾,可偏偏人家背景深厚,本身又是真有本事,以前还在保密研究所里面呆过,甚至上大学的时候,被边疆研究所那边借调过。
  这说出去,什么资质,什么底气都有了。
  更别说人家是正儿八经的经济系毕业,想来一句专业不对口都不行。
  这小苏也不遑多让,天知道他每次碰上小苏,那头发都得掉一把。
  “这个,小苏啊……”
  部长抓了抓半秃的脑袋:“我问你个事儿。”
  嗯?
  苏锦绣愣了一下,感情今天部长喊她来不是为了电视台的事儿?
  “就你们组织的那个《古诗词大赏》可以让外国小朋友参加么?”
  哦,还是因为电视台的事儿,不过已经具体到了节目组了。
  “可以是可以,但是节目组内对孩子们的成绩把控是很严格的,不存在暗箱操作,如果外国小孩参加的话,到时候过不了初赛复赛的,可别说我们不关爱国际友人啊。”
  苏锦绣连忙打预防针,顺便把部长下面的话给堵死了。
  只见部长脸色顿时僵了一下,显然之前是有那个打算,让苏锦绣去说一下,给这位国际友人的孩子放放水的。
  苏锦绣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这要是孩子自己不愿意参加,做家长的也不要强求,别以为孩子年纪小,就可以不顾他人意愿,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他,如果他自己愿意参加,就说明他对自己的学识是有一定的自信的,也是想要好好参加比赛的,你这背后一捣鼓,不仅不尊重节目组,也不尊重参赛者,说不定人家孩子自己还觉得咱们华国看不起他呢。”
  部长憋着口气。
  狠狠的瞥了一眼苏锦绣:“我这还没说话呢,你就有一堆大道理等着我。”
  “我也有孩子,也是当妈的呀。”
  所以她自诩对小孩子还是很了解的。
  部长想反驳说自己也是做爷爷的人了,下头孙子都快会走路了,又觉得自己说了,苏锦绣还有一万句等着自己,说不定今天一个下午就过去了。
  连忙打住。
  “报名也是同样的渠道报名么?还是说弄个外宾通道啥的?”
  “部长啊,就是参加个电视节目而已,真的没必要。”
  苏锦绣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虽说这些外国人到华国来投资,我们很感激他们,但是硬是让把他们摆在高人一等的地位上,也实在没必要,不管大人怎么样,至少我希望孩子们,心里头没有‘洋大人’的心态。”
  部长也深深的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不过现在的情况……”
  出国热潮已经有了一定的端倪。
  京城、海城等城市,更是出现了一批卖房出国的人,他们这些当领导的不知道么?
  知道,可是阻止不了。
  唯一能做的就是从那些‘洋大人’身上多学一点新东西,争取能偷师成功,早日实现经济腾飞的目标,到那时候,华国人也能骄傲的说一声自己是华国人,而不是对着‘洋大人’低声下气。
  “听说你们厂里又和海美那边搞了个交流会?”部长开始转移话题。
  苏锦绣瞪眼:“您听说了?”
  “倒也不是,就海城那边的打电话过来,提了一嘴。”
  恐怕不止提了一嘴这么简单吧。
  苏锦绣暗搓搓的想,她可没忘记前段时间给海美打电话的时候,那边负责人那警惕中带着小心的语气,现在想来,估摸着也害怕他们这边又出手吧。
  其实她能体谅海美的戒心。
  毕竟像京美这样能够完全自主,完全跟着她的想法走,在海美是不可能的。
  那边错综复杂的管理关系,苏锦绣只要想一想,都觉得脑袋疼,这时候就想到京美的好处了,虽说平时累了点,可能自己当家做主,那是真的舒心。
  “咱们两家厂子,作为国内唯二的两家美术制片厂,自然是要做好交流的带头作用的。”
  苏锦绣在部长面前,难得露出一丝落寞。
  “要是我们两家再闹矛盾的话,咱们华国的动画界,可就真的不行了。”
  这话若放在几十年后说,会显得很矫情,说不定还会有人喷‘太把自己当回事’,可在如今来说,却是很有道理的,海美更注重短篇动画,京美则专精长篇,两家都做电影,实际上却并没有太冲突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两家如今都在专心的孵化没有经验的动画新人。
  京美几年时间,培养出了小朱他们这一批的新手班子。
  刘金涛都六十多了,依旧不敢让他退休,因为新手画师们,还需要这些老工人手把手的扶持着走上正轨。
  再加上每年到京城美院和海市美院招聘的新人,只要路途上没有磕绊,可以预见几十年后,这些人将会成为两个制片厂里的中流砥柱。
  部长听到苏锦绣这么说,也有些沉默。
  事实上,不仅仅是美术行业,还有许许多多的行业,目前的发展方向都是有点问题的。
  开发组招商引资的后果,就是国营厂子的衰落,上面的人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是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国家的事情太多了,他们能做的,就是紧着紧急的事情来做。
  而文化部,向来不算是紧急的事。
  这也让部长心里多少有点不得劲。
  “审核组那边,我们部里有五个名额,我把你的名字送上去了。”部长抬手揉了揉鼻子,低头整理桌上的文件:“行了,你厂里也忙的很,赶紧回去吧。”
  苏锦绣有点懵。
  审核组?
  晕晕乎乎的出了门,陡然想起在国外的时候,苏翼好像和她说过审核组的事。
  回过神来的苏锦绣扭头就往回跑,不顾办公室里其他人诧异的目光,直接敲门进了部长办公室,冲进去一把撑在部长桌面上:“部长,审核组要改组了么?”
  “你从哪儿听来的消息?不许胡说,没有。”
  部长蹙着眉头斥责道。
  苏锦绣眯着眼睛,满脸不信任的看着部长。
  “我说你厂里就没事儿干了?要是真没事儿,我给你派点活儿?你来部里这么久了,可一点儿事都没做。”
  “不了不了。”
  苏锦绣连忙摆摆头:“厂里忙的很,我先走了啊部长。”
  说完扭头就跑,溜了溜了。
  回了厂里,先去几个办公室走了一趟,大家伙儿忙忙碌碌的,都没看见站在窗外的她,好容易碰上一个人,还因为抱着一堆文件,差点撞到她。
  那学徒工喊了声‘厂长’,然后就急急忙忙的进去了。
  苏锦绣默默的退开,觉得自己还是赶紧离开,别在这里添乱的好。
  又去另一边大楼里面看,蜡染的工作室已经关上了,金花大娘这会儿正拿着铲子在花园里产草,时不时的抬头和花匠大爷聊天,她的口音还是有着浓浓的方言味儿,所以说的很慢,好在大爷也是真无聊,他侧着耳朵听,两个人聊得还挺开心的,不用走近都能听见他们在说家里孩子的事。
  路过他们往楼里走,就听见‘啪’的一声,惊堂木一拍。
  原来是曲艺大师在录段子,小朱带着一群画手坐在隔壁仔细观察着老先生的表情,手里不停的画着分镜,若仔细看去,会发现分镜和老先生没什么关系,反倒是老先生讲的故事里的情景。
  认真地也没发现站在窗外的苏锦绣。
  摄像机十分敬业的在工作着,苏锦绣怕自己的脚步声被录进去,悄无声息的退了出去。
  走到院子里,苏锦绣才长长的舒了口气。
  真好啊,所有人都在认真的努力着。
  每次看见这群年轻人在为这份事业而奋斗,苏锦绣都有种未来可期的感觉,她盘算着文西林从海城回来还有多久,然后心底带着几分说不上来的亢奋,吩咐小郑去找场地,又拿出梳子梳了头,亲自去京城的几个大学,邀请那边的老教授,商量一下关于交流会的事。
  苏锦绣早就想好了,她要把这次的交流会办成文艺界的巅峰论坛。
  这一次,她不仅邀请绘画界,还有曲艺界,戏曲界,手艺人等,他还要邀请历史系的,博物馆的。
  到时候这样的一群人思维碰撞,也不知道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她还要邀请电视台的摄影师,亲自去现场拍摄纪录片,到时候制成带子,回来一遍一遍的让画手们看,总能从里面寻找到一丝灵感。
  若是这一次的巅峰论坛能成功的话,日后可以每年都搞一次。
  而且……
  审核组那边部长把她的名字报上去了,不得不说是意外之喜。
  若是她真能成为审核组成员,这个论坛也办的更加的重要,到时候,她还可以邀请体制内干部去宣讲政策,预防创作触碰高压线。
  这么一想,苏锦绣顿时有种紧迫感。
  场地安排,人员安排,安保安排……
  很多事情都在等待着她去做。
  苏锦绣跺跺脚,振奋了一下精神,便大步的回到了办公室,翻开笔记本开始写计划,与此同时,电视台那边也从几百人中,选出了几个少儿台的主持人,分别给他们取了花名。
  什么桃子姐姐,苹果姐姐,飞飞哥哥的……
  总之,选的都是年轻貌美,一看就很有亲和力的那种。
  他们分别被派往各个省城,作为省队队长与当地各个小学的老师和家长接洽,带着孩子们到京城参加半决赛。
  是的……
  经过半个多月的角逐,各个省市已经评选出了前十名来参加半决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