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填房日常 >

第133章

穿越之填房日常-第133章

小说: 穿越之填房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人唏嘘。
  ……
  “今年冬天比往年要冷,家里的炭火可还够?前院书房,各处院子都去看一看,跟丫鬟们说若有不足的就到库房领。另外下人们从这个月开始多发三成木炭,夜里也要点起炭盆,注意防寒。”
  刘玉真翻看着账册,仔细吩咐,“都留心着些,莫要让人染了风寒,不然传给几个孩子就麻烦了。”
  “是,太太。”桂枝和春杏答应着。
  刘玉真点头,“再有,我们春夏时候烘晒的那些蔬果干货,还剩下多少?取一些加到冬至节礼里给曾家送去,我上回去请安的时候看到外祖父连喝了两碗菜粥,可见是喜欢的,这回便多送一些,给他们的桌上添几个味。”
  “太太您放心,库房里还有好些呢,这就去让人准备。”
  “还有……”
  正说着,冬葵来报,“太太,邹大奶奶来了,似是有什么事,瞧着急得很。”
  邹大奶奶,就是海商邹家大爷的嫡妻,他们家和刘玉真的外祖母邹氏一个姓,但是两家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并无什么亲戚关系。
  这一家人是之前和刘玉真他们一道进京的,在船上也是有来有往,到了京城之后虽然不住一处但也没断了联系。两家偶尔会相互拜访,之前刘玉真生病的时候邹大奶奶也来探过,还送了好些珍贵药材。
  不过今天却是没有约的,邹大奶奶突然就这样来了也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
  “请她进来吧。”
  冬葵出去了,很快就把邹大奶奶带了进来,她略有些焦急左右张望,看到刘玉真顿时松了口气。
  “她顾不得什么礼数,快步走了过来道:“陈太太,我有事想请您帮忙!”
  “邹太奶奶莫急,”刘玉真道:“你先坐下慢慢说吧,若我能帮上的定尽力而为。冬葵,给邹大奶奶上茶。”
  邹大奶奶闻言坐了下了,平稳心绪后道:“这事说来话长,还与陈太太您有些许关联。”她紧抓着帕子,“您可还记得,几年前您卖了一个方子给我夫君,就是可以将春日里的菜保管到冬天的那个。”
  这个刘玉真自然是记得的,她卖这方子得到的银子,如今都花在了青庄上头,对了这青庄也还是邹家大爷帮忙买下的呢。
  更何况她刚刚才和丫鬟商量着,冬至的时候多添些到节礼里头,送些到曾家去,所以是怎么都没忘的。
  不过……
  刘玉真谨慎地回道:“这方子早在几年前我便卖给了贵府,当初说好了你们家可以随意买卖,而我也可以制一些自己家里吃用。你现在找来,可是这方子有什么问题?”
  邹大奶奶一愣,这才发现自己没有仔细地说个明白,陈太太有些误会了,连忙道:“这方子好得很,半点问题都没有,您家里头想做多少都是可以的。”
  “是,是我夫君出了事!”
  她详细解释道:“当年我夫君从您这儿买到了那个方子,当下便制了些干菜,让出海的船带走了。回来后那些船员们都说好,这泡开了就能煮着吃,和刚摘下来也差不离,他们天天吃鱼,有了这些干菜也能换换口味。”
  “然后这第二年,邹家的船上就都备了这些干菜。”
  “后来夫君觉得这是一门好营生,于是就让庄子上多制了好些,往北边卖。”
  “北边?你是说京城?”刘玉真疑惑地问道:“可是我没见到京城里有啊,京城的人冬天都在暖房里种菜,如今京城就我这儿有干菜吧。不过我也就做了些家里吃的,没往外头卖。”
  这个倒是实话,刘玉真既然将方子卖出去了,那么就不会自己再做了往外卖,不然那成什么了。
  而且京城这边的大户人家很多都有自己的暖房,冬天虽然少了些但也是不愁蔬菜吃的。
  所以邹大奶奶这话就让刘玉真听不懂了。
  “不是京城,”邹大奶奶急道:“是再往北,每年要从我们这买许多茶叶的那边,去年卖了些给他们今年夫君亲自押送了几十辆车的干菜和茶叶过去,想要打开这商路。”
  “然后,然后就被驻守在那边的广宁侯扣押了!”
  刘玉真:“……啊?”


第150章 
  刘玉真是万万没想到会有这个发展的; 没想到海商邹家竟然还做边境买卖,更没有想到邹家大爷竟然被驻守在边境,抗衡外敌的广宁侯扣押了!
  这是犯了哪条律令?
  难道真的是因为干菜?可干菜又不是茶叶; 能有这样大的作用吗?对此她是存疑的; 最重要的是这件事情对她这个卖方子的人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想到这里,她就坐不住了; 看着惴惴不安的邹大奶奶道:“你这说得我有些稀里糊涂的; 邹公子真的被扣下了?”
  “因何缘由?可带了什么话回来?你可否再仔细地说一说。”
  邹大奶奶定了定神,仔细地说了起来。
  前面与她刚刚说的一样,邹家大爷认识到了这个干菜的用处,于是给家里的几艘船都用上了; 有的还当做珍惜之物卖到了海外。
  但商人逐利,海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所以邹家想要在陆地上打开一条商路。近些年他们做成了这件事; 贩了些南边特有的茶叶、绸缎、瓷器等物,以及从海上来的香料等。
  这一回也是如此; 只不过多加上了十几车干菜探探路子,看能不能借此联络上边境这边一到冬天就只能吃肉的贵客们。
  谁知今年那边的驻军不知道抽了什么风; 把货留下了不算; 还就这样巧把顺道过去和人谈生意的邹家大爷一并留下了。
  今天只回来了一个快要吓傻了的报信人; 含含糊糊中说侯爷抓了一大批商人,依稀和那些干菜有关; 大爷被请去后就一直没有回来。
  邹大奶奶听罢便是眼前一黑; 广宁侯,那可是重权在握; 直通天梯的人物啊!只稍稍抬一抬手; 她的夫君就可能没命。
  六神无主间; 她突然想起刘玉真的外祖曾家便有一个孙女嫁给了广宁侯,是正儿八经的侯夫人,于是便急匆匆地来了。
  “陈太太,”邹大奶奶诚恳道:“这里面恐怕是有什么误会,那些干菜都是家中仆役做的,路上我们还吃过。我家大爷虽然功名不显,但自幼也是饱读诗书,断不会做那违法乱纪之事的。”
  “还劳您帮忙问一问侯夫人,”她抬手用帕子拭泪,语气哽咽道:“他是我们一大家子的依靠,若是有个万一,可怎么好……”
  刘玉真明白了。
  邹大奶奶来这里并不是想要跟刘玉真争辩那干菜有没有害,能不能卖之类的事情。而是想借着她和表姐曾淑的关系将邹家大爷捞出来,不要让他出事,毕竟人在了什么都好说。
  “冬春,将我们备的礼取来,”邹大奶奶招呼着她的贴身丫鬟,那丫鬟快步上前在刘玉真旁边的桌子上放了两个匣子,“陈太太,这里有些还算能看的玉石,打两幅头面也使得,还请您转交给侯夫人,待夫君回来之后另有重谢!”
  “这……”刘玉真仔细想了一下,觉得这件事可以应下,邹家大爷毕竟帮过她几次,问一问这件事还是可以的,更况且她后面还有一件事情想要请邹家帮忙,这投桃报李才是来往之道。
  这其中若只是误会一场便请表姐劝一劝看能不能早点将人放了,当然若是证据确凿真的有违朝廷律法,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也罢,我便去信问一问表姐,只是表姐如今不在京城,这一时半会的恐怕也难得到消息,若有了信我便让人回你。”
  “至于这两个匣子……”两个匣子叠在一块有些重,刘玉真使了些力气往外一推,“你还是拿回去吧,如今什么情况都不知道,说这些还太早了,若是真的要打点,到时候也不迟。”
  这件事她虽然答应了帮忙问一问表姐,但是邹家大爷究竟有没有犯事她是不能确定的,如今就收下她的礼惹出事端来就不好了。
  邹大奶奶虽然心里急得不行,但看着刘玉真的神色也不敢再说什么,只重复道:“不管如何,我们邹家都感念您的大恩。”
  ……
  应下了这件事后,刘玉真并没有贸贸然地马上写信过去问,而是和陈世文商量了一下。
  “邹大奶奶那边得到的消息说,侯爷突然将边境集市上的许多商人都抓了起来,邹家大爷很不幸地就在其中。”
  “如今绕无音讯,也不知如何了,便想请我代为问一问。”
  “你知道是什么缘故吗?”
  陈世文摇头,他如今的心思都在翰林院和海贸上,对边境不怎么关注,所以刘玉真说的这些他都不知晓。
  “邹兄是一个谨慎的人,与外族交易虽然获利颇丰,但依旧比不上出海。我认识他这么多年,他不是那种为了蝇头小利就罔顾法度的人。”
  “至于侯爷……”
  陈世文微皱眉,“我与侯爷同桌吃过几次席,他并不是那种鲁莽冲动意气用事的,这里面定是有什么缘由。既然邹家求到你这儿来,你便去信问一问吧,若是与他无关也能够早日安心团聚。”
  若是有关那他们也尽力了。
  刘玉真也是这样想的,她考虑着今年陈世文已经是官身,便按照往年的例子将冬至节礼加厚了三份,然后派李三和春杏两个送过去。
  两个人来回一趟一共花了十六天,在此期间这件事也在京城传开了。原来是有人私底下贩卖盐、茶叶等严格控制的东西到草原上,于是得到消息的广宁侯就将有嫌疑的都抓了起来,至今还没有放出。
  那些商家急得团团转,在京城到处钻营找关系,想要将人救出来。还有人神通广大地辗转托到了刘玉真这边来,送礼想要请她帮忙。
  但是都被刘玉真拒绝了,毕竟她也不缺那千八百两。。
  可惜的是,她不缺有人缺,收到表姐的来信后她只大概看了一遍明白了前因后果,还没让人请邹大奶奶呢。便有外祖母身边的丫鬟匆匆来报,说是大太太在外头大包大揽收人钱财,说是可以让她的侯爷女婿放人,老太太一听便气晕过去了……
  “什么?!”刘玉真惊讶地站了起来,急切地问道:“外祖母晕过去了?严不严重?可请了太医或者是大夫?”
  “快,收拾收拾我们过去瞧瞧……”


第151章 
  刘玉真如今住的这座宅子离曾家不远; 所以忧心外祖母的她很快就到了,进了门后不意外地发现曾家几位主人都在。
  大舅母田氏不太笔直地跪在空阔的屋内,虽然看不到内室但她还是侧着身子使劲往里头张望; 脸上是一副不安的模样。
  见到刘玉真进来,她很明显地愣了一下。
  刘玉真顾不得理会她; 在丫鬟的带领下快步来到外祖母屋内。
  屋子里有许多人; 外祖父、大舅舅、二舅舅和二舅母、大表哥夫妻,二表哥夫妻; 以及站立在外祖父身侧的田老姨娘。
  “外祖母如何了?”刘玉真顾不得给长辈们行礼; 急切地问道。
  “真儿来了,”二舅母的脸上并无笑意; 看到她来了之后未免她担忧还是扯出了一个笑容道:“莫要担心; 娘只是一时急怒攻心; 如今经过太医施针之后已经醒过来了,吃了药刚刚睡下。”
  刘玉真放轻了脚步,走过去看到外祖母的确是睡着了才松了一口气,转身给诸位长辈请安。“见过外祖父、二舅舅二舅母。”
  “……大舅舅。”
  “哎。”曾大老爷有些尴尬地应了一声。
  “呵!”曾二老爷大刀阔马地坐着,冷笑道:“好了; 废话不用说那么多,太医说娘底子好; 此番并无大碍,吃两剂安神的药就好得差不离了。既然如此,那这罪魁祸首的账; 也该算一算了。”
  “这……”刘大老爷看了看老太爷; 迟疑道:“她此番顶撞婆母; 的确是不应该; 要不就禁足?”
  “大哥; ”曾二老爷这回不仅是声音冷,他的脸也冷得很,“大嫂这次犯下的错,是禁足就能够抵的吗,她在外头大包大揽要替那些犯事了的说话,让侯爷网开一面。事发之后还死不悔改气病了母亲,你还以为这是你后宅的妻妾争宠,冷一冷就完了?”
  “那可是国事!”
  “老爷!”见他有些话说得不像,二太太提醒道:“娘刚刚睡下,你说得这么大声仔细把娘给吵醒了,我们还是到外头说吧。”
  “尤其是大嫂还收了人家的银子,这些都要说清楚才好,如何补救家里也得拿出个章程来。更何况这事还关系到淑姐儿,以及侯爷那边又要如何交代?”
  “还有大老爷,可别被御史知道了,参你个治家不严啊。”
  “到外头去说吧,把这件事情说个清楚。”老太爷最先站了起来,他也是收到下人的禀告才过来的,对这件事情了解不多。但即使是如此,他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
  于是一帮人又移步外厅。
  外边的堂屋内,大舅母田氏还跪着,看到他们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