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种田文那些年(快穿) >

第127章

穿越种田文那些年(快穿)-第127章

小说: 穿越种田文那些年(快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过来,不就是来要好处嘛,可我凭什么把好处给你们呢?”
  葛石燕冷着一张脸,“宝宝她娘与我有恩,我要报恩,那也是报在宝宝身上,我葛石燕能发誓,就算拼了我这条命,我也会让宝宝过上好日子,你们的关系都离得那么远了,还想要沾宝的光?凭什么,凭你们脸皮厚吗?”
  恩肯定是要报的,也报宝宝一个人也就够了,什么陶家的阿猫阿狗都找上来要好处,她还不得累死。
  “我警告你们,这里可不是你们陶家的地界,以后不准你们靠近我家的孩子,要是再被我看见你们走进大岙村一步,我这个锄头可不留情面。”
  说着,葛石燕将锄头往地上一铲,锋利地铁器把石头都砸出一条裂缝来,陶腊梅和她身后的人被葛石燕这架势唬住了,吓得往后退了几步。
  这个女人忒凶了,怎么一点都不按他们的计划来呢。
  陶腊梅有心再争辩几句,可宝宝躲在葛石燕身后不看她,村子里其他人自然帮着自己人,看到他们上前,也跟着往葛石燕身边靠拢一步。
  这下子陶腊梅是彻底不敢闹腾了。
  刚刚被打了一通,她这身上还又酸又痛呢,可真要回去吗,这一路过来,他们已经把所剩无几的存粮都吃干净了,这个时候回乡,恐怕真的要饿死了。
  在村里人的驱赶下,他们也只能离开大岙村,在村口不远处徘徊着,因为已经离开了村子,村里人也不能霸道到村外的地方都不让人呆着,陶腊梅似乎还没有死心,有在村口出扎营的趋势。
  ******
  “宝宝。”
  赶走那些碍眼的陶家人后,葛石燕深吸几口气,和蔼地冲着宝宝微笑。
  “娘,我刚刚拿水泼他们,衣服又弄脏了,是他们太坏了,吓宝宝。”
  宝宝指着刚刚泼水的时候一块掉在泥地上的衣服,缩着脖子问道,一副干了坏事想尽办法推卸责任的赖皮模样。
  “恩,宝没错,是他们太坏了,这些衣服留着,等会儿娘会洗的。”
  湿答答掉在泥地上的衣服可不好洗,葛石燕也顺着宝宝的话转移了话题,蹲下身,将那些脏衣服捡到桶里。
  是不是宝宝太小了,还不能理解刚刚陶家人说的那些话呢?
  葛石燕的逃避心理又出现了,她想着,如果宝宝没听懂,要不等她再大一些再和她谈论这件事吧。
  “娘,如果我落水了,你会救我吗?”
  在葛石燕蹲下身的时候,宝宝抱住她,搂着她的脖子在她耳边小声问道。
  其实在听到陶家人的话后,宝宝并没有太过惊讶,因为她已经隐隐猜到了答案。
  没有无缘无故的好,葛石燕现在这样疼爱她,或许是因为这些年的养育,可最初呢,收养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肯定是有理由的。
  她在两三年前来到傅家,正好两三年前傅时年出事,差点没了性命,再加上分家那天大家聊起那件事时对着她的闪躲表情,宝宝猜到,或许这两件事里有必然联系。
  其实这件事怪不到葛石燕母子的身上,原身的娘亲是个善良的女人,不论当时落水的人是谁,她都会救的,原身的父亲因为妻子的死亡病情加重撒手人寰,也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夫妻俩心中最挂念的就是原身这个女儿,葛石燕对于这个孩子,付出了百分之百的真心,对待原身甚至比自己的亲生儿子还要好,如果亡者有灵,他们也不会怨恨葛石燕母子。
  “救,肯定救,舍了娘的命娘也要救!”
  葛石燕带着哭腔说道,她欠这个孩子的,不止儿子那一条命。
  如果那个时候没有宝宝她娘救了老幺,她肯定也活不下去了,那个女人救下的是她和儿子两条性命,他们俩都欠她的。
  听着宝宝的提问,葛石燕心中的大石放下了,她不知道宝宝是不是真的了解了当年那件事,但至少现在这个孩子不怨她,那就足够了。
  林余就在边上看着,不打扰抱成一团的娘俩,跟着长舒了一口气。
  ******
  陶腊梅带着家人在村门口守了俩天,期间六口人就分吃了最后剩下的两个番薯,喝路边捡来的野草煮的汤水。
  本就皮肤蜡黄的一群人,这会儿脸上还多了几分菜色。
  再熬下去,恐怕真的要饿死了,陶家人也想过实在不行应该找一些活儿干,可是他们是逃难来的外乡人,当地人根本就不信他们,即便他们工钱要的比当地人更低也没有用。
  “要吃饭吗?要吃饭就得干活!”
  第二天晚上,葛石燕出现在了饥肠辘辘低陶腊梅等人的面前。
  她还是不喜欢眼前这群人,不过谁让她还有八亩地等着收获呢,现在农忙,雇人可难了。
  撇开别的不说,这群人倒是送上门来的帮手。不给钱,只管几顿饭就好。
  这个时候了,陶腊梅等人哪还顾得上讨价还价,连忙答应下来了。
  ******
  马梅芳在家里等了好几天,可一直都没有听到有关那边的笑话。
  她没有意识到,原本跟她无话不谈的小姐妹们都有意识地疏远她了,自然不会和她讲起葛石燕那边的事情,马梅芳有些坐不住了,她悄悄摸到了村口,想亲自查看后娘这边的动静。
  没有看到贪婪的陶家人从葛石燕身上扒下一层皮,也没有看到愁眉苦脸的恶毒后娘,反倒看见葛石燕搬着躺椅坐在田垄上,之前出现在她面前的陶腊梅等人拿着锄头镰刀在地里挥汗如雨。
  葛石燕时不时喝口凉茶,训斥陶腊梅等人不要偷懒。
  !!!
  马梅芳揉了揉眼睛。
  就这!
  他们不是应该借着陶宝宝这个孩子,把这个家弄的鸡飞狗跳们,怎么现在反过来被葛石燕当牛做马了呢!
  马梅芳木然地转身,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回去家的。


第114章 农家童养媳16
  “吃饭啦!”
  林余提着篮子过来; 里面装着陶腊梅等人的午饭。
  伙食很简单,每人一个苞谷野菜做的杂粮窝窝,大约成人的巴掌大小; 足够顶饱; 味道却一般,有些粗粝; 得嚼很久; 才能嚼出甘甜的回味来。
  除了杂粮窝窝; 还有一大碗糊涂粥,里面的东西很杂,有番薯,有苞谷还有一些切碎的菜叶,煮粥的时候; 林余还加了一碗昨天没吃完的米饭; 让这一碗糊涂粥看上去浓稠了许多。
  一碗粥; 一个杂粮窝窝,就是陶腊梅等人今天的午饭; 男人比女人又多了一个蒸熟的番薯。
  他们这群人里最年长的是陶腊梅的男人; 最小的是陶腊梅小叔家的儿子,今年才十一岁; 他能干的活儿比较少; 同样的,吃的也少一些; 他分到的那个杂粮窝窝被撕了一大半; 均分给干活最多的长辈。
  “这个娘们儿真抠。”
  陶腊梅的小叔喝了一口糊涂粥后恨恨地说道。
  “大嫂,你得和她说说,不能光给饭吃不给工钱呢; 没看我们干了多少活儿吗,放在我们那儿,一天起码还能得五文工钱呢。”
  不过这个价格是水灾前的,现在他们那儿不少人家都受灾了,剩下的田地光是自家那些人就足够解决了,至于田地多的地主,有的是受灾的农户愿意去地主家里帮忙干活,工钱一压再压,要不然他们也不会跋山涉水跑来投奔远方的亲戚。
  至于现在待的这个地方,排外太厉害,一听他们是外地口音,就不愿意雇用他们干活了。
  “哼,庸俗!他们这是地域歧视!”
  陶腊梅的男人也在边上搭腔,外地人怎么了,他们哪里比不上本地的男人了,但凡这里人大度一点,他们也不用在葛石燕这个泼妇手下干活了。
  其实这也是这个朝代惯有的地域局限性,一般来说除了外面来的商客,对于操着不同口音的外乡人,总是带着警惕性。
  尤其陶腊梅他们还是因为受了灾,逃荒过来的,人家不知道他们的底细,也怕他们手脚不干净,干活儿的时候摸走一根针一根线也足够让主人家心疼了。
  在有当地劳力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何必要雇用一些外地过来的难民呢。
  “没错,必须要她给工钱,孩子女人每天至少给两文,男人至少要给一文。”
  一群人凑在一块,喝着稀粥,吃着卡嗓子的窝窝头,互相加油鼓劲。
  他们已经打听好了,葛石燕有八亩地等待收获呢,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得先帮自家把田地收了,才能抽出空来帮忙,除了他们,葛石燕雇不到其他人,就算能雇到,按照现在的市价,一天下来起码得花六文钱,比雇用他们贵多了。
  安稳了两天,吃了两天不怎么好吃却能够填饱肚子的饭菜,一群人的小心思又开始冒出来了。
  他们怂恿陶腊梅出头,虽然葛石燕那个女人不讲情面,可相对来说,她和葛石燕的关系总是更亲近的,既然葛石燕愿意雇用他们,是不是也证明了其实葛石燕并非完全没将陶家那些亲戚放在眼里。
  陶腊梅本就不是立场坚定的人,被大伙儿这么一劝,立马就有些心动了。
  “没错,大嫂你和她说,要是不给工钱,咱们就不干了!”
  “没错,不干了!”
  又是一阵稀里哗啦地喝粥声,大伙儿含含糊糊地说道。
  有了大家一致认可的决断,陶腊梅鼓起勇气,朝葛石燕走去。
  “今天下午出两个人帮我去挖沟渠,这个活儿累一些,干活的人晚上有肉吃。”
  葛石燕坐在小椅子上吃着自己那份午饭,见陶腊梅那堆人凑在一块窸窸窣窣地说话,时不时还朝她坐着的方向看,顿时就知道他们又不安分了。
  于是不等陶腊梅走到她面前,就冲着他们喊了一句。
  啥!有肉吃!
  几个人顿时打了个激灵,自从家乡发生涝灾后,他们有多久没有尝到肉味儿了。
  “咕咚——咕咚——”
  耳边都是吞咽口水的声音。
  “我是大哥,我经验多,挖沟渠的活儿让我去!”
  “我最小,最年轻,有的是力气,挖沟渠的活儿累,大哥你年纪大了,吃不消的。”
  “我我我我,虽然我才十一岁,可是我想吃肉!”
  一群人刚刚才统一立场呢,现在就为了两个吃肉的名额争抢起来。
  至于刚刚说的工钱,那是啥玩意儿啊?
  比起一个还没影儿,不知道能不能从葛石燕这个泼妇手里讨到的好处,显然还是晚上就能吃到嘴的肉更实在啊。
  那个女人这般小气,她给的肉肯定不多,或许就拇指大的一块,只够尝一下味道,所以修沟渠的活儿一定得抢到手。
  小样儿!
  葛石燕远远地看着那些争地面红耳赤的人,默默吃着自己的午饭,深藏功与名。
  ******
  大人们忙着秋收,孩子们也没闲着,这个时候,是山上野果子丰收的季节。
  原身留下的记忆里,这个季节的山上有野生的番石榴果,成熟后的野番石榴是金黄色的,果实软嫩,掰开来后是香甜可口的果肉,还没有熟透的番石榴带着点胃酸,吃再多都不觉得够。
  除了番石榴,还有拐枣和野葡萄,可惜山上的野葡萄很酸,很多孩子摘了野葡萄主要是拿来玩,或是拿回家给大人做果酒喝。
  葛石燕虽然担心闺女,可不能一辈子都把她拘在屋子里不让她出门,再说了,上一次宝宝和林余联手将龙凤胎打退,已经让葛石燕知道这俩孩子并不是傻傻任人欺负的性格。
  因此在宝宝磨了几次后,葛石燕终于松口允许俩孩子出门,和村里的孩子一块出去玩耍了。
  午睡后,上一次的摘野果小分队再一次在山脚下集合,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一次他们越发信服宝宝了,虽然她的年纪在这群孩子里并不是最大的,可隐隐已经有了孩子头的架势。
  基本上她指哪儿,那些孩子就跑去哪里摘果子。
  今天他们的收成也不错,居然还叫宝宝发现了一片不怎么常见的刺梨果,上面挂满了沉甸甸的刺梨果。
  刺梨顾名思义,是一种浑身带着刺的果子,吃起来酸甜脆口,孩子们喜欢生吃或是沾糖吃,大人们也喜欢泡酒吃,刺梨果可以给酒水增添酸甜的口感,酒水可以为刺梨果增加醇厚的酱香。
  要是能将这些果子带回家里去,家里的大人一定会狠狠夸赞他们,没准晚上就能喝到一杯泡着刺梨果的黄糖水啦。
  这是一片刺梨丛,因为在山脚下凹陷处,外边有很多刺球丛挡着,以前好像鲜少有人踏入,上面的果子又大又多,沉甸甸的,都快把树枝给压弯了。
  只这一片刺梨丛,就足够这些孩子采摘很久了。
  为了摘到最甜的果子,一群小毛头使上了十八般武艺,摘刺梨最怕被尖刺扎到,孩子们把宽大的衣袖裤脚都用草绳绑起来,在用毛巾帕子遮挡住脖子和脸,然后小心翼翼地走入刺梨丛里。
  除了刺梨,这里还有几棵拐枣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