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填房日常 >

第12章

穿越之填房日常-第12章

小说: 穿越之填房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世文笑道:“是我让她不要来打扰你的,你这两天也累了,多睡儿。”
  虽然知道他没那个意思,但刘玉真还是羞红了脸。
  两人在晨光中用过早膳,把走马灯拿出来哄还没玩够的康哥儿,跟慧姐儿说明日教她习字,再拜别长辈,乘着刘府来接的马车走了,车上堆满了陈家长辈准备的东西,显然陈家对这个新媳妇很满意。
  颠簸着到了刘府,福大管家大开着中门领着人站在门口,看到了马车来连忙吩咐人去给老太太、二老爷和二太太还有大太太报信,然后快步下了台阶,亲自迎上前来。
  他站在马车旁朗声道:“姑爷、五姑娘你们可来了,一大早老太太便让小的守在门口,里头正等着呢,快快请进。”
  陈世文没有答话,他提着衣摆从马车上下来,仰头看了一眼刘府的大门,笑了笑转身将刘玉真扶了下来,轻声道:“小心些。”
  刘玉真在地上站稳,也抬头望着这座大门神情复杂,她前面的十几年都没怎么从这正门进出过,往后的几十年再来便是客了,一时感慨万千,道:“夫君,咱们走吧。”
  一行人走进大门,进入前院,便有蓝顶小娇等在路边,载着他们穿过前院、垂花门和大小园子一直来到了第四进的寿安堂。
  寿安堂是老太太的住处,早有机灵的小丫鬟等着,远远的看着人来便快步跑去通报,等娇子停了便有人从里面迎了上来,笑道:“陈举人、五姑奶奶你们可来了,快快请进老太太正等着你们呢!”
  陈世文冲着她点头,没说话
  刘玉真崩着脸,不点头也不说话。
  “可算是来了,”刘家三太太笑意盈盈,想去拉刘玉真的手被她躲开了依旧脸色不变地笑着:“五姑奶奶快些请进,二太太盼着你呢!”
  几人缓步上前来到了堂屋,果然里面坐满了人,位于上首的是刘家的当家老太太,其余三房人和族中一些长辈,姐妹姑爷等左右各坐了两三排,屏风后也有几个身影。
  刘府这边的敬茶礼早在迎娶时就已完成了,今日回门夫妇二人走到老太太跟前在摆好的蒲团上跪拜磕头,给老太太问安。
  老太太一叠声地喊起,“快快起来,可算等到你们了,五丫头快过来让祖母瞧瞧,你自小就在祖母跟前长大,这两日不见啊祖母吃饭都不香咯。”
  “祖母,孙女也想着您呢。”刘玉真依言上前,说笑了两句。
  接下来拜见完各位长辈,说了几句闲话,陈世文和几位姑爷身为外男不便久留于此,就被二老爷领去前院叙话,其他同族男子也跟着一起走了,坐序重排,刘玉真被请着坐在了大太太下手。
  老太太柔声问她,“孙女婿他对你可好?”
  刘玉真垂目低头,做足了一副小媳妇模样,轻声道:“夫君很好,两位妯娌也好,祖父和公婆都是和善人,都好。”
  “那就好,”老太太满意地点头,道:“往后啊你便是陈家人了,要孝顺公婆抚育子嗣,孙女婿若有不是你要规劝着,但也不可太紧着他,一切都要以他的前途为重!他明年就要考进士了,你万万不可让他烦心。”
  这些话成亲前便听过几遍了,刘玉真乖乖点头,道:“孙女明白。”
  “嗯,你向来都是个懂事的。”老太太满意了,向着族长夫人感慨道:“我这孙女啊自幼便勤俭孝顺,小时候才丁点大呢便知道从园子里摘花孝敬祖母了,我这疼得跟什么似的。”
  “把压箱底的这红宝石头面都给她了,如今看她出阁找了个好夫婿,我这心啊就安了。”
  族长媳妇是个年轻的,和大太太差不多年纪,她的视线从刘玉真头上的那副宝光璀璨的红宝石镶金牡丹头面上扫过。
  笑道:“三婶娘您好福气,这县城里谁不知道陈举人前程远大,往后啊孙女和孙女婿一起孝敬您老,您的福气啊还在后头呢。”
  老太太笑不拢嘴,“……他们日子和美便是对我的孝敬了。”
  看着老太太的乐呵模样,众人又是一阵吹捧,逗得老太太越发开怀,连一向在人前不开口的四姑娘如今的四姑奶奶都逗趣着说了几句话。几番家长里短的对话之后,老太太便有些精力不济,让各房先回去歇息,临了又把大太太和刘玉真留了下来。
  众人便知她们有些私话要说,识趣地告退了,只二房的三姐姐刘玉蓉对着她欲言又止,想要说点什么但还是随着殷姨娘退出去了。
  “五丫头,”刘府的当家太太小王氏就坐在刘玉真的斜对面,从她进门起便心不在焉的,好不容易等人都散了,顿时端着脸问她,“你在陈家可见着慧姐儿和康哥儿了?他们在陈家过得如何?可瘦了?今日家来怎么没带着?”
  “二婶放心,慧姐儿和康哥儿都很好,”刘玉真柔声回道:“今日早起孩子们还睡着呢,便没抱来,慧姐儿和康哥儿如今都由夫君的爹娘亲自教养着,夫君也很是疼爱,还说他长高了好些呢。”
  二太太王氏一听顿时柳眉倒竖,声音都提高了,“什么?孩子还没挪到你们跟前住着?我不是说了你们一成亲就把他们放你们屋住着,那张氏就是个乡下老婆子哪能照顾好我的慧姐儿和康哥儿?”
  “你姐姐去得早姑爷更要加倍地疼他们啊!我让你带过去的嬷嬷、小厮和丫鬟们你可有安排上?都是我精挑细选的懂规矩,往后就让他们侍候两个孩子!”
  就是因为是她精挑细选的所以她才不放心,正好陈家房子住不下所以打发了到县城的宅子里,当然这会儿可不能这么说,她微低着脸,揉着帕子细声道:
  “这,这陈家院子小,分给我们的就那么五间正房,下人们都是住后罩房的,我和大姐姐的嫁妆多,余下就住不了几个人了。”
  “而且,而且,”刘玉真用帕子假装拭泪,语气都哽咽了,道:“家中婆婆没有婢女,夫君身边也只得一个小厮。我一跟他说给孩子们配嬷嬷、丫鬟和小厮的时候他便训了我一顿,说婆婆将他养育成人,精心教导,把孩子们交给婆婆再没有不放心的。”
  “是以我便只能让他们几个先去城里的宅子住着,待将来我们搬出来再安排,我,我这也是没有法子……”
  二太太气了个倒仰,怒道:“你这个——”
  “老二家的!”老太太喝了一声,一字一句道:“亲家母养育了文博这样的好孩子,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二太太急得眼睛都红了,道:“娘,我这不是——”


第13章 老太太和二太太
  “好了,”老太太打断她的话,强势道:“孩子们有亲家母照应着我们放心得很,再有挪屋子的事左右都是要挪的,晚一天两天有什么要紧的。”
  “不过五丫头啊,慧姐儿今年五岁了,康哥儿转眼也要过四岁生辰,孙女婿可有说什么时候给两个孩子开蒙?”
  “对对对!”二太太也反应过来了,道:“孩子开蒙要紧,你回去就把两个孩子送到府里来和远哥儿一起读书,日常就在府里住着,我亲自教养!”
  “这……”刘玉真犹豫着,开蒙读书是很要紧的一件事,昨日慧姐儿说要读书她答应了,其一是因为这世上女孩子是由母亲教养的,男主人并不怎么过问,开蒙也是如此。
  她便是由母亲开蒙的,慧姐儿开蒙的事情她能说得上话。其二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经过之前的了解和这两日的交谈,她知道陈世文这个人读四书五经,但人并不迂腐,不是那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
  但康哥儿不一样,那是嫡长子,继承家业传宗接代的,他的教育问题她还没有和陈世文讨论过,不能贸然插手。
  更何况自大姐姐去了之后,陈世文驱逐了她所有的奴仆又不把孩子交给陈家暂时抚养这个事情来看,他这边是不能答应的,她若是提了这样的事很可能里外不是人。
  打定了主意,她回答道:“祖母,二婶婶,这孙女不知,孙女这两日忙着认亲,来不及询问此事,祖母恕罪,待回去后我定好好问问夫君,看他是怎么个章程。”
  二太太冷笑,“能有什么好章程?现在这满城里除了周家,还有谁家比我们刘家的私塾好,那新请的夫子是个秀才,当年还教导过女婿呢。”
  刘玉真紧张道:“此事要问过夫君……”
  二太太急了,道:“什么事情都要问,我看你是根本就没放在心上!五丫头啊如今你是陈家妇了,这后宅就由你说了算,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我这就打发人去接,你回去之后就把两个孩子送过来,衣裳什么的也都不用收拾了,我让人新做!”
  刘玉真,刘玉真目瞪口呆,不敢置信还有这种操作?这是打算明强了吗?!她望向座位上手,老太太似乎倦了,以手撑额低头不语。
  好在,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二弟妹慎言!”一直旁观着的大太太冷着声音道:“咱们刘家的女儿,自幼通读《女则》、《女训》,日常教导的都是孝顺公婆、服侍夫婿这等女儿家的事。”
  “哪能擅自做夫婿的主?更别说未禀明公婆、夫婿就带孩子回娘家这样的大事了,说出去都让人笑话咱们刘家没教好女儿!!”
  说罢,她冲着上首急切道:“母亲,您来评评理,真儿一个妇道人家,开蒙如此大事,自是要禀明了女婿,由他来决断的,不然真儿遭埋怨事小,影响两家情谊事大,二弟妹这样的话若传了出去岂不是让人以为咱们刘家要抢陈家的孙子了?母亲,您说是不是?”
  上首的老太太没反应,旁边站着侍候的老嬷嬷轻轻上前推了一下,又俯身在她耳边说了几句话。
  老太太这才坐直了缓缓道:“是这个礼,婉娘你莫要如此着急,你疼爱孩子们的心咱们都知道的,你这孩子一张嘴就急了,开蒙这么大的事哪能如此着急呢?你是孩子们的嫡亲外祖母,你的意思孙女婿定会好好斟酌的。”
  把二太太说得撇过了头,老太太又对刘玉真道:“五丫头你做得很好,孩子们的事你是要好好听孙女婿的。”
  “尤其是康哥儿,他是玉珠和孙女婿的嫡长子,将来是要承继孙女婿这一房的,怎么慎重都不为过,你切不可自专。你是他的继母也是姨母,好好教养他将来出息了也是得好好孝顺你的。”
  刘玉真这才点头应是,“孙女儿明白,两个孩子的事我都听夫君的。”
  大太太也缓和下来,道:“母亲说得是,当年珠姐儿带着孩子在家里住的时候,真儿是每日都要去看的,做了多少的小衣裳,她疼爱孩子们的心不比别人少。”
  又叮嘱刘玉真道:“真儿,慧姐儿和康哥儿不但是陈家的长孙,也是咱们刘家的外孙,你回去定要仔细问过女婿的打算,若有消息便打发人来回话,老太太和你二婶都着急呢。”
  刘玉真自是无有不应。
  接下又说了些无关痛痒的话,老太太便说乏了,让她们回去,大房母女俩便识相告退。
  等人一出门,二太太顿时埋怨道:“娘您怎么就让她这么走了?!那些下人的事她都还没有给个说法呢!张家的说她就安排了一个顾厨娘,其他的都没有理会让送到宅子里了,真是不像话,母亲我们不安排些人在孩子们身边万一将来出了事后悔就晚了!”
  老太太也是有些头疼,脸色阴晴不定,斥道:“这才几天,等等再看,陈家那乡下地方她待不了多久的,迟早要回到城里来,你急什么。”
  “都是你做的好事!尽给玉珠挑那些黑了心肝的下人,鼓动着她和夫家分产别居,不然哪有这后头的事!”
  二太太语塞,辩解道:“那是因为陈家…… ”
  “住口!”老太太怒急,一拍扶手,“陈家是清贫,老太太这乡下妇人也蛮横了些,但陈世文是个有前程的,就如老太爷一般,将来有她的好日子,多少富贵不能得?都是你把她宠坏了!”
  “你瞧瞧这才几年,这就中举了,还是前头的名儿!将来中了进士就是彻彻底底的官夫人!”
  “中不了再给他谋个缺,照拂着家里,往后多少的好日子!”
  二太太理亏,恹怂着问:“那孩子们开蒙的事?这孩子们不回来咱们就不好和女婿开口,这女婿不出面县太爷就不买账,这县太爷不买账那青庄庄头和人争水打死人的事……”
  面对着姑母兼婆母那冷着的脸,二太太小声道:“那庄头是您从家里带来的老人了,娶的也是您身边的丫鬟,他老子娘和媳妇天天来求呢。”
  又抱怨:“那家人真是不识趣,都给了十两卖身银子了还不依不饶的,竟告去了官府!就该把他们一大家子都抓起来!”
  深吸了几口气平复下来,老太太叹道:“还能怎么办?这先头递老太爷的帖子就能了的事如今还能怎么办?再给那师爷送三百两去,回头笼络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