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种田文那些年(快穿) >

第4章

穿越种田文那些年(快穿)-第4章

小说: 穿越种田文那些年(快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娇娘美滋滋地喝着粥,丝毫不知有人想给她闺女当娘了。


第4章 屠夫家的小娇娘4
  卢家的早餐很普通,一锅红薯粥,两笼杂面馍馍,再加上佐粥和馍馍的咸菜。
  李朝国富民安,加上这些年风调雨顺,乡下人的生活大多不错,虽然称不上富裕,但也足够温饱,卢家世代屠户,虽然是贱籍,收入却远远高于周遭的农户,可单看这顿早饭,并不比寻常人家强上多少,顶多就是米粥浓稠了些,馍馍更舍得添一些白面罢了。
  见微知著,卢家在生活上还是十分节俭的,卢秀玉观察了几天,除了在她受伤的时候老太太狠心杀了一只鸡外,这些日子家里的餐桌上就没有出现过荤腥,恐怕说出去没人相信屠户家居然会没有肉吃。
  “奶,我想学做菜,要不以后厨房的活儿,您让我学着上手吧。”
  在一阵稀里哗啦的喝粥声中,卢秀玉的声音显得十分突兀,所有人的视线都被她吸引了。
  “大丫!”
  江白娥吓得脸都白了,她没想过女儿生了一场大病后居然变得那么大胆,敢向老太太提出要求。
  在卢家,卢苗氏就是除了卢老屠外最有话语权的人物,卢老屠是个标准的古代男人,坚持男主外女主内,对于内宅的女人来说,卢苗氏反而比卢老屠这个一家之主更有威慑力。
  灶房向来都是卢苗氏的地盘,她负责定制一家人的菜单,吃什么,怎么分配吃食,那都是卢苗氏独有的权利,现在卢秀玉主动提出要去厨房帮忙,听上去就像是要分权似的。
  有心人再仔细想想,或许还会觉得这是江白娥在背后撺掇的,不然为什么卢秀玉一个半大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一旁的刘兰花脸色都变了,她觉得大嫂果然是外表老实,内里藏奸的,只恨她闺女今年才五岁,她也说不出让闺女去厨房帮忙的话。
  至于徐娇娘完全没有受影响,她反而还用看傻子的眼神瞅了眼大房的侄女,她实在是想不透,这世上还有主动揽活干的人,那多累啊,还好他们家乖宝聪明,从来都是躲着活走的。
  想到和自己一样机灵漂亮的乖女儿,徐娇娘骄傲地挺了挺胸,感觉自己又能多吃碗饭了。
  “你想掌勺?”
  卢苗氏放下碗,眼睛直勾勾地瞅着那个将将大病痊愈的孙女,卢秀玉不闪不避,表情腼腆又坚定,这让卢苗氏不得不高看她一眼。
  老太太知道自己长的凶,以往除了机灵的二孙女,家里其他孙辈都躲着她走,大孙女病了一场倒是长进了不少,总算有点大姐的样子了。
  “现在我身后学着,到时候让你上手试试。”
  卢苗氏轻飘飘地说道。
  成了?这么简单就成了?
  江白娥和刘兰花面面相觑,她们嫁到卢家都多少个年头了,厨房打扫、烧火的活儿倒是经常做,可掌勺的机会少有,除非老太太实在抽不出空来。
  这两年老太太倒是把做早餐的活儿分出来给她们两妯娌了,但是厨房那个大柜子的锁依旧在老太太手里捏着,做饭用多少米,下多少油都是她一手掌控的。
  “谢谢奶,我一定会好好学的。”
  卢秀玉高兴地应到,其实在开口前,她已经有了八成的把握。
  婆媳是天敌,这在古代尤为明显,她娘和三婶虽然嫁到卢家多年,为卢家生儿育女,可对老太太来说,依旧是外人,同时还是一个可能与她争夺当家权的竞争对手,老太太怎么可能让她们触碰权利的中心。
  她就不一样了,那是老太太的亲孙女,是卢家的孩子,其实不用她主动开口,再过一两年,老太太也该提出让她去厨房帮忙的要求了,因为这是出嫁女儿的必备技能,不管将来她婆家会不会让她去厨房干活,至少简单的烧饭做菜,她都得会,要不然,别人就该质疑卢家教孩子的本事了。
  卢秀玉只是将学习的时间提前,老太太当然不会拒绝。
  早餐就这样在一群人的心思各异中结束。
  ******
  “你这是来帮忙的还是来当耗子的。”
  吃完饭,家里的男人都去干活了,女人们在院子里洗碗洗衣服,卢苗氏将家里的活儿分配好,刚进厨房准备把今天早上刚从地里收回来的番薯拿去地窖,就看到原本应该在打扫厨房的二儿媳妇正捧着一个番薯啃的正欢。
  老太太直接气笑了。
  “媳妇,你太过分了!”
  卢家富明明前脚刚跟着家里的男人下地,后脚又溜了回来,此刻正站在老太太身后,手指着偷吃的媳妇,义愤填膺。
  看到儿子替自己批评媳妇,卢苗氏的心中不免有些欣慰,心里的火气也降了不少。
  “你怎么可以自己一个人偷吃,也不给我分半个。”
  后头的那句话直接让老太太的笑脸僵住,差点一个趔趄被门槛绊倒。
  果然,她不应该对这个儿子抱有期待。
  “娘,我真不是馋,一开始我真的在很认真的打扫灶头,可是我这眼睛看到那些番薯后肚子里的孩子就一直踢我,跟我说娘,我肚子里,快吃根番薯吧。”
  徐娇娘咽下嘴巴里的番薯,讨好地冲着老太太笑了笑。
  “你给老娘放屁,早上两大碗粥都喝进肚了,你当自己是饭桶啊,现在还喊饿。”
  老太太信她才有鬼呢,她哪里是饿,分明就是馋。
  “还有你,不是下地去了吗,怎么又跑回来了,今天你要是不老老实实下地干活,中午就别吃饭了,家里养不起一窝闲人。”
  卢苗氏骂完儿媳妇,又对着宝贝儿子开火了。
  江白娥和刘兰花在一旁偷笑,虽然她们心里也清楚,老太太对二房的批评是只见雷霆声不见雨滴下,别看她现在骂的起劲,最疼老二的依旧还是她。
  “娘,我错了。”
  徐娇娘觉得婆婆今天特别凶,不适合挑战婆婆的底线,只能委委屈屈地认错,然后眼巴巴地看着手里半个番薯,想着吃都吃了,婆婆应该会让她把这半个番薯吃完吧。
  “给我。”
  卢苗氏可不会纵着她,恶狠狠地从她手里抢走那半个番薯,然后指着灶头的一片狼藉,“赶紧把这里收拾好,别以为大着肚子就能吃白饭了。”
  诚然老太太对二房有优待,但她也不会真的什么都不让他们干,如果老太太真的那么做,恐怕老大老三家再老实,也要闹事了。
  “乖宝,这半个番薯你吃了吧。”
  老太太又瞪了儿媳妇一眼,然后将半个番薯给了一旁眼巴巴看着自己骂她爹娘的二孙女。
  她这么做也是有考量的,一来这番薯被二儿媳妇啃过,给谁都不合适,二来自己刚骂了老二夫妇,二孙女还那么小,恐怕心里头会难过,这半个番薯就当哄孩子吧。
  江白娥和刘兰花不去细想老太太的用意,心里积了一肚子的酸水,果然,即便骂了老二夫妇,老太太还是偏心那一家子。
  刚挖出的番薯大家都爱吃,脆生生甜津津的,可是老太太死抠死抠的,连个番薯都不让人多吃,顶多偶尔拿一个出来切了,让孩子们甜甜嘴。
  现在老二媳妇已经啃了半个了,还把剩下的半个给老二家的孩子,这是一点都不把他们大房三房的娃放心里啊。
  “谢谢奶。”
  卢宝宝乐了,她没想过这好事还能落在自己身上。
  “滚滚滚,给我滚地里去。”
  一旁儿子还眼巴巴看着闺女手里那半个番薯,老太太看地眼疼,挥挥手赶人。
  看着爹娘哀怨的眼神,卢宝宝忽然觉得嘴里的番薯更甜了,慢慢啃着番薯,眼睛弯成了两道小月牙。
  卢秀玉围观了这一幕,眼神有些凝重。
  江白娥注意到女儿情绪的变化,心中十分欣慰,看来女儿也知道她奶奶是多么偏心眼的一个人物了,以后她就要跟着老太太学做菜了,可要给他们大房争口气啊。
  殊不知卢秀玉心里想的压根不是一回事。
  正所谓惯子如杀子,老太太教导儿子儿媳的时候尚且明白让他们知道不劳而获是错误,怎么到最后直接把番薯给了乖宝,却没有告诉她为什么最后把番薯给了她呢?
  如果长久这么做,岂不是要把乖宝养成第二个二叔?
  可见老太太不会教孩子,教导乖宝这件事,还是得她来。
  ******
  “奶,以后我就要跟着你学做菜了,别的事恐怕得让二妹三妹学着上手,要不今天就让两个妹妹跟我一起去割猪草吧。”
  卢秀玉背着竹篓,指着院子里的两个妹妹说道。
  卢宝宝今年六岁了,在乡下也该学着帮大人做点事了,三姑娘卢秀心虽然年纪比二堂姐小了半岁,可个头却足足比卢宝宝高了半个头。
  卢家的这些孩子除了卢宝宝全都继承了卢家的高个基因,看上去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大结实,因此卢秀心虽然才五岁,也能帮家里干点活了。
  对于大丫头的提议,江白娥在心里默默给闺女点了个赞,刘兰花虽然不太乐意闺女小小年纪就要帮家里干活,可一想到二房那个懒丫头也要一块干,心里就舒坦了许多。
  “成,你是大姐,要照顾一下妹妹们。”
  卢苗氏不做犹豫就答应下来。
  卢宝宝刚啃完番薯,还没乐多久呢,就听到了这样一个噩耗。
  割猪草?就是那个每天天不亮起床割一次,吃完早饭、晚饭各要割一次的猪草吗?
  天呢,她不就是早上随便安慰了一下自己明天要早起吗,这不是她每天惯例安慰自己的说辞吗,怎么明天真的要早起了呢。
  做人好难,做懒小孩更难。


第5章 屠夫家的小娇娘5
  卢家所在的三档口村地势得天独厚,三面环绕一座连绵不断的小阳山,物资丰饶,村里的人只要勤劳肯干,即便没有耕地,靠着这座大山也不会饿死,
  另外一面是一条官道,也和三档口这个名字来源有关。
  传说中小阳山脚下并没有村落存在,是因为李朝的开国皇帝修建国道,而此处国道垄长,有人看到了商机,就在这条国道中间修建了几个档口,专做来往行商的生意,最早的时候,一共有三个档口,分别是茶水当、食铺、修理马车的工匠铺。
  随着这几个档口的生意大获成功,越来越多的小商贩开始在此处聚集,渐渐的,此处人气越来越旺,许多因为战争流离失所的人就开始在当地聚居,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三档口村。
  直到今日,三档口村口依旧是一长排铺子,卢家的肉档也在靠近官道的位置,平时除了周围几个村镇的人会来采购肉食外,还有一些行商会购买鲜肉补充物资,这也是卢家收入重要来源之一。
  卢家在村的东面,长着全村最鲜嫩猪草的位置则在村西面,有活水流经过的地方,因此卢秀玉要带着两个妹妹穿过大半个村落,他们的这段路程,正好也要经过村子最繁华的那片档口。
  现在村里人大多刚吃完早饭,可沿着官道的铺子绝大多数已经支上了,大多都是一些茶水铺和食铺,卢宝宝看到了不少挑着个篮子兜售当地特色小吃的婶娘婆婆。
  她记得自己两三岁的时候大伯娘也曾做过这个生意,可惜官道的竞争太激烈,毕竟每天来往的行商是有限的,除非味道足够出众,要不然周围村镇的乡邻也不会花钱光顾,因此大伯娘只坚持了几天,就被老太太以每天做的吃食卖不出糟蹋粮食为由勒令禁止了。
  现在村口除了几家经营多年,有稳定客源的档口,其他小贩来来往往,很难见到一张熟面孔。
  卢宝宝的视线滑了一圈,最终停留在了唐记糖水铺上,口水忍不住吞咽了几下。
  唐家不是三档口村的人,但是祖祖辈辈都在这儿做生意,他们家在县城、几个镇上还有分铺,一手独门的保存鲜果的秘方使得他们的生意一直从祖上火到现在。
  卢宝宝最喜欢他们家的黄桃蜜水,两文钱一小碗糖水,里面会有一小块铜钱大的黄桃,味道类似现代的水果罐头,却比她记忆中罐头的味道更加自然清甜。
  卢老屠外表凶悍,其实很疼家里的孩子,偶尔肉档来了大客户,他就会在隔壁的糖水铺买上十文钱的糖水,拿回家给孩子们分着吃,这是卢家小辈们最开心的时候。
  可惜前几个月天气炎热,鲜肉不好储存,因此很少会有人大批量购买猪羊肉,卢宝宝也很久没有尝到美妙的黄桃蜜水了,之前没想到也就罢了,现在看到了那唐家糖水飘扬的布招牌,胃里的馋虫好像瞬间被勾起来了。
  想吃!
  卢宝宝咽了咽口水,把主义打到了她爹的私房钱上,她知道她爹的小金库藏在哪儿,因为她还小,大人做事很少瞒着她。
  前不久她还偷偷扒出来看她爹瞒着她娘偷藏了多少钱呢,几十个铜板,她向爹讨两文当作封口费不过分吧。
  “阿嚏——”
  远在地里的卢家富打了个喷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