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填房日常 >

第128章

穿越之填房日常-第128章

小说: 穿越之填房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可还有什么旁的证据?”
  这位族老说完又看向在上首位置上坐着,神情严肃还未发一言的曾二舅,解释道:“曾大人,这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只有郭姨娘一人作证,终是单薄了些。”
  “况且这又过去了许多年,这郭姨娘还与二老爷有关系,这……”
  “这作证的自然是不止一人。”曾二舅看向刘玉真。
  刘玉真让人将另一个人带了上来,“诸位族老,我们有另外一个人证,她是郭姨娘的贴身丫鬟,侍候了她十几年了。”
  这是一个年约三十的妇人,她知道郭姨娘和二老爷的事被发现了,这些日子被大房关押起来时惴惴不安,一进来就扑咚跪倒在地,头也不敢抬。
  刘玉真道:“你将郭姨娘和二老爷的事仔细地说一说,莫要夸大,也莫要撒谎。”
  “是,是,”那女子低着头道:“婢子一直在郭姨娘身边侍候,有十来年了,她和二老爷的事虽然婢子不知情,但多少也察觉到了几分。”
  “郭姨娘常去园子里,还不带上人,十几年前钧少爷去的那一日下午,婢子看到郭姨娘慌慌张张地回来,一回来就躺在床上,喊着肚子疼。”
  “婢子吓得赶紧要去寻大夫,但是却被郭姨娘阻止了。”


第142章 
  “她说她只是散步的时候被一只猫给惊着了; 不用麻烦大夫,歇一歇就好。”
  她小心地说:“婢子也担心被嬷嬷们训斥没有好好照顾郭姨娘,所以也就应了。”
  “后来就发生了钧少爷那事,婢子好几回发现郭姨娘从梦里惊醒; 还偷偷地让婢子去买纸钱; 嘴里说着‘对不住’之类的话; 但是问她的时候就说是要烧给老爷。”“但是提起钧少爷她又会很生气。”
  她把郭姨娘那阵子的反常说了一遍; 最后道:“婢子侍候郭姨娘这么多年; 就属那一阵子收的罪最多,得的赏也最多,所以便记得牢牢的,如今也没忘。”
  接着她又说了些这些年来郭姨娘和二老爷的事; 证实了他们的私情。
  但可惜的是大房三人实在是拿不出别的人证及物证,再加上老太太和二房几个人的极力反对,所以几位族老纵然对曾二舅和刘玉真母女客客气气的,但也没有判定钧哥儿的死与二老爷有关。
  到了最后; 依着刘氏一族的家法; 二老爷只是挨了在床上修养两三个月便能复原的几十大板; 除了名声不好,他还是刘府的二老爷。
  虽然之前他们三个商量的时候; 曾二舅也说除非二老爷自己应下,不然这事十有八九是不能成的; 让她们做好心理准备。
  但真正发生了的时候; 曾氏和刘玉真还是哭成了一个泪人儿。久久无法释怀。
  好在经此一事,提了许久的分家终于还是办理妥当了。
  分完之后的第二日; 曾氏就张罗着搬到了刘玉真此前陪嫁的那个四进宅子里; 只和三房一样; 在初一十五的时候到刘府给老太太请安。这是她身为人媳不得不去做的事,哪怕她恨二房恨得咬牙切齿,那也必须要去给老太太请安,不过她从来都不带瑞哥儿去。
  刘玉真临上京前,刘府恢复了表面的平静,但刘玉真知道那只是表面,既然知道了真凶,母亲和她都不会善罢甘休的。
  “你呀,莫要想太多,”曾氏拍着她的手,如今的她看起来平静得很,“这耽搁了近一个月,女婿都快要到京城了,你收拾收拾东西,带着两个孩子跟着去吧。”听到她这样的话,刘玉真拉着她的手再问了一遍,“娘,您真的不跟我一起上路,到京城去吗?”
  刘玉真有些担忧,原本母亲是打算在这里住几年的,一来瑞哥儿不过刚刚开蒙,还不到研读四书五经的年纪,晚一两年再到京城去寻求名师教导也来得及。二来就是母亲还是想着在刘氏一族中再寻一个合适的嗣子,如此大房往后也是延续了她和父亲两人的血脉。
  但是如今……曾氏淡淡道:“你父亲在此,你哥哥在此,你娘我也应在此。”
  她的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我近日梦见了你哥哥,他站在水边冲着我笑,还喊我‘娘’,我是不可能就这么去了的,过些年再说吧。”
  母女两个对看了许久,刘玉真还是有几分不放心,道:“娘,要不我和两个孩子就先不去京城,陪您再住些日子吧,明年开了春再出发,如今就让舅舅先走。”
  “你这说的是什么傻话,”曾氏伸手给刘玉真理了理衣裳,柔声道:“这嫁了人,就要以夫婿为重,女婿虽然好性子,处处都依着你,但你也不能太过了。”
  “这一个月你是一封信都没有给他去过吧?这可是不成的,夫妻之间要有商有量,有来有往,但也不能太客客气气,太有来有往。那样只会伤了彼此的情分,你还年轻着,莫要伤了自己的福分。”“去吧,女婿在京城等着你呢。”
  她道:“咱们女子这一生,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娘在这一条道上已经走了大半了,你才刚刚开始,就莫要担心我了。”
  ……
  这去京城的一路上,刘玉真都在想着母亲的话,有些闷闷不乐。瑾哥儿和瑜哥儿两个倒好,没心没肺得很,半点都看不出亲娘心情不好,气得刘玉真在他们的额头上接连轻点,“真是白疼你们了!”
  “娘亲娘亲……”长大了些的瑾哥儿和瑜哥儿窝在她的怀里,咯咯笑着。
  “太太,”冬葵走了进来,“邹大奶奶和邹大姑娘来了。”邹大奶奶和邹大姑娘,是陈世文的同窗,邹家大爷的嫡妻及其嫡长女。此次上京路过省城的时候,二舅要去拜访一位同年于是他们短暂在省城停留了两日。刘玉真趁这个机会派人往徐家、陈世文的几位夫子以及几位亲近的同窗家里送了礼去,帮了她大忙又是陈世文同窗的邹家自然也在其中。
  然后邹家大爷来客栈拜访了二舅,回去就火速决定要跟着他们一起上京。
  而且他不但自己上京还带上了家眷,就连船也弄了一艘,如今他们都在这艘船上。
  这一路上他和曾二舅相谈甚欢,邹大奶奶则时不时带着子女前来拜访,闲聊几句。偶尔刘玉真也会带着两个小的过去,邹大奶奶除了对钱财较为看重,看到刘玉真头上的首饰首先想的是价格而不是好不好看外,其他都还好,是个好相处的爽利人。如今听到她来了,刘玉真连忙让冬葵把人请进来,并吩咐人去端些茶点。
  ……时间一天天过去,在船上无所事事地度过了一个月后,京城终于到了。
  几人下了船后一路急行,好不容易到了家门口却是被门外的一群人堵住了路,不由得面面相觑。刘玉真坐在马车上,抱着两个孩子不让他们乱动,也没答应让他们下车。
  “冬葵,你去问问出了什么事?”冬葵很快就回来了,带着打听到的消息表情亢奋地对刘玉真道:“太太,太子殿下昨日夸了老爷,这些人都是来送礼的。”
  “不过老爷说礼都不收,所以他们才围在门口不走,不但门口有,屋子里头也有呢。”
  太子?刘玉真的脑海中回想起了这个人,他是中宫所出,被册封为太子没有多久,怎么突然夸起了一个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第143章 
  这个疑问一直困扰着刘玉真; 直到她的马车进了内宅,见到了正在主持家务的慧姐儿。
  “母亲——”慧姐儿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快步迎了上来; 向刘玉真行礼,“母亲你们终于回来了,爹今早临出门的时候还念叨着你们也该到了; 这一路上可还顺利?”
  “咦; 瑜哥儿这是怎么了?”
  瑾哥儿和瑜哥儿两个都被丫鬟抱在怀里; 奔波了两个月他们的精神并不是很好,看到了慧姐儿恹恹地喊着姐姐。
  瑾哥儿道:“弟弟病了,”。
  “瑜哥儿在路上小病了一场,如今已经好了; 只是精神还没有恢复。”刘玉真在屋里坐下,轻声解释道。
  她觉得有些累了; 不但身子累,心也累得很。这次上京陈世文不在身边; 她一个人要照顾两个小孩子; 那是半点也不敢分心。
  虽然有段嬷嬷和丫鬟们帮忙,但夜里睡觉的时候她都是亲自带着的; 就是如此精心照顾瑜哥儿还是受不住天气的变化,小病了一场。
  她也累得够呛,短短的两个月整个人就瘦了一圈。
  慧姐儿关切地道:“母亲; 您和弟弟们一路上辛苦了; 不如请个大夫来把把脉; 如此也放心些。”
  刘玉真看着眼前的这个女孩儿,她比几个月前分别的时候长高了些,也成长了好些。
  这让她的心绪有些复杂。
  “母亲?”慧姐儿疑惑地问道:“您怎么这样看我,可是我今日穿的衣裳或者带的首饰哪里有不妥之处?”
  她下意识地低头看了看,不过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于是更疑惑了。
  “就是觉得你长大了些,”刘玉真道:“就按照你的意思,去请个大夫来吧,不过今日就不必了,明日再请。对了你们回来的时候可有请大夫瞧过?”
  “没有谁生病吧?”
  “家里都好着呢,”慧姐儿想了想回答:“就是隔壁曾外祖母前些日子病了一场,爹爹带着我们两个去探望了,我也每日过去给曾外祖母请安,如今她老人家已经好了。”
  “外祖母病了?”刘玉真坐直身子,“什么时候的事?什么病?严不严重?”
  “母亲您放心,只是偶感风寒并不严重,”慧姐儿解释道:“曾外祖母病了不到三日就好了,如今已经好全了。”
  “对了母亲,我还见到了曾外祖父,听爹爹说曾外祖父致仕了,如今待在家里。”
  这个事情刘玉真知道,她的外祖父,曾家的曾老太爷前几年也就是年岁上来,差不多要致仕的时候,费了些心思谋了个地方上的县令。
  他老人家这些年都在外头做官,并且由于地方远,他的岁数也有些大了,从来没有回来过。
  刘玉真之前在京城住的那几年,没有见过外祖父一面。如今既然他老人家回来了,那是要专程去拜见的,她思量起了日子。
  她对侍立在一旁,有半年没见的桂枝道:“桂枝,你去库房里选两只上好的人参、药材等物。再从我这次带回来的料子、摆设、首饰这些里头选几样,冬葵你跟着桂枝一起去挑。”
  “明日要到曾府请安,莫要出了差错。”
  “是,太太。”桂枝和冬葵齐声答道,告退后就下去准备了。这要送给曾家各房大小主子们的礼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而且曾家两房关系复杂,送的礼无论给谁都不能凑合,需要仔细挑选。
  “母亲,我和弟弟们都要去吗?需不需要也为曾外祖父准备孝敬?”被刘玉真和夫子教导过礼仪,交际的慧姐儿问道。
  刘玉真看了看她的脸,又看了看自己旁边揉着眼睛,疲惫得想要睡觉了的两个儿子,道:“也不是什么大事,你安心上学去吧,康哥儿要到书塾,这两个小的明日估计起不来,我自己去便可。”
  “过些日子等你爹沐休,我们一家人再一块去。”
  慧姐儿点头,“都听母亲的。”
  刘玉真再嘱咐了两句,接着让人提来热水,将自己和两个小的打理得干干净净。最后胡乱吃了点东西,一大二小三个人一起便塞进被窝里,暖暖和和地睡了一觉。
  醒来时天色已暗,刘玉真动了动身子,看到两个孩子的被子盖得严严实实于是放心地坐了起来。这时候,她才发现一个身影拿着一本书静静地坐在桌边,过了好一阵子才翻动一页。
  她正要开口,陈世文却似乎心有所感,抬头望了进来,看到她已经醒了,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放下书册往里走来。
  “你醒了?”
  “饿不饿,要不要吃些东西?厨房里温着你爱吃的菜肴和点心,你想吃什么就让她们去做。”
  说话间,他已经走了进来,刘玉真看到了他的整张脸,不由得大惊,嘴巴微张说不出话来。
  “瘦了好些,”陈世文在床边坐了下来,伸手抚摸上她的脸,心疼道:“这眼底下都有些青了,明日大夫来了,要让他开些方子,给你好生调养一番。”
  刘玉真震惊,“你……”
  陈世文柔声问道:“怎么了?慢慢说。”
  “你,你怎么留起胡子来了?!”刘玉真脱口而出,“一点也不好看!”
  陈世文未曾料到她竟然注意的是这个,不禁有些惊讶,他伸手摸了摸下巴,解释道:“进了翰林院之后我发现里面的大人们年岁都大些,为了不让人看轻,这便蓄起了须,好多些官威。”
  原来是这样,刘玉真恍然大悟,陈世文之前都是不留胡须的,衣裳整洁,脸上干干净净。
  如今……
  真是好不习惯,刘玉真吃着厨房端上来,用春天那会儿烘干的荠菜做成的荠菜馄饨的时候,没忍住抬头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