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有田有点闲-第2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眼间,那包子就消失了一半。
王永珠眼看这三笼只怕都不够,跑到灶间,问还有没有。
唐老汉将剩下的又凑了一笼端了出去,再也没有了。
四笼包子出去,王家人一个个吃得满嘴流油,满足得不得了。
等到结帐的时候,一共八十个包子,四百个大钱,将近半两银子,将王家人都吓了一跳。
张婆子声音都打飘:“闺女?多少钱来着?”
王永珠一笑:“没多少钱,只要娘吃得高兴就花得值!”
“不是,就这么几笼包子,就要小半两银子?这哪里是包子啊,这是金子吧?”张婆子不干了。
第五百零二章 赚钱了
林氏也在一旁附和,她心疼啊,她刚才一气吃了有七八个,都吃到嗓子眼了,这么一算,不吃了四十文钱?
什么包子能这么贵?早知道,她就不来吃了,把这钱给她拿着多好?
唐老汉早就习惯了初来乍到的客人这般,也不多话,指着门口的牌子,上面写着:“包子一个五文,概不赊欠!”
张婆子还想说啥,被王永珠劝住了,这包子也吃下肚了,总不能吐出来还给人家吧?
再说了,闺女好歹也算是镇上的名人了,张婆子不能为了这半两银子丢了闺女的面子,只得忍了。火然文一路那脸色就没好看过,王永珠示意几个哥嫂带着孩子自己去逛逛,她一边带着张婆子逛街,一边耐心的劝解,说了唐氏包子为何这么贵的原由。
张婆子才勉强平了气,露出个笑脸来。
晚上回了家,张婆子还是找了个机会发作,只说不许再这样抛费了,家里马上要起新屋子了,一个大钱都是好的。
又念叨得王永珠保证以后不再这样大方大手大脚了,才罢休。
到了晚上,张婆子担心今儿个说了闺女,闺女心里不痛快,又跑到王永珠房里,好生安慰了一番。
最后还道:“娘这不是怕你太大方了,把他们的心都养大了,以后见到啥好吃的好玩的,都找你。你姑娘家家的,驳不开面子,岂不是便宜了他们?”
“你没见你四哥成亲,老大家的,和老三家的那样子,都是一个个养不熟的。娘跟你说,你跟他们大面子上过的去就行了,别贴心贴肺!对那几个小的,上次就说过你,别太好!惯的他们!以后还真以为能指望得上?都是虚的!”
“以后有啥好吃的好玩的,你和重锦在外面吃就行。不用惦记着我跟你爹!我们老都老了,吃啥不是吃?再好的东西给我们也浪费!只要你喜欢,别说五文钱,就是五两银子的,娘都不心疼。可不能便宜那些白眼狼,知道不?”
……
王永珠连连点头:“娘,你放心,我以后真不会了!以后有啥好东西,我偷偷带回来孝敬娘!”
张婆子这才心满意足的回屋去睡觉。
※※※
山中岁月快。
不知不觉,已经是深秋了,地里的庄稼已经经受了几次的寒霜。
山货渐渐的少了,大山深处已经下雪了,就连收购的贩子也都慢慢的带着收购的山货,离开了石桥镇。
镇上渐渐的冷清了下来。
王永珠又一次采摘了黄松菇后,将山洞里的菌丝全部毁掉了,又将那些松针腐土都收拾干净,看不出痕迹来,才放心。
王永平也带着最后一批山货,从冲子沟下来了。
按着媒人说好的时间,王老柱,张婆子,带着媒人,还有王永平和一车的聘礼,上了冲子沟,下了聘。
也商定好了成亲的日期。
张大老板在最后一批山货运走前,赶到了石桥镇。
一见王永珠,就笑得跟弥勒佛一般,如果不是男女有别,又有宋重锦在旁边守着,恨不得上来就跟王永珠称兄道弟,勾肩搭背了。
王永珠供给他的两批黄松菇,成色好,品相极佳,尤其是送到京城,还能保持**分的样子。
更是让张大老板喜出望外。
要知道,以往收到新鲜的黄松菇,即使是用冰鉴一路最快的速度送到京城,能剩下一半,那就是老天保佑了。
他不知道王永珠是如何做到的,可他知道,王永珠这条线,这个人,他是决计不会放手的。
这两批上好的黄松菇,给他带来的好处难以估计。
所以他也特意亲自来,一共三斤出头的黄松菇,他在匣子里放了五张一百两的银票。
除了这个,还让家里人给准备了一些京城的特色礼物。
寒暄了片刻,张大老板将匣子和礼物一并推给了王永珠。
才提起明年是不是能继续供给这么多品相好的黄松菇?要是能多一点,那就更好了。
王永珠按已经决定不再培育黄松菇了,可当初是签了契约的,没有这黄松菇,张大老板跟谁合作不是合作?用得着非要找王家吗?
说来不都是为了黄松菇?
犹豫了一下,王永珠才婉转的道,今年能提供这么多品相好的黄松菇,实在是年成好,风调雨顺,也算是她运气,才找到两处黄松菇密集一点的位置。
明年谁也不能保证。因为这黄松菇在野外,一旦被采摘,来年这个地方是绝对不会再有的。
这每一年的气候不一样,她也不能保证明年能有这么好的黄松菇,只能看老天爷赏不赏脸了。
至于三斤的分量,实在已经是她的能力的极限了,明年能不能凑满三斤,都还得看运气,所以还真不能答应。
张大老板只觉得十分可惜,劝了好久,高价诱惑,王永珠都不为所动,才只能罢了。
说完这些,王永珠才掏出账本,和张大老板结清了所有的帐目,包括那最开始借的一百两银子,也按照钱庄的利率,把利息一起结清了。
张大老板虽然没能说动王永珠增加明年的黄松菇的供货,可生意还是要做的,今年由王家收上去的山货,运出去后,他都卖了一个好价。
这样实诚的供货渠道,自然不能丢。
更何况,张大老板自认为自己眼光不会看错,王永珠和宋重锦都不是普通人,将来肯定有大造化,早早的结个善缘,将来说不定有用得上的地方。
因此,也算是皆大欢喜了。
送走了张大老板,王永珠打开那匣子,也吓了一跳,越发庆幸自己做的决定来。
这么高的利润,要是被人知道她能培育出大量的黄松菇,只怕……
她不敢去试探人性。
只是发愁,明年只怕得借助小田田,满山的去找黄松菇了,真是自己给自己挖的坑,跪着也得填完啊!
还还有五百两可以聊以慰藉。
除了这五百两,王永珠也最后核对了一下帐目,这半年来,王家的山货生意,到今天截止,出去开支,也赚了有五百四十多两。
第五百零三章 分钱(一)
这么大一笔银子,起新屋子和给王永平成亲,是绝对够了。
王家人都知道今天是和张大老板结账的日子,家里的山货都交出去了,这大半年的辛苦,成果如何,就看今天了。
一个个都心不在焉,就连王老柱,都忍不住到门口张望了好几次。
更别提家里几个孩子,从王永珠和宋重锦出发起,就在村口守着。
好不容易看到王家马车的影子,立刻欢呼着簇拥上去。
回到王家,推开院子门,一家子都呼啦啦的围了上来:“小妹,咋样?”
“小妹,咱们赚了多少钱?”
……
“都给我散开去,喊什么喊?生怕外面人听不到是吧?”还是张婆子稳得住,将众人都呵斥开去。
上房坐下,大家都眼巴巴的看着王永珠。
王永珠先是将张大老板从京城带来的特产拿出来一一验看,有糕点糖果和茶叶,有各色的绸缎,还有两坛子上好的酒,和一些南边的干货。
京城的东西,自然不是乡下能比的,包装看起来就精细很多,糕点糖果还有茶叶都用盒子装着。盒子上还雕刻着花纹,就这盒子,估计都值不少钱。
张婆子抱着盒子,念了好几声佛,直夸张大老板大方。
还有那堆在炕头上的各色绸缎,颜色鲜亮,闪着温润的光。张大老板是个周到的人,这绸缎有颜色鲜亮的,还有适合老年人,颜色稳重的。
王老柱抱着那两坛子好酒不撒手。
那一堆南方的干货,有鱼干,还有各色果子,都是大家别说没见过,连听都没听说过的。
一家人围着张大老板送的礼物啧啧称奇了半天,张婆子才将绸缎,糕点糖果和茶叶给收到柜子里。
那些干货,尤其是南方的鱼干什么的,闻着味道就怪怪的,直接给放到偏屋里去了。
唯有那两坛酒,王老柱不撒手,张婆子也没办法,只得罢了。
收拾好东西,大家的心都平稳了许多,就凭张大老板送这么多礼物,想来应该是很顺利的吧?
王永珠在大家的眼神里,掏出一直记账的册子,一笔一笔的念给大家听,第一次收山货花了多少银子,卖出去多少钱,利润是多少,第二次是多少……念到最后,又算了家里的开支,最后剩余五百四十三两银子。
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就这么大半年的,家里就挣了五百四十三两银子?
王老柱怀里的酒差点都抱不住了,勉强定了定心神:“永珠,你没算错?咱们家真赚了这么多钱?”
这才以前简直不敢想象。
前几十年王家合起来,估计也没赚过这么多银子吧?
“爹,你放心吧,我都核对过好几次了,没算错!咱们家真有这么多银子,给四哥成亲和起大屋不差钱!”王永珠说着,还怕大家不信,装作是回屋取银票,实际从储物箱里,将卖山货积攒下来银票和零碎的银子一起包出来。
在加上今天最后结算的银子,一起哗啦啦的倒在了炕上。
半炕上都是银票和银子,铜钱。
晃花了大家的眼。
王永珠招呼着金斗和金壶一起,将银票和银子铜钱当着大家的面点清楚。
一共是五百四十三两银子加四百个铜钱。
王家人的心此刻都是火热的,谁也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啊。
“咱们家,这算是发了?”王永富一个大男人,都兴奋得脸都涨红了。
不说七里墩,就说别的村,也没听说过谁家有这么多银子的。
其他人更不消说,眼睛都盯着炕上的银子,眨都不眨一下。
王永珠让大家先适应了一下,才开口:“咱们家要用钱的地方也多,马上要起大屋,买材料,人工费,就得花不少,还有家具什么的,我预计三百两应该差不多了。”说着数出三百两的银票放到一边。
然后又问张婆子:“娘,四哥的亲事大概要多少银子够用?”
张婆子心里合计了一下,酒席啊,糖啊,鞭炮什么的,二十两银子差不多了。
王永珠点出三十两银票,放到一边,解释道:“如今咱们家跟以前不一样了,到时候恐怕上门的客人也多,多预备点银子,多备下两桌酒席,以防万一。”
这话说得很是,没人反对。
剩下了两百一十三两,大家都看着,林氏暗自推了王永富两下。
想让自家男人开口,这么多银子,大家辛苦半年了,怎么也得犒劳一下大家吧?
王永珠怎么会不知道大家怎么想的,数出一百五十两银子:“这一笔钱,留作生意用,无论如何都不能动!”
这是自然的,大家更没有意见,只点头同意。
剩下的银子,王永珠一笑:“这半年,大家都辛苦了,我当初说过,只要大家好好干,年底给大家发大红包的,我说话算话。”
大家的眼睛都亮了,看向王永珠。
王永珠跟张婆子和王老柱小声说了几句,才抬头道:“剩下六十三两银子,五十两留作家里的开支用,也不能都一下子花完了,过年也要钱,明年开春也要用钱,手里有银子才不慌。我跟娘商量了一下,剩下这十三两银子,大家分。”
十三两银子,这也是一个平常人家大半年的开销了,谁也不能说少。
以前这么些年,大家辛辛苦苦一年,一文钱都摸不到,如今都能分这么多银子了,就连林氏也觉得很知足了。
“今年的生意,大哥一家人手多,出力大,分三两银子;三哥一家虽然回来的迟些,可今年立了两次功劳,分二两银子;四哥最吃苦,为家里的生意还受了伤,加上咱们家赚得最多的,就是四哥在冲子沟收回来的那几批山货,更不用说四哥要成亲了,手里没银子不像话,今年就多分给四哥一点,四两银子;爹娘各分一两银子,剩下二两银子,我跟宋大哥一人一两。这么分,大家没意见吧?”笑眯眯的看着大家。
谁傻了才有意见。
这大半年来,谁不知道自家这闺女和妹子,说出的话,那就是板上的钉。问一下,不过是给大家面子,真要谁不开眼的跳出来说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