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填房日常 >

第165章

穿越之填房日常-第165章

小说: 穿越之填房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
  她被拙劣的手段,整整地隐瞒了十多年!在那些个日日夜夜,她但凡分出些心思注意后头住着的郭姨娘,也不至于发现不了这里头的端倪!
  是她不愿见那人,甚至不愿意听到那人的消息,所以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么藏着,躲了过去。
  直到被女儿发现。
  当知道儿子死因的时候,她整个人都崩溃了,懊恼和怨恨折磨着她,不看到那人死了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但人死了,整个刘家也变成空壳了。
  “太太……”
  有人小声地在帐外喊着,将她从睡梦中惊醒,“太太,孙少爷和孙少奶奶来给您请安了。”
  “来了多久了?”曾氏睁开眼睛,任由丫鬟扶着她坐起,穿好衣裳。
  “有一盏茶功夫了,”徐嬷嬷走了进来道:“太太您今日想吃些什么?要不用姑娘送来的梨给您炖些梨水喝可好?”
  “姑娘送来的都是好梨,比旁的都鲜甜。”
  “那是因为她有得用的人,”曾氏呵呵笑道:“说是在越城的时候收的,如今手艺是练出来了,种的果子比旁的人家都大些,也更甜。就那几个果子,也亏得她大老远地打发人送来。”
  “那是姑娘惦记着您呢,再说了旁的人家也遇不上这样好的事,也就是咱们姑娘才有这福气了!”徐嬷嬷也跟着笑道。
  ……
  祖孙三人用过早膳,瑞哥儿到前院读书,瑞哥儿媳妇则在曾氏的教导下处理家事。
  她是一个举人的女儿,嫁过来还没有半年,虽然没什么嫁妆但是乖巧懂事,曾氏对她也算看中,带在身边时不时地指导几句。
  如今说的就是怎么安排接待了。
  “你姑父年底要回京述职,你姑母也会跟着一道回来,这可是大事一件。”曾氏喝了口茶,高兴道:“所以啊,你打发几个得力的,去把他们的屋子扫一扫,多少年没住过了。”
  “对了她还留了些人看屋子,你去了之后就将人召集了说一声,让他们紧着些。务必让你姑父和姑母回来的时候,妥妥当当的!”
  “是,祖母。”瑞哥儿媳妇乖巧地应着。
  “还有啊,”曾氏继续说道:“你姑母喜欢那些花啊树的,颜色越多她越喜欢,你让人在市面上找些好看的送过去,她难得回来一次,务必要尽善尽美!”
  “还有瑾哥儿……”
  “瑜哥儿……”
  瑞哥儿媳妇一一应下,待曾氏絮絮叨叨地说完,她又笑道:“祖母,姑父这次回京,是不是往后就在京城做官了?他在南边做的事都传到京城来了,街头巷尾都在说,只一府就给朝廷挣了两百多万两白银呢。”
  “是个有出息的,”曾氏笑得合不拢嘴,“也不枉我当初把真姐儿许了他。”与有荣焉的曾氏俨然忘了自己当初竭力反对这门婚事的事,好在在场的人都不知道详情,纷纷夸赞。
  ……
  “不孝女给母亲请安——”
  “快起来快起来!”曾氏不等女儿跪下就往前走了几步,伸手扶起然后左右端详,看着看着这眼泪就不知不觉地出来了,“瘦了,瘦了好些!”
  “可是在路上没有休息好?要我说啊你就应该坐船回来,睡睡也就到了,非要坐马车,这下可好,都瘦得没个形了!”
  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事实上刘玉真因为据车劳顿的关系的确是瘦了些,但没到脱了形的地步,顶多就是比苦夏的时候更轻减些。
  但在每个母亲的眼里,离了家的孩子都是胖不起来的,所以此时的刘玉真也没和母亲争辩,拉了两个孩子的手道:“母亲,这是瑾哥儿和瑜哥儿,您也好几年没见过了吧。”
  “外祖母——”兄弟两个长身玉立,齐齐给曾氏请安。
  曾氏这才仔细打量他们两个,然后惊讶地道:“哎呦,他们两个长得比你都要高了!”
  “岳母。”陈世文从后门走了上来,其身后还跟着神情有些紧张的瑞哥儿。
  曾氏看到陈世文过来,顾不得感叹两个外孙,朝他笑道:“文博你倒是没怎么变,还是当年那般模样,外头热,快进来坐下吧。”
  两家人热热闹闹地说了好一阵子的话,用过晚膳之后曾氏想着他们刚刚抵京,回自个家去张罗起来难免休息不好,于是便留他们住下。
  夜间,母女两个难得地窝在一块说话,曾氏先是细细地问过刘玉真这些年的事,然后感叹道:“看到你这样,娘也就放心了。”
  “就是你也太不稳重了,怎么就拉着女婿走了陆路呢,我收到你的信啊,天天提心吊胆的!”
  “是他答应的!”刘玉真拉住母亲的手笑道:“我们去看了衡山还有泰山,不虚此行,娘我还从泰山那带了石头回来,那里的人说放在门口对家里好,回头我分您一颗!”
  “你啊你……”曾氏无奈地摇头,不过脸上却是没有责怪之色。
  嫁人十几年,除了模样变了些,性子还和当年差不多,她这个做母亲的,哪有什么不满意呢。
  作者有话要说:  红包已发
  感谢在2020…11…15 23:48:14~2020…11…20 22:52:5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墨染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球球球cat 10瓶;maymayk 6瓶;皮皮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94章 番外四:陈慧
  慧姐儿自幼便显出了聪慧来; 不过侍候她的奶娘和丫鬟们都没有发觉,仍然把她当做了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儿看待。甚至由于其母刘玉珠不太重视这个女儿,所以她们的态度还有些轻慢。
  等她长到两岁的时候,刘玉珠生了康哥儿; 那些下人们对慧姐儿就更为轻视了。侍候她的下人之中; 有的甚至跑到了康哥儿这个嫡长子跟前献殷勤。
  不过那时还不会走路的慧姐儿并不能理解并认识到这种轻慢; 她只是觉得没有了成群的嬷嬷和丫鬟们在耳边嘟囔着这不能; 那不许的,她还自在些。
  所以也并未想到要去娘跟前告状; 直到有一天,她见到了许久未见的爹。
  后来爹和娘大吵了一架,在那之后,慧姐儿便学会了走路。这让她更为开心,常常不顾嬷嬷的阻拦在院子里跑动; 有时候甚至会故意躲起来让她们一顿好找,有时候会躲在花木丛中; 有时候会躲在娘的屋子里。
  也因此; 她知道了家里许多的秘密。
  嬷嬷们私底下说娘嫁给爹是不情愿的; 所以才在有了身孕之后安排了姨娘去侍候,自己不愿近身。但娘又是王家的女儿,善妒得很; 所以啊虽然安排了姨娘; 但又不让侍候,若姑爷白日里多看她一眼; 就让人整宿整宿地跪着立规矩云云。
  婆子们说爹能有今天全都是靠了刘家,没有刘家他就是个乡下泥腿子,没准现在还在乡下种地呢; 不比他们这些侍候人的强多少。
  丫鬟们偷偷笑姑爷家里的人,说他们爱吃煲汤剩下的骨肉残渣,活像半辈子没见过肉似的。那些个东西她们这些丫鬟都不吃的,在刘府里头只有那倒夜香的婆子才爱不释手。
  倒夜香是什么意思慧姐儿可是知道的,不是什么好话,她险些冲出去,不过想到嬷嬷追着她,让练扎手的针线,她又顿住了脚步。
  慧姐儿最喜欢娘住的屋子,香香的。
  被褥也最暖和、最好看。
  “奶娘,你看到我那百巧盒放哪儿了吗?”貌美的妇人在屋子里四处翻找。
  “可是这个?”头发依旧黝黑,身子略胖的慈祥老妇人想了想,从箱子底下翻出了一个黑色的匣子,“昨儿见它在枕头底下放着,老奴就收了起来。”
  “对!”妇人如卸负重,三两下地解开匣子,然后将手里一直拽着的一份信放在了里头,再紧紧地合上盖子。
  “姑娘,您这是哪儿来的信啊?”老妇人奇怪地问道:“可是姑爷来信了?”
  “不是,”年轻妇人迟疑着说道:“是,是表哥寄来的信……”
  “表——”老妇人大惊失色,她左右看了看然后跑出去把门关上,再跑回来低声道:“姑娘,我的好姑娘啊!你怎么,你怎么能和表少爷通信呢!”
  “要是被人知道了,你就没了活路了!非得被浸猪笼不可!而且您还收着,这,这会要了您的命啊!”
  年轻妇人叹息,“奶娘你想到哪儿去了,就是一封寻常的书信,信里头说他在府城寻到了我之前提过,我很喜欢的那一本诗册。正好年底了,他要过来给祖母请安,就一并带来,问我什么时候有空闲。”
  “这也不行啊!”老妇人的脸上愁容未减,苦口婆心地道:“老奴知道您不喜欢姑爷,但也万万没有与外男见面的道理。您既然喜欢那诗册,老奴替你去取就是了!”
  “不然若是让姑爷知道了,您可怎么活!”
  ……
  慧姐儿睡得迷迷糊糊,却被一阵哭泣声惊醒,揉着眼睛坐起的她看着被娘和嬷嬷争抢的那个黑色匣子,下意识记在心里。
  ……
  临出嫁的那几天里,整个院子里人进人出,忙乱而有序。
  “姑娘,您这个匣子里放的是什么啊?”段嬷嬷整理东西的时候从一个旧箱子里抱出了一个黑色匣子,走到慧姐儿跟前问道。
  慧姐儿愣了一下,然后请她坐下,伸手接过了她手里的匣子。
  段嬷嬷的年纪有些大了,本来应该回家荣养的,但她放不下一手带大的慧姐儿,于是便准备着送她出嫁后再回去。这些日子她忙里忙外的,恨不得把每样东西都过一遍,于是就找出了这个她没见过,而慧姐儿也已经忘了的匣子。
  “这个啊……”
  慧姐儿有些感慨地抚摸着上头的纹路,道:“这是我娘留下的。”她语气平淡,“当年她死的时候就抱着这个匣子。”
  然后在后面的那一场主母死去的慌乱之中,想起来嬷嬷说过这个匣子不能给爹看到的慧姐儿下意识地,就把它藏了起来。
  但谁也不知道是慧姐儿藏着的。
  所以从刘玉珠的奶娘处得知有这么一个要命东西的刘二太太惊恐万分,她明着处理丧事,但暗地里却指使着人把屋子翻了个遍。
  在刘玉珠陪嫁的宅子里没有找到,她又打起了陈家的主意,心慌意乱又带着些怨恨的她把刘玉珠留下的人都派了去陈家将功赎罪。然后又使出了内宅手段没有给半分银子,最终那些人惶惶不安,手段频出被陈世文全部都赶走了。
  当然,那时候的慧姐儿并不知道这些,大人们也从未跟她提起过。年幼的她就只记得这个东西不能被爹发现,不然就要有大祸。
  而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东西竟然在她手里藏着,一藏就这么多年。
  “这样啊,”段嬷嬷的眼睛不太好使,并且也不知道这个匣子的含义,于是便道:“那姑娘您可要好好保管,到底是长辈的一番心意。”她伸出了手,“让老奴放回去吧。”
  “不!”慧姐儿却是紧紧抱住了,拒绝后她怔了一下,在段嬷嬷诧异的目光中道:“这个我来处置吧,多谢嬷嬷。”
  “诶。”段嬷嬷不再勉强。
  慧姐儿抱着这个匣子,又抚摸了好一会儿,来来往往的丫鬟们并不知道此时坐在窗边,沐浴着天边日光的姑娘在想些什么。
  她好似想了很多,又好似什么都没想。
  “姑娘。”出嫁生了孩子之后又回来侍候的梅香走到了慧姐儿跟前,她站定之后左右看了看,然后低下头小声道:“刘府那头听闻姑娘好事将近,特派了人来给姑娘请安。”顿了顿,她补充道:“太太已经见过了,您可要见见?”
  慧姐儿点点头,“见吧。”
  刘家派来的是一个熟人,就是之前在刘二太太身边服侍的郑家的。不过和当年的意气风发相比,她如今是鬓角发白,老了许多。
  她一上来就哭,哭卧床不起的老太太、哭死去的二太太、 还哭如今的当家太太颜氏,抱怨殷姨娘母子三人想要分家……
  “表姑娘,您要给二太太做主啊!”郑家的跪在地上,“二太太临走前,可是吩咐了不许分家的,如今太太尸骨未寒这殷姨娘就想要分家,还要搬出刘府,其心可诛!”
  “老太太还在呢!”
  “姑娘,您可要为家里做主啊!”
  慧姐儿吓了一跳,她转头看向梅香,“这事母亲怎么说?”
  梅香道:“太太说这是刘府的家事,她是出嫁女不应该掺和其中,分不分家应该让刘家决定,而不是千里迢迢地跑到陈家来问。”
  “另外,”她低声在慧姐儿耳边道:“桂枝嬷嬷说这次闹分家是因为刘二爷,也就是您二舅舅去参加了县试并且考过了。但老太太却以侍疾为由,不让他去府城参加府试,后来刘二爷偷偷跑了,老太太就把殷姨娘婆媳两个关柴房里头。”
  “刘二爷落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