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在年代文里当极品 >

第174章

在年代文里当极品-第174章

小说: 在年代文里当极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愿意,咱约个好一点的医生。”宋清华点点头,用唇去追她的唇。
  两个人亲昵的吻了好一会儿,宋清华才抱着苏锦绣消停了,拉过被子将两个人裹的紧紧的:“明天我去问问妈,说不定她就能做手术了。”
  苏锦绣:“……”
  婆婆给丈夫做结扎手术?
  感觉怎么这么奇怪呢?
  “对了,下个月我干爸过六十岁,按规矩咱们得挑一担礼呢。”苏锦绣动了动身子,开始话家常。
  “挑。”
  宋清华懒洋洋的应了一声:“六十岁得要八十八个寿桃了吧。”
  “嗯,得提前去秀萍婶子那边订去。”
  苏锦绣说话的时候,已经有些迷迷糊糊了,她脑子里盘算着几个长辈的年纪,发现八二年过生日的人是真的多,胡建邦和钱芳都是六十岁,钱芳早早的就卖了工作在家带孙子,胡建邦是内退后又返聘回去的技术员,苏大海年纪虽然只比胡建邦小两岁,但因为舍不得工资,就没退休,但厂子里已经有了意见,估摸着要不了多久,就要买断工龄,直接劝退了。
  夫妻俩一夜无话,好眠到天明。
  天一亮,苏锦绣的休闲时间就结束了,她急急忙忙起了身,长长的头发扎了个独马尾,发圈是自己做的后世十分流行的大肠发圈,衣服里面穿的是一件女士小西装,下面直腿西装裤,踩着坡跟黑色小皮鞋,外头再套一件呢大衣,这一身别说现在了,放到未来也不过时,要说哪里不如意,就是选色上没那么自由,这一套是黑色的。
  明明是自己亲手画的设计图,也是亲眼盯着做出来的,偏偏穿上后,感觉很像卖保险的。
  “我先去厂里了,你吃完早饭把锅子刷了再去红叶山。”
  苏锦绣背着自己的小皮包,推出自行车,戴上手套,围上围巾就出了门。
  宋清华慢悠悠的喝了粥,刷了锅,然后才上了公交车往红叶山那边去了,到了红叶山,小方带着宋清衍的警卫员去电影院买电影票去了,宋清衍正拿着防灾电影系列的连环画给孩子们讲故事。
  他讲故事实在没什么天赋,平铺直叙的,眼见着几个孩子目光飘摇,显然心思已经离家出走了。
  将几个孩子解救出来后,宋清华拉着宋清衍进了房间。
  “欸,哥,你给我说说,做完结扎后……对身体有影响么?”宋清华神秘兮兮的小声问道。
  本以为是有什么机密,没想到听到这个问题的宋清衍:“……”
  他瓮声瓮气的问道:“你指哪方面?”
  “就……那个啥上?”宋清华脸颊也有点飘红了。
  宋清衍:“……不太清楚……我又没老婆。”
  宋清华:“……”
  抹了把脸:“行吧。”
  这话回的一点毛病都没有。
  “你怎么知道我结扎了?”宋清衍眉心蹙的紧紧的,满脸狐疑的看着宋清华。
  “嗐,这不是奶奶告诉绣儿了嘛。”宋清华嘴一快,把事情给秃噜了出来。
  宋清衍的神情一瞬间空白。
  等晚上已经恢复平静的苏锦绣回来,却发现宋清衍一整晚都不敢抬眼看她。
  又过两天,宋清华又陪着领导下去视察去了,京美这边因为《少林小师叔》捷报频频,所有人无心工作,再加上大年三十还加班了,所以苏锦绣干脆给他们放了三天的假,她也好在家打扫一下卫生,置办一些东西。
  却不想,刚打扫到一半,李明明来了,和她一起来的还有她的新婚丈夫。
  “姐,我是真不想在省城那边干了。”
  李明明寒暄了没两句,就开始吐槽自己的工作:“你是没看见,我那个领导啊,真是……我都没嘴讲。”她皱着眉头,不停的叹气:“他是革委会那边上来的,那作风,啧啧啧……”
  “真的那么过分?”苏锦绣诧异的挑眉。
  “可不是,咱们那单位,不大不小也算是个国有资产吧,结果人家倒好,当自己家的厂子了。”
  李明明大学毕业出来后,没去单位,而是沿着以前的老路,直接进了一家国有药厂,她是大学生,一进厂就受到了重用,做了副厂长,本以为自己的工作经验加上学历,在厂里不说挥斥方遒,至少如鱼得水,却没想到,压在自己头上的两座大山斗的厉害。
  厂长是以前革委会里退下来的,当初革委会清算的时候,他因为胆子小,所以没被清算,再加上年纪大了,就被调到厂子里做了厂长,工会主席比较年轻,作风也比较强硬,又是军人出身,所以两个人斗的跟斗鸡眼似的,于是就苦了刚刚大学毕业的李明明。
  “所以你想回来?”
  苏锦绣看看李明明,又看看李明明的丈夫:“想进京美?”
  李明明舔了舔唇,摇摇头:“没有。”
  她手指攥着苏锦绣的手,有些凉:“我……我又不会画画,去京美不是给你拖后腿么?今天我们夫妻来,是想跟你商量个事儿。”
  不是进京美就好,苏锦绣的背稍微松快了些。
  “说吧,只要我能办的着的。”
  “我不想再进别的厂子了,想自己开个厂,前些时候我看了你的电影,发现电影里的人,衣服都穿的很好看,我寻思着,开个厂子专门照着你的电影做衣服,肯定有人买。”
  李明明说这话的时候,还有些不好意思:“而且,现在开厂子,都要找单位挂靠的,我妈快退休了,挂靠到百货商场去就不靠谱了,就想说,能不能挂靠到京美去。”
  说这话的时候,李明明是有点忐忑的。
  苏锦绣抿着唇,一时间没说话,只是思量着。
  李明明的想法与苏锦绣以前的规划不谋而合,那就是做电影周边,但是她想开的不是服装厂,而是更为完善的周边制作公司。
  “这件事我得和厂里的其它领导商量一下,你也知道,厂子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
  苏锦绣回过神,笑着和李明明说道。
  李明明也知道厂子里都是怎么回事,理解的点点头:“成,那我过两天再来找你。”
  说着,就站起来准备告辞。
  “对了,这是省城那边的特产,特意给你带的,尝尝鲜。”
  临走前,李明明拎了大篮子往苏锦绣手边塞。
  苏锦绣连忙拒绝:“这怎么能要,你还是带回去给李主任吃吧。”
  “赶紧拿着吧。”李明明依旧往苏锦绣手里塞。
  “明明,真的,你带回去给李主任吧,我们家就我和清华两个人在家,孩子们都跟着他们太奶奶去红叶山那边去了,这一篮子得吃到猴年马月去啊,听我的,赶紧的收回去。”
  苏锦绣虎了脸,李明明这才收了回去,只是依旧不太情愿的样子。
  等她们离去后,苏锦绣才舒了口气。
  也不知道李明明在省城到底经历了些啥,这待人处事油滑了许多。
  有了想开周边制作公司的打算的苏锦绣,休息日一结束,就急急忙忙的回了厂,准备第一件事就是招呼所有人开会,却不想,刚进办公室,就被一堆信件给淹没了。
  “厂长,快看,这都是写给咱们的信啊。”
  秘书小刘激动的看着苏锦绣,手里抓着一张信纸,声情并茂的朗读着:“啊~少林武功……好啊~”
  “噗——”
  苏锦绣刚喝了口水,听到这话就给喷出去了。
  “你这读的什么啊?”
  苏锦绣伸手:“快拿过来,我自己看。”
  “这就是个刚一年级的孩子写的,咱也不能要求过高不是?”小刘抓了抓后脑勺,将手里的信纸递给苏锦绣,只见信纸上,笔触相当稚嫩,还有错别字,感叹倒是挺真情实感的,就刚刚小刘念的那句话,显然,人家就是这么写的。
  “估摸着字太大,纸不够写,不过这家长还挺有意思,竟然真的给寄了过来。”
  “家长的信在这儿呢。”
  小刘把剩下的信纸递过去:“这信写的太好了,我看了都感动坏了。”
  苏锦绣伸手接过来,信上写着满满当当的字,从一开始的陪着孩子看电影,到后来因为电影中的防骗指南而避免了一次灾难,再到最后满满的感谢之语。
  原来这一对夫妻,是一对大学生夫妻。
  他们毕业后,带着孩子在京城上班,年后家里老人去世,他们便带着孩子回老家奔丧,却不想,在路上的时候,一个妇女总是和他们搭话,不停的套话孩子的信息。
  小两口起初还没注意,却不想,孩子却发现了不对,告诉爸爸妈妈,这个人很可能是人贩子。
  小夫妻有些不相信,可孩子却很坚持,他们起初还觉得孩子无理取闹,想要揍孩子,却没想到,孩子哭喊了起来,说《少林小师叔》中的拐子就是这样拐孩子的。
  那人许是头一回出来干这活儿,一被叫破,居然慌了起来,最后直接被摁住了。
  小夫妻这才发觉,是自己太不注意了。
  反倒是他们觉得还不懂事的儿子,却已经有了警惕之心。
  苏锦绣看后感触也是很深,她只是单纯的想蹭一蹭少林寺的东风,至于会在里面加防骗指南,不过是苏锦绣画防灾指南画西瓜了,下意识所为,本就是随手而为之,倒是没想到,反倒是这个小细节,先带来了反馈。
  看来以后在出电影的同时还是得注意啊。
  来信很多,都是周边地区的观众来信。
  如今电影虽说全国公映,但是因为片源实在是不够,所以能看到的,都是一些大的省会城市,若要全国全部都看过,恐怕得放到下半年才行,这一点,不仅《少林小师叔》如此,就连火爆无比的《少林寺》也一样。
  所以说,能这么快收到反馈,苏锦绣已经很开心了。
  “小刘,通知下去,咱们准备开会。”
  “是,厂长。”
  小刘立刻小跑着出了办公室。
  苏锦绣看着满地的信件,又出门招呼小朱他们,很快,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过来帮忙把信都搬到会议室去了。
  趁着开会之前的准备时间,苏锦绣又把前一天晚上写出来的,关于周边制作厂的计划书拿出来,仔细盘算了一下,然后便信心满满的往会议室去了。
  会议室里,几个老画师正坐在桌子边拆信看。
  气氛很是沉默,老画师们一个个的缩着脖子,眼圈微微泛红,手里攥着信纸,旁边小朱他们几个学徒工,这会儿则是帮忙拆信,有的信里面除了信纸,还有红绳编织的小礼物,圆仁的师父曾经给圆仁一枚核雕的手串,寄过来的红绳上面,正串着一颗未经打磨的桃核。
  “这些人真是的,还送什么礼物啊。”老画师一边嘟囔着,一边用手摩挲着桃核。
  “咱可不能收啊,得退回去,刚刚从哪个信封拆出来的?能找着么?”
  美术顾问刘金涛站起来,眉头微蹙,语气听着有些不耐烦,可仔细看去,却能看的出来,他眼圈微红,显然不是不激动的。
  “这几个信封里出来的,不过这信封上面没写地址啊。”
  蹲在地上的小朱举着信封站起来:“大碴子村,还有村叫这名呢?”
  刘金涛接过信封,看了一眼,下面的寄信地址只有大碴子村四个字,倒是邮编写了。
  不过,为了几条红绳去查邮编,似乎又有些太大动干戈了,可要是不查……刘金涛攥着红绳,左右为难。
  “弄个框子裱起来,挂墙上去。”
  苏锦绣拎着笔记本从门外走进来:“咱们搞文化传播的,观众送点小礼物是心意,也是对这部电影的热爱,咱们好好保存了,未来说不定观众有机会来到咱们京美,看见了肯定特别高兴。”
  这话一出,那些老画师们的脸色显而易见的好了起来。
  他们小心翼翼的将这些红绳手串放到旁边的纸盒子里,然后才坐回自己的位置上。
  “上个礼拜的数据出来了。”
  苏锦绣放下笔记本,拉开椅子坐了下来:“这些信大家伙儿也看见了,证明了这次的电影,咱们搞了个开门红啊。”
  这个开门红,不仅是电影的开门红,也是整个京美的开门红。
  “有了这部电影,咱们京美也算是稳住了。”
  ‘稳住了’。
  这三个字多好听啊。
  老画师们各个鼻子酸涩,脸仰着朝天,不让泪水滑下来,可泪水依旧不争气的涌出眼眶。
  他们在京影那么多年,一直不受重视,后来更是到了无仪器可用的地步,逼得他们远走他乡,到海美去蹭仪器,谁能想到,他们这些人,居然还能有今天呢?
  “这些信件大家也看见了,这都是大家的热情。”
  苏锦绣转身抱起一个大箱子,然后将所有的信全部都倒在桌面上。
  无数个信封从箱子中滑出,落在桌面上成了一个小堆。
  “我思来想去,我们不能只做收信的人,也要给这些观众回应才是,关于这个回应,大家伙儿有什么好主意?”
  所有人顿时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