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有田有点闲-第1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永珠留在家里,出门前,张婆子还叮嘱王永平,让他看着王永珠,别让她进灶屋。
王永珠哭笑不得。
送走了家里人,王永珠看看天色,进屋去摸了点铜钱,就要出门。
王永平扶着门框:“小妹,你要去哪里?”
“我去买点菜,这几天大家都辛苦,没有油水不行,四哥,你在家好好看家,我一会就回来了。”说着,王永珠就朝着村口走去。
远远的,就看到王家,宋家,李家的祠堂门口都热闹的很。
一群男人们,唱着古老的调子,先敬老天爷,请他保佑七里墩风调雨顺,年年丰收。
再敬祖先,请他们庇佑后人。
最后将准备好的祭品,什么纸扎的三牲,什么果品给抬上来,给老天爷和祖先看看。
再敬酒入地,才算完成。
完成后,这些祭品就会被撤回。
第三百七十一章 烹饪天分
看着他们都祭祀完成了,王永珠才往卖豆腐,卖鱼的人家走。
这几天,卖豆腐的生意极好,都是农忙时候,这个时候亏待了肚子,就没力气。
因此,不管家境好坏,每家这几天都会买点豆腐回家,给家里人打打牙祭。
王永珠到的时候,豆腐几乎都要卖光了。
剩下两大块,王永珠全给包圆了。
又拎走一条大青鱼,加上宋重锦带来的山鸡和兔子,算是齐活了。
回到家,王永珠就开始忙活,将鱼放入盆里养着,豆腐也用井水冰着。
麻溜的收拾好,王永珠看看天色。
从张婆子的上房里挖出小半瓢的绿豆,又哄得王永平端着板凳坐到灶屋里,给王永珠生火,添柴火。
王永平有心不从,可看看妹子的拳头,很识相的怂了。
王永珠先将绿豆炒熟,然后放了大半锅水,盖上了盖子闷煮。
这样的天气,又热又燥,秋老虎最是厉害的时候,煮一锅绿豆汤送到地头去,也免得家里人被晒中暑。
早上吃的是馍馍,现在发面也来不及,王永珠干脆打算做焖面,肉汤,菜汁和面融合到一起,又方便,又好吃。
王永珠一边舀面,一边将那本初级家产菜谱给拿出来,找到焖面那一页,将步骤都熟记在心。
然后和面揉面,最开始有点不顺手,试了几下后,就找到了感觉。
王永珠觉得自己居然还有烹饪的天分,尤其是自己力气大,揉面什么的不要太轻松。
没多久,就揉好了一大团面,放在一边醒着。
又将前几日收的山货中,一些品相不佳,被挑出来的干蘑菇给抓出来两把,用温水泡好。
将早上宋重锦拿来的山鸡,已经被江氏拔毛,掏洗干净了。兔子也是,放了盐在盆里腌着。
王永珠捞出山鸡,刷刷刷几刀下去,两只鸡就躺平了。
她的五感如今超强,做起这些事情来,轻而易举,而且她切的鸡块,差不多每一块都差不多大小。
王永平本来想说,这种粗活换我来,话没出口,就看到刀光闪了几下,砧板上就码放着整齐的鸡块。
那没出口的话,就顺着口水给吞了下去。
擦擦额头上的汗,王永平决定什么都不要说了,就算妹子今天做的饭再难吃,想想那刀工,为了小命着想,他也要说好吃。
绿豆汤煮好了,没有冰糖,放入一点红糖,调调口味。
然后用一个干净的木桶盛起来放在一边晾凉。
乡下的柴火灶,有两口锅,王永珠两口锅都洗干净了,分别下油,放入葱姜蒜煸炒香,再分别丢入鸡块炒得焦黄变色,然后放入水,大火烧开,放入泡发好的干蘑菇。
让鸡汤就这么煮着,煮出香味来后,又放入豆角,茄子进去,再盖上锅盖,焖到汤汁烧开。
等汤汁开的时候,王永珠又忙着擀面,将面条切得均匀,然后揭开锅盖,将面条散开,均匀的扑在了豆角和茄子上。
再盖上锅盖,让王永平改成小火,慢慢的焖着,过几分钟,就揭开锅盖,拿筷子挑一下,让面条均匀入味。
王永平坐在灶膛面前,听着王永珠的指挥,随时添减柴火,本来他是对妹子的手艺没抱什么期望的。
可闻着厨房里越来越浓郁的香味,他的口水都快忍不住了。
最后王永珠挑出一根面条尝了尝味道,简直完美!
自己都要佩服自己了。
先盛出来自己和王永平两人的份量,剩下的,盛了两个大盆,才开始发愁,这两大盆子面,和一桶绿豆汤,要怎么给搬到田间去?
王家的地里。
祭祀完老天爷和祖先后,王永富就驾着马车,将王家人都拖到了地头上。
王老柱环顾一下四周,看看自家这十好几口人,和眼前一片金晃晃的稻田,心中喜悦。
拽一把稻穗放在手里,沉甸甸的。
今年的收成不错!王老柱心里有了底。
一声令下,王家人纷纷下地,一人站定一畦,就开始埋头割起稻子来。
镰刀下去,就倒下去一片。
林氏如今是图表现的时候,她本来就是做农活的一把好手,割起稻子来又快又好。
她的身边,是金斗和金壶,两个人虽然比不上林氏的速度快,可也在后面紧紧的追赶着。
王永贵和孙氏就差太多了,王永贵还略微强些,虽然慢,被张婆子骂了两句,威胁再这么磨叽中午不给饭吃,也就加快了速度。
只有孙氏,当初在乡下的时候年纪不大,后来都是给人当丫鬟,这拿着镰刀,还真是手忙脚乱。
一时锋利的稻草割伤了脸,一会那稻芒钻到脖子里,又痒又疼,还要担心着镰刀不顺手,割到自己的手和脚。
还有自己穿的布鞋,这稻田里水虽然放完了,可还是湿漉漉的,一脚踩下去,那软软的烂泥,就没过了脚背。
穿着布鞋倒还费力,可让她脱了鞋子,光脚踩在泥巴里,她又不敢。
一时顾忌这个,一时害怕那个,很快就落在了后面。
因为是一字排开的,这谁快谁慢一目了然。
林氏一畦都快割完一半了,孙氏这一畦还在地头磨蹭。
那速度真是比乌龟爬还慢。
张婆子忍不住插着腰就骂:“没吃饭吗?老娘早上那两个馍馍和筷子插了都不倒的厚粥是喂了狗了?喂了狗还能冲老娘摇会尾巴,你呢?你能干啥?你看看你,要不要脸啊?我家十几岁的大孙子都比你强!你自己抬头看看,看看!你窝在这地头孵蛋呢?”
“少给老娘妖妖乔乔的做怪,还以为你是那县城里的俏寡妇,哄着男人们就给你吃给你喝?如今在我老王家,收起那些子见不得人的心思,再这么磨磨唧唧,今儿个你要是不割完这一畦,就别想吃饭!”
孙氏低着头,死死的咬住唇,忍不住把求救的眼神,看向她左前方的王永贵,小声的道:“三郎,我不会~~”
王永贵自身都难保,完不成任务,如今变得狠心的亲娘肯定不给饭吃,哪里有空管孙氏啊。
当即不耐烦的道:“喊啥呀?有啥不会的啊?看着不就会了?还是你看看我就能看完了?快点割,割完才有饭吃…”
说完就只顾着自己去了。
孙氏气了个倒仰,知道没了指望,也只能咬牙坚持了。
第三百七十二章 别指望我
王家因为有马车,下田最快最早。
都割出好大一截了,相邻稻田的人才匆匆赶来。
不看别的,就看王家田里这齐刷刷一排人,就羡慕啊。
王老柱刚好割了一段,起身缓口气。
隔壁田的就忍不住一边割稻谷,一边跟他唠嗑:“老王头,你们家今年可不得了啊!”
王老柱笑着抽一口烟:“托福,托福,今年年成好,大家都日子都好过啊!”
“可不是,咱们村算是好的了,听说有些村子,连这些天都没坚持住,前些日子那稻浆没灌满就先开镰了。我还听里正说,咋今年税赋还要涨,一亩地比起往年,要多交半成粮食呢,这让咱们靠地吃饭的庄户人家日子咋过啊?”
王老柱也皱了眉头,叹了口气。
往前又割了一段,赶上了王永富,王永富赶着马车来,哪里好意思真看着爹娘下地,自己呆着。
他的腿脚如今只要不变天,倒真没什么大碍了,因此跟在后面也就下了地。
那速度,也就比林氏慢些。
王老柱将刚才听到的话,跟王永富嘀咕了几句:“唉,这庄户人家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要是往年,有老二在,咱们家好歹不用交税赋的。这今年,也不知道要交多少呢…”
那语气里,居然有一点惆怅和惋惜。
要是往年,王老大肯定要接腔,顺着王老柱的意思,把王老二夸赞一番。
因为庄户人家如果出了秀才的话,是不用交税粮的。
这也是老王家在七里墩立身的资本和特权。
王老柱往年这个时候,都会特别得意和自豪这个资本。
外人不知道情况,只知道王家不用交税,那可省了好多粮食,一个个都羡慕不已,每年都要奉承王老柱几句。
就是家里人听到了,也都会附和两句。
虽然都知道,省得那部分税粮,也都是王老二拿走了的。
家里的田地是种多季的,春收麦子,秋收稻谷、小米,高梁等。
稻谷产量低,属于细粮,大部分都是拿去卖钱,也算是家里一个重要的收入。
麦子和小米、高粱,会留着家里,磨碎了,混在一起吃。
这样能让一家老小都能填饱肚子。
即使王家以前算是七里墩的富户,也都是这么干的,只会在逢年过节,或者家里人不舒服的时候,才有白面和白米吃。
只有王永安,每年省下来的税粮,虽然不用交给官府,可都被王永安一两不少的,拖到城里家去了。
而且税粮还能掺和点别的,王永安从来都是只要白米,小米和高粱是从来不要的。
往年家里的稻谷,说到底,不是卖了钱供他读书了,就是直接拖到城里,和他的老丈人一家吃了。
王家人真没意见吗?不过是指望着王永安出息了拉几个兄弟和侄子一把,才咬牙供着。
如今听王老柱好像还很惋惜,王永富实在没忍住:“爹,往年的情况您老人家又不是心里没数?那税粮虽然没交,也给了老二了。咱们家这些年,除了一个空名声,实没沾上老二什么好处。”
“如今这样,我倒觉得好,交完税粮后,咱们家再多留一点细粮,我看妹子喜欢吃,您跟娘年纪也大了,也该吃点细粮补补身子了。除去这些,还能卖些银钱,比往年可强多了!”
王老柱沉默了半天,吧嗒了一口烟。
叹口气:“我也知道,如今家里这好日子,都多亏了你妹子!只是,我想着,世人分几等,士农工商。咱们家以后日子越过越好,没个名头护着,将来只怕有人眼红。”
“那山货生意虽然来钱,可是名声不好听。家里还是得出一个读书人才行!”这是王老柱一辈子的执念。
王永安倒是实现了他这个执念,只可惜,最后伤害王家和王老柱最狠的也是他。
这话,王永富就不好接了。
倒是王永贵被张婆子在后面骂着,刚好割到这里,接话道:“爹,我看还是算了吧!要是再供出一个像老二那样的读书人,咱们家这地就又要被卖了!到时候小妹也嫁人了,您再指望谁去把地给赎回来啊?可别指望我啊,我王老三可没这个能耐!”
“再说了,我们兄弟这一辈的,除了老二也没一个有读书的天分,小一辈里,金斗和金壶已经不指望了,就剩下金罐还有我家金盘和金勺。爹你是打算供哪一个啊?还是三个一起供?那咱们家有银山也供不起啊!”
这几日虽然总是被妹子教训,十分没面子,可是他打小就习惯了,在妹子面前,面子是不存在的。
加上这家里日子好过,每天都有荤腥,能吃饱肚子,最主要的是,还能发月钱,这让王永贵觉得这日子可比以前的家里强多了。
他自己读书没天分,可是对于家里几乎将所有的钱粮都供给老二,什么好的都先紧着老二的情况十分不满。
老二吃肉,他们连骨头都啃不上,老二米白面,他们天天吃各种粗粮。
节衣缩食供出老二来,他看着,全家也没沾到多大的光,反而老二一天到晚一副,大家都要靠着他,要巴结他的嘴脸。
那个时候他就看穿了,谁特么都指望不上,他可不像老大还指望着老二拉金斗他们一把,一直忍耐着。
打小王永贵就知道,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爹看中老二,倚重老大,娘最疼妹子,他跟老四没人疼,老四是个傻的,他可不是。
爹娘都指望不上,他很快就学会了给自己打算,靠着一张甜嘴,哄着妹子和爹娘,他的日子比起老大和老四可舒服多了。
他也想得开,人活一辈子,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