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填房日常 >

第112章

穿越之填房日常-第112章

小说: 穿越之填房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呀,”曾氏看着她笑道:“平安是难得的乖巧懂事,莫要太过担心。”
  刘玉真佯做恼怒状,“娘,这孙子一来,您就把我这个女儿抛在脑后了,我可是要恼了,要生气了!”
  “哎呦呦,”曾氏伸出手来拧了下她的腮帮子,笑道:“都是做娘的人了,还这般爱吃醋不知羞,若是被孩子们看见可就要笑话你了!”
  “这有什么,”刘玉真笑嘻嘻地把脸凑上去,“哪怕我八十岁了,那也还是娘的女儿啊,娘若是厚此薄彼,那我可不就要恼了。”
  “你呀你……”曾氏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说笑几句,刘玉真与她说起了正事,“娘,您知道二叔二婶想要把青庄给卖了这事吗?十顷地加上五百个庄仆,一共是六万两千两,我想把它买下来。”
  这事曾氏已经知道了,点头道:“田地乃旺家之本,家里这些个庄子还是老太爷在时置办下的,他们既然要卖你买下了也好,将来瑾哥儿和瑜哥儿也就不用愁了。”
  “只是没想到不过是短短两年,竟就到了卖田卖地的地步了,老太爷若是泉下有知,恐怕得托梦把你二叔骂一顿不可。”
  “他们是想要赚大钱呢,”刘玉真道:“听陈世文说这两年靠着那点检之位,王家是搭了两回出海的顺风车。”
  “但他们想要更多,要那金山银山,这便又想着造一艘大船,但由于前些年亏得狠了,这银钱方面就不太凑手。所以才分了一半给刘家,二叔二婶他们现银不够,又想着发大财,可不就得卖田卖地。”
  “女婿知道得挺多啊,”曾氏想了想,略有些奇怪地道:“连这样的事也知道。”
  刘玉真端起茶饮了一口,随意地回道,“他对这个海贸的事情很感兴趣,您可还记得几年前买了我方子,又出海捎带了我一程的那个邹家大爷?”
  “王家的船就是在邹家和人办的厂子里建造的,而邹家对市舶司里里外外也都熟悉得很,邹家大爷知道我们三家的关系,写信给他的时候就顺带提了两句,不然他也不会知道。”


第121章 
  曾氏了然地笑; “这邹家大爷,还挺闲。”
  刘玉真也笑,小声道:“他还要亲自过来呢; 说是今日到,给陈世文带了些外番的种子。”
  “哎呦; 你怎么不早说,”曾氏虽然私底下调侃邹家大爷烧热灶,但也不是那么不知理的人,她转头看了眼天色; 招来丫鬟吩咐道:“去大厨房瞧瞧午膳准备得如何了,姑爷家里头有客要急着回去,让他们利落些,再让人去老太太屋里回一声。”
  丫鬟暗记在心; 转身出去了。
  刘玉真道:“娘; 不必这般急,临出门时我们已经吩咐了下人; 若是人来了便来报,家里头也有长辈在,晚一会回去也没事。”
  “您这边比较要紧。”
  “到底是不好,”曾氏道:“左右这边也没什么要紧事,你们用过午膳就回去吧。今日就是让你们来和你二舅见一见; 你也就是初上京那一年和他见过吧; 后面他忙于公务; 就没回来过。”
  “今日不是要开祠堂过继吗?”刘玉真有几分惊讶; “我们不在是不是不太好?”
  “傻丫头!”曾氏笑她,“这过继哪是这么一时半会儿能办完的事?麻烦着呢,说服完了你祖母还有族长族老们也得见见啊,不然你二舅怎么陪着我回来?”
  “可不就是这些人难缠得很,再说了,开祠堂也得选个黄道吉日不是?”
  原来是这样,刘玉真明白了,微嘟起嘴,“族老,呵。”那些只会拿着族规倚老卖老的人,她是半点也瞧不上的。
  “族规有好有坏,那些族老们也是如此,他们和二房也不总是一条心,用得好了对我们也有益处。”曾氏拍拍她的手,“你如今已不是三年前的模样了,都是官太太了怎么还是这般孩子气。”
  “也就是在您这儿才是如此,”刘玉真请她放心,“我这几年往刘家送节礼,都没忘过他们的,您就放心吧。”
  说到这里,她有几分不好意思地道:“娘,您这儿可还有银子?我想要把青庄买下来,银钱上有些不凑手,陈世文那还有些不过是大姐姐的我并不想动用。”
  “等等,”曾氏抬手阻止了她,“你怎么说得我糊涂了,你要把青庄买下来但是银钱不凑手,这没事。娘这里还有些,你之前给的一万两还剩七千呢,临行前你外祖母又给了我两万两,你不够了从我这里先拿去。”
  “不过什么女婿那里有你大姐姐的银子?你这么一说恐怕不是三五百两吧,这是怎么一回事?没听你提起啊!你大姐姐的嫁妆不是一直你二婶管着吗?”
  “女婿怎么碰得到银子?”
  “哦,是这样的……”刘玉真把这几日发生的事告诉了她,小声道:“真是没有想到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先前我们都猜错了。”
  曾氏也没有想到,沉默了半响她不满道:“这王家,是怎么教女儿的?”
  ……
  刘府,二房
  二太太将慧姐儿带了回来,张罗了一桌子点心,“慧姐儿,你尝尝这个,这种糕啊你娘最喜欢吃了,多少都不腻。她成亲之后回家来,那是每回都要吃的。”
  她拉着慧姐儿坐下,将碟子推到她的手边,望着她感叹道:“像,真像,你和你娘长得是一模一样!”
  慧姐儿略有些不自在地动了动身子,拿起二太太说的点心小小地咬了一口。
  “如何?好不好吃?是不是还是那个味?”二太太期待地望着她。
  慧姐儿吃完了整块点心,又喝了口茶,“嗯,好吃,多谢外祖母。”
  “好孩子,”二太太笑道:“你喜欢那我往后常打发人给你送去,也只有我这儿的小厨房才能做出这个味儿,别的地方那是万万及不了的!”
  “可不是,”旁边站着伺候的郑家的奉承道:“表姑娘,太太知道您和表少爷要回来了,欢喜得很。早早就打发人去采买您和表少爷爱吃的,爱用的,如今呐,堆满了一屋子呢!就等着您来了。”
  “就你多嘴!二太太笑骂,而后又转头向慧姐儿道:“慧姐儿,外祖母给你和康哥儿备了些玩意儿和几个丫鬟,待会都给你带回去。”
  她伸手去抚摸慧姐儿白皙的脸颊,“可怜我的儿,我那日在陈家见你身边只有一个毛脚丫鬟伺候,连个跑腿的都没有。可把我气得够呛,这哪像是大家闺秀呢。”
  “这隔着肚皮的就是不尽心,不过莫怕,外祖母给你撑腰呢。”她招招手让郑家的把人带上来,“这几个丫鬟都是我调理好了的,懂事能干,你这次就带回去,安排在你和康哥儿身边侍候,有什么事啊,就使了她们去办。”
  “如此,外祖母才能放心!”
  慧姐儿看着低头顺从地走进来的大大小小四个丫鬟,不由得坐直了身子,解释道:“外祖母,我身边并不是只有梅香一个丫鬟,在京城还有一个呢,屋里两个就够了不需要再添人。”
  见她神色有些不愉,慧姐儿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康哥儿,他如今已经搬去前院了,身边有菊香和桂圆,还有两个在屋里做活的丫鬟。母亲说他是个男孩再添也是小厮,就连菊香几个到了年纪也是要放出去的。”
  “所以……”
  没等她说完,二太太就柳眉倒竖,打断了她的话,“好哇,真姐儿这是脸面体统都不顾了!她和你娘还在家里的时候,哪个不是一脚抬八脚迈的,这才是姑娘家的气派!”
  “小厮?小厮哪及得上丫鬟细心?康哥儿才那么点大,让小厮侍候她亏心不亏心呐?这么多年我也没亏待过她什么,她竟然敢亏待你们!”
  二太太站了起来,气道:“这丫鬟的事不能就这样算了,待会儿我得好好跟她说道说道,没得这样欺负人的!”她越说越激动,搂住了慧姐儿哭道:“可怜我的慧姐儿啊,你瞧瞧你这身衣裳都洗得发白了,这头上也就只那么两根玉簪,可见在家里头的时候过的是什么日子!”
  慧姐儿被她搂着有点茫然,下意识道:“这是新衣裳……”不过做好之后便洗了一遍,颜色的确不如料子鲜亮。
  二太太可不管这许多,搂着她哭得很伤心,还喊起了刘玉珠的名儿,把带着孩子们过来请安的颜氏都吓了一跳,好半天才安抚住。
  “慧姐儿啊,”二太太擦干净泪水,拉着表情有些不自在的慧姐儿道:“外祖母给你说些掏心窝子的话,你是你爹的嫡长女,尊贵无比,和真姐儿比都是不遑多让的,你要把这个家当起来啊!”
  “特别是你爹如今高中,真姐儿又有了自己的亲骨肉,你和康哥儿就只能相互依靠了。如今还只是让你穿旧衣裳,过些年没准就要对康哥儿下手了!”
  她无视慧姐儿欲言又止的神色道:“前两年我打算着将你们姐弟俩都接到家里来教养,谁知你爹是个耳根子软的,被那枕头风一吹就拒了,可把我气得够呛!”
  “不过不要紧,外祖母都给你算好了,这几个丫鬟你都带去。还有这些银子,”二太太塞给她几张银票,“你都拿去,平日里多给那些下人们赏银,将他们笼络到你身边来,如此这般,这陈家啊……”
  ……
  这一头二太太在教慧姐儿如何管一个家,如何弹压、驱使下人,如何在陈世文面前给刘玉真上眼药等等。
  那一边曾二舅闲聊间也在教导着康哥儿。
  “不错,”他问了康哥儿几个问题,满意点头道:“他这般年纪能把四书读完,已很是不错了。难得的是还有自己的想法,是我们隔壁街书塾那廖夫子教的吧?”
  “正是,”陈世文回道:“二舅您认识廖夫子?”
  “何止是认识,”曾二舅好笑着摇头,“你忘了曾家附近就那一处书塾?我小时候也是在那儿上的学,还挨过廖夫子的板子呢,他打人疼得很。”
  “二舅老爷您也被廖夫子打过吗?”一旁的康哥儿略有些好奇地问道。
  “京城的夫子也打人吗?”旁边同样接受考较的刘家长孙远哥儿也好奇地问。
  在旁边站着的曾四郎早就听祖母提起过这件事了,连忙侧过身子,偷偷笑了。
  “咳咳咳,”意识到自己失言,曾二舅转移话题,对着陈世文道:“文博啊,康哥儿如今也有七岁了吧。”
  陈世文的脸上也有几分笑意,回答道:“二舅您猜得不错,康哥儿的确已经七岁了。”
  “那这字就要练起来了,免得下场的时候写不出一手好字来,正好我这有一本字帖。”曾二舅吩咐儿子,“四郎,你去将我那字帖取来,给康哥儿做见面礼。”
  他略有些得意道:“这字帖是如今的国子监祭酒柳大人写的,我当年就是凭着这手字被点了二甲,若是没有这手字,那可就得名落孙山了。”
  旁边安静听着的刘延铮眼前一亮,看了看个头比康哥儿还要高的远哥儿,再看了看曾二舅欲言又止。
  今日曾二舅考较了两个孩子,对康哥儿赞誉有加,但远哥儿却只点了点头,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怎么使得?”陈世文没有注意刘延铮的表情,他惊讶道:“柳大人是大书法家,他的字帖名贵得很,这样的东西二舅您还是留给四郎吧。”
  “三郎和四郎是练得不肯再练了,”曾二舅笑着摇头,“你瞧,我说要送给康哥儿,他高兴得很呢。”
  果然,曾四郎一听父亲这么说就兴致勃勃地拉着康哥儿,说要带他去挑,没有半点不情愿的模样。


第122章 
  见状,陈世文只得答应下来; 对着康哥儿道:“快谢过二舅爷; 这柳大人的字帖难得得很; 可比你爹我收藏的好多了; 要好好珍惜。”
  康哥儿见爹点头,顿时高兴地朝曾二舅行礼,“多谢二舅爷,我定会好好学的!”
  “好好好,”曾二舅点头笑道:“我就等着你金榜题名了。”
  看着几个孩子蹦跳着远去; 曾二舅转身坐下,跟在自己家里一样招呼下人给他换茶。
  刘延铮见状也凑上前去,有些紧张又有些期待地问道:“曾二舅; 敢问我儿远哥儿如何?他已通读四书五经; 诗也做得好; 家里的先生说来年他就可以下场一试了。”
  曾二舅是来给妹妹过继孙子撑腰的; 如今事情进展顺利; 自然没有必要枉做恶人,于是道:“童生试只需熟读四书,再会对对子或作诗,无需钻研杂学; 令郎或可一试。”
  刘延铮大喜过望,亲自给他端了杯茶; “借您吉言; 若是远哥儿也如您和妹夫一般能考个进士; 那小侄此生再无所求了。”
  二老爷原本在一旁远远的坐着,有些沉默,如今听到曾二舅这样说顿时坐起身子,“真的吗?”
  “家父在世时便希望家中后嗣能有人考中进士,原本大哥是有这个希望的,大侄子也是天资聪颖,奈何两个人都……”他看着曾二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