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填房日常 >

第163章

穿越之填房日常-第163章

小说: 穿越之填房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子不比女儿,等他们大些再挑也不迟。”陈世文陈知府老爷安慰道。
  “可我想他们小两口能有时间相处一阵子啊!”刘玉真叹息道:“你看慧姐儿他们两个,刚开始的时候别别扭扭的,邹荣我不知道,但慧姐儿却只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三年相处下来如今他们两个就好得跟一个人似的。”
  “而那付遇和巡抚家的三女儿,当初盲婚哑嫁,巡抚在的时候还好,付家上下都捧着这个媳妇。如今巡抚因抗倭不利被贬,付家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被人看了多少笑话。”
  刘玉真道:“而且还影响了付遇的科举,他今年又没考中秀才吧?”
  陈世文点头,他如今是知府,是府试的主考官所以对本府的学生是门儿清,“还差一些,与去年相比进步不大。”
  “那不就是,”刘玉真笑道:“所以说啊,这少年夫妻得有些感情才好,家庭和睦了才有心思做别的事情不是。”当然付家这情况不一定应了这句话,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看那付遇一年一年的考不上,她们都开心得很。
  “你呀……”明白她意思的陈世文摇头失笑,“那都依你,儿媳妇娶回来是侍候你的,你便挑你喜欢的就是,他们几个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而且康哥儿上次考举人不中,今年我看他的火候已成,顺利的话就能考中举人。至于两个小的,瑜哥儿前几年考中了秀才,会和康哥儿一起下场。瑾哥儿虽然还没中,但也是个有功名的童生。”
  “他才十四,这个年岁还算不错。”
  “他们自己出息,那你想要什么样的儿媳妇,都不成问题。”
  “什么叫儿媳妇娶回来是侍候我的?”刘玉真白他一眼,“娶妻是少时相伴,老来相依的!要么娶个性情相投,要么娶个两相互补,哪能随便。”
  “好好好!”陈老爷告饶,“那你慢慢相看吧,这里没有那就等年底的时候我们回京城再相看。今年陛下诏我和钱大人入京,询问海贸之事,到时候我们一起回去你看看相熟的人家里有没有合适的。反正我看他们几个,都还没开窍呢,这事不急,男子年纪大些再成亲也不要紧。”
  刚说完儿子还没有开窍的陈世文,很快就收到了康哥儿的来信,信中说他和瑜哥儿乡试的座师听闻他还没有成亲,于是想把孙女许配给他。
  那是一个在士林中颇有清名的大人,陈世文在翰林院的时候还向他请教过学问,所以他拿着那封信举棋不定,不知道应下还是拒绝。
  对于对方的家风他还是很认可的,但是家里的人都没有见过那女子,在刘玉真的几次强调下,他也赞同要成亲的两人,最好能够性情相合。
  盲婚哑嫁这种事,并不靠谱。
  于是两人商议之后,便给对方回了一封信,约定年底在京城见了面之后再说。
  见了之后,刘玉真觉得那个女孩儿虽然被教得三从四德,但心地善良、不骄不嫉,也不是那种爱惹是生非的,于是便点头应下。
  由于此时康哥儿已经接近十八,对方也已十六,所以两家很快交换了庚帖,在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对方的亲人乘船南下送嫁,两人在越城成亲。
  做了婆婆的刘玉真虽然辈分上涨,但并未显示出老态,甚至由于有人帮着管家,操心起家中芝麻绿豆的小事,她还更清闲了几分。
  唯一有些不好的地方就是这个儿媳妇略微古板,重视规矩,每日晨昏定省不断,要不是她拒绝还想站着侍候她用膳。
  刘玉真自在惯了,可不喜欢这些。
  【丧事】
  这越城的十年里,陈家三老经不住众人劝说,在长孙陈世诚的服侍下前来越城住了几年。虽有些磕绊,但彼此都有忍让,还算和睦。
  最后还是因为陈老太爷年纪大了,生怕客死异乡魂无归处,于是在康哥儿成亲这一年返回了老家。陈世文职责在身,忙碌的同时又心中有愧,只好让几个儿子随同服侍,自己和刘玉真留在任上。
  许是冥冥之中有所感应,没过多久老家便传来了消息,陈老太爷回去不到月余便在睡梦之中与世长辞。虽然是喜丧,但众人还是万分悲痛。
  他们披星戴月地赶了回去,办完丧事回来之后陈世文少见地病了一场,把刘玉真吓得不行。
  好在经过治疗之后很快就痊愈了,但后来的一段时日里,偶尔刘玉真也会被噩梦惊醒。每到这个时候她看着身边躺着的身影,总要把他摇醒说上几句话才能安心睡下,把陈世文弄得哭笑不得。
  【秀才】
  瑾哥儿说要来年下场考秀才,和陈世文说的时候他没什么犹豫就答应了。不过于此同时,他也和兄弟两个约法三章,就是这次不管考没考中,两人下次赴考都得是三年之后。
  因为他们两个实在是太小了,明年也才刚过十岁,担心若连续几次考不上那会信心受挫。所以这次若是不中,与其后年再不中,还不如再学三年厚积薄发再来的好。
  而如果中了,凭他们目前的学识,举人这一关基本无望,也还是要继续苦读积累。
  不过比起陈世文的淡定,刘玉真就焦急多了,这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太小了,所以深思熟虑之后,她带着他们两个和邹荣一起回去了。
  先是县试,再是府试,最后是院试。
  三试之后,瑜哥儿排行中游,成为本届年纪最小的秀才,而瑜哥儿则在院试落榜,只考中了个童生。这让他闷闷不乐了好一阵子,直到听闻付遇也只是考中了童生,名次还没自己高的时候才又高兴起来,觉得自己兄弟两个给家里报仇了,顿时扬眉吐气。
  而邹荣经过半年的学习之后,此次考试手没再抖,但自身积累不够,只过了县试。但消息传出,也让邹家欢欣鼓舞了,送了好几车的礼来。
  作者有话要说:


第192章 番外二:后来(二)
  【字辈】
  陈家祖上曾出过大官; 不过那是前朝的事了,在经过战乱、逃难以及家破人亡之后,祖上的荣光已不可考据。
  传承到现在; 陈家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户; 也只有祠堂那缺字少页的一份古旧家谱; 以及逃难时携带的; 源自祖宗祠堂门前的桂花树上的桂花种子; 能浅显证明祖上曾有的荣光。
  “长桐啊,你要记住,这桂花树啊就是咱们陈家的根!当初我们祖上逃难而来,也是有好几支的,从祠堂门口那株百年桂花树上取的种子一家分了一些,但只有咱们这的才生了根,发了芽!”
  老族长拄着拐杖的手枯瘦; 但稳当,看向祠堂的目光深邃而悠长; “果然祖宗选的地就是好; 你十五叔祖又升官了吧?”
  “是的; □□父!”长身玉立的青年无论回答了几次还是与有荣焉地道:“十五叔祖离开越城之后就到了西南,升官了如今是知州!”
  “好!好啊!”老族长不管听了多少次还是开心得哈哈笑,他指着祠堂门前的桂花树道:“你去拿家伙什来,我们把这株小的桂花树挖了给你十五叔祖送去; 让他种在门口。长桐啊你要记住,将来你做族长的时候,我们的族人要到外头去,你就要给他们一把桂花种子,让他们种在家门口; 这样祖宗就知道了,保平安呐!”
  “知道了,□□父。”陈长桐点头道:“还有祠堂门口上贴的这副对联,‘耕读家声远,诗礼世泽长’,父亲说这是我们陈家的字辈,也是祖训,到哪里都不能忘!”
  “你父亲说得对!”老族长感叹道:“我们以前就只做到了前半边,如今族里除了你十五叔祖之外,还出了你父亲,你泽康叔、泽瑾叔、泽瑜叔这几个秀才,泽宇、泽宁两个童生,往后啊,就盼着你和长勇他们几个也继续努力,如此才不枉这后半句啊!”
  “是,□□父!”青年重重点头。
  【纳妾】
  陈世文任吏部侍郎之后,因为刘玉真不喜欢他满脸胡茬的样子,也看不顺眼他留着长须,所以满朝文武之中,他是少见的没有蓄须的人。
  也因此,在三品以上的官员之中,他的面相就显得较为年轻。再加上他丰富的地方经验,才思敏捷又不结党营私,并且和皇长孙的外家徐家日益疏远,所以日益得太子看中。
  然后就引来了觊觎。
  那是一个无聊宴席的尾端,刘玉真在两个儿媳的侍奉下正准备回去,突然有一个妙龄女子跑了出来跪倒在她的面前,说钦慕陈大人,为报陈大人的恩情愿意给他做妾,哪怕就是做个婢女也是愿意的。
  刘玉真知道她,因为前些日子陈世文从城外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辆车辕断裂,停在路中央的马车,车里就是这位从城外礼佛回来的吴二姑娘。那个时候天气黑沉眼看着就要下雨,吴二姑娘又打发了车夫回城,只剩下主仆二人孤零零地留在路上求援。
  于是刚从外地办完差事归来,心情正好的陈世文便让出了马车,还让车夫送她们回去,自己则骑马赶回了家里。
  这是一件小之又小的事,也就值当回来的时候顺嘴提一句,刘玉真还是吴家送谢礼来的时候才看到这个妖妖娆娆的吴二小姐的。
  当时就对她四下张望的做派不喜。
  没想到如今就又遇上了,还胆大包天的妄想给陈世文做妾!
  刘玉真在心底冷笑,在四周或担忧、或关切、或看戏、或好奇、或幸灾乐祸的目光中缓缓坐下。也不叫她起来就柔声问道:“你可是吴二姑娘?”
  吴二姑娘娇羞地回答:“回主母的……”
  “住口!”书香门第出身,最重视规矩的陈家大儿媳妇打断道:“你一个姑娘家,未进我陈家大门,怎么能喊我婆婆为主母?”
  “应该要按照朝廷规矩,喊陈夫人才是!”
  刘玉真心中暗赞,等到吴二姑娘略显委屈地喊了一声陈夫人之后她才道:“不太懂规矩,罢了,你刚刚说要给我家老爷做婢女?可带了卖身契?我也不是那等不能容人的,若是签了卖身契我就把你带回去,让人教你做婢女的规矩。”
  吴二姑娘哑然,做婢女不过是随口一说,她的目的是做妾啊。自从那一日见到了气派的陈大人,再看到了陈家的富贵,她就起了心思。
  原本家里就打算把她们这些庶女送给父兄的上官做妾的,与其侍候家中妻妾成群的糟老头子,还不如选了年轻,家中只有一老妻的陈大人。
  她年轻貌美,又跟着姨娘学了些侍候人的法子,将来生下个一儿半女,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是以家里和陈大人提了一句被拒之后,她和姨娘都觉得是陈大人碍于老妻的颜面,毕竟男子哪有不爱年轻女子的?于是想方设法谋了张帖子,想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让素有贤明的陈夫人应下此事。
  至于往后?
  得了陈大人宠爱,主母也得让她三分呢。
  所以卖身契不说她没有准备,即使有准备也是签不得的,于是便哭了起来。
  “我,我一心钦慕大人,那一日大人救了我,不然我可不知道要如何是好了。救命之恩无以为报,我愿侍候大人,求夫人成全……”
  刘玉真正要说话,那户部另一个侍郎的夫人就笑着开口道:“哎呀,原来陈大人是你的救命恩人啊,这救命之恩当以身相许,这是美事一件啊!”
  “陈夫人你说是不是?”
  “正好陈夫人你也没给陈大人安排妾室,不如就迎了吴二姑娘去,将来生下一儿半女,也是喊陈夫人你为母亲的呢。”
  所有人都在看着刘玉真,这个家中没有妾室通房,集夫婿独宠于一身的女子。
  夫婿争气、公婆远在老家不用侍候、家里没有烦人的妾室和庶子庶女、儿女上进,有两个儿子还考中了举人。这也就罢了,偏偏娶的几个儿媳妇还孝顺,在外头只说婆母好——真是没天理了!
  “我想说的话呀,都被你给说了,”刘玉真的脸上不见怒气,笑盈盈地道:“不过啊,这一家有一家的规矩,你若想进我陈家的门,就得守我陈家的规矩才行,不然我这个做主母的,是万万不能容的!”
  吴二姑娘大喜,娇声道:“多谢夫人!我,我定好好的守规矩!”
  不过谁都知道,她说的这话是做不得数的,不然也就不会有今日的这场景了。
  “很好。”刘玉真缓慢点头,做足了姿态道:“这进我家门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侍奉公婆,如此才能得祖宗庇佑,诞下子嗣。”
  为了避免她不理解,刘玉真详细解释道:“这意思就是说,你若想给我家老爷做妾,就得去清源老宅,侍候公婆三年,三年之后你得了祖宗庇佑,有了给我陈家诞育子嗣的资格,才能回京侍候老爷!”
  周围众人及吴二姑娘:“……啊?”竟然还有这一招?!
  去不知道是哪里的老家待三年?!这不说能不能回来,即使能回来黄花菜都凉了吧!
  有人忍不住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