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填房日常 >

第63章

穿越之填房日常-第63章

小说: 穿越之填房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也觉得; 这一匣子里头就属这一块最为透亮,做顶心最好,”她把选出的这一块放在被面上; 又在里头挑挑拣拣; 选了另外两块颜色相近的; 摆在一起让他瞧。
  “这几块不错; 等你好一些了我就去三姐姐那儿转转,让她把这做成一副头面; 祖母绿祖母绿; 娘都做祖母好些年了也该戴戴这祖母绿首饰了。”
  “你要给娘做头面首饰?”惊讶的陈世文说话都变得连贯起来了。
  “当然; ”刘玉真继续挑拣,“你都没发现吗?娘很喜欢头面首饰的,你中了贡生后家里常来人,每回娘都要把全套头面戴上,但是她只得一套,戴来戴去也没有什么新花样。”
  “如今你买了这绿翡,我们便给她再做一套,正好她老人家的寿辰也到了,头面头面,这头面就是女人的脸面,不管是八岁还是八十岁都没有不爱的。”
  “正好我们要在这府城待上个把月,等回去的时候也就得了,她老人家收到后定会很高兴。”陈世文给她挣的三千两眼见着就要变成两万两,拿出一百两来兑些金子给婆婆张氏打一套头面刘玉真一点也不心疼。
  说话间她又找出一块拇指大红色的,也是透亮得很,“这个就做了步摇吧,给四妹妹,她也该打扮起来了。自从你中了贡生之后家里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都是来求娶四妹妹的。”
  “那就依你。”陈世文点头,“我那包裹里,还有些银子,你也一起收起来吧。”
  刘玉真依着家里的人数又挑了几样单独放好,便合上匣子,按着他的指示从好几处地方把银票、银锭、碎银子等都找了出来。
  陈世文此番上京她一共给了一张千两的银票和三张百两,他自己也有三百多两,家里给了两百两,所以加起来便是一千八百两。
  这已经是非常多的了,但大部分都只是给他防备意外的,陈世文跟她说过他们两个人来回一次京城估计只需三百两。所以正常情况应该是剩下一千五……一千九百两?!
  刘玉真不敢置信地又数了一遍,的确是一千九百两!
  一张一千两是她给的,五百两是剩下的,那还有两百两整的银票和两百两零散的是哪儿来的?没听说考中了官府会发银子啊。
  “你是从哪儿弄来了四百两?”她快走几步把银票递到他眼前,“你出门前身上是一千八百两,碎银子不算,如今怎么变成一千九百两了?”
  “曾家外祖母,给了三百两,”他解释道:“我欲推迟,但她说是你的,嫁妆所得,让我带回来给你。”
  刘玉真明白了,这样的确不好退却,外祖母也是一片慈心,又问:“那还有一百两呢?”
  他略有几分不自在,“我从广州府,带了几样物事,到京城变卖所得,得银三百两。”又解释,“会试后,病了些日子借给,吕举人一百两。”
  原来如此,刘玉真好奇地问:“你带了什么东西到京城?竟能多卖得三百两银?”
  “香料,大食弯刀。”
  没想到他竟然还有这样的头脑,刘玉真仔细地盯着他看,左看右看,她之前怎么会觉得他就是个书生呢?
  陈世文脸色微红,“钱贵是个能干的,这些都是他,联系的,他病好了?”
  “听德叔说好得差不多了,只是身子还虚着,”知道钱贵没做什么坏事,刘玉真也放心了,“我已经给他请过大夫了。”
  “那就好。”陈世文打了个哈欠。
  刘玉真噗嗤笑出声来,给他仔仔细细地掩了被角,然后把一千六百两银票自己收起来,剩下的三百两和碎银子以及此次出门前祖父给的五十两放在一起。
  想了想,又从自己那一堆里取了两张放过去。
  下响午,德叔回来了,带了个好消息。
  “在隔壁坊市有个二进的小院子,屋内家具都齐的,听我们说想要租上两月主人家出价二十两。”
  “这院子就在善心堂附近。”
  “那可巧了,”刘玉真再问:“附近邻居如何?”
  “一户主人家和姑爷一样是读书人,一户家里则是开米铺的,都安静得很。”
  刘玉真让人喊看病回来的陈世诚夫妇来问,“就定下此处如何?客栈人来人往的多有不便,不利于夫君静养。”
  陈世诚点头,“三弟妹你做主便是。”反正就快要农忙了,他在府城也待不久,住哪里他都是惯的。
  小张氏难得地问了句:“是在那善心堂附近,神医住的那地方?那儿好,就在那儿吧。”
  既然都没有意见那么刘玉真就让德叔和对方去官府定下契书,当天便请了人去打扫,另置办了些被褥等,待陈世文能走动后便搬了进去。
  于此同时,陈家收到了两封信,一封是从京城写来的,上面陈世文说因病缺了殿试,此番只得了个贡生之名,愧对长辈们。
  此外他的病已好了,不日便会启程约莫六月中旬到家。这封信在路上耽搁了竟比陈世文还晚到,现在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
  陈世方拆开第二封,这封信字迹陌生,他迅速地读了一遍,喜道:“祖父,三弟好了!他吃了神医的几剂药如今能起身了!”
  “可是真的?”张氏站了起来,“我的老三病好了?!”
  “快,快说说是怎么回事?”曾老太爷也催促。
  陈世方依照信上的内容仔细地解释了一遍,然后道:“那神医说三弟接连病了两回,身子骨有些虚,便让他们在府城个把月,等彻底调理好了再回来。”
  顿了顿又补充:“不过大哥说就要农忙了,等三弟好一些后他便先回来。”
  “这下就好了。”张氏高兴得直念佛。
  ……
  搬到了新地方后,刘玉真被周琴请去做客,被好一通埋怨,“你呀你,跟我还客气什么,直接搬到我这儿来就好了,这点主我还是能做的。”
  “哪里好这样麻烦呢,”刘玉真笑着解释,“夫君毕竟是生病了,不好到别人家做客的,再说了还有大伯夫妇,租一座小院子也费不了几个银子。”
  “我带了好几个人来,还找人牙子雇了几个能干的,你就放心好了。”住在别人家又哪有自己家自在呢?况且还有个病人,所以虽然府城有梅家、王家、孙家等,但刘玉真还是让德叔另外找了房子。
  “那就随你吧。”周琴是知道她脾气的,也就不再劝,转而说起了另一件事。“知府家的二姨娘,就是之前在你们家住过一阵子的那个王家女儿吧?”
  “好些是叫做‘王月怜’?”
  王月怜,这个名字真是许久未曾听见了。
  刘玉真有几分恍然地点点头,“是啊,她是在刘家住过一阵子,生得花容月貌的。”
  王家表姐王月怜,和名字一样是一个我见犹怜的女子,如今是知府家里的二姨娘。
  “周姐姐你提起她作甚?”
  “你知道吗?”周琴凑近了小声道:“上个月,她生下了知府大人的长子,如今这个孩子被记入知府太太的名下是嫡长子了,满月宴就在这个月,没几日了。”
  “如今你夫君陈老爷既然好得差不多了,又住在府城那估摸着他们家会给你们递帖子。如今外头都知道了今科贡士陈老爷来了府城,人人都想要见一见呢,你当心些。”
  刘玉真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了。
  从梅府出来刘玉真又被孙府的马车在家门口截住了,三姐姐刘玉蓉指着她额头生气道:“你这个小没良心的,既然来了府城怎么不来寻我?莫不是嫌我家门小?”
  “好姐姐可饶了我吧。”刘玉真又解释了一遍,“夫君毕竟生病了,大夫说要清静着修养些时日呢。”
  “不是便好。”刘玉蓉很快就不生气了,随着她进了屋,“你既然来了正好我们便来商量一下这铺子的事情,如今正有一桩难事呢,可把我愁坏了。”
  “能有什么难事?”三姐姐开的百巧阁从过年那会儿到现在都日进斗金,刘玉真已从中分得了上千两银,实在是想不到还有什么难事,莫不成是又想着把隔壁买下来?
  刘玉蓉愁眉苦脸,“有人想要买我这铺子呢!”


第65章 
  “买你的铺子?”刘玉真很惊讶; 要买一个正赚钱的铺子和抢也没什么区别了,“是谁想要买你的铺子?你婆家在府城也是有头有脸的啊。”
  “可对方比我们更有脸面呢,孙家终究是差了一层; ”刘玉蓉感叹,“更何况他们家还和官府攀上了亲戚。”
  “谁啊?”刘玉真领着她到堂屋坐下; 好奇地问道:“府城虽然比我们那大但也大得有限,大户人家就那么些,是哪一家?”
  刘玉蓉指了指东边,“诺; 你也认识的”。
  刘玉真不明白; 再问; “你说的是谁啊?”
  “哎呀; 就是知府大人啊!知府他家二姨娘的亲兄长,你小时候还喊过王家表哥的那位; 王家如今仗着那王月怜给知府生了长子,在这府城都横着走了。”刘玉蓉愤愤不平。
  “就是当年也去过咱们家族学念书的王家二表哥?”刘玉真再确认了一遍,“那个学业一般但却喜欢做诗的?还老是喜欢让人点评夸赞?”
  “对对对!”刘玉蓉抚掌大笑; “就是那个会做几首歪诗的; 见了我就喊表妹; 还说要拿五百两买我的铺子; 我不同意就又改口说和我合伙开铺子,他占七成的股子; 我占三成。”
  “真是好大的脸; 若不是瞧在老太太和太太的份上; 我非得将他打将出去不可!”
  “那现在如何了?”刘玉真问。
  说到这里,刘玉蓉不自在地干笑两声,“他喊了些泼皮无赖在我的店里转悠,女子们便不敢上门了,不仅如此他还在对面盘了个铺子,也学着我们做起衣服首饰的营生。
  “里面卖的东西竟仿着我们的做,真是欺人太甚!真姐儿,你说这可如何是好?”
  对这王家表哥,刘玉真没有什么太明显的印象,只记得他这个人好像长得不错,性子则有些轻浮,不过因为年纪上有差别也没怎么接触过,不太了解。
  毕竟那是王家的表哥,不是曾家的表哥,这等外男母亲是从不与她谈起的。
  想了想,刘玉真问道:“你可找过王家的女眷们说和?那王家几位太太如何说?”
  “可别说了,”刘玉蓉嗤笑:“都是一样样的,瞧不上我这个庶出呢,还当我是当年那个庶出小姑娘。真是可笑,她王八姑娘不也是个庶出,生了长子那也是庶长子!”
  “那嘴脸,耻高气昂得很,竟还跟我说那王二如今是知府的小舅子,和他合伙做生意亏不了,若不是因为我们是亲戚还不能得呢,可把我气得,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王家姑娘生了个龙种呢。”
  “小声些,这也能乱说!”刘玉真被她吓了一跳,连忙左右四看见没什么外人才放下心来,“小时候母亲跟我再三强调过不许妄议皇室的。”
  “哎,我真是被她们气糊涂了,”刘玉蓉捂着脸叹气,“我们家如今就指望着这铺子生银子呢,被他这么一作,我都好几日没睡好觉了。”
  这的确是个问题,刘玉真想了想,又出了一个主意,“那既然王家说不通,不如去找一找知府夫人?我听周姐姐说王月怜生下的儿子如今被抱到了正房太太的屋里,知府家是想着记在正房太太名下,作为嫡长子呢。”
  “还有这事?!”刘玉蓉此前从未听过是以极为惊讶,她仔细想了想,点头,“有道理,知府夫人据说是京城来的贵女,所以知府过了四十无子才敢纳妾,并且只纳了一个,道士仔细算过了,说了好生养的才抬入门。”
  “这主意好!这正房太太岂能容得下姨娘的娘家抖起来?!我这就让人放出风声去。”她眼珠子一转看到了刘玉真,顿时侧着身子,凑过来道:“这回,恐怕得借用你这虎皮了。”
  “我?”刘玉真茫然地指了指自己,“你是要让我去说?”她又不认识知府夫人,贸贸然去说效果不会好,还不如请个年长些的太太。
  “不用,”刘玉蓉得意道:“我让人到外头说,就说知府的小舅子想要强买陈贡生老爷家的铺子……”
  “你这两日不出门看不到,如今这府城里头最有名儿的就是你们家老爷了,板上钉钉的未来官老爷,好些人想要找他呢。”
  “这几日从他出生到中了小三元,再到中举人,如今更是一举得中贡生的这个事啊,传遍了大街小巷,都说他是文曲星下凡。”
  刘玉蓉越说越高兴,“虽说他贡生的名次低,但夫君说正是如此才有前程呢,如今便能中,再学三年岂不是能中一甲?天啊,那然后就入那什么翰林院,入四五六部,将来就出阁做宰相!”
  刘玉真哭笑不得,“你这说的是什么胡话,哪儿来的四五六部,出阁入阁的,如今朝堂上是三省六部,小时候祖父给我们说过这事的呀。”
  刘玉蓉摆摆手,“我又不考科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