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长姐穿越啦 >

第28章

长姐穿越啦-第28章

小说: 长姐穿越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事还不简单的,蝉蛹白天是在泥土里头,到了晚上的时候,便会从泥土里头爬出来,再慢慢的爬到树上,之后退壳之后,便成了知了猴了。
    现在只要你们举着火把,在一颗颗的树下走上一圈,保准你们能够捡到许多的蝉蛹,不费力气去挖。”黄亦云笑了笑道。
    “那叔做火把去。”黄从河闻言之后,二话不说,直接寻找材料做火把去了。
    “叔,带四郎去,四郎想去。”
    “爹,也带五妹一起,正好五妹吃多了,可以出去走上一圈,消消食。”
    “爹,还有六妹呢?”四弟、五妹、六妹三个跟着小叔身后跑。
    “你就别去了,咱等明日坐等吃蝉蛹就成了。”黄亦云见七郎也想跟着去后,连忙拉着他。
    大晚上,乌漆嘛黑的,路可不好走,摔着了,这不好办呢?
    “大姐,七弟不去也行,明儿你还得烤蝉蛹给七弟吃,七弟就不去了。”七弟嘟了嘟嘴和黄亦云讨价还价道。
    “行,你这个小吃货。”黄亦云有些好笑的点了点七弟的鼻子道。
    “时候也不早了,大妹,你看着猪肠和猪蹄熏制的怎么了,可不可以挂起来,留作以后吃呢?”黄李氏见天色不早后,翻看了几下熏制的猪肠和三只猪蹄后朝黄亦云问道。
    “猪肠只熏制大半干,猪蹄明显不行,明日白天暴晒一天,晚上再熏制一晚后,就差不多了。”黄亦云也看了看熏制的猪肠和猪蹄后道。
    “阿奶,大姐,我听柳婶子说过,咱这里冬天都不是很冷,说冬天温度最低的时候,也只有零下七八度的模样。
    比起咱在老家的时候,要暖和的多,我见柳婶子家里头有一个专门炒柴火的房子,里头就有大姐说的他们家熏制出来的腊肉和其他的腊菜挂在烧火房里头。
    阿奶,要不咱家也在后院圈出一块地方来,弄了烧火房,用来冬天熏点腊菜或是取暖烤火也行的。”二妹突然朝黄李氏和黄亦云两人道。
    “嗯,如果天气不这么冷的话,倒是可以。”黄亦云也同意的点了点头。
    这晚,黄从河带着四弟、五妹还有六妹出去捡蝉蛹,只在山脚下捡上一小圈后,便捡了半桶的蝉蛹回来。
    蝉蛹比黄亦云还想象之中的要多。
    当然,黄亦云怕他们疏忽了,把弄回来的蝉蛹不处理好,第二天就会变成知了猴了,到时候可不好吃知了猴,那个时候,知了猴肉已经老了,身上又有壳,这可不好吃。
    七月过去,来到八月。
    六七八九十这四个月是农忙的时候。
    六月下旬的时候,就要收割水稻,如果还有村民要种两季的水稻,收割完水稻时,就要开始犁田,又要播种下去。
    八月收割小麦,九月下旬就要收割番薯,十月要收割玉米。
    等做完这些农活,要到十一月才有休闲的时间。
    毕竟东西收割下来,全部要处理。
    青山村的村民一直在忙碌之中,幸好今年风调雨顺,是个大丰收之年。
    反倒是黄家是最清闲的。
    割小麦的时候,便去村长家和柳家帮忙,割完之后,便清闲在家里头缝缝补补啥的。
    黄亦云依旧是每隔上七天的时间,就送一次香料去大碗菜酒肆。
    一直送到阳历九月下旬。
    送了两个月的时间。
    七天一百包香料,一包九个铜板,一个月四次,一个月下来,黄家就赚了三千六百个铜板,两个月就是七千二百个铜板。
    换算成银子,就是七两银子又二吊钱。
    不过,每次给大碗菜酒肆送香料,黄亦云都会买上一些粗布、棉花、米面等粮食回去。
    来来去去,也花费了二三两银子的模样。
    黄亦云估摸着自家已经存了六两银子左右了。
    家底逐渐在丰厚了起来。
 第五十八章:收番薯
    “阿奶,如今九月下旬了,咱家旱地里头的番薯,是不是要收上来了。”黄亦云见青山村不少村民家里头,正在旱地里头挖番薯呢?
    黄亦云想到自家种植了两亩地的番薯后问道。
    “今日咱家种下的番薯比其他人家要晚上许多,叔昨日去地里头瞧过,咱家地里头的番薯只有少许长的大些,但是大多数是半大的番薯,甚至还有些未长成,叔估摸着,咱家还缓缓,让番薯再长长,到十月下旬左右,咱家再去收割番薯就了。”
    “那听老二的,就十月中下旬把两亩地里头的番薯挖出来,老二,那扁担,大篓筐还有簸箕可编织做好了,到时候,咱家挖番薯的有用的呢?”
    “儿子早就做好了,不过,簸箕经过大妹改良之后,儿子看起来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了些。”
    当然,黄亦云让叔改良的簸箕,也只是在簸箕两侧上下叫黄从河用一竹条给串起来,到时候扁担直接可以挑起簸箕,可以用来担东西用。
    比原先只能够装东西抬回家要方便的多。
    现在一人就可以担着扁担,担两个装着的东西的簸箕回家。
    只要东西少装点,就连二妹和三妹两个也可以担的起。
    至于那大竹筐实在太大了,装的东西又多,黄家姐妹可担不起来。
    “农具东西都准备好,还有几天就要过中秋了,过完中秋咱家就准备挖番薯了。”黄李氏想到了黄平程和黄从江两个,神色顿时暗淡了下来。
    “往年就算咱家逃荒的,一家子虽然吃不大好,也没有月饼吃,至少中秋节一家子都在一起,今年少了爹和从江呢?”黄刘氏婆娑着眼睛道。
    “不知爹和大哥两个怎么样了,还有三妹和四妹两个。”黄从河也瓮声道。
    黄家气氛顿时低沉了起来,就连一向吃饭最香的五妹扒拉吃饭的手也慢了下来。
    “阿奶、娘,你们别担心,爷爷和爹爹吉人自有天相,等咱家有钱后,就去左北城寻寻,定能够找到爷爷和爹爹的。”黄亦云安慰黄李氏和黄刘氏两人道。
    只是,如今在古代没有通讯工具,在这茫茫人海中,想要找到两人,这何其的难。
    今年中秋少了黄平程和黄从江两人,黄家一家子过这个中秋节也不得劲。
    等十月下旬的时候,天气逐渐开始转凉了起来。
    黄李氏见差不多可以收番薯后,便带着全家出动,去旱地里头挖番薯。
    黄家先前就有两把大锄头,等快挖番薯,又去镇上买上了两把。
    黄李氏、黄刘氏、黄从河以及黄亦云四个一人一把。
    在旱地渠道一行一行的挖番薯,把番薯从地里头挖出来。
    二妹、三妹、四弟、五妹几个就把挖出来的番薯给挑拣出来,大的和小的分开。
    甚至还用手上改良过的小锄头,在黄亦云他们翻过的旱田里头,锄了锄,看看有没有遗漏的。
    黄家两亩地种上的番薯,黄家七天的时间就收完了。
    “倒是可惜了那些番薯藤叶了。”黄亦云瞧着那一担担的番薯藤叶给担到柳家喂猪后,黄亦云有些懊恼的道。
    番薯叶也是可以吃,难不成最近猪肉、黄鳝、田鸡吃了不少,有点飘了,忘记番薯叶吃起来也挺美味的。
    番薯收割后,翻新了一遍,再挖出一些番薯,之后,黄从河把自家沤好的肥,施肥了上去,增加旱田的肥力。
    黄家开始整理番薯。
    小一些的,直接洗干净,切成薄片,晒干之后,便可以磨成番薯粉。
    大一些的,洗干净后,切成片,晒干之后,直接做番薯片,番薯干。
    挑选一些最好的留起来,用作以后慢慢吃。
    “黄家奶奶,婶子,明日我家鱼塘起塘了,想要叔给我家帮忙起塘。不知叔明日有没有时间。”五妹招呼张大郎进来黄家堂屋后,张家大郎先是朝黄李氏、黄李氏笑着招呼一声后,然后朝黄从河道。
    “起塘?”黄从河有些疑惑的问道。
    “哦,是这样的,我家在村后有一池塘,养了些鱼儿,年头放养下去,到年尾起塘上来,把鱼儿抓上来,去镇上贩卖,赚点钱儿。”张大郎这才想到黄家乃是从北方迁移过来青山村的,怕是在他们老家没有鱼塘,甚至没听过起塘,张大郎解释了几句道。
    “这,叔也不会水,这可帮不了忙儿呢?”
    “叔,起塘后,会把池塘内的水给放走,倒是淹不到人,只是池塘里头泥巴深,起塘的时候怕是有些脏的。”
    “成,明日我家老二就去,明日何时起塘呢?”黄李氏直接答应了下来道。
    “多谢叔了,明日我家已时过半起塘,到时候我家会准备早食,叔记的来我家吃早食之后,咱一起去起塘了。”
    “吃早食就不用了,叔吃过早食过去就成。”
    “那可不成,年年我家起塘,叫帮忙起塘的人都会准备早食吃的,叔到时候不来的话,我爹娘还以为我办事不牢靠,没有把话传到位,到时候可有我好果子吃呢?更何况,我家起塘也不是只叫了叔一人,还有青山村几家人。黄家奶奶,婶子和弟妹都可以一起过来看个热闹。
    等我家起塘过后,也有不少的村民想要下池塘摸鱼摸河蚌什么的,想要捡捡漏,到时候可好玩了。”张大郎见黄家几个娃儿脸上露出好奇之色后,张大郎笑了笑道。
    “成,我们知道了,到时候叔去。”黄从河看了看黄李氏,见黄李氏点了点头后,黄从河这方才答应了下来。
    “爹,明日我也随你一起去起塘,我还没有见过起塘是怎么起塘的呢?”六妹眼睛一转的道。
    “既然如此,咱家都去瞧瞧,反正现在自家的活儿也差不多做完了,明日一起去看看起塘就是了。”黄李氏见家里头几个小的面上露出意动之色后,当即道。
    “咱还要带木桶、簸箕一起,幸好咱家去年住的那户人家家里头的渔网也带上了,明日咱也把渔网带上了。大姐,你看咱还要带上什么东西没有。”五妹也接着道。
 第五十九章:起塘
    “往日里头,你们去放地笼,也没见你们这么兴奋过,刚刚听张家大哥可是说了,到时候起塘是很脏脏呢?”黄亦云听到起塘后,想到起塘应该是赶塘吧!
    “这不一样,放地笼刚开始,五妹也兴奋呢?只是咱家都放了这么久的时间,都玩腻了,起塘我听都没有听过,起塘肯定好玩,又有鱼儿抓。”五妹兴奋了起来,说着手舞足蹈的。
    “既然起塘青山村会有许多村民前去,也正好和村民接触接触,融入青山村。”黄亦云心中微微一动的道。
    自家定居落户到青山村,加上居住又是在村尾,和黄家交好的也只有柳家和村长两家了。
    其他村民不是左邻右舍,加上村中没有红白喜事,都聚不到一块。
    “大妹说的也是,也可以乘着这机会和其他村民接触接触了。”黄李氏也赞同的点了点头。
    第二日,还未到已时,往日颇为宁静的青山村传来一阵阵的交谈的声音,声音不大,断断续续的从村后传来。
    “大姐,我们都准备好了,可以走了。”黄家吃完早食,四弟提着木桶朝黄亦云道。
    至于黄从河早在卯时四刻钟的时候,已经去张家去了。
    当然,黄从河去这么早并不是单纯的吃早食,而是黄从河根本未起塘过,想要去早些张家,问问有什么活儿做,或是具体要做什么。
    “婶子你不去吗?”黄亦云一家都出门后,见黄江氏并不动身后问道。
    “咱家现在也有些家底了,加上建的房子并不好。婶子在家里头守着就是了。”黄江氏压低了声音道。
    “嗯,老二家的说的对,家里头总有一个人守这不是。”黄李氏也同意的点了点头。
    等黄家来到张家的鱼塘后。
    见张家的鱼塘是挖在青山村后面的一块高坡的荒地之上。
    恰巧的是,接连而下又一条小溪蜿蜒而下,方便挖掘水渠,引水入鱼塘。
    只是,黄亦云瞧着那条小溪是往自家后边,三妹经常前去洗衣服的那条小溪。
    来到张家鱼塘岸边上后。
    见他们家蓄养的鱼塘并不小,黄亦云估摸有两百多平方大小。
    鱼塘里头的水,只剩下中间浅浅的一层,四周反而泥巴泥泞。池塘左边豁了一个大口子,还有不少水沿着口中接连那小溪放水了出去。
    当然,那豁了口中的那地方,早就被张家用渔网围了起来。
    不然的话,岂不是大大小小的鱼儿,都会从哪豁了口子流水的地方游走了。
    并且以肉眼可见,可以看到鱼塘之中那浅浅一层水中,肥硕的草鱼,正在微微的游动。
    此时,已经有不少村民在岸边上互相的交谈,甚至还有不少人手里头提着木桶以及渔网。
    看来等张家起塘完后,等着捡漏的村民有不少呢?
    “柳云妹子,你也来了。”黄亦云见到柳云后,上前笑着喊道。
    “亦云姐,还有亦凌你们都来了。待会等村长家起塘完了,咱快点下鱼塘,可多捡些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