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在年代文里当极品 >

第165章

在年代文里当极品-第165章

小说: 在年代文里当极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还因为京美还没正式挂牌的原因。
  用这些老师傅的话说,京美挂牌之日,便是仪器开启之时,虽说这口号有点中二,但是也能感受到他们想要图个顺心顺意的想法。
  毕竟前面那么些年,京影遭受的嗟磨不少,他们这个部门在京影里面更是爷不疼,娘不爱的,后来要不是苏锦绣的扫盲系列横空出世,临平抱着孤注一掷的心思去洽谈,恐怕他们还在京影边缘坐冷板凳呢。
  “厂长,我挑了个黄道吉日,下个月六号宜挂牌啊!”
  苏锦绣一边往前走,一边回身边的美术顾问刘金涛:“下个月六号?你们能赶得及?”
  “能,我们保证能完成任务。”刘金涛想也不想的重重点头。
  要知道,他们盼挂牌的日子盼了多久了。
  之前是因为仪器不到,想挂牌却不能挂,后来仪器到了,却反而想做到尽善尽美再挂牌,又将挂牌的时间给延后了。
  如今,他之所以提出这个提议,也是因为:“咱们得赶紧挂牌啊,不然的话,美院的那群大学生都要被别人抢走了。”
  美院那边和其他大学不同。
  其他大学一般会在大三下班学期开始安排就业。
  美院则是除了留校学生,其他的学生,要么出来后继续坚持绘画梦想,要么就是转去读设计,要么就是直接进入与本专业无关的部门工作,可偏偏,现在大学生数量少啊,只要是个大学生,各个部门就争着抢着的,丝毫不管这人本专业学的是啥。
  这让刘金涛看了后无比的心疼。
  他们京美现在什么都不缺,就缺能画画的人!
  所以他这会儿可着急了,只恨不得立刻挂牌,他就拿着手续去美院挑人去,美院的人看不起他们京美又怎么样,他们可是有编制要求的,只要工资到位,就不信没人来!
  其实是刘金涛想的太多了。
  其实目前美院正面临着毕业生实习就业的问题。
  美院的那些学生中,有一部分是报考问题,艺术类大学的分数比综合大学要低一些,估分不多,再加上有一点绘画基础,美院就成了他们的第二选择。
  这类的学生,是京美的首要选择。
  他们或许技艺没那么好,成绩也一般,可他们有一颗不甘却又勤奋上进的心,只要人上进,技艺啥的,京美的老师傅们可不介意带徒弟的。
  文化圈儿里就这么回事,有老师带,比啥毕业证都来的有用。
  当然,还有另一种学生,专门奔着做艺术家来的,如今毕业后,自然不愿意进那些部门做那些日复一日的单调工作,他们性格烂漫,心中满是浪漫思想,这些学生,一般都是家境比较好的。
  可问题是,艺术家也是要吃饭的!
  家境再好也不可能一直养着他们,搞艺术搞得最后吃不起饭也不是没有。
  然而,这一切刘金涛并不知道。
  他只知道自己之前去美院那边,直面京美老师们对他们京美的鄙视,他的心态能不崩么?
  明明几个月前,还是淳朴到因为不受重视而抱着作品跑海美的老师傅,如今已经成了准备拿工资砸人的伪·资本家了。
  “厂长,咱们可得快点下手啊,那群可都是有基础的!我再也不想带那群驴脑壳了,真的蠢得死!”
  被刘金涛称为‘驴脑壳’的,是之前和小朱同一批进来的知青临时工。
  小朱是有基础的,而且是真的有天赋,如今已经正式从临时工转成了学徒工编制,户口已经成功转回来了,也因为此,和他同一批进来的知青们,天天的,眼睛都熬红了,只恨不得自己长八只手,能迅速学会画画,像小朱一样把户口迁回来做城里人。
  连‘驴脑壳’、‘蠢得死’这样的词都出来了,苏锦绣哪里还不能感觉到刘金涛焦急的心情呢?
  所以她也没多说什么,直接去文化部找了部长,就在次月六号,京美正式挂牌上线了。
  《少林小子圆仁》正式更名《少林小师叔》。
  在六号那天,几位来揭牌的大佬面前,在崭新的仪器上,播放出了第一帧画面。
  为这部动画电影努力了两个多月的画师们,再也忍不住的抱在一起,激动的大吼起来。
  就连打了两个多月杂的知青临时工们,都忍不住的热泪盈眶,天天看着老师傅们趴在桌上画画画,可终于看见这画它动起来了。
  “厂长,你瞧这画面,多流畅呀。”刘金涛眼泪鼻涕一把的,哭的不能自己。
  想他们这些人,几个月前还厚着脸皮去蹭海美的机器,没想到,几个月后,他们都能自制动画片了。
  “是啊,厂长,咱们这片子做的多好啊。”
  另一个老画师也是老泪纵横。
  这十几年,他们过的都太苦了,如今可算是苦尽甘来了。
  然而他们的激动,并没有影响到苏锦绣,她双手环胸,眉心微蹙的看着画面。
  因为帧数的原因,里面人物的动作其实还是挺怪异的,直上直下的,虽然流畅,却偶尔会有诡异的卡顿,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一部电影,预定四十分钟,他们一共画了将近七万张底稿,比起海美九色鹿还多了好几万张,可纵使如此,画面看起来依旧不算精致。
  看来近几年不能做大场面动漫了,步子还是得跨的稳一点才行。、
  苏锦绣若有所思。
  脑子里面已经开始扒拉起题材了。
  仪器开始工作,因为是挂牌当日,所以只做了一个不到二十秒的画面出来,可纵使如此,依旧让整个京美所有的员工都高兴了一整天。
  文化部部长百忙之间来参加揭牌仪式。
  为此,苏锦绣还提前约了报社的记者同志,在揭牌的时候给拍了照。
  第二天,京美正式挂牌的消息就在报纸上刊登了,整整一个版面,除了部长和苏锦绣一人拉着红绸一角,将红绸从招牌上揭下时大笑的照片外,还把京美的艺术墙,食堂,花廊都拍了照片,就刊登在揭牌照的下面。
  可谓是相当的显眼。
  为了扩大京美的知名度,苏锦绣还在版面的最下方,画了个豆腐块大小的方框,里面是投稿地址,写的是——【京城美术电影制片厂长期征稿,注:家庭剧本、校园剧本、农村生活、工人娱乐……等类型】。
  对此,苏锦绣是这么和下面员工解释的。
  “咱们还是要未雨绸缪啊,不能只靠自己的脑子想,还是要多征集一些故事,到时候咱们的动画能多样化,投稿的人也能多一份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刘金涛摩挲着脸:“那还不如投稿到报社呢。”
  “欸,这你就错了。”
  苏锦绣往椅子上一靠,满脸不赞同的看着刘金涛:“有的人,他的想象力丰富,脑子好,但不代表他就能写文章对吧,咱们要的是人家脑子里的东西,又不要他的文笔,只要能把故事讲明白了就行。”
  为此,苏锦绣特意点了审核部张海洋的名:“张海洋,你们审核部一定要注意啊,审稿前得做好抓中心思想的准备,若是有的故事精彩,但是中心思想不行,你们就交到编辑部,让他们升华一下内涵。”
  “好的,厂长。”刚进审核部的冀省大学毕业生张海洋站起来,充满干劲的对苏锦绣点了点头。
  苏锦绣压了压手:“坐下吧。”
  张海洋满眼兴奋的坐下,目光在对面后排的临时工身上一扫而过。
  作为正规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当初被分配到这个名不经传的制片厂的时候,他的内心是不情愿的。
  可没办法,他的父母没有人脉,他本身也不是多优秀的人,再加上专业又是文学系的,只胜在一个认真仔细的优点,在几个实习单位中选到最后,还是决定来了制片厂。
  他一进制片厂就是正式工,还进了新部门审核部,本以为是个冷板凳,心中还很是焦躁呢,没想到才刚挂牌,就被重点关照了,而且听厂长的意思,审核部可是个相当重要的部门。
  苏锦绣可不知道张海洋内心的激动,又转头看向美术顾问刘金涛:“刘老师,等这次《少林小师叔》的电影出了后,还得麻烦你们将连环画画出来,咱们电影的本子,只能咱们制片厂出。”
  “这是一定的。”刘金涛板着一张脸点点头。
  要是自家的电影本子被其它人给出了,那才叫郁闷呢。
  不过……
  “咱们制片厂申请不了刊号啊。”
  “刊号的事我来解决。”苏锦绣摆摆手,直接大包大揽了过去。
  刘金涛一听这事儿有人解决,立刻就笑了。
  “李红萍,编辑部那边就交给你了,审核部那边稿子一过来,你们要把控好思想方面啊,有的故事梗概不错,故事情节差的,你们也要和原作者做好沟通工作。”
  “是,厂长。”一个麻花辫戴眼镜的女同志站起来,用力点点头。
  “关于政策方面的倾斜方向,还请团支部的同志们多注意些了。”
  苏锦绣看向团支部委员周秾:“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播与政治倾斜方向是紧密相连的,咱们得跟着上面的指示方向走,不要犯原则性错误。”
  周秾点点头:“厂长放心吧。”
  一个简短的会议开完了,苏锦绣翻了翻笔记本,确定没有什么落下的,才合上笔记本:“既然这样,散会吧,大家伙儿去忙吧,许老师,电影制作那边速度要快些,我的意思是,咱们的电影明年最早三月底,最迟劳动节,一定要上线。”
  “我这边尽力。”头发凌乱,双眼熬的通红的制作部负责人许培文顿住脚,给了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尽力就好,也别累着。”
  苏锦绣看着许培文的样子,生怕他熬夜猝死,连忙多嘴一句:“别熬太晚,保重身体比较重要。”
  许培文打了个呵欠,点点头转身就走了。
  苏锦绣蹙着眉看着制作部那群人的背影,寻思着,还得在制片厂里搞一个医疗室才行呢。
  散会后,苏锦绣回了自己的厂长办公室。
  坐在办公桌后面,苏锦绣再次打开自己的笔记本,开始琢磨《少林小师叔》完结后的工作任务,《来自未来的女孩》连载肯定是要继续的,原本是准备在《少林小师叔》公映后就着手做林小可的电影的,不过看了现在的仪器后,苏锦绣觉得,这事儿还得缓缓,《来自未来的女孩》的场面很宏大,就目前的制作能力来说,可能做不出想要的效果,还是先出漫画的好。
  扫盲系列和《我们能做些什么》系列也得继续做,前者可以从接下来的百姓投稿中选故事,后者的大纲苏锦绣早就写完了,让老师傅接着画就行。
  那么……
  四个IP都有了稳妥的安排,苏锦绣觉得,是时候再开一个题材了。
  她在笔记本上写了几个题材,最后在一个题材上画了个圈,那就是——
  合家欢题材!
  之前揭牌那天看仪器,看到那直来直往的画面时,苏锦绣脑子里面第一个出现的画面是樱花国以后的一部长篇合家欢动画片,叫《我们这一家》,这个动漫,以最简单的线条,最普通的一家人,演绎出了最温馨的故事,紧接着,《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之类的动漫,就一个个的冒了出来。
  从樱花国想到国内,苏锦绣的脑洞直接歪到了《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家有儿女》到最近期的《爱情公寓》之类的电视剧上面,无论什么时期,这种类似于情景剧一样的电视剧,总能受到观众们的喜爱。
  苏锦绣没看到仪器前,总想大跨步的做那些复杂的,类似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那种动画电影,可看到仪器后,苏锦绣就有些失望了。
  吉卜力类型很好,京美也能做的出来,但问题是……不合适。
  华国国情与樱花国不同。
  京美的性质与吉卜力也不同。
  吉卜力那种类型的,没有个两三年闭关,是做不出来的,京美现在刚刚挂牌,是需要大批量输出的时候,画面太精细的就不合适了。
  算了,就目前来说,画面和故事性只能二选一了。
  如今画师人手不够,只能故事来凑了。
  这样想着,苏锦绣下班后,又跑去报社一趟,要求把投稿需知给描粗放大了。
  晚上,苏锦绣回了家,沈燕正戴着老花镜拿着作业本给圆圆批改作业,双胞胎则是拿着毛笔在画画,脸上沾了不少颜料,像小花猫似的,小方手里拎着水壶站在院子里浇花,谷莲殷勤的围在小方旁边。
  “嫂子好。”
  小方耳朵灵,听见门口传来声音立刻回头跟苏锦绣打招呼。
  “小方。”苏锦绣将自行车推进来,对着小方点点头:“我带了点菜,你拿到厨房里去。”
  “我来吧。”谷莲立刻小跑过来,殷勤的帮着苏锦绣去拎袋子。
  苏锦绣看着谷莲一只手拎着袋子快速往厨房走去的背影,不由得看了看小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